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中醫看病之“問”(3)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承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內膜細胞增多、增大,呈螺旋狀,稱為增殖期子宮內膜。排卵後,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 子宮內膜發生水腫,腺體產生大量黏液及糖原,內膜厚度由1毫米增到6毫米,稱為分泌期子宮內膜。如果此時排出的卵子受精了,則受精卵經輸卵管運送到子宮內 發育,稱為妊娠,妊娠組織合成一種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它支持卵巢黃體繼續發育;如果卵子沒有受精,在排卵後14天左右,黃體萎縮,停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 素,此時子宮內膜中的血管收縮,內膜壞死而脫落,引起出血,形成月經。因此,月經周期的長短,取決於卵巢周期的長短,一般為28~30天,但因人而異,也 有23~45天,甚至3個月或半年為1個周期。只要有規律,一般都屬於正常月經。出血的時間一般為3~7天,每一次月經出血總量不超過100毫升。
  
  詢問女人的月經、帶下的情況,可以幫助了解病人機體髒腑、經絡和氣血的狀況,對診治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杄一問月經周期多長
  
   月經是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子宮出血,是女子發育成熟的主要特征。月經有正常的周期、經期(表示持續時間)、經量、經色和經質。正常情況下,月經周期為 28天左右,超前或滯後7天以內都屬正常的,經期為2~7天,一次月經的總量為50~80毫升,經色多為暗紅,月經質不稀也不黏稠,無血塊,無臭。
  
  生理性的周期異常:有並月、居經、避年和暗經之分。月經定期兩個月一次,稱為並月;三個月一次月經,稱為居經,又稱季經;一年一次月經,稱為避年;月經終生不來且又能懷孕者,稱為暗經。
  
  病理性的周期異常:通常分為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之不同。
  
   (1)月經先期:是指連續兩個月月經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一個月兩次,稱為月經先期。引起本病的原因,多與氣虛、血熱有關。如果月經先期而量多,經色 紫紅或深紅、質稠,且病人舌質偏紅者,屬於血熱,致使血妄行。如果月經先期而量多色淡,月經質地清稀,病人唇、舌淡白者,則屬於氣虛,因為氣虛則統攝無 力,沖任失固,以致月經提前。
  
  (2)月經後期:是指連續兩個月月經周期推後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稱為月經後期,亦稱 經期錯後、經遲等。病因有虛也有實,虛者多因營血虧損,陽氣虛衰,以致經血不足,血海失充。實者多因氣郁血滯,或寒凝血瘀,沖任受阻。如果月經後期而且量 少、色黯有塊、小腹冷痛拒按者,屬於血寒;月經後期量少,色黯淡,經質清稀,小腹冷痛,喜溫喜按者,屬於虛寒;月經後期量少,色淡,質稀薄,屬於血虛;月 經後期量少或正常,色黯紅或有小塊,小腹脹滿而痛者,則屬氣滯。
  
  (3)月經先後無定期:是指月經周期不定,或先或後,超前、推後 在7天以上者,稱為月經先後無定期,又稱經亂。發病因素,多為肝郁氣滯,亦可能為腎虧虛。如果月經周期不固定,經量或多或少,色黯紅有塊,或有胸脅、乳房 脹痛症狀者,多屬肝郁,為情志所傷,肝失疏洩,氣血失調,血海蓄血的能力失常。
  
  2杄二問經量有多少
  
  在正常情況下,經量的多少,可因個體差異(體質或年齡不同)而略有差異,當人體受到致病因素的作用,則會出現經量過少或過多,甚至驟然下血不止的病理變化。
  
   (1)月經過多:是指月經周期大致正常,但經量比平常增多,稱之月經過多。多因氣虛不攝血,或血熱迫使血妄行,再者為瘀血內聚、血不歸經所致。經量多且 色淡、質地清稀,伴氣短者,多屬氣虛沖任不固;如果量多而色鮮紅或紫紅,質地黏稠有瘀塊,伴有心煩口渴者,則屬於血熱;如果量多而色紫黑有瘀塊,伴小腹疼 痛拒按者,屬血瘀。
  
  (2)月經過少:指的是月經周期基本正常,經量明顯減少;亦或者經期縮短,經量減少,稱為月經過少。本病多因 精血不足,血海空虛,或因瘀血、痰濕阻滯胞脈,血行不暢所致。通常經量少而色淡無瘀塊,且伴有頭暈者屬血虛;經量少、色淡紅或黯紅,質地清稀,伴有腰脊酸 軟,則屬腎虛精血不足;經量少且色紫黑有瘀塊,並伴有小腹脹痛拒按者,屬血瘀;經量少而色淡紅、質地黏稠者,多屬痰濕阻滯。
  
   (3)崩漏:指的是非行經期間突然*大量下血不止或淋漓不盡,前者來勢急速,出血量多,如山崩,稱為崩;後者淋漓不斷如屋漏水,稱為漏。兩者可以互相轉 化,時常交替出現,故一般均以崩漏並稱。崩漏的形成,多因血熱、脾虛或腎虧虛、血瘀等因素損傷沖任,以致沖任失固,不能制約經血而造成血妄行。下血量多而 勢急或量少淋漓不盡,色鮮紅而質地黏稠者,屬血熱;如果兼有心煩潮熱,則為虛熱;兼口渴煩熱,為實熱。下血時色淡質地清稀,伴有氣短乏力、面色蒼白者,則 為脾虛氣陷;若兼有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者,屬腎陽虛;色鮮紅質地稍黏稠,兼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者,屬腎陰虛。如果時下時止,時崩時漏,血色紫黑有瘀塊, 小腹疼痛拒按,舌質紫黯者,屬於血瘀。
  
  (4)閉經:健康女子,一般在14歲左右月經初潮,若超過18周歲還未來潮,或者行經正常 而又中斷3個月以上者,稱為閉經。但婦女妊娠期、哺乳期暫時性的停經以及部分少女初潮後1~2年內,可能出現一段時期的停經,均屬正常生理現象,不屬於閉 經。閉經形成,原因有虛有實,虛者多因肝腎不足,氣血虛弱,陰虛血燥或脾虛,以致精血不足,血海空虛,引致閉經;實者多由氣滯血瘀,痰濕阻滯,以致胞脈不 通、經血不下行形成閉經。如果18周歲尚未行經,或月經由量少漸至經閉,且兼腰酸腿軟、頭暈耳鳴者,乃屬肝腎不足。若月經逐漸向後推延,經量少,色淡,繼 而停經,兼頭昏眼花、心悸氣短、舌色淡,多屬氣血虛弱。若月經由量少而漸至停閉,兼五心煩熱,兩顴紅色,有盜汗,舌色紅、苔少,則屬陰虛血燥。若月經停閉 數月,兼精神抑郁,煩躁易怒,胸脅脹滿,或小腹脹痛拒按,舌有瘀斑者,則屬氣滯血瘀。若月經停閉,兼胸脅滿悶、嘔惡痰多、形體肥胖者,乃屬痰濕阻滯。
  
  3杄三問月經經色和質地
  
  一般以經色深紅、質地黏稠為正常;經色淡紅、質地清稀為體虛;經色紫黯有瘀塊,為人本寒;經色暗紅有瘀塊,為血瘀。
  
  4杄四問經行腹部痛不痛
  
   婦女在月經期間或行經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同腰部疼痛,稱為行經腹痛,習稱痛經。其發病原因,可以因情志所傷或六淫為害,致使沖任瘀阻,氣血運行不暢; 亦可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飲食勞累所傷,導致肝腎虧虛,精血虧少;或脾胃虛弱,生化不足,沖任、胞宮失於濡養,則不榮而痛。臨床上常見有氣滯血瘀、寒濕凝 滯、濕熱下注、氣血虛弱以及肝腎虛損等症候。
【書籍目錄】
第1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1) 第2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2)
第3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1) 第4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2)
第5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3) 第6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第7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5) 第8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6)
第9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7) 第10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8)
第11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1) 第12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2)
第13頁:中醫看病之“望”(1) 第14頁:中醫看病之“望”(2)
第15頁:中醫看病之“望”(3) 第16頁:中醫看病之“望”(4)
第17頁:中醫看病之“望”(5) 第18頁:中醫看病之“聞”(1)
第19頁:中醫看病之“聞”(2) 第20頁:中醫看病之“聞”(3)
第21頁:中醫看病之“問”(1) 第22頁:中醫看病之“問”(2)
第23頁:中醫看病之“問”(3) 第24頁:中醫看病之“切”
第25頁:中醫按摩(1) 第26頁:中醫按摩(2)
第27頁:中醫按摩(3) 第28頁:中醫針灸(1)
第29頁:中醫針灸(2) 第30頁:中醫刮痧(1)
第31頁:中醫刮痧(2) 第32頁:中醫拔罐(1)
第33頁:中醫拔罐(2) 第34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1)
第35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