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把心找回來(1992) -- 星雲日記18 星雲法師著

把心找回來(1992) -- 星雲日記18 星雲法師著

把心找回來 1992/8/1~1992/8/15

[日期:2011-02-1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八月 一日  星期六

有人說,二十一世紀是宗教的世紀,舉凡周遭所見所聞,令人不由要聯想︰二十一世紀是佛光的世紀。

在社會上,除了各政府首長學佛,各學者也以文字或講演到處宣揚佛法的妙用,演藝界亦有多人學佛後改變形象,甚至極力推動佛教工作。

坊間,素食館林立,大家吃素、受戒,各地舉辦佛學講座,辦佛教刊物,大專院校及各公私立機構紛紛成立佛學社團,計程車、轎車及各個看板,隨處可見「南無阿彌陀佛」的貼紙,而不管信佛與否,也是人手一串念珠……

就我遊走世界各地弘法,發覺現代的年輕人,學佛有幾種傾向--

一、苦修︰凡是以苦修入道者,一開始若承受不了苦修的磨鍊,很快就會退失道心;反之,若能接受苦修的熬煉,在道業上就易於一以貫之。

二、樂修︰樂修者注重世俗上的享受,吃好的,住好的,用好的,若一旦不能滿足物質方面的需求,則易退道心。

比較之下可以看出苦修的磨鍊比樂修容易入道成功。

還有,現在的年輕人在被人「愛護」中修行比較容易安住,在「道法」中修行則不易安住。有些人學佛修行,絲毫受不起半點委屈和冷淡,只在意他人對自己的愛護 和關心,從來不管也不過問未來前途如何?這種受不起他人臉色的年輕人,大部分適合一師一徒的修行方式,假如是一個有法制的教團則很難安住。

也有一種年輕人,適合「耳提面命」式的修行,每天要指使其工作、呼喚、雜務、跑腿……近似受虐,才會自認為有用。多少年來看到世界各地有不少人學佛,深感修道者具有奴性性格的人較多,自尊自嚴自重自強自立者畢竟有限。

佛光山教育徒眾除學識佛法外,則注重在培養獨立自主、發心服務的性格。

中午十一時,由美回台的陸大聲、崔蓉芝、《中國時報》記者卜大中、名作家柏楊和其夫人張香華女士等多人來訪。

柏楊先生本名郭衣洞,河南開封人,一九一九年生,曾擔任過青年救國團的工作,後轉任出版社,較有名的著作有《醜陋的中國人》、《醬缸》、《異域》和白話文的《資治通鑑》……曾在綠島度過十二年。

柏楊認為《資治通鑑》是每一位關心中國的知識分子都應該看的書(《資治通鑑》是九百年前宋朝司馬光的歷史鉅作),但由於十一世紀的文言文對二十世紀的現代 人來說太晦澀難懂,故於一九七七年在綠島期間,開始著筆將《資治通鑑》翻譯成白話文,十年來,陸續出版了六十八冊,在今年年底出齊七十二冊後,便大功告 成。

目前海峽兩岸,《資治通鑑》白話文版尚有其他多種,但屬柏楊版的最淺顯易懂,其特色在官名都做了翻譯,地名重新查證,地圖詳細,天干地支與年號均改為西洋 紀元,並儘量稱人名不稱封號。並以現代觀點來詮釋注解……。由於在綠島十二年的歲月,柏楊對人性的體會比一般人要多。故他說︰《資治通鑑》本身沒有產生教 訓的力量,人也永遠不記得歷史的教訓,歷史上血淋淋的惡性循環,只傳達一個訊息︰「權力需要制衡!」這也是柏楊先生翻譯《資治通鑑》十年來的心得。

記得我在佛光山退位那年(一九八五年),曾先後為叢林學院的圖書館訂購了十部柏楊版《資治通鑑》。

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也和我提及「國際特赦組織」,此組織是以和平的手段來保衛人權,主要的武器是輿論。其方法是發動簽名方式,請求有關政府釋放良心犯;或 在某地媒體發布消息;或對當地有關大使或商業代辦抗議;或在物質上、精神上支援受難者及其家屬,其目的是讓所有良心犯無條件釋放,而不是反對某一政權或政 黨,因其關心的是人權問題而不是政治或黨派問題。

「國際特赦組織」在世界一百六十多個國家,共有五十萬會員。為了保持組織的獨立及中立,任何國家或政黨的高級幹部都不能同時擔任此組織的上級行政事務,又 為了防止該組織為地方政治勢力所利用,會員本身可以以個人身分關懷本國人權問題,但不能以特赦組織成員的身分採取行動。

一九七七年特赦組織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七八年聯合國慶祝人權宣言三十週年紀念,也頒發特別獎嘉許其在人權保衛上的成就。

「廢除死刑」是國際特赦組織一再努力的目標,其認為死刑一旦確定,就沒有任何挽救的機會,故其內容應有所斟酌,而廢除死刑並非沒有罪,而是以無期徒刑來代 替。「法律」是針對正當正常之人,應持保留態度,而犯「十惡不赦」者,則非法律的事,是屬社會道德乃至精神方面的問題……

深感時代的變遷,宗教在化導社會上必須要走出寺廟,積極加入民間社團活動、環保、人權……本著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心來關心社會,才是宗教徒應盡的責任。

鑑於目前社會、家庭群我關係日益惡化,為喚醒社會大眾正視此問題,李登輝先生主持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於六月份時,就開始籌備舉 辦「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承內政部、文建會、新聞局、勞委會等為指導單位,中視、台視、華視、中廣、警廣、《工商時報》、《大成報》、《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中華日報》、《台灣日報》、《台灣新生報》、《台灣新聞報》、《民眾日報》、《自立早報》、《自立晚報》、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吳尊賢文 教基金會、《國語日報》、《普門》雜誌、《聯合報》等為協辦單位。

「把心找回來」的活動內容有︰

一、與《中央日報》副刊合辦徵文活動,讓大眾把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藉文稿出書,以流通社會大眾。

二、邀請歌星李亞明、陳小霞各以一首國語、閩南語的「把心找回來」主題曲在各地演唱。

三、舉辦七場大型講座,每場兩小時,邀請李艷秋、趙守博、李亞明、葉樹姍、李四端、朱秀娟、亮軒、伊能靜、梁丹丰等名人主講,其中我負責四次講演。

四、拍攝二支公益宣導短片(國語和閩南語),於三家電視台播放。

五、與各綜合性電視節目合作設計小單元,將「把心找回來」理念融入節目中。

六、由二十位電台主持人訪問一百位各行各業人士,製作「把心找回來」名人證言節目,並整理成書。

七、與《工商時報》等二十個協辦媒體單位,以專題製作方式來呼應活動之推動。

八、印製海報分送各地,告之系列活動之進行。

九、各報以多次全三批廣告在本月份刊登。

十、本月二十九日晚於警察專科學校大禮堂錄製大型電視晚會,以活動過程、肢體語言之表達、歌唱、舞蹈、相聲等不同表演方式,將「把心找回來」主題融入大眾生活做為本活動的圓滿,並擬定於教師節播出。

下午二時前往中央圖書館,為「把心找回來」活動演講。前一個小時由電視名記者李艷秋小姐主講「凝聚家庭的心」。我在講演時強調,人心隨著五欲六塵在飄盪, 吃、喝、玩、樂、好名、好利,任其放縱,致使人心不安,失落了自己,故要在換心、改性、回頭的當下,將迷失的心找回來。人不要做行屍走肉,要內外一如,人 非只有一世,人死後心識是要「搬家」的,故心要好好經營。人心不但要有愛,更要有功德,任憑一生事業、財富、名利有多麼輝煌,但最重要的仍是要將自己的心 找回來。一個家沒有主人不成家,一個人若沒有心則不成人,故在幫助青年、兒女們將心找回來時,必須要有智慧、寬容、道德、友誼、誠實、明理外,還要有更多 的方便。

今天這兩小時的講演,由中廣「螢光夜語」節目主持人劉小梅小姐主持。

下午五時,到永和孫府,在孫張清揚居士靈前上香,從上個月二十二日清揚居士往生後,每天二十四小時,除了佛光山的法師外,佛光協會的會員們,都分批在其靈前念佛,十二天來佛聲不斷。

從永和孫府出來轉往板橋講堂,一路上紅綠燈之多,及在十字路口停頓之久,真不知此地居民是如何進出的?尤其是摩托車都侵犯到汽車道上,走了將近一個半小時才到板橋。

晚,七時三十分,在板橋講堂主持一場皈依典禮,有近千名信眾參加。板橋講堂落成才半年,就有這麼多信眾前來護持與參與,徒眾應該好好發心,帶領大家。


■八月 二日  星期日

九時,在新竹縣政府大禮堂,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竹北分會的成立大會。

新竹縣長范振宗、縣議會議長鄭永金、副議長張清福、竹北市長陳煙標、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副祕書長吳東昇、黨部主委沈榮峰、省議員邱鏡淳、縣議員黃齡慧、婦聯分會宋麗華、前竹北市長曾清江、一同寺住持如琳法師及多位其他道場的法師都前來觀禮。

和竹北陳煙標市長提及,「道路」是現代都市發展的主要建設,可以多讓民間一起來投資,除可促進地方繁榮外,更可減輕政府在財力上的負擔。竹北市的市容是全 省縣市最有規畫的。以前家庭很重視書香世家,現代家庭則注重文教、藝術、宗教,一個文化中心的發展不差一個學校,期望竹北分會會長張吉雄、副會長簡淑珍、 黃成示、郭水相,祕書

葉芳雄,能帶動竹北地區的佛光會員,讓竹北地區的文教活動,能深入每一個家庭。

十時三十分,為竹北地區信眾主持一場皈依典禮,計有八百多名信眾參加皈依。

中午,在車上匆匆吃完便當。下午二時,前往台北第二殯儀館主持孫張清揚居士的殯葬奠禮。五年前清揚居士便將其後事,委由我代為處理,今謹遵其遺囑由佛光山僧眾負責其佛事事宜。清揚居士一生愛國愛教,今世因緣已了,論其一生功德--

一、曾辦過孤兒院、幼稚園,並任婦聯會陸軍分會主委、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曾受過孫夫人協助、關懷者不計其數。

二、一九三六年在棲霞山皈依桌塵老和尚,並求受菩薩戒,一生護法護僧護國不遺餘力。

三、台灣光復時,善導寺大部分房舍為台北市政府所徵用,一九四八年,孫夫人(出資一千萬元)與李子寬居士(出資五百萬元)將善導寺買下,使其成為台灣佛教早期弘傳中心。

四、一九四九年,訛傳大陸派五百名僧侶到台灣來從事滲透工作,我等出家人因而身陷囹圄,幸經孫夫人等辛苦奔走,多方營救,才得以洗冤出獄。

五、四十年前,興辦「益華佛經流通處」及「健康書局」,編印佛教經典流通,台灣才有佛法資料。

六、一九五五年,變賣首飾,打電報到日本,以航空方式請購一套《大藏經》回台影印,台灣才有《大藏經》。

七、一九四九、一九五○年時常運送物資到前線,並經常在宜蘭、台北、新竹、台中、高雄、屏東各地弘法。

八、幾年前孫夫人將其在台北寓所,指名作為弘法教育基金之用,可見其對僧伽教育之遠見及關心。

九、因孫將軍的事件,隱居了三十多年,有些人較現實,孫夫人最掛念的是往生時無人替其念佛,故委託我全權負責其後事。

十、孫夫人病中,曾提及往生後,有意將其骨灰撒入大海,後接受我的建議,將骨灰奉安佛光山。

我對孫夫人過去雖少有往來,但感念其對佛教的功勳,內心敬仰不已,故而承擔其往生後一切佛事。

今天和我一起主持孫夫人告別式的除心平、慧龍、慧軍之外,還有遠從紐約回國的浩霖法師及佛光山八十名僧眾。我在靈前說「法語」云︰

「清揚居士西方去,要在佛國常安居;
 八功德水九品蓮,望作人間再來人。」

下午三時三十分,在內湖禪淨中心主持一場皈依典禮。台北市議會議長陳健治夫婦在旁觀禮。今天參加皈依的信徒有七百多人。

晚,七時,和勞委會主任趙守博先生,在桃園文化中心,為「把心找回來」活動講演。趙主委今晚講的主題是「建立企業文化的心」。輪到我講時,如何把心找回 來?我向信眾開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世界的成敗皆由於心,心有所作為,人才會有所作為,反之則不然。「心」是抽象、無形無相的,但卻少有人會注意 到自己的心。要用心開採我們的誠實心、忍耐心、敬業心、滿足心、懺悔心、感恩心、惜福心、慚愧心、承諾心、守時心、責任心,並要好好發心為社會奉獻。

講演結束前,我還主持了中華佛光總會八德分會的成立大會。八德鄉鄉長呂新民等都前來參加。

八德分會會長黃秀慧,副會長陳有財、黃正茂,祕書張雲弓,都非常有心為八德鄉社區樹立服務的楷模。

晚,十一時回到普門寺。接到滿和傳真,得知內政部吳伯雄部長參訪西來寺的消息。吳部長在和二百多名國際佛光會會員座談時表示︰佛教一大功能是淨化心靈,教 人改過遷善。多年來,他篤信佛教,誠心禮佛,獲益很多,特別是處在一個現實而複雜的政治圈中,他常會面臨很大的挫折與壓力,但是因為信仰,可以使他心靈平 靜,不被困難擊倒……。半年前曾到澳洲南天寺,今到洛杉磯西來寺,深感在海外的華人有共同的信仰,彼此表現愛心,讓心靈得到滿足……


■八月 三日  星期一

八時三十分,在慈照(李武彥醫師)的用心安排下,前往榮總作眼睛的例行檢查,我的糖尿病醫師蔡世澤先生也為我的血糖再做一次試驗,慈照還安排我做心電圖的 檢查……照正常手續原本要一天的時間才能檢查完的項目,承榮總醫師、護士的好意,免去我掛號和排班的時間,在短短兩個小時內就全部檢查完了,為了報答他們 的方便與關心,我應該要好好保重身體,免得給大家增加麻煩。

曾有不少人問過我的養生之道?我除了小感冒外,一生只害過一兩次病,我沒有假期,更沒有休閒時間,人的健康要靠平時的保養,工作、信心、樂觀、知命、寬容 就是醫藥。我常在海內外弘法,南北奔波,車上就是我的飯桌,高速公路就是我的床鋪,人要懂得如何「睡覺」,睡覺對人的作息很重要。在生活中要放輕鬆,順其 自然,不要太勉強。

不過有時生病,不見得不好,生病讓關心你的人更珍惜,讓嫉妒你的人、排斥你的人,因你生病而歡喜,就放你一馬,這也是一種消災的方式。

樂極生悲,因禍得福,凡事沒有絕對的。

十二時三十分,在泰安休息站買了四人份的牛奶、麵包當午餐,一共花去九十五元。以前年輕時,很想用錢,但苦於沒有錢可用,而現在有錢,卻絲毫沒有想用錢的 欲望,除了為信眾建道場,為學生選圖書,提供獎學金,推動佛教文化、建設、教育、慈濟等工作外,其他幾乎沒有什麼可以激發我的購買欲。

晚,六時,到萬壽堂為孫張清揚居士的三時繫念佛事上香,並為其家眷開示道──

本山非常誠意地歡迎清揚居士的靈骨在佛光山奉安,除家眷外,各位親朋好友特地護送孫夫人的靈骨來山,並拜得如此虔誠,相信清揚居士此刻也定在我們身旁……

孫立人將軍素有「常勝將軍」的美譽,曾獲得國外的勳章。一九四七年,在南京棲霞山與家師志開上人合辦宗仰中學,並擔任董事。

對義女義貞無微不至的侍候,尤其是晚年病痛時的照顧,更是感念,在目前社會上,就是親生的子女也不可能做到。此一家庭從孫立人將軍的愛國,清揚居士的愛教,義貞的忠心,子女的優秀,所有的美德都聚集於此家庭,我很高興與清揚居士有此段因緣。

我特為清揚居士完成最後的心願,非為我個人,而是代表佛教回饋清揚居士。

孫夫人靈骨奉安的塔,式樣已設計出來了,只是要在三個月後,塔建好了,才能入塔。人的頭骨是白色或灰色的,清揚居士的舍利花綠得如翡翠,可見其功行是功不唐捐的。其一生對佛教因緣關係之深,實是現代菩薩的化身。

特勉其子女,要繼續護持佛教。

人生的成敗、禍福不計於一時,孫將軍的一生令人懷念,「善終」是世上最難能可貴的一種福報。


■八月 四日  星期二

上午十時左右,心平、慈莊、慈惠、慈容、依淳、慧軍、慧龍、慧禮、依恆、依空等多人,都不約而同的聚在法堂,大家彼此檢討,坦誠的提出在工作上的缺失,希望其他的人能以「旁觀者清」的立場,給予建議。

不管職務的輕重或輩分的高低,佛光山的住眾,每一個人都領有一份工作,有的人會將大事做成小事,有的人會將小事做成大事;有的人工作起來,屬下都會跟著帶動,有的人工作起來,就像孤軍奮鬥,沒有人給予支持。

我一生與人共事,不管是身為主管或是屬下,我寧可吃虧被利用,也不會讓人家失望,更不會輕易的去破壞人情善緣。因為東西壞了,可以再買,人情一旦破失,再也彌補不回來,一段因緣的成就要花多少時間去培育?所以,凡事我會委曲求全與大家共處。

晚,七時在東禪樓禮堂,為第十三期短期出家修道會的戒子們開示出家之道,並回答大家提出來的問題--

人一生的歲月,為別人、為金錢、為情愛、為名利、為官位……而忙碌,處在這種榮辱、是非、毀譽、得失中要如何修行?我告訴大家修行要從日常生活中的排班、出坡、守序、過堂、課誦、寧靜中修起。

沙門何義?「沙門」,是勤息之義--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沙門即是修道的人。短期出家雖是一時的,但是心中的道卻是一生一世的,大家應做一個永遠心出家的沙門。

出家的層次,上等者可以接受楗槌的教訓,中等者對佛法頗能應用,下等者則是什麼都經不起。我一生教誡徒眾,寧可做個庸庸碌碌的出家人,絕不可做個有用但卻敗壞佛教的人。

人生在世,金錢不是很重要;道,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去追求的,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放下,但道心一定要把持住。

做事要能有隨緣的方便,也要有不變的原則;在家修持要採中道,世間法與出世間法要兼顧。

「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道情增一分俗情自然淡一分,陶瓷的冶煉,若其火力愈大,燒出來的瓷器就更亮麗,故修行道上,要經過時間的磨鍊,道業才會更加堅強。

護持佛法並不一定要出錢。出力、出口、出心皆是護持方式。

修行要保有平常心,不忘初心(保護當下一念),不失正念(不輕易隨外境轉),最為重要。

違犯了五戒有什麼罪過?

「不殺生,殺生斷慈悲種。
 不偷盜,偷盜斷喜捨種。
 不邪淫,邪淫斷解脫種。
 不妄語,妄語斷真實種。
 不飲酒,飲酒斷智慧種。
 不瞋鬥,瞋鬥斷忍辱種。
 不退菩提心,退菩提心斷佛種。」


■八月 五日  星期三

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由於學生人數日益增加,寮房、教室不敷使用,故預計本學年度要將國際學部英文佛學班遷至玉佛樓,日文佛學班遷至高雄普賢寺,並改 制為英文佛學院及日文佛學院。上午十時,在慈莊和叢林學院院長依恆的陪同下,前往高雄普賢寺,查看「日文佛學院」的教室設備。

慈莊今向我報告,美國一家養老院,有三百四十個房間,想讓給美國佛光會接收,詢問我對此的意見。想到養老院,不禁讓人勾起一些回憶--

自從接辦宜蘭基督教的仁愛救濟院,轉眼已近三十年,那些在院內的老人,在性格上總有一些缺失,很難調伏,還好有依融、紹覺兩人的發心,二十五、六年的青春 歲月,都花在這些老人身上,其耐心、慈心、悲心而當選多次「好人好事」代表,假如不是他們的發心耐煩,那「仁愛之家」必定會增加很多麻煩。佛光山的「佛光 精舍」原本的規畫有八百名住眾,後來發展到一百二十人的程度,就不敢再擴大增進,原因是佛光精舍的成員有銀行家退休的,也有皇親國戚的後裔子孫,有民意代 表,也有學術界人士……。單單「吃」的問題就不能調和,南方人喜食米飯,北方人慣吃麵條,有人喜辣,有人喜甜,負責煮飯的人不管煮什麼,都有微言,常常耐 不到三天就「被哄走了」。一年到頭常住就為精舍的典座人選在忙。

我很有心辦好養老事業,乃是基於--

一、為維護中國的倫理孝道,將老人與年輕人分開,消弭有關代溝問題。

二、佛教寺院不要與老人混在一起,不要讓寺院成為養老院,寺院有寺院的功能,老人可以在養老院安住。

如果佛光山能多幾個如依融、紹覺、依忍等慈心悲願的菩薩道者,相信對養老事業就會更積極了。

晚,七時在法輪堂,和叢林學院的學生們座談。適逢農曆七月,學院暑假期中,各別分院的佛事都很忙,學生大部分都派出去支援,但留院者仍近二百人之多。

和學生們談及上個月我的印度拉達克之行和日本之行的種種見聞,學生們也就其日常生活所碰到的問題向我請示。大家的發言都很熱烈,一連對談了四個小時,到晚 上十一時,還欲罷不能。為恐影響學生明天的作息,只好允其下次有時間再舉行一次座談,他們才依依不捨的離座。近一、二年來,一年中我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 在國外,即使在國內,時間也大都被行程瓜分掉了,以後應該多留點時間給學生。韓國籍的盧敬姬和日本籍的土屋真理兩位同學,對國語還不甚靈光,但那專注聆聽 的神情,卻叫人感動!希望徒眾在學期間,做個感恩念舊的人,心存慚愧,常懷正念,時時充實自己要出類拔萃,才不致放逸。

生命不可有絲毫的浪費,每一天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人生旅程的一段。當生命之輪不停向前轉動時,我們又怎能放慢腳步?


■八月 六日  星期四

今天上午,和山上職事座談,忽然講到修行問題,說到修行,我告訴大家修行十法--

一、見到他人慳貪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施捨的生活。
二、見到他人五根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持戒的生活。
三、見到他人世俗的過失,自己要歡喜出世的生活。
四、見到他人疑慮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正信的生活。
五、見到他人懈怠的過失,自己要歡喜發心的生活。
六、見到他人瞋恚的過失,自己要歡喜忍辱的生活。
七、見到他人妄語的過失,自己要歡喜忠信的生活。
八、見到他人是非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正派的生活。
九、見到他人罪苦的過失,自己要歡喜慈悲的生活。
十、見到他人執著的過失,自己要歡喜無我的生活。

由國立藝術學院主辦,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協辦,金陵藝術中心和京華藝術中心策畫的「佛教藝術創作展」今起到本月三十日止,在本山佛教文物陳列館展出。

下午三時,應邀到陳列館現場主持剪綵。此次活動的內容有--

一、當代佛教藝術創作展,是由文化大學教授陳清香負責召集近五十位作家,提供包括書法、繪畫、雕塑三大類上百件精品參展。

二、佛教藝術創作研討會(為期三天),由國立藝術學院教授林保堯負責召集,並請楊英風、陳清香、吳永猛、李元裕、杜忠誥、邱忠均、江燦騰、林保堯等學者作有關北魏佛像、現代禪藝、台灣佛教藝術等專題演講。

此佛教藝術創作系列活動,能在這暑期中展出,無疑就像是一帖清涼劑。社會上由於人文活動少,文教活動缺乏,致使人心浮躁,動盪不安。人在社會上除了金錢 外,還有很多可以追求的東西,就如生活中有了藝術就會有美感,客廳中多了一盆花或一幅畫,就會有不同的氣氛。在林保堯教授和陳清香教授的努力下,成就這次 創作展,希望能引起大家對佛教藝術的欣賞及共鳴,進而提升佛教藝術的風貌。

晚,六時,籌建屏東講堂的李光輝建築師特送藍圖上山請我過目,心平、慈莊、慈惠、慈容、依淳等多人都在法堂,對此設計圖他們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彼此討論得很熱烈。

佛光山自從開山至今,海內外的工程沒有一天停頓過,早期的弟子在隨侍我巡視工程中,耳濡目染的對工程也都頗為內行,從隔局的設計到磚瓦的配色……都會很認真的去構思,故只要一談到工程大家的精神就都來了。

而稍晚入門的弟子,如果聚在一起,話題總是離不開制度,這個規矩好,那個條例不如法,正確的方法又是如何……,「制度」雖是人訂出來的,但有時「斟酌」時,還是會很多意見。

徒眾最不喜歡談的便是「人事」問題,其巧妙處實在是可會意而不可言傳,人事的調派或安插,就如機器中的小螺絲,不僅要讓人套得進去,且可以正常轉動,故佛 陀常告誡我們「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人事問題啟發我,一切事業的成功,端賴溝通人和,而溝通人和之要點,必須互尊互重。


■八月 七日  星期五

上午八時三十分,應邀在法輪堂,與前來參加「佛教藝術創作展研討會」的藝術家們講話。

佛教本身就非常有藝術。佛常言,人身是由六根組成的--

眼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佛教很重視視覺的感受,《彌陀經》中的七重行樹、七寶樓閣的設計,就是一種美感,延伸到佛門建築的布局陳設……都是一種美的成就。

耳聞︰梵唄音樂以往都是寺院專用,現已廣為社會大眾所接受。一般的音樂樂器多為複音,有帶動性;佛門樂器則都由一個單音配合而成,有安心作用,使人寧靜。這種空谷幽蘭般的音律,是耳根最美的享受。

鼻嗅︰香花供養,香煙盈繞,經云「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就是鼻根的供養。

舌說︰舌燦蓮花,說法三昧,佛以一音說法,透過語言文字才能明心見性,今日社會都在提倡說話的藝術,尤其幽默是人際間的潤滑劑。

身行︰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舉手投足間,佛門非常注重威儀,佛的三十二莊嚴相更令人折服。

意境︰佛教很注重心的藝術美化,心淨則國土淨。「美」有無限的空間境界,可以讓我們身心拓展,昇華。

常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透過智慧及心靈的巧思,來樹立佛教藝術的領域,過去宗教對藝術有其不可忽視的成就,如龍門、雲岡、敦煌、大足……希望現代的藝術家能喚醒大眾注重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的藝術,而將自己美化起來。

十時,與興隆寺心淳法師有約,前往左營。

興隆寺位於左營,創於清康熙二十八(一六八九)年,已有三百年歷史,歷任住持代有興修,為南部古剎之一,曾於中日戰爭時,被迫拆毀遷離,一九四八年於現址重建,並建百靈寶塔一座。一九六一年天乙法師晉山住持,精心策畫,陸續增建,後由心淳法師接任住持至今。

心淳法師表示,因看了我所著的《無聲息的歌唱》而促成其出家的因緣,自出家近三十年來,每天就為了要保護寺地而忙碌,有時還要和侵佔其寺產的人們打官司。 其為維護寺產的那份苦心令人感動。最近心淳法師有心要建一座具有教化設備的寺院,正忙於規畫中,我很樂意提供一些我建佛光山、西來寺乃至各別分院的心得, 樂見心淳法師的理想能早日完成。

下午一時,和江燦騰先生提及目前佛教界在學術上的一些成就,江君建議,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每年為佛教界舉辦一次類似「諾貝爾獎」的選拔,來鼓勵佛教界各層面的成績,並給予肯定。這個活動很值得推行,已決定採納,並歸入文教基金會的工作之一。

江先生也很誠意轉告,外界對佛光山的批評,如--

一、常有人說,佛光山早期建築大都以水泥為主,是為「水泥文化」,顯得粗糙。

我覺得每一個時代都有其建材,五十年代的建築大都是以水泥為主,已經是很了不起了。像現在八十年代,已屬玉佛時代了。

二、有人說星雲某人,無佛學,只會通俗講演,不會講經。

我只會通俗講演,請大家一起來講,佛教必定興隆。

江先生回道︰別人講不起來的,通俗演講不好講。

三、有些人很仰慕星雲某人,但為什麼佛教界又少有人跟他來往?

我回道︰「不是我不好,就是他不好,這要看各人的看法了。」

江先生聽了哈哈大笑。

泰國楊承光居士為泰國「中華佛學研究社」成立六十二年社慶,將出版刊物慶祝,請我題字,我寫道︰

「中華佛學研究社社慶紀念
 已有一甲子的高齡,
 萬千信者在此,
 弘揚佛法,普濟群生;
 萬千信者在此,
 福慧雙修,行解並重。
 多少人增長了慧命,
 多少人體驗了真心。
 您聽!
 梵音繞梁迴盪,
 法音到處宣揚。
 您看!
 前人辛苦耕耘,
 後人樹立榜樣。
 願能百年慶,千年慶,萬年慶!
 大家都是中華好信徒,
 大家都是佛國有緣人。」

還有李鴻儒先生來函,因其令堂往生五十一週年,將出版《春暉集》,要我替他題字。我寫道--

「山高海深
 脈遠流長」


■八月 八日  星期六

晨起,為《星雲說偈》及《話緣錄》第二集作序︰

一、《星雲說偈》序︰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固然造就了繁榮進步,但是也因為變遷快速、步調緊張,而使得個人心裏積壓了多重的焦慮和苦悶,無法紓解。在這個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裏,可謂一大諷刺。而佛教所謂的「禪」,直指人心,明心見性,是根治時弊的一帖良藥。

隨著佛法的普遍,禪的精神廣為人們所喜愛。行者在禪師的一棒一喝、一句一偈下,或茅塞頓開,或心開意解,一件件複雜的事情或心境,就這樣迎刃而解。禪,有 如山谷清泉,不經意地流向人心深處,洗淨糾結不清的意識分別,化解束縛頑劣的迷情妄執,帶給生命一股清涼自在。因此,禪門的公案、語錄和詩偈能傳遍世界各 地,不但滋潤了人類久被禁錮的心靈,也開展出無限寬廣的文化內涵。

翻開三藏十二部經典,我們發現禪宗的文獻浩瀚無比,並不亞於任何宗派,其原因正是由於禪的本質直指人心活潑自在的源頭,故而能遍及日常生活,深入社會各個 階層,因此為時人所樂於記載傳誦,形成一則則發人深省的公案、語錄和詩偈。傳及後世,因時空隔閡或個人體驗不足,使得初學者往往欲一窺堂奧,卻不得其門而 入,為彌補此遺憾,佛光山電視弘法委員會遂於台灣電視公司開闢「星雲禪話」節目,請我主講,並編輯成書,得到了廣大聽眾與讀者的回響,可見社會人士極需禪 門思想來消解精神上的需渴。繼而在盛情難卻下,我又於一九八九年元月起,再度應邀主持「每日一偈」單元,達二年之久。茲應大眾要求,將全部內容付諸文字, 整理成冊,以便咀嚼參究。唯一些詩偈的作者因年代久遠而失佚,殊為可惜。幸好禪門詩偈旨在表露光明自性,不知作者,並無礙於了解參悟。

我自佛光山退居以來,馬不停蹄地四處雲遊弘法。承佛光山視聽中心記錄成稿,而文稿之審閱,經常是在行腳途中匆促完成,自有不盡理想之處,還望讀者不吝指正,更期盼大家能透過文字般若,直悟生命的本源,在繁忙之時,仍能保有一份歡喜自在的禪心。

是為序。


            一九九二年八月於佛光山


二、《話緣錄》序︰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這是宋朝杜耒的詩句,此時用來形容文壇女強人──鄭羽書目前的事業與心境,可以說是再恰當不過了!

鄭羽書從事文化工作已有二十年之經驗,豐碩的歷鍊使她心靈慧巧,事業有成,但是多年的世事滄桑,難免有人生飄泊無繫之感。自一九八八年皈依三寶後,便潛心 佛學,漸漸地了解世間的本質與佛法的奧妙。由於她悟性敏銳,在靜心自省後,對於周遭人物事相有了一番新的體認,更因深感社會種種敗壞現象,而沛然升起濟世 悲心,毅然放棄多方文事出版工作,投入新的慧命,成立「巨龍文化事業公司」,從事佛書出版,期能為弘揚佛法、淨化社會,盡一己之心力。她歡喜地說︰「這次 我選擇了自己願意做、開心做的佛教文化事業。」

果然,在她的精心策畫下,巨龍文化事業公司陸續推出《星雲大師文集》典藏版、「故宮版抄經本」系列、《百佛圖》、《話緣錄》……等典籍,凡此皆因製作精 美,深具特色,而佳評如潮。此外,她還兼任「中華佛光協會」監事一職,在各種佛教活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例如︰最近由中華佛光協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 會共同主辦的「把心找回來」系列活動,就在她熱心奔走和眾人努力推動下,如火如荼地在台灣各地展開,為紅塵濁世注入一股清流。無怪乎柏楊先生驚歎︰「鄭羽 書在信仰佛教以後,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中國時報》也為文讚揚她正在「轟轟烈烈地」從事信仰工作。可見生活中有了佛法,自能如源頭活水般,一瀉千里!

頃聞《話緣錄》第二集即將出書,欣然應邀作序,期盼這本有關我的生活筆記,能似案頭的一翦梅花,使讀者們嗅出生命的幽香,則吾願足矣!


           一九九二年八月於佛光山


在印度參學的依華來信,提到上個月「印度拉達克之行」的事,有下面一段報告︰

「……摩訶菩提協會的阿難陀法師來找我,他說,師父您有先見之明,提早於九日離開,因七月十一日拉達克到德里的班機因氣候不好,全部停飛,許多人在機場白等了幾個小時,十二日才得以離開。大家都在慶幸我們走得好!但七月九日在漢敏寺舉行的慶典(Hemis Festival)上,他們確實準備了最好的大沙發貴賓位給我們全部的人,還有帳蓬遮陽,結果主辦人不知我們已離開,座位一直空著到法會結束。

這一次到拉達克,西藏法師算是第一次以最隆重的禮儀來接待中國法師。

……」

最近喜歡吃辣椒。因有前兩次經驗,自佛光山出發前,侍者即打電話給住持,一再叮嚀,請他準備小麵店的辣椒。

中午十二時,抵彰化講堂。上了餐桌,滿滿的一桌,有飯,有麵,有菜,有果……,就是沒辣椒!

人最好不可染上嗜好,辣椒有什麼好吃,告訴侍者,下次不許說我歡喜吃辣椒。

下午三時,在南投文化中心,為中華佛光協會南投、草屯、竹山等分會,主持聯合成立大會及皈依三寶典禮,繼而主持「把心找回來」講座。承立法院沈世雄副院 長、台灣省政府經濟建設委員會歐禮足主任祕書蒞臨致詞,其他政要有︰南投市長夫人林碧麗(代南投市長出席)、中國國民黨南投縣黨部陳志彬副主委、林光演國 大代表、許文欽、劉迺倉、鄭印清、林國棟議員、南投縣政府蔡碧雲祕書、南投縣政府祕書室呂水返主任、竹山鎮張明雄鎮長、草屯鎮莊萬振鎮長……等人出席,使 大會更加隆盛莊嚴。此外,佛光會世界總會法制長曹永杉先生,台中北區、西屯分會沈尤成、劉明芳會長,員林、台中太平分會賴義明、史安華副會長也來參加盛 會,顯示中部地區分會間非常融洽而團結。

夜,宿東海道場。滿慈為大家介紹常來發心的陳秋萍師姐。陳師姐說︰自從全家到東海道場學佛以後,家庭美滿和睦。她的夫婿林祖光先生現任大甲高中軍訓主任教 官,曾經在省訓團聽我講演,後來他們六百位軍訓教官接受調查,結果發現我的講演最受學員歡迎,可見今日學校雖有軍訓,但教官們更需要法水來潤澤身心。


■八月 九日  星期日

今天上午到大甲中正紀念館,下午到後龍維真國中大禮堂,晚上到斗六高中大會堂等地,主要是為台中大甲、清水、水湳、梧棲,苗栗、後龍,雲林斗六等地的佛光 分會成立大會、佛學講座,及皈依三寶典禮,一天共九場盛會,出席者逾五千餘人。承台中縣廖了以縣長、苗栗縣長夫人葉春芽女士、雲林縣廖泉裕縣長、雲林縣議 會張榮味議長、國民黨雲林縣黨部薛正直主委、南投縣黨部陳志彬副主委、國民大會許恒慈代表、立法院何智輝、廖福本委員、苗栗縣議會林寶珠議員、斗六市李廷 敬市長、大甲鎮蔡金福鎮長……,以及維真高中鄭福源校長、斗六高中蔡勇校長、大甲高中王顯榮校長……等地方政要士紳與會,使得大會生色不少。

中午,抽空至妙法寺訪如莊法師。如莊法師是台中縣人,十歲即持齋,二十五歲時依止玄深法師出家。一九六六年於大甲鐵砧山創建妙法寺,斬荊棘,披草萊,備嘗艱辛。環顧四周,寺貌莊嚴,庭園幽雅,可以想見如莊法師的魄力實在是不讓鬚眉。

他的高徒理修法師,是中華佛光協會的理事,佛學程度很高,講經說法,人緣很好,北海男眾佛學院今秋將聘其擔任教職,希望理修法師今後能帶動佛教的現代化。 夜,十二時,回到山上。踏入「法堂」,白板上普門雜誌社這個月的文宣海報,斗大的「忙」字,非常醒目。想想今天前前後後共主持了九場活動,每場平均歷時一 個半鐘點,外加在車上奔波的時間,我不也是「忙」了整天嗎?常聽人說︰「我最近好忙喲!」而我可以很自豪地說︰我這一生做什麼都不是一時的。連發心做事也 是一世的,所以我每天都是在分秒必爭中度過,但是我並不感到忙碌,反而覺得這樣的生活非常地充實。忙者,亡心也,「無心」才是真正有心。所以,我們要把 「心」找回來,有心的人才能忙也。


■八月 十日  星期一

昨天主持了三場皈依、三次講座、三個地區的佛光分會成立大會,昨晚回到佛光山已經深夜。山上徒眾彼此約束,在中午十二時以前,請我「放」半天假,有事情找我必須中午過後再說。可是清晨還不到六時,其他地方徒眾的電話鈴聲就持續不絕,實在是師父難為,徒弟好做。

八時,由香港回山的學生林普印到法堂向我銷假。林普印是香港珠海大學的電腦碩士,原本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但為了要學佛,三年前就辭去工作,到本山叢林學院 就讀。今年暑假結業,常住安排其負責英文佛學院的教務工作,其道心堅固、謙恭柔和的個性,加上其對常住的忠心,實在是個好楷模。近幾年來,社會上學佛風氣 很盛,尤其是求學階段的青少年,由他們參加佛學夏令營、佛學社團、短期出家、佛七、八關齋戒、禪學班、報考叢林學院等等的熱烈情形可以看得出來,這塊佛門 的菩提田,希望大家用心栽培、耕耘、灌溉,因他們都將是未來佛門的護法龍象。

中午用餐時,侍者永會特地開了電視機,請我看奧運的閉幕典禮。我說︰精采的比賽內容都沒時間看,看個閉幕典禮有什麼意思?

永會回答道︰「這種國際性的大場面,其布置一定很相當,我們可以參考典禮上的布置,作為山上弘法或辦活動的莊嚴參考啊!」

他有些開導我的口吻,但我聽了很高興,佛光山的弟子不管做什麼事,所聽、所見、所聞都會心心皆在弘法,念念都在傳教,不愧是個好侍者。

晚上在成功嶺還有一場講演,餐後即離山往台中,奧運的閉幕典禮當然沒有看,但並不遺憾,因為只要別人看懂了就好。

車行下台中交流道,想起前天在東海道場時,和住眾的話還沒有講完,允其今天再跟他們續談,只好先繞到東海道場。

常有信徒或徒眾問我,為什麼在人前,我總有說不完的話,講不了的內容?其實我也有不想講話的時候,只是每次接觸到信眾那種渴望聞法的神情,我實在不忍心不說話,即使再累,我也會樂說無礙。

就東海道場滿慈、滿舟等住眾所提的問題,作綜合回答--

帶領義工,要先做義工的義工,解決其工作上所需的用具,及生活上的不便,讓他們

每次到道場來,就有回家的感覺,自然就能安住的替佛門奉獻。

做事要培養自己的遠見,不要以一時定好壞,不要以勝敗論英雄,要懂得時常改善周遭不順的因緣,要能謙虛、低頭,訓練自我在工作中養息,在煩惱中安然,在複雜中單純,能讓主管肯定、讚美、推崇者,才不愧為人屬下。

舉辦「婦女法座會」,其內容要有知識性、學習性、生活性、動態性、利益性……並幫助其解決心理上、環境上的困難,讓每一個來參加的女眾,宛如上學校一樣,在實質上或精神上都能有所得。

「成年」的定義,並不是年齡的累積,而是能負責、肯擔當、知奉獻、除惡習、去放逸,並有喜悅的人生觀,隨時懂得將歡喜散布給人。對別人的示範力量就是自我成熟。

和住眾座談,幾乎忘了我還有一場講演,承東海道場義工陳秋萍的好意,騎摩托車引導我抄近路,於晚上七時三十分準時抵達成功嶺,為八十二(一九九三)年度大專學生集訓第二梯次一萬餘人作專題演講。

陸軍中將吳其樑指揮官、政戰部李東明主任都在現場接待。受軍訓主要是要對外作戰,保衛國家。故身為將軍要統御百萬大軍是輕而易舉的事,但要統御自己的心,跟自己內心的煩惱作戰,就不見得可以將心領導起來,為集訓的學生講︰統御心的方法。


■八月 十一日  星期二

應興隆寺心淳法師之邀,上午六時三十分前往甲仙參觀興隆精舍,從佛光山出發,經由美濃、六龜……到甲仙,一路上山巒流水,翠竹森林;空氣新鮮,花草幽香, 蟬鳴鳥叫,曲曲折折,歷一小時到達興隆精舍。精舍四周,天堂鳥、龍眼、胡瓜、絲瓜、麻竹筍……像欄楯似的環繞迴抱,視野綿延不絕,同行的慈惠、慧軍都不約 而同的說道︰「這真是讀書的好環境,閉關的好地方!」我也忍不住附和著,主人心淳法師馬上接口敘述精舍的地理與歷史。

我也和心淳法師談到,台灣的香火寺廟太多但無特色,不能配合現代的需要,我認為寺院的弘法方向應該往修道中心的方向發展,設立禪堂、念佛堂、關房、佛學院……,供有心者修持之用。

甲仙附近有不少本山信徒,聞訊都紛紛到興隆精舍,其中有一位年屆七十多歲的陳彭緞老太太曾在西來寺受在家菩薩戒,心中只有佛光山,提及佛光山的殿堂、客堂 的法師,如依順、依通、依品、依海、永福、永正等……她都認識,並對他們的慈悲讚不絕口。自己省吃儉用,把錢用來作功德,參加佛光山的法會活動,常跟別人 提及,她家之所以那麼平安,都是她在佛光山拜來的。常常帶動媳婦誦經禮佛,自己雖不識字,但共修時禮佛、誦經也一樣隨眾,絲毫沒有差錯,其虔誠可見。心淳 法師說,他也很敬佩她。去年陳彭緞老太太因不小心跌倒,走路必須靠拐杖才能行走,很有心想回佛光山參加法會活動,但因今年起,車輛都停在山下,她深感行走 不便而作罷。我隨即用便條紙寫了一張「通行證」給陳彭緞居士,她的車子可以方便上山禮佛。

心淳法師特地泡老人茶招待我們,山泉泡茶,其味可口甘醇,裝茶的杯子一組有十二個,每一個杯子的杯口旁都印有一首打油詩,以十二生肖作主題,(可惜少了三個,或許是打破了?)看了讓人會心一笑,如--

「登梁上牆技藝好,上下其手功力高;
 年輕卻愛留鬍子,以致人人稱我老。」--鼠

「我是水牛非黃牛,辛勤勞動為作傭;
 人卻對我不守信,不愛水牛愛黃牛。」--牛

「笑傲山林我稱王,順我者昌逆我亡;
 勸君得意莫忘本,切記不可落平陽。」--虎

「綠野競跑本領高,家居偏愛多築巢;
 諸公莫笑我多事,只因頭上一把刀。」--兔

「人人皆知我是誰,身雖像蛇卻不同;
 一旦飛上金鑾殿,威風八面氣如虹。」--龍

「靈山修煉數千年,千辛萬苦志在天;
 功虧一簣成憾事,只因多情愛許仙。」--蛇

「吾輩吃草最善良,大家稱我最吉祥;
 披我皮襖常作惡,最為怨恨是豺狼。」--羊

「千年修煉水濂洞,法號稱我為悟空;
 當年若無潑猴在,玄奘怎能顯神通。」--猴

「我是悟能不是豬,一生功夫最特殊;
 肚大雖然礙手腳,容進多少世間事。」--豬

十時二十分,在心淳法師帶領下,到附近清涼山妙崇寺參拜。住持宏恩法師正忙著為妙崇寺七層大樓的興建在監工,單單從工程雛型的外觀看來,其雄偉架勢可見,佛教界女眾住持皆有如此魄力,堪比世俗常稱的「女強人」,等待其落成,必定前來慶賀。

中午十二時回到佛光山,請心淳法師及其信徒二十多人在法堂用自助餐。餐後陪同心淳法師參觀正在工程中的大禪堂。

晚,六時到萬壽堂,在本山都監院院長依淳的母親靈前誦經、上香。依淳及其兄弟家屬在旁答禮。

農曆七月,正是寺院超薦佛事最忙碌的時候,特勉在萬壽堂服務的徒眾及工作人員,「萬壽堂」屬慈善事業,是一種修福報的工作。尤其是在喪家最傷心最無助的時 候給予服務,實在是一種功德,希望大家能本著慈悲的心懷,廣結善緣。一個人只要安心做分內的事,並堅守自己崗位,則無論在何處都會受到歡迎。

「我不能容人,謂之無度量;
 我為人所容,謂之無志氣。」--魏禧


■八月 十二日  星期三

早餐後,即開車北上,高速公路上,一連看到兩起車禍,有的路段在修路,有的路段在修剪花草,車子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好像在原地踏步似的。天橋上的交通標誌--

「同步前進,行車順暢。」

「交通禮讓年--行車有序,停車有律,行路有禮。」

「開車禮讓,旅途愉快!」

……

我不知道在駕駛座上的司機朋友,看到這些標語,有何感受?車禍是很難預防的意外事故,而修路與剪花草為什麼會在大白天交通流量多的時候進行?這種作業方式 有待商榷(在日本或美國,一定會利用深夜時間,絕不可能侵犯到高峰時段)。途中在交流道附近,就繞道到頭份及豐原,一直到傍晚五時三十分才抵普門寺。

一項由內政部社會司、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指導,巨東慈善公益基金會主辦,《聯合報》、台視、中華奧委會協辦的「中華民國第一屆十大傑出青少年」選拔,歷經 六個多月的審查、訪談和評鑑,終於從一千多件推薦函中,選出十位具代表的優秀青少年。其評審委員分別來自宗教界、政治界、學術界及新聞界,如︰慧軍、林清 玄、方蘭生、李四端、王應傑、傅佩榮、梁丹丰、康啟明、薇薇夫人等。

晚,七時三十分,在慈容、慧軍的陪同下,前往台北社教館,參加此「十大傑出青少年」的頒獎典禮。

新聞局胡志強局長、社工會鍾榮吉主任、內政部社會司蔡滿賢司長、議員、社會賢達等多人也都前來參加盛會。頒獎共分三個階段進行,得獎的傑出青少年分別是︰

以優秀技能取勝的王思婷、徐逸君。

以感人事蹟入選者有丁小龍、蔡琰如、周聖凱。

以課業優異獲選者有徐慶玲、謝怡玲、蘇稚盈、邱心怡、吳玉芳。

我很高興社會大眾能重視到青少年這一代,他們雖然幼小,但「小」的東西將來都可以發揮很大的力量,如︰一顆種子、一滴水滴、星星之火、一首歌、一句話、一 個鼓勵、小王子、小沙彌,這些「小」都是將來「大」的基礎。青少年是國家棟梁,若能從小養成大志,將來一樣可以成就大事業。勉得獎的青少年朋友,這是人生 的開始,未來的道路還很遙遠,所以我希望大家養成--

一、要有忍耐的力量︰佛經云︰「若人不能忍受毀謗、傷害、辱罵,如飲甘露者,不能為有力之人。」今後在處事上,不要因為人家的一句話、一件事就洩了氣,從現在開始,要培養不屈不撓的忍耐精神。

二、要有合群的習慣︰要將自己融入大眾裏,不可孤芳自賞,常與群眾在一起,不要孤僻,用歡喜和快樂與人結緣。

三、要有謙虛的美德︰求益之道,在於能受盡言,我們如果有一點成就的話,其實都是眾緣所成,故為人要學習如稻穗一樣,愈成熟愈懂得低頭。

四、要有勤勞的精神︰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經過勤勞的過程,才能成功。故唯有不斷的努力,未來才能繼續成功。

「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博要能高;
 為人要如聖賢德,要能福慧要能行。」

評審方蘭生主任致詞時表示,本來評審團是推派慧軍講話的,但慧軍說他是我的弟子,不敢跟我同台說話,而方主任是基督教徒則不怕,就由方蘭生主任代表評審團 講話;在犯罪率上升,犯罪年齡下降的此刻,有心人士能舉辦此一深具意義的活動,實在值得喝采,希望此活動能樹立青年學子們見賢思齊的目標,期盼日後有更多 更傑出的青少年產生。

「貧賤生勤儉,
 勤儉生富貴,
 富貴生驕奢,
 驕奢生淫佚,
 淫佚復生貧賤。」--史典

生命是累積的過程,珍惜它便是鍾愛自己。


■八月 十三日  星期四

「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眾生功德種,
 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寶眾。」

佛在世時,就有供僧儀式的傳承,三十年前,我在宜蘭雷音寺、高雄壽山寺時,便已推動孝道、功德、供僧、道糧等活動。近幾年來,齋僧大會在社會上已形成一種 模式,難道其籌辦內容只是動員各方人力、物質、在家信徒、義工……訓練幾個月來發心服務;僧眾則舟車勞頓、南北奔波,只為了吃一頓飯,拿供養金,領紀念 品?

為匡正「供僧」的實質意義,也為感謝一年來,發心供養僧眾道糧的檀信居士,佛光山特在台北普門寺、台中東海道場、高雄佛光山,舉辦「道糧齋僧功德回向法會」,將功德回向給檀信父母宗親。

中午十一時在普門寺供僧法會上,為信眾開示「供僧的意義」︰

一、是供養一年,不只供養一天。
二、是供養未來,不只供養現在。
三、是供養十方,不只供養一人。
四、是供養學道,不只供養熱鬧。

在《四十二章經》上有云--

「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
 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
 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
 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
 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
 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
 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
 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
 飯千億三世諸佛,不如飯一無念無住無修無證者。」

印順導師說︰供養依心、田、事不同,功德有分勝劣。

信眾在此舉行如此莊嚴的供僧法會,從大家安靜、有序的行進威儀中,不難看出大家都是有修有道的信徒。佛光山宗務委員會已計畫從明年起,在慶祝僧寶節的今 日,要選出佛教界傑出的十大僧寶、十大檀信、十大佛教青年、十大佛教兒童、十大供養人、十大功德主等。從現在開始,大家就可以開始推薦人選,希望明年選出 來的「佛光山傑出佛教人」都是真正可為大眾表率的模範。

聞曾替我看腿傷的中醫師黃永玉先生,因受傷住院治療。晚,七時,特到國泰醫院去看望他。

八時,應「愛盟聯誼會」理事長朱婉清教授之邀,前往信義聯勤俱樂部集賢廳,為愛盟的成員們開示,其皆是國內知名菁英團體會員、學術界、政界知名人士、政府官員、民意代表、教授等,參加聽講的有郁慕明、焦仁和、何景賢等。

我很歡喜有此機會跟愛盟的各位談佛法說人生,「找尋心靈的一片淨土」是他們為我訂的題目。常云︰「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然事實上真正不聽話的是我們的 心,故「心」常犯過失,外在境界無絕對的好壞,心淨可以美化我們的世界,故找尋心的一片淨土很重要。禪詩妙語只要說得適當,也可以將我們失落的心找回 來……

回答愛盟的先生小姐所問的問題--

◎知識是學來的,智慧是悟得的。

◎要化導一個人,慈悲的言行、關愛的心懷,比任何都受用。

◎怕負責、怕承擔、怕工作……則永遠不會進步。

◎隨因緣、群我一體……就是智慧。

◎如何有般若?自我反省、磨鍊、檢討。

◎對世間事不計較,盡其在我,凡事不要太介意,在事理得失中,宗教具有平衡的作用。

◎學佛不回憶過去,不幻想未來,在佛法裏照顧當下的一念。

◎「無常」很好,有機會可以改善「現實」,應好好珍惜。

◎「寺院」與「講堂」之別,在於--寺院︰在於禮拜,希望在信仰上能有所增進;講堂︰注重於「說法」,希望能將智慧與信仰結合在一起,有行解並重的意義。


■八月 十四日  星期五

上午九時,到永和訪張少齊居士,談及將興建佛教大樓事宜,並囑孫張清揚義女義貞居士彙集孫夫人日常用品及文物,以備「孫張清揚紀念館」落成時,可以陳列。

我有好多位徒眾都是雲林人,如西來寺的住持心定法師、監院依門法師、西方寺住持依瑞法師、巴黎道場監寺依照法師等,都是斗六和北港出身,返回南部的途中, 忽然想順道拜訪雲林縣縣長廖泉裕先生,因為前次在斗六佛光分會成立時,和他未竟所言,而且知他虔誠信佛,擬請其女公子擔任虎尾鎮佛光會會長。

傍晚五時多,在佛光協會北港分會會長蔡博崇先生的陪同下,抵廖泉裕縣長官邸。廖縣長準備了一桌豐盛的素宴,大家吃得不亦樂乎,飯後又聽廖縣長簡報「雲林縣 綜合發展計畫」,聆聽之後,不禁令人對廖縣長更深深起敬,原是一個沿海的農業縣,經他文化、教育、工業等一起建設,未來十年雲林縣至少會趕上高雄市。

晚,十時,回到佛光山,聽說佛光出版社社長吉廣輿在等我講話,他剛由大陸歸來,向我報告說︰「一年前邀集國內外近百位大學教授、學者編撰的《中國佛教經典 寶藏》百冊,第一批二十三本業已撰寫完成並交稿審編中,預計明年陸續出版。此《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係以佛經現代化、語體化、簡要化為宗旨,內容搜羅佛教各 宗派經典,如︰《阿含經》、《雜經論》、《俱舍論》、《大酙婆沙論》、《成實論》、《十二門論》、《神會語錄》、《佛性論》、《祖棠集》、《法苑珠林》、 《廣弘明集》、《佛國記》……此《經典寶藏》系列,將是繼《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之後出版的第一部「白話版大藏經」。

佛光出版社又與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簽約,將《佛光大辭典》印行大陸版,此舉乃是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曾與我提及想出版《佛光大辭典》,故今由佛光出版社代我將《佛光大辭典》大陸版之版權贈予中國佛教協會,以助大陸佛學研究工具書之充實。

不管在海內外,對當地佛教界出版的情形我都非常注意,隨時不忘為叢林學院的圖書館添購新書。佛光出版社目前已出版各類圖書、音帶、影帶有三百餘種,非常願 意其他出版社能與我們交流。從十幾年前,由張曼濤先生主編,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現代佛教學術叢刊」;朱蔣元先生主編,華宇出版社出版的「世界佛學譯 叢」,可以說我出力很多。近幾年來,台灣學佛的風氣非常普遍,希望在學術界也能有新的作品發表。

佛教經典的總匯稱為「大藏經」,因其內容包括經、律、論三大部分,故又稱為「三藏」。南北朝時,曾把佛經統稱為「一切經」。唐以前的佛經,主要是靠抄寫, 晚唐時才出現刻印佛經,《大藏經》的刻印,始於公元十世紀,宋開寶四年(九七一),太祖內官張從信往益州雕刻大藏經版,此次刻經,前後費時十二年(九七 一~九八三),共刻六千多卷,因刻於開寶年間,故稱為「開寶藏」;又因在四川,也稱「蜀版大藏」,此為我國史上第一次刊刻《大藏經》。

自此以後,宋元明清歷代官私刊刻《大藏經》陸續不絕,有記載者如--

「磧砂藏」,全稱「平江府磧砂延聖院大藏經」,刻於南宋紹定四年(一二三一),曾中斷,到元代時才續刻,前後歷時九十年,共刻六千多卷。一九三五年,「上海影印磧砂版大藏經會」曾以方冊本影印發行。

「契丹藏」又名「遼藏」,遼代刊刻,以宋藏為底本,可惜全藏早佚。但房山石經中保存的遼代刻大量經碑,據研究與「契丹藏」有關;近年來,山西應縣木塔中發現一批「契丹藏」殘本,是研究遼代佛教史、文化、經濟情況之寶貴資料。

「趙城金藏」,一九三四年發現於山西省趙城廣勝寺,是金代民間募刻藏經,現存四九五七卷,以「開寶藏」為底本。抗戰時,曾為保護此藏不為日軍所奪,犧牲不少戰士,勝利後移至北京,現藏北京圖書館。

「嘉興藏」為明末清初私刻本,萬曆十七年(一五八九)在山西五台山開雕,後移至浙江徑山,又名「徑山藏」,全藏分正、續兩部分,共一萬多卷。

「龍藏」全稱「乾隆版大藏經」,清代刊刻,共七千多卷,現存北京,是歷代刊刻《大藏經》中,唯一經版保存至今的一部。

除此之外,

宋時有「崇寧萬壽大藏」、「毗盧藏」。

元代有「普寧藏」、「弘法藏」。

明代有「洪武南藏」、永樂「南藏」、「北藏」。

民國年間,上海頻伽精舍用四號活字排印「頻伽藏」。

除此,韓國、日本歷史上也有多次漢文《大藏經》刊刻。

佛光山編的「佛光大藏經」只出了《阿含藏》,最近擬將《禪藏》

付印,希望能為藏經的流傳盡一份力量。


■八月 十五日  星期六

有一天,楚莊王和群臣在議論國事,大家各抒己見,但議論來議論去,都不如楚莊王的見解高明,眼看天色已晚,楚莊王只好宣布退朝。

群臣散去後,莊王悶悶不樂的坐在書房,申公巫臣關心的問道︰「何故使君王不悅?」

莊王︰「每一個歷史時代,世上不會根本沒有聖人,國家也不可能沒有賢人,關鍵在於是否被人發現?能得到聖賢為師者,可以成就王業;能獲得其友誼者,可以成 就霸業。而我自知能力不足,輔我的群臣謀士都還不及我,照此下去,楚國的前途就很危險了,這就是我悶悶不樂的原因。」

楚莊王因為能正確地評估自我,且敢起用能力強的人,後來終使楚國興盛。

今天利用會客空檔,和徒眾小參。古德呂坤云︰「難管的任意,難防的慣病,此處著力,便是穴上著鍼,癢處著手。」徒眾在修持行道上,最感費心的還是待人接物的方法不夠深入。

做事要懂得方法--「知單元」,並事先準備需要的工具……有佛法的地方,住眾不會跑,且有信心奉獻。平時除工作講習外,生活上要有佛法。被人指摘批評時要 歡喜接受,才會進步,更要學習忍耐,凡事包容不要太介意,尤其在人情上最好是難得糊塗。別人如何如何「說」,只是他人的看法,構不成傷害,在言論自由的環 境,凡事承擔下來就沒有事了,最忌是以耳代目,不要亂聽亂想。

生活中要沒有煩惱才能安心做事服務,不管在那個單位都要有感恩心,回饋十方信施,那有功夫去說是論非?說話、下筆,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有分寸,一個人 是否有能力是一回事,能否與人和眾和群那才是最重要的。故在人事方面要有涵養,不要太維護自己,且能配合常住需要,隨時接受調職,從調職中,面對新的工 作,保持學習的心態,才能不斷進步。對工作的價值、生活的層次要評價,在生活中要有理想抱負,工作才會有意義。

主管不敢要求,屬下不敢請示,做事只好用猜的,誤會自然而生,煩惱也會不絕。上下彼此坦誠,用心來做事--講清楚、說明白,工作起來就會勝任愉快。

心要有過濾器,好的、善的、美的、真的事要記在心裏,惡的、劣的、醜的、假的事,要過濾掉,保持一顆清淨善良且有彈性的心,因有彈性,待人處事自然會柔軟 而不會傷人。老莊者流常說「忘」之德,忘是非、忘恩仇、忘生死、忘寵辱、忘功名、忘名利、忘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是一種功德。

「但見雲忙水亦忙,所忙不在稻梁桑;
 芸芸更是忙無即,彼此爭忙夢一場。」--石遠禪師

【書籍目錄】
第1頁:夢中說夢 1992/7/1~1992/7/15 第2頁:逆增上緣 1992/7/16~1992/7/31
第3頁:把心找回來 1992/8/1~1992/8/15 第4頁:廣結善緣 1992/8/16~1992/8/31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