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二十六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富樓那提出來,認為一切眾生同一體性,為什麼一人成佛,其他人沒有連帶到好處?就是這個。那麼這個重點呢?就是共業中 間有別業,某一人成佛是他的別業成就,脫開了這個共業的關係,拿我們現在話就是現在這個道理。那麼第二個問題現在答覆的,又汝問言,這個汝就是指富樓那, 佛說的你問我地水火風就是物質世界,既然上面提到地、水、火、風自性空,那麼心物一元的自性那個體同,同的都是空,本性圓融。既然物質世界那個原始的自 性,也是圓滿融通的,周遍法界。他說為什麼---他懷疑水火性不相凌滅?水和火兩個不相同嘛,這兩個發生矛盾的,現象、作用都矛盾的,他說為什麼?

又征虛空。及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譬如說空,我們眼睛前面看到這個物理世界的虛空,這個空間同我們身體腳踏到實在的這個山河大地物質,那麼照佛說的地性也本空,俱遍法界,都是充滿的,他說 這個完全矛盾的。前面的空,物理世界的空是沒有,物質的世界土地、山河、石頭那是真實的嘛,這兩個現象和作用矛盾的,怎麼樣說自性同一呢?這是富樓那提出 問題。佛現在答覆。

富樓那」。就叫他名字,首先你瞭解一個道理啊。「譬如虛空。體非群相。而不拒彼諸相發揮」。 你注意這兩個字:譬如,譬如什麼?我們物質世界所感覺到的空間、虛空,其實物質世界的虛空還是一個東西啊,是物理的作用啊。我們眼睛前面看到空,乃至到高 山頂上看到一切空,這還是物理的作用啊,這個虛空不是沒有東西啊。譬如,所以拿來做個比方,自性空不是這個虛空、空間的空,這一點要搞清楚。所以佛在這裡 用譬如虛空,拿我們物理世界這個虛空來比方自性的空,所以假定我們學佛把自性的空當成同物理世界的虛空一樣,這樣就叫空,那完全錯了。物理世界的虛空是 地、水、火、風不同而已,可是它也是個物理的作用,所以特別提出大家注意。所以我們假使學佛靜坐或者打坐求證的人,自己感覺到有個空空洞洞的空,那個同物 理世界的虛空的空性是一樣的,不是真的空。真的空,真空無相,它沒有境界、沒有現象,有個境界、有個現象已經不是空了,真空無相。所以這個禪宗祖師,譬如 夾山禪師答覆人家的問題。人家問法身?法身是得了道、悟到那個自性空叫做法身。法身無相,如何是法身?法身無相。如何是法眼?法眼無暇,一點沒有錯。所以 假定我們有個空相存在,一個求證的人那已經不是了,不是自性的道理,不過著了一個空相。法身無相,法眼無暇,這是夾山禪師的法語。那麼現在我們講到這裡還 是說明《楞嚴經》本文翻譯的用「譬如」,特別注意啊,像我們目前這個虛空、物理世界的虛空,體非群相。虛空什麼都沒有,一個空間裡頭什麼都沒有。像我們樓 上這個房間現在不空,因為大家坐在這裡有那麼多人,統統走了,東西都沒有了,這個房間是空這個房間的虛空。虛空的自體沒有一切現象,空就是空,這個空間裡 頭如果堆了很多的椅子啊,那已經是有相了,所以虛空的本身體非群相。但是因為它是虛空而「不拒彼群相發揮」,它不拒絕任何的有相,因為它是空嘛。你譬如我 們這個樓上,今天把它做講堂也可以,這個是空的;你把它做舞廳也可以,做歌廳也可以。不拒諸相發揮,一切現象一切作用,你看在虛空中發揮作用都可以,這是 佛講的比方。

所以者何」。什麼理由?「富樓那。彼太虛空。日照則明。雲屯則暗。風搖則動。霽澄則清。氣凝則濁。土積成霾。水澄成映」。 那麼這幾句話,《楞嚴經》它用的四六句子的文字,很文學化的,不過是古文,四六體的文字。現代拿白話文來描寫如果這一段做文學境界描寫很多了。他說譬如所 謂虛空上面加個太虛空,就是我們現在講的太空。這個太空中間,這也是個比方啊。太陽一照太空裡頭就有光明;雲屯則暗,如果雲霧一起來,堆積在那裡不動了, 我們抬頭一看這個虛空裡頭看不見的、黑暗的現象;風一吹,今天有風,我們感覺到物理的太虛空在動搖,其實虛空沒有動搖,只是我們感覺,風在動搖,氣流的關 系;「霽澄則清」:天好了,風也不吹了,雨也不下了,霧也沒有了,霽就是雲霧等等的湊合謂之霽,散開了,澄清,這個太空非常澄清,那麼我們感覺到眼前這個 太虛空乾淨的;「氣凝則濁」:如果大氣層凝結了,我們感覺到這個太空很髒了,所謂空氣染污了。「土積成霾」:霾就是霧,霧裡頭黑的霧,叫做陰霾,我們文學 上經常用,陰霾之氣。譬如說像有幾天,我們濕度非常低,這個氣壓又非常低,濕度也低,自己呼吸都覺得尤其在台北,在空氣裡頭都覺得一股黑氣,就是空氣的染 污,都是霧,就叫陰霾。這個裡頭有染污有灰塵,所以土積成霾,這個土不是說大塊的泥巴,塵土累積起來;「水澄成映」,假使虛空,我們看到一個大海裡頭,在 海裡頭看虛空很簡單了,或者在那個乾淨的水潭裡頭不需要仰頭看,只要看清水裡頭就看到天空上面它反影過來,水的澄清,虛空就在水的裡頭影像反影出來。這幾 句話,釋迦牟尼佛把這個虛空界晴、下雨、陰天、颳風天,各種氣象的變化以文學的景像都說完了。然後他提出問題。

於意雲何。如是殊方諸有為相。為因彼生。為復空有」。 於意雲何,是中文佛經的翻譯文學。拿現在話就是說,你的意思認為怎麼樣?他先講了各種現象,他說你的意思認為怎麼樣?「如是殊方諸有為相」,像太虛空裡頭 這些現象,「殊方」不同的方向,氣候就不同了。譬如我們南部也許進入颱風的境界了,範圍了,我們北部呢?還是有一點邊緣,氣象不同。殊方:方位不同,譬如 說像我們現在在這裡,金門也許還沒有事呢,還是好天呢,或者有一點點陰天,比方。「如是」像這些現象,「殊方」各個方位不同,那麼「諸有為相」太虛空裡頭 各種有為這個現象,所謂「有為」「無為」是佛法裡兩個名稱。無為是沒有作為、什麼都沒有,安靜的。有為是一切有動作,有現象的,有作用的。他說這一些等等 的方位不同,各方的有為相,現象就不同了。那麼尤其在中國禪宗,譬如夾山禪師素來這一派的禪師們文學程度都很高,他們的說法句子用的就不同了,八個字: 「雲月是同,溪山各異。」那就用得在文學境界哲學境界是說得最高最高了,天上的雲、月這個風景是一樣的,溪山各異,地區不同。你說阿里山好不好?真好!峨 嵋山好不好?真好!什麼好?山水好,山水是個總稱啊。雲月是同,溪山各異,這個山水的佈置局式擺法各兩樣了。他說所以呀,各個地方不同的現象,「為因彼 生,為復空有」,他說我問你這個虛空的情況是一樣,太陽、空氣、水、土地、樹木所形成的這種畫面的境界,因每個方位不同氣象不同、風景也不同。我問你這些 不同地區的風景變化「為因彼生」是物質的自己的變化?「為復空有」,還是說物理的虛空它起的變化?物質的自身起的變化呢?還是虛空起的變化?

若彼所生。富樓那。且日照時。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為日色。雲何空中。更見圓日」。 他說你假使認為虛空中各種的景像,每天的氣候、境界的不同,是因為物質的本身其它的所生,因為太陽的關係來的,「若彼所生」。那麼富樓那我要問你,太陽出 來,這個太陽在太空中,不止照一個地球,照得很多,這個光照的面很大。譬如就照這個地球吧,既然是太陽的光明,那麼十方世界,這個地球上所有地方應該都是 同一個太陽的光明,為什麼在虛空裡頭,看了光明以後,光明看到了,因為這個光明是太陽本身發出來的。同時我們也還可以看到太陽本身是個圓體的呢?它是個圓 體它發出來光,我們因光而看到地球上各種東西,同時還看到太陽,他說是什麼道理?

若是空明。空應自照。雲何中宵雲霧之時。不生光耀」。 假使說這個虛空中的光線不是因為太陽的關係,是這個物理世界的虛空本身會放射光明的。那麼虛空本來就自己能夠照見一切色像了,自己有光不需要依賴太陽的 光,「空應自照」。雲何就是白話文怎麼樣?那麼為什麼到了「中宵」,宵就是半夜,到了半夜天黑了,太陽到了地球的那一邊。「不生光耀」虛空本身為什麼沒有 亮光呢?他提了很多問題啊。富樓那問的,佛在這個地方的教育法,他沒有直接的答覆你,都是啟發性的,提問題反問你,要你自己悟到,反問你這個道理。

當知是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花。結為空果。雲何詰其相陵滅義」。 佛提了很多的反問問題,問富樓那,我們現在大家看了文字也懂了,瞭解了他的反問。那麼佛在反問問過了,他沒有要他答覆,跟著就是追擊他的啟發性,使他自己 能悟到。他說你應該「當知是明,非日非空」。我們每天看到這個物理世界的光明並不一定是靠太陽,這個要求證了。很多學物理的就懂了,有些地方太陽照不到自 身本身也有光的。那麼尤其象修道的人、學佛的人,有時候修證到了某一步功夫,他要特別修持,進了黑關了,完全一點亮光不准透的關房進去了。那麼在這裡一入 定以後,一點光都沒有,像牆壁都要雙層、三層封了都沒有光亮。在這裡一定就自性發光,我們人的身心自性發光,然後裡頭東西看得清清楚楚,比太陽光還亮。這 說明虛空自性,「非日」:不是靠太陽,「非空」:也不是物理世界的空間。但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東西呢?「不異空日」同時也靠這個虛空,也靠這個太陽。所 以注意兩句話,當知是明,這個物理世界的光明,非日非空,不異空日。

「觀相原妄,無可指陳」。注意嘍,由此你可以瞭解物理世界一切的現象, 各種現象都是假象,沒有一個真實的。因為虛空、因為光的反影、因為時間、因為空間,種種的關係湊籠來偶然的暫時的現象,所以叫做無常,靠不住的,不永恆 的。所以一切的世界上物質世界的現象它的根本---妄,妄不是沒有啊,假相。等於我們看到一切世界,乃至於這個房屋建築。你看十年當中變了多少,隨時變 去,一切皆是假相。「觀相原妄,無可指陳」,你在這個裡頭,一切假象裡頭你能夠指得出來哪一樣是真的嗎?哪一個是自性真的?你指不出來。當你指出來你說這 個是月亮,月亮已經跑了一步了,早變去了,變過去了。所以觀相原妄,無可指陳,沒有辦法你指得出來,陳就是陳列那裡擺給你看的。所以物質世界一切的現象。

「猶 邀空花,結為空果」,一切眾生不瞭解,把這個物理世界當成真實了,物質世界不真實,虛幻的。他說這是人我們大家自己迷糊了,因為自己這個壽命活不過山,譬 如我們天天看山,這個山總是那麼高,你說山總是那麼高嗎?山也在長大,也在生死,灰塵慢慢堆上去,它又長了,長厚了一層皮了,有的地方也塌下去了。當然現 在東挖西挖更快了,那個怪手推土機啊,一個地方高山上三天以後就平了,它就變了。物質世界就是人為的,不是人為的物質世界本身它都在變化,你要想求物質世 界一個固定物質不變存在的東西是沒有的,所以眾生自己不懂,迷糊了,猶邀空花,結為空果,等於虛空的花朵、假相,幻想一朵花你要求幻想的花能夠結一個蘋 果,或者生一個梨子給你吃,那不是自找煩惱嗎?我們注意喲,佛說這個話,所以大家學佛修行,以妄想心,不管你修哪一種法門,修有為的法門,做什麼功夫、修 什麼氣脈、觀想什麼境界,以妄想心來修啊,想求到證果,都是「猶邀空花,結為空果」。所以白居易唐代那個詩人,寫的那首禪詩講禪的境界,空花哪得成空果, 空花哪裡能夠結果呢?沒有。我們以妄想心來修道,空花哪得成空果。陽焰如何更覓魚,太陽的光影裡頭像這個水一樣,我們看錯了在水裡頭想找魚找不到,那都是 假相,陽焰如何更覓魚就是根據這個道理來的。因此他這裡已經說明物理世界一切的現象,剎那剎那之間都在變化,都是偶然、暫時存在的有。那麼現在自然科學進 步了,也有學科學的人到達佛法的境界,跟佛法非常接近了,曉得物理世界這些電子、原子,這個自性的變化都不能永恆,剎那剎那變去了,變去了就不實在,所以 叫做空。

佛說「雲何詰其相凌滅義」?物理世界地、水、火、風這些現象,它的本身就是不能永恆存在。譬如水吧,每一個水分子消散了蒸發了,它 就空了、沒有了。譬如一個火吧,一個蠟燭一點起來,你看到亮光的時候,這個亮光那個燃燒的功能已經揮發了,沒有了,空了。譬如這個電燈吧,開開覺得亮,實 際上一剎那每一秒種很快的都消耗了、沒有了,我們永遠看到不動的亮,那是我們錯誤的觀念。實際上它每一點亮光一剎那一崩一崩,連接起來太快了,這個無常、 不永恆,太快了,消散得太快了,我們反是把這個假相認為真,認為這個亮光是永遠這樣亮,就錯了。所以你瞭解了這個道理,物理世界一切都是空相,不實在的。 你為什麼還要詰問我相凌滅義?水和火兩個矛盾的,它怎麼同時可以存在呢?陵滅就是矛盾的,凌就是超過了,滅:我超過你就把你滅掉了,凌滅就是這個意思。水 多了就把火澆熄了,火多了就把水燒開了。互相凌滅,佛說那是當然的。那麼再進一步,佛沒有說出來,為什麼會凌滅?因為物質的本身自性空嘛,當然容易消滅 了,這個要我們去研究了。所以佛的結論。

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妙覺明心。先非水火。雲何復問不相容者」。 同時你又很糊塗問我,心物兩個怎麼是一元呢?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兩個不同的東西,一個是有一個是虛的,他說怎麼是一體呢?他說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同時存 在。(中間錄音中斷)佛說我給你講的是本體,你問的都是現象,就是這樣。一個是講的形而上第一義,講自性本體;富樓那、阿難所問的都是在現象界找,沒有 錯,我們現在也是一樣。

真妙覺明。亦復如是」。所以自性本體這個至真、至妙、最妙,它能夠有感覺的作 用、知覺的作用,本來就是清明自在的,這就叫自性。實際上我們經典上所講「真妙覺明」也為了佛的方便法門,這四個字都是多餘的。因為加了這四個字大家就求 個真、求個妙、求個覺、求個明,自性永遠悟不到了。所以佛說自性本體如何去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沒有辦法用一個文字言語能夠講,像《楞嚴經》啊一 切經典,講出來已經不是了。所以佛在《華嚴經》裡頭表示悟道以後不肯說法了。《法華經》上也提到「止、止,」算了你們不要要求我講了。我法妙難思:佛法不 可思議,不可思議所謂言語道斷,不是文字言語能夠表達的,心行處滅:你心裡頭有一個妄想、有一個境界已經不是它了。所以「真妙覺明」這四個字我們注意啊, 不要抓得牢,佛說了就懂了過去了,硬求個真、求個妙、求個覺、求個明,已經不是了,「亦復如是」,也是這個道理,自性本空。那麼佛又申訴這個理由。

汝以空明。則有空現。地水火風。各各發明。則各各現。若俱發明。則有俱現」。 這一點我們特別注意啊,宇宙萬有同我們同體的這個自性,那麼我們可以引用莊子的話「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個自性,這是莊子的,我們固有文化。 莊子這個時候,佛法還沒有進入中國,所以莊子也可以說,以佛教的立場上講這些都是東方的應化聖賢,也都悟了道了。他的著作我們讀過《莊子》,好像也講過 吧?過去講過上過這個課「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這個自性心物一元。現在說明這個道理啊,因為心物一元同體的。

「汝以空明,則有空 現。」所以人的思想觀念裡頭,一切眾生思想有一個空的境界,想到一個空這個意識境界裡自然有這個現象,哎喲好空好大,物理世界就會產生一個空的現象。那麼 你想到水,就有水現,想到火就有火現,想到風就有風現,這是理論。那麼我們學佛修道的呢,所以各種法門求證,那麼真正修到的,現在當然很少了,修禪定的人 譬如修火觀的人修成功了,他人在那裡入定,入火光定的時候,我們大家看不到一個人,只看到這裡一個火光、一團火。入水觀定的人,只看到這裡一灘水,看不到 人。所以一切唯心所造。所以入了空定的人,你到這個地方找這個人找不到了,到這裡一看也沒有人啊,這裡空的,實際上他在這。所以你要找諸佛菩薩真有沒有? 你找不到,他就在你前面你都找不到。他一進入空定你就看不見,他看你很清楚,你看他看不見。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心物一元,不過這個是要求證。理論這個經典說 得清楚,求證要去修持。但是明白了這個理,你相信一切唯心所造,佛法是真正一切唯心。所以「汝以空明則有空現」,你用空的境界來瞭解它,那麼你的心理精神 境界同現象的世界就出現了一個空,那麼換一句話說,你要用地或者用水、火、風,地、水、火、風、空這五大,「各各發明,則各各現」。隨便你用哪一種,心力 堅強的人那個現象就出來。不過我這個話有毛病,不是心力堅強,心力堅強同不堅強一樣,心理著迷了的人譬如神經病的人,他心力還不堅強啊?你說你不要亂想就 好了嘛,可他做不到啊,就是喜歡亂想嘛,那個亂想中間他很堅強啊。他想迷了,他硬說這裡有個鬼呀。我們說沒有,有啊,他一定講有。你說那個神經病境界裡頭 有沒有鬼?他有,他的世界裡頭有,心理狀況裡頭有。你不能說他神經,究竟我們神經,他神經搞不清楚啊!世界上哪個是瘋子很難講啊,罵人家是瘋子,小心一點 啊,剛好罵錯了,他不一定瘋,我們瘋了。像我們坐在這裡研究經典也是瘋子,人家看我們都是瘋子,外面很好玩嘛,跑到這裡來受這個活罪,這是觀點不同了,也 就是心力的不同,所以一切唯心所現。「各各發明則各各現」。

但是所謂得道的人,也就是唯心定,定是堅固心力謂之定,這個心力堅固了。這也是 造業啊,修行也是造業呀。諸佛菩薩也在造業,他造的什麼業?止於至善之業,純善善業,所以要心力堅固的人他就定了。所謂定,大家不要搞錯了,以為打起坐來 在那裡死不楞登的傻裡瓜唧的那叫做定,當然也是定喲,也要很堅強的,兩個腿第一步就要熬得住啊,這個很堅強,到了後來不要熬腿了,身體都空了嘛,無所謂坐 在這裡、定在這裡,心力極堅強就是定。那麼你站著也是定啊,所以心力堅強的人「一時可以」同一個時間一心多用,所以一念之間俱備了八萬四千法門,一念之間 要心力極強,成就的人。

所以佛說「若俱發明則有俱現」,在同一個時間之間一念一動,一起來、統統來。所以我以前幾十年常常給你們講,有許多 朋友學密宗的,密宗先要學觀想。我說你學密宗,你觀想起來嗎?他說差不多。我說不要騙我了,我說你也不是騙我,在自欺。密宗什麼觀想?譬如修大威德金剛, 菩薩的頭三個頭,一個頭上三隻眼睛、兩隻腳、三十六隻手,每個手上拿的東西不同,端的茶杯啊、拿的棍子啊、拿的寶劍;十八隻腳;身上戴的戒指啊、玉圈子啊 掛滿了一大堆;拿著寶劍、刀、斧頭什麼都有;每一個十八隻腳下面踩的野獸也有、屍體也有、男的也有、女的也有;外面還有很多的護法神一大堆,那麼法本上告 訴你,剎那之間,你上坐修的時候,一剎(一彈指六十個剎那)那之間自己就觀起了大威德金剛,你想死了想一輩子也想不起來。你想你的媽媽的面孔想想看,自己 的媽媽哪一個人馬上想得起來?你想起來不過是個空的影子,還不清楚。你要把菩薩這樣一剎那之間觀清楚了,才叫觀想成就,這是第一步。

第二 步,觀想成就這個影子到了身子上來了,然後我進來一看這個裡頭沒有你了,就看到一尊大威德金剛坐在這裡,我說你觀想起來啊?不要自欺、欺人又被人家欺,何 苦呢!但是絕對觀想得起來喲,當然有巧妙,心力要堅強。所以你們念佛的觀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經》全本就是叫你觀哪,觀極樂世界七寶行樹,什麼青的白 的黃的綠的,鳥兒這樣叫,不是我們這樣叫,念的阿彌陀佛,樹上風吹的阿彌陀佛,一切那個聲音嘰裡呱拉的都是阿彌陀佛,你一剎那之間觀得起來嗎?觀起來你往 生西方百分百的把握,不要往生已經來了,西方到你這裡來了,你不要去了,這是心力問題。修行就在心力,所以佛說「若俱發明,則有俱現」。這一段要注意了, 大家不要說不看經典,光在耳朵那裡聽。很多同學,我一去問他,老師啊,我聽過你講經真好聽啊。我說我又不是唱歌的,很好聽。我說你聽了些什麼?「我當時都 懂」。我現在問你,屁都放不出來,這有什麼用啊?那不如到歌廳來比我好聽得多了嘛!何必聽這個,所以要注意呀!

雲何俱現」。同一個時間一心呈現,注意喲,心力堅強。這個道理在這裡,佛告訴你。這就是佛法真正的秘密,其實佛都明白告訴你法門。

富樓那。如一水中。現於日影。兩人同觀水中之日。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一東一西。先無准的。不應難言。此日是一。雲何各行。各日既雙。雲何現一。宛轉虛妄。無可憑據」。 這一段特別注意喲。你不要光把經文懂了,懂了佛說的經文,翻過來一參究,你學佛不管你修密宗,修禪宗,修淨土,什麼宗都不管你,那你學佛決定有成就了。所 謂密宗、禪宗,淨土宗什麼宗那是方法不同,等於說入門的不同,我從這個門來,他從那個門來。你不要說我的門才是正門,你那是歪哥,那是你主觀錯了。邪門進 來同樣可以成道,因為邪門是小門嘛,小門你不能說它不是門啊,狗洞也是門啊,只要你鑽得進來就行了嘛,懂了吧?所以不要隨便拿有色的眼睛去批評人家,學佛 有些觀念就錯了,你把這個道理參通你就懂了。佛說可以同時俱現。佛怎麼講?

「如一水中,各有日影」,我們看這個水,大家站在水潭旁邊,我們白天看水裡有個太陽,我們都看到了啊!然後「兩人同觀」我們一起看到,然後下一個命令,太陽看清楚了,好,右邊的向左邊,左邊的向右轉,各走各的分開了,背道而馳,都挨著這條河來走。

「東 西各行,則各有日」,你都看到這個太陽跟著我走的,向哪一邊走都看到太陽跟著我走,對不對?這個經驗都有過啊,如果這個經驗沒有過呀,你們在城裡長大都沒 有過,你拿個洗臉盆照一照嘛,鄉下河裡頭這個境界很多的。「東西各行。則各有日。隨二人去」,每個人身邊都跟著太陽在一起,回頭看看水裡的太陽跟著我來 了。

那麼這「一東一西,先無准的」,究竟中間這個太陽跟哪一面走呢?

「不應難言。」。你不能夠隨便出一個問題說,「此日是一。雲何各行」,你不應該說太陽只有一個啊,這個人左右背道而馳,怎麼太陽分成兩個,個人旁邊都有一個太陽啊?那你是瘋子,這個道理還不懂啊?「不應難言」你不應該再提出這個問題了,他怕富樓那再開謊腔就不大有意思了。

「此日是一,雲何各行」,太陽是一個,現在佛只講兩個人啊,相對的。假使有四個人四個方向走,都在河裡頭看這個太陽,每個人旁邊都有個太陽在走嘛。

「各日既雙,雲何現一」他說這個裡頭你不要糊塗了,不要問兩個人每個人旁邊有個太陽,太陽可以分成兩個嗎?也不應該說太陽既然是成雙做對的,為什麼上面天頂上只有一個太陽呢?因為水裡頭是太陽的影子啊!所以佛說「不應難言」你不要搞糊塗了。

「宛 轉虛妄。無可憑據」,每個人旁邊那個太陽,你認為是真的嗎?那都是投影,不是真的;你說不是真的嗎?都是真的。譬如我們現在坐在電燈光下面,我們每一個人 看看這個電燈還不錯,都能夠把我書上照得很清楚。這個亮光是真的嗎?它不但照你也照我啊,也照他,也照她,它是放射的,這個放射的亮光隨放射隨空啊,就沒 有了,沒有了後面又照上來,又照到又沒有。即有即空,所以宛轉虛妄,不是真實的,都是投影。「無可憑據」那是太陽的影,真太陽只有一個。天地與我同根、萬 物與我一體那個自性只是一不是二。所以見聞覺知,我們能夠看、能夠聽、能夠感覺、能夠知道的已經是第二月、第二日,非第一義。

富樓那。汝以色空。相傾相奪於如來藏。而如來藏隨為色空。周遍法界」。 所以他說你呀,富樓那,你根本搞錯了,你把物理世界這個色相、現象同物理世界的虛空認為是矛盾的、相傾的,精神跟心理作用是矛盾的,相傾相奪於如來藏。如 來藏是本性,一切眾生自性的代名詞。那麼你要知道,只有如來藏這個自性能生起精神作用,也能生起物理的作用。「如來藏隨為色空」,不是色法與空法在自體裡 頭有所矛盾。所以自性,物理世界的根源那個本空的自體,同我們見聞覺知的本空的自性,同樣周遍法界,無所不在,也無所在。因為它無形無相的,但是哪裡要起 用,它哪裡就起用。

是故於中」。所以我們看這個物理的世界裡頭。

風動空澄。日明雲暗」。 這八個字都是文學境界很高了。所以你看物理世界裡的現象,風一吹過來風一動,「空澄」這個虛空給風一吹,雲霧就散了,啊,太陽出來,乾乾淨淨,澄清得很。 「風動空澄,日明雲暗」,太陽出來有光明,如果雲霧一起來把太陽一遮住了,我們就看不見了,看見這個物質世界是黑暗的,所以日明雲暗。

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 所以你懂了這個道理,這是比方啊,這八個字。「風動空澄」,風一吹一散掉,空間裡頭什麼東西都吹跑了,這個虛空乾乾淨淨就出現了,出現了那個虛空的現象不 是風吹出來的喲,自性本來空的,是借這個風力把髒的東西拿掉了,自性就空澄現出來了。同樣的,我們練氣功也好、修止觀也好、修什麼也好、念佛也好也是風 啊,妄想修妄想,拚命修啊,哎呀修得一身冷汗哪,最後崩放下了,風動空澄,自性的空出現了,就是這個道理。「日明雲暗」,有太陽時候就是光明,我們有一個 妄想起來心中就遮住了。

所以上次講到丘長春的話,我們修道怎麼修?那是道家的,借用一下。「青天莫起浮雲障,修道人的境界,雲起青天障萬 象」,就是這個道理。所以到宋元以後啊,中國文化佛家、儒家、道家已經融匯了,叫做中國文化一個大戲了,分不開了。這是道家丘長春祖師(北派的祖師)的 《青天歌》的兩句,實際上用的都是佛法的道理,不過是用道家的觀念、中國的文字表達。所謂明心見性要怎麼樣?青天莫起浮雲障,就是一念不要亂動念;雲起青 天障萬象,譬如一個人心理本來很乾淨,只要有一點事情一來了,這一片雲一來了遮住了,一切都迷糊了,什麼都亂了。青天莫起浮雲障,雲起青天障萬象。所以他 說眾生自己迷了,一切眾生我們每一個人自性就是佛,自性本來清淨,你不要去求清淨了,所以佛告訴我們《楞嚴經》重點: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你的清淨本來在 啊,我們偏要去求清淨。還有些人回到山上才覺得清淨,到了都市裡不清淨了。真的山上比都市清淨嗎?是你的心臟,心清淨了,周遍法界,地獄裡頭也清淨啊,廁 所裡頭也清淨。不然不叫做法界了,法界是不垢不淨的呀,沒有清淨不清淨的分別呀。所以都是你自己起的障礙,所以眾生自己在迷悶,大家自己迷了。所以他問為 什麼迷了?迷了你問我幹什麼?你迷了。譬如我們問你:我為什麼迷了?這個人來問你的話是不是瘋子啊?他既然問你我為什麼迷了?

還有一些學生 啊真有問題,說老師啊他們都說我神經啊!老師你說奇怪不奇怪?我一定答覆他:「不奇怪,你一點都沒有神經,很清楚」。「是嗎?可是我覺得不對呀!」這種事 情現在青年很多,現在青年很多,我們台灣,三十幾萬人精神病,尤其是知識青年特別多。常常碰到這些問題,幾乎把我都逼成迷悶了,我本來清醒啊,和他一談話 我都迷了,我就搞得糊里糊塗,究竟是他清楚還是我清楚?

所以眾生的迷悶啊,眾生自己迷了。「背覺合塵」,自己違背了清淨本覺的自性,自己願意追求物質去了,給這個物理世界迷住了。「合塵」,配合那個塵勞煩惱。這個塵代表物質世界,違背了自己的本覺清淨本然的自性,違背了自性也可以說違背了人性。

現 在尤其是你看整個的世界、整個地球上,科學文明越發展、工商業越發達,機械物質越來越高明啊,將來人統統變成瘋子了,不過瘋子是我們說的,他們看我們是瘋 子啊,人沒有精神思想了。現在社會已經到這樣,你看我經常說現在教育儘管提高了,這個士,什麼大學畢業了學士了,研究所畢業了碩士了,再就是博士了,再進 一步都不是了,都不是,我看越來越沒有思想了,越沒有知識了。他是有學位,沒有學問了,真學問一點都沒有,光是拿到一個學位,學位是牛角尖裡頭小題大作 啊,寫一篇論文通過了。你的論文研究什麼?我研究物理。你研究哪一種物理?茶。你研究龍景茶還是鐵觀音啊?我研究鐵觀音。鐵觀音的哪一點啊?鐵觀音的種 子。種子的哪一個?福建的那個種子,就是這樣一個題目,博士論文。我的媽媽,那個博士,然後人情世故什麼都不通,所以學位越高學問越沒有。這世界越來越是 這樣,都是眾生自生迷悶,「背覺合塵」,越到後來世界越向物質文明追了,他叫做現實,像我們這些人他早看成不合現實啊,落伍了。眾生就是這樣背覺合塵。

「故 發塵勞,有世間相」,因為追求這個物質世界,塵:代表塵勞。因為物質世界越追求啊,人的生活越忙碌越痛苦,所以叫塵勞,紅塵中就勞,煩惱。所以我們中國文 化就叫紅塵滾滾。對不對?我們老師們大概也很少知道,至少告訴你,他能夠答覆你紅塵代表這個世間、代表這個社會,已經很高明了。如果我們學科學再要追問這 個世間(文學裡頭都是科學)為什麼要稱為紅塵呢?你告訴他這是中原文化,唐朝時候用的,唐朝的首都在長安,文化的中心在長安,黃河的南北,所以每一天風一 吹啊,地下灰塵起來呀,那個黃泥土太陽一照一看紅的。台北就不同了,現在你在觀音山一看,風一吹起來是黑塵滾滾啦。所以紅塵滾滾是黃河一帶唐代的文化,在 高山頂上看這個社會的現象,那個空氣的染污一團紅色的,紅黃紅黃的,所以叫紅塵。現在在台北你爬高一看台北是黑塵滾滾,鼻子裡你看每一天吸吸鼻子看,你走 一圈回去都是黑的,這個空氣染污。那麼不管它是黑塵、紅塵啊,這個世界都是叫塵,塵代表了這個世界。所以在這個世界物質文明越發達的世界,越追求現實,越 追求現實分秒必爭,勞苦,所以叫塵勞,有塵勞就有煩惱。所以佛經的文學之美啊,塵勞煩惱,就是美得很。有些學科學的人說這是文學,文學裡頭都是科學,不科 學哪裡來的文學啊?只是你不懂不去追問。現在的讀書光曉得死記,記了會聯考考取了就對了,沒的思想了,那個頭腦不曉得什麼做的。所以一切眾生「背覺合塵, 故發塵勞」,因此「有世間相」。佛經稱為世間相,我們現在話就是有社會的形象,現在的觀念這個世間就是人世間,人世間呢,新觀念就是社會的形象。

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而如來藏唯妙覺明。圓照法界」。 佛說,成佛的人怎麼叫悟道呢?悟道了很簡單---證得菩提,什麼叫證得菩提?找回了我的本來,找回了我本來的自性就叫成道。拿中國的文化的禪宗,中國佛教 的祖師們把佛經都丟開了,就叫做本來面目。這個本來面目這句話用得妙極了,這是中國禪師們用的最高明。我已經講過很多道了,不過不斷看到有些新面孔新青年 的同學來,再說明一道。這就是中國禪師最高明,不用佛經這些術語。什麼叫本來面目呢?我們人活了一輩子,沒有一個人看過自己面孔是什麼,不曉得你們諸位有 看過沒有?我是沒有看過自己面孔是什麼?你說鏡子裡頭,鏡子裡頭不是我的面孔啊,鏡子裡頭我這個面孔光線是這樣去的,光線是這樣來的左右相反進來的,而且 世界上很少有一個鏡子完全準確的,即使百分百準確,那光線是交叉來的,是顛倒來的,所以鏡子的面孔不是我的面孔,差不多而已了。我真正面孔是什麼?從媽媽 生我出來一直到死沒有看到過。所以禪宗祖師要找我們本來面目,這個名稱用得妙極了。所以人活了一輩子啊,只有我認識你的面孔,你認識的我面孔,沒有辦法我 們認識自己的面孔。

所以禪宗祖師還有許多妙詞,悟了道,悟了道說,啊,鼻孔原來向下。鼻孔本來向下,誰向上?這個代名詞之用得妙,用得好極 了。《楞嚴經》用的代名詞,這個本體的代名詞:妙覺圓明,圓明覺妙啊,用得已經夠美了,到中國來這些悟了道的人,覺得哎喲,困在這個名稱上很不容易悟道。 所以如何求道?找我本來面目。本來面目這個代號多好呢!悟了道的人如何啊?鼻孔原來向下的,那還要你講!所以有一個和尚在禪堂裡悟了道大笑,說悟了、我悟 了。那個師父就說你悟了什麼?他說尼姑原來是女人做的。還要他講?誰都知道。但是你說他說的笑話嗎?真話,就是很平凡的。我們所謂修道離開道,為什麼不能 得道?自己都把這個道假想成很稀奇、很玄妙,講一個空啊,坐在那裡就想一個空,喲,空空,好像我今天空得大一點了,明天空得又大一點了,都在那裡幻想。所 謂空,就空了嘛,你還有個空相啊?有一個空的現象、境界已經不是空了嘛,這不是很明顯!所以這些祖師看看這些人笨嘛,用空也不對,鼻孔原來向下,尼姑就是 女人做的,這個很清楚,知道了,知道便算了嘛。你天天說尼姑都是女人做的,尼姑都是女人做的,那是瘋子了嘛,那不叫做悟了。

所以佛說眾生, 注意『凡夫眾生』四個字,要考試就是重點,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變成了凡夫呢?四個字「背覺合塵」。就是背了覺,自己違背自己的覺性,追求外面的塵勞 發生煩惱,所以有世間相。「我以妙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佛自己說我今天為什麼成佛啊?我不過找回了我的本來。本來就很妙、本來就明白的、我沒有迷過。本 來沒有滅過,也沒有生過,不生不死。所以自然跟道體,一切十方諸佛道體---如來藏性相合了。如來藏能夠含藏一切萬法,這是一個名稱。「而如來藏唯妙覺 明。圓照法界」。但是要明白了以後,就返本還原,回到本來去了,回到原有,原有這個名稱叫如來藏,自性。如來藏的自性裡頭啊妙:不可思議;覺:本來是覺性 的,本來是明白的,本來是圓滿的,本來能觀能照。不是你打起坐來,我要起個心把這個念頭守住,不要動心啊,死死的罩住。結果啊,瞎貓要罩死老鼠一樣,死老 鼠要爛了的,罩不住,白忙一場。自性本空,你不要用力啊,自然是圓照法界,圓滿的,清淨本然,一點不要用力,所以真到無心境界就可以明心見性了。所以修行 不到無心地呀,萬種千般如水流。你有心用一個法門,有一點著力去修的都不是喲。都與如來藏性背覺合塵。所以自性的境界千萬記住,佛說唯妙覺明,圓照法界。 因此:

是故。於中一為無量。無量為一。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身含十方無盡虛空」。 注意喲,尤其你們求證修道做功夫的人,所以你懂了這個自性的作用,「一為無量」,一就包括無量數,數理的道理。你們其中有沒有在大學研究數理的?學數理就 懂了,一為無量。天地一切這個數,有多少數?只有一,一加一就是二,再加一就是三。所以多少數、無數億不過是一。一以前呢---零,零是無量數、不可知 數、無盡數,包含很多。零並不代表什麼都沒有,包含很多很多,太多了。所以天下萬數始於一,一就是無量,以數理哲學就懂了。無量數就是一。小,小到極點就 是大,小到極點就空了嘛。所以莊子說:大而無外,這樣大、這樣大不算大,大到世界那麼大,不大,太空那麼大,不大,無量無邊勉勉強強叫它大,無量無邊是最 小。大到大而無外,大到最大就不大了。小而無內,小到裡頭電子、原子、核子、量子小小到最後最後就是空,小而無內就是大。所以莊子也懂,佛也說小中就可以 見大,這就是神通境界。你以為神通是變把戲啊,耍魔術啊,神通---智慧的境界是大神通。不到智慧的境界是小神通,那沒有用的。至於說降魔呀、捉鬼啊,我 看見什麼了,那是神通的二號叫神經,它的老弟。真到了大神通大智慧的成就,所以「小中現大,大中現小,不動道場,遍十方界」,自己本身坐在這裡一念不生不 動,十方世界就到你這裡來了,就是本來父母所生這個肉體坐在這裡,你真的一念空下,「身含十方無盡虛空」,你這個本身同十方無盡虛空就包進來了,在你的范 圍,天地在我的範圍。所以道家我們中國固有文化那個《陰符經》所講,這個時候是很早了,距離佛法來還有七八百年以後才來。《陰符經》最早了,道家認為懂了 以後啊,「宇宙在手,變化由心」。整個宇宙在我的手裡,變化由自心,就同佛說的這個道理是同一個道理。那麼中間佛說兩句名言。到了這個境界。

於一毛端。現寶王剎。坐微塵裡。轉大法輪」。這是最好一幅對子。

滅塵合覺。故發真如妙覺明性」。 所以一到這個境界,於一毛端裡,一個毛孔尖上,我們身上一個毛孔最小,我們身上的毫毛,毛的尖尖叫毛端,「現寶王剎」,可以呈現整個的世界,西方極樂世界 就在一根頭髮尖上就有了。所以要談密宗觀想,你有這個智慧境界一下就觀想起來了。一根毫毛頭髮的尖上,一個西方極樂世界把它容納進來了,「於一毛端,現寶 王剎」。「坐微塵裡」,坐一顆灰塵裡頭「轉大法輪」,這兩句話是最有名了,佛學的文學境界最有名的,做微塵裡轉大法輪,不要動,動都不要動,不動道場。那 麼這個道理是什麼?「滅塵合覺」。因為滅了一切塵勞煩惱,世間相,「故發真如妙覺明性」,因此就悟了,心理頭我們只要滅了世間的塵勞煩惱、一切的妄想,恢 復到人性自性的本來。如嬰兒出生以前那個樣子,心裡頭乾乾淨淨合於覺性,沒有不悟的。自然開發了真如妙覺明性。所以成佛之道他說就是這樣成的。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3 13:37:34
請問哪裡可以請購: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書本裝訂版本的?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