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火宅清涼 聖嚴法師著

二四、臺懷鎮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四、臺懷鎮
  
  傍晚七點半,我們總算在暮色蒼茫中,從金閣寺摸著曲折的山路到了臺懷鎮。
  
  通常朝禮五臺山,就是指臺懷鎮的寺院區,它距離太原巿二百四十公里,以前沒有公路也沒有汽車,徒步朝禮五臺山的辛苦,不難想像。五臺山的範圍有二百五十公里,其中包括五座高峯的內側和外圍。因其五座峯頂,都很寬闊平坦,不生樹木但有細草,有如壘土之臺,故名五臺。它們的名稱與高度是︰1.東臺頂望海峯,海拔二千七百九十六米;2.西臺頂掛月,海拔二千七百七十三米;3.南臺頂錦繡峯,海拔二千四百七十四米;4.北臺頂葉斗,海拔三千零六十一米;5.中臺頂翠岩峯,海拔二千八百九十米。其中以北臺最高,故有華北屋脊之稱。因其地勢高峻,所以氣候涼爽,如《清涼山誌》卷一云︰「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酷暑,故曰清涼。」現在的年度平均氣溫在攝氏二十度左右。而臺懷鎮的海拔只有一千六百米,是在五個山峯的懷中,那是一塊山谷盆地,所以稱為臺懷。
  
  五臺山之所以成為佛教的聖地,除了自然環境清幽,宜於參禪修行之外,其主要原因是《華嚴經》的〈菩薩住處品〉曾說︰「東北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一萬菩薩常住說法。」佛教徒乃把經中所說的清涼山認為就是中國的五臺山。

  

  ▲五臺山臺懷鎮全景。
  
  在《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中也曾有說︰「佛告金剛密迹主言,我滅度後,於南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中有山,名曰五頂,文殊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及有無量天龍八部,圍繞供養。」因此佛教徒們便把經中所說的五頂山認為就是山西省的五臺山。
  
  歷代僧俗四眾佛子,朝禮五臺的感應事蹟,不絕於書。到了明末,如馨古心律師(西元一五四○—一六一五年),就是朝禮五臺山時,得文殊菩薩親自授戒。近代的虛雲老和尚(西元一八四○—一九五九年),三步一拜朝禮五臺山的感應事蹟乃是近代佛教界中,家喻戶曉。最近我亦得知,當代的大翻譯家法尊法師(西元一九○二─一九八○年)也是五臺山出家,靈骨葬於該山廣宗寺。
  
  所謂臺懷鎮,就是內臺一處寺院群的集中地。目前的臺懷鎮,為了接引香客、遊客,招待住宿、飲食,也有了公、民營的旅館、商店、飯店、藥店、銀行、郵局,如今還有五個招待所及一個管理局,也有在山上以農牧為生的普通居民。臺懷鎮的寺院群開放成為旅遊及朝聖重點的,現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碧山寺、羅睺寺、圓照寺、廣宗寺、慈福寺、普化寺、殊像寺、黛螺頂、十方堂、萬佛閣、善財洞、集福寺、普壽寺、七佛寺、廣化寺、三泉寺、壽寧寺、文殊寺等。
  
  但是依據五臺山遊覽地圖而言,全五臺山共有七個景區,臺懷鎮寺院群區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已經開放旅遊而非遊客必去的尚有六個景區,那就是︰1.懷南景區,於臺懷鎮的南鄰,包括觀音洞、南山寺、鎮海寺、明月池、白雲寺、佛母洞。2.南臺景區,則有普濟寺和古南臺。3.清涼景區,包括金閣寺、日照寺、清涼寺、古清涼、火燒寺、獅子窩。4.九龍崗景區,包括萬佛洞、龍泉寺、竹林寺。5.三臺景區,包括了北臺頂的靈應寺、中臺頂的演教寺、西臺頂的法雷寺。6.東臺景區,望海寺。目前五臺的主要公路是以臺懷鎮為中心而通貫到懷南、清涼、東臺和九龍等五個景區。至於南臺景區和三臺景區只有次要的公路。最高峯的北臺頂,幾乎終年冰雪,所以只有小路可通。
  
  我們這次究竟要去五臺山的那些地方,當晚在投宿的臺懷鎮友誼賓館,用了晚餐之後,邀集了我們的領隊、山西省建設局派的陪團、五臺山的導遊,到我房間做了一次磋商和協調。結果是由五臺山當地的導遊,也就是中國旅行社五臺山分社負責人王建平,給我們做了如下的建議︰翌日上午訪問顯通寺,經塔院寺再上菩薩頂,下午訪問殊像寺、碧山寺和普化寺。第三天上午,參訪鎮海寺及王宮舊址,下午離開五臺,啟程前往大同。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建設法鼓山
第3頁:二、佛教協會與建設部 第4頁:三、先考察法鼓山
第5頁:四、三次預備會議 第6頁:五、啟程那天是大凶
第7頁:六、迎接的人員 第8頁:七、佛樂迎賓
第9頁:八、林子青居士 第10頁:九、全真教的白雲觀
第11頁:一○、中國佛學院 第12頁:一一、趙樸初居士
第13頁:一二、潭柘寺 第14頁:一三、戒壇寺
第15頁:一四、香山飯店 第16頁:一五、建設部談建設
第17頁:一六、雲居寺.石經山 第18頁:一七、頤和園的群賢會
第19頁:一八、北京的故宮 第20頁:一九、琉璃廠.王府井
第21頁:二○、太原的崇善寺 第22頁:二一、南禪寺
第23頁:二二、佛光寺 第24頁:二三、金閣寺
第25頁:二四、臺懷鎮 第26頁:二五、顯通寺
第27頁:二六、菩薩頂 第28頁:二七、殊像寺
第29頁:二八、廣濟茅蓬 第30頁:二九、普化寺
第31頁:三○、古建築與法鼓山 第32頁:三一、火宅清涼
第33頁:三二、鎮海寺 第34頁:三三、塞上行
第35頁:三四、大同在雲中 第36頁:三五、曇曜法師
第37頁:三六、雲岡石窟 第38頁:三七、善化寺
第39頁:三八、上下華嚴寺 第40頁:三九、飛到蘭州
第41頁:四○、五泉山濬源寺 第42頁:四一、敦煌
第43頁:四二、鳴沙山.月牙泉 第44頁:四三、莫高窟
第45頁:四四、敦煌的佛教 第46頁:四五、藝術的天堂
第47頁:四六、天水 第48頁:四七、麥積山
第49頁:四八、南郭寺 第50頁:四九、行行復行行
第51頁:五○、拉卜楞寺 第52頁:五一、六大學院
第53頁:五二、密教的特色 第54頁:五三、貢唐倉活佛
第55頁:五四、拉卜楞寺的建築 第56頁:五五、拉卜楞寺的佛像佛畫
第57頁:五六、酥油塑像館 第58頁:五七、西藏民族.西藏佛教
第59頁:五八、隴西風土 第60頁:五九、逢凶化吉
第61頁:六○、感謝.祝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