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中醫看病之“問”(2)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承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口渴多飲:口渴多飲多為津液已傷,多見於熱症、燥症,或汗、或吐、下利太過。如渴喜冷飲,是裡熱傷津。尿多身瘦為糖尿病。
  
  口不渴與渴不多飲:口不渴,不欲飲水,多屬寒症。口渴喜飲,飲水即吐多屬水濕內停於胃。口渴不多飲,且喜熱飲,多屬濕症或虛寒症,且喜冷飲者屬濕熱症。
  
  不欲進食與厭食:不想進食或食之無味,食欲低下,為不欲進食。如新病多為傷食或外感發熱。久病不欲食則是脾胃虛弱。若厭惡食物,多見於食滯內停,或肝脾濕熱。
  
  多食與偏食:多食易饑,多因胃火盛,胃熱則消谷。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暴食多為脾胃之氣將絕的征象。偏食生米、泥土異物等是蟲積。
  
  口味:口苦為肝膽有熱,口酸有腐味為胃腸積滯,口臭為胃火盛,口甜為脾有濕熱,口鹹為腎虛。
  
  假如你的口味異常,請注意,這可能是你被某種疾病所傷。
  
  口苦:多為肝膽有熱、膽氣熏蒸所致。
  
  口甜:指口中自覺有甜味,又稱口甘,多屬脾胃濕熱所致。
  
  口酸:多為肝膽之熱侵脾所致。
  
  口辣:是口中有辛辣味或舌體麻辣,多為肺熱盛或脾火炎所致。
  
  口鹹:是自覺口中有鹹味,多見於腎虛患者。
  
  口淡:指口淡無味,飲食不香,多見於脾胃虛寒或脾虛運化失常的患者。
  
  口臭:是口中有臭氣,若口氣酸臭,此是消化不良、胃中有宿食所致。
  
  口香:若自覺口香者,多見於糖尿病。
  
  口澀:多見於膽郁肝熱或脾胃衰敗患者,嚴重的神經官能症或上夜班後,因唾液腺分泌減少,也會出現口澀。各種癌症後期也有引起味覺苦澀的可能。
  
  口膩:常見於風寒感冒、支氣管擴張、痰飲患者。同時,過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糖等)影響脾胃消化功能,也會有口膩的感覺。
  
  六、厚著臉皮問二便
  
  在中醫確診中,了解大小便的性狀、顏色、氣味、時間、量的多少及排便次數,排便、排尿感覺等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面對此等問題時,你不要不好意思。
  
  1杄便次異常
  
  排便困難,多日不便,稱為便秘。熱盛傷津者為熱秘,陰寒內結者為冷秘,氣機阻滯者為氣秘,氣虛無力為虛秘。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樣,便次增多為洩瀉。大便稀薄不成形為溏洩,多為脾失健運。腹痛洩瀉在黎明者為五更洩,多為腎陽虛。腹痛洩瀉,瀉後痛減為傷食洩瀉。
  
  2杄便質異常
  
  排便時肛門有灼熱、下墮感為脾虛氣陷。排便不爽為肝郁。若便黃黏滯不爽,多為濕熱結於大腸。腹痛窘迫,時時欲瀉,多因濕熱內阻、腸道氣滯所致,是痢疾病的症狀。大便不能自控,多因腎陽虛衰。
  
  3杄尿量異常
  
  尿量增多為虛寒。尿量減少由於熱盛、汗多傷津,或因吐瀉損傷津液所致。
  
  4杄尿次異常
  
  小便次數增多且每次時間短,多為濕熱。久病尿清長而頻數、夜間尿次增多,屬腎陽虛。小便不暢,點滴而出,一般為濕熱或瘀血、砂石阻塞所致,屬實症,若因腎陽不足屬虛症。
  
  七、女人的月經要細細問
  
  女人為什麼會有月經?
  
  正常的女性到了一定年齡就會來月經。這與女性的內生殖器官有關。女性的內生殖器官由卵巢、子宮、輸卵管構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產生卵子和合成卵巢激素,子宮和輸卵管則是生育器官,卵巢中含有幾十萬個卵泡,每個卵泡中含有1個卵子。
  
   青春期之前卵泡基本上沒有功能。到了青春期,在腦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不成熟的卵泡逐漸發育,同時合成雌激素。當卵泡發育成熟並排卵之後,細胞 變大、變黃,稱為黃體,它不僅合成雌激素,同時還產生孕激素。隨著卵巢分泌激素的變化,子宮內膜受其影響也發生相應的周期性變化。
【書籍目錄】
第1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1) 第2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2)
第3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1) 第4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2)
第5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3) 第6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第7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5) 第8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6)
第9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7) 第10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8)
第11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1) 第12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2)
第13頁:中醫看病之“望”(1) 第14頁:中醫看病之“望”(2)
第15頁:中醫看病之“望”(3) 第16頁:中醫看病之“望”(4)
第17頁:中醫看病之“望”(5) 第18頁:中醫看病之“聞”(1)
第19頁:中醫看病之“聞”(2) 第20頁:中醫看病之“聞”(3)
第21頁:中醫看病之“問”(1) 第22頁:中醫看病之“問”(2)
第23頁:中醫看病之“問”(3) 第24頁:中醫看病之“切”
第25頁:中醫按摩(1) 第26頁:中醫按摩(2)
第27頁:中醫按摩(3) 第28頁:中醫針灸(1)
第29頁:中醫針灸(2) 第30頁:中醫刮痧(1)
第31頁:中醫刮痧(2) 第32頁:中醫拔罐(1)
第33頁:中醫拔罐(2) 第34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1)
第35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