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學佛問答(一) 淨空法師講述

學佛問答(一) 淨空法師講述

二十、孝道篇

[日期:2012-05-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二十、孝道篇

問:弟子家中多人皆是佛教徒,父母也在多年前認識佛教,可惜在他們對佛教認識還不夠深入時,母親就得了急症過世,父親也患了老人痴呆症,因而父母都沒有接受三皈。如今弟子及家人除了給父親用藥,聽念佛機,代他在佛前求懺悔及布施之外,請問是否有必要幫他受三皈依,這樣對他有沒有幫助?

答:有幫助。幫助他受三皈依,這是你的一份孝心。你可以將講解三皈依的帶子,常常放給他聽,他明白了,這是真正皈依,對他有很大的利益。21-90-12

問:舍弟兩年前突然車禍死亡,我們兄弟姊妹為了母親的健康設想,商議共瞞老人家,藉詞他已經到外地遠方謀生,不回來探親。我們均知道如此作法是大不孝、大妄語,而又不得不犯上,欺騙老人家。如今深感艱難,步步圓謊,請問該如何是好?

答:你們的作法是一片孝心,這不叫妄語,這在妄語裡叫「開緣」,並沒有犯戒。如果老人知道後會非常悲痛,還是以善巧方便瞞著她好。勸老人念佛,對親情不要執著,要放下,這樣念佛往生就不至於產生障礙。

凡是念佛人到最後不能往生,總不外乎兩種因素:一種是親情放不下,這是貪愛;另外一種是冤家債主放不下,哪些人過去得罪他,他還沒有報仇,念念懷恨在心,這是瞋恚,都不能往生。所以,對於親情、冤家債主都要看得淡薄,一心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

你要常常把淨土的殊勝,念佛的好處、功德利益,以及你所知道的往生故事,講給老人聽。講經她未必能聽得懂,未必有興趣,講往生的故事她會很歡喜。用這個來幫助她,勉勵她,這樣就好。21-90-18

問:長輩沒有經濟能力,兒孫代他修福,發心隨喜供養三寶,請問是否妄語?

答:這不是妄語,這是孝心。他要是不信三寶,你就瞞著他,你花錢,以他的名義來修福,將功德迴向給他,他也能得福,這是孝心,是好事情,沒有過失。21-90-18

問:請問我是將父母度成佛後自己再往生,還是我先往生之後再來度他們?

答:佛在經論上常常教我們,隨緣而不攀緣。隨緣才能得自在,自己要想怎樣做,往往事與願違,反而做不到。你認真努力依照佛陀教誨去修行,常將你的功德迴向給父母,就是一個孝順的兒女。自己確實要具足深信切願,發願往生。至於你先走,還是你的父母先走,這是業力在主宰,自己做不了主,這個很難說的。最好能夠勸父母也念佛,就是大孝。21-90-23

問:父母七十多歲了,不信佛,勸他們反而被罵,請問我該怎麼做?

答:父母年歲大了,你一定要表現得比平常還要好,他就會覺得奇怪,你現在變得這麼孝順,跟過去不一樣。你說這是佛教我這麼做的,這樣才能感動他,讓他對佛法有好感,然後慢慢再勸他念佛。如果你所做的,他都不歡喜,你勸他念佛就非常困難。為了孝順父母,你可以不必到佛堂,在家裡念佛就好。如果出聲念佛,他不歡喜,你就默念,一切要順從父母。21-90-24

問:請問家中是否不應供奉歷代祖先?聽說這樣會牽制亡者的神識,令他們不忍離去?

答:這個說法似乎有一點道理,但是儒跟佛都非常重視孝道,在家裡將祖先牌位供在佛像的旁邊是正確的。如果他真的不忍心離去,牌位供在佛像旁邊,每天誦經拜佛迴向往生,這就沒問題。如果只供祖先牌位,不供佛像,可能會產生你的疑問。而且我們這麼做也給社會大眾做一個好榜樣,念念不忘祖先,這是提倡孝道。21-90-32

問:經常聽到師父提到,如果有福報建祠堂,請問祠堂是何種模式建築?在祠堂應講什麼經典?

答:佛法是師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人不知道孝順父母,就不會懂得尊師重道,這是一定之理。多年前,有些法師到國外弘法,也有移民到國外,我曾經勸他們,到國外不要蓋寺廟,要蓋祠堂,提倡孝道。大家都懂得孝道,懂得孝養父母,然後再建佛寺,佛法才有根。我講過不少次,他們到國外還是建寺廟,沒有建祠堂。這是眾生的福報,眾生沒有福,佛法是教學,教學就無法扎根。

至於祠堂是何種樣式,如何建法?可以到大陸參觀,大陸雖然祠堂多半被破壞,可是還有一些保留的。最近我看到同修們帶來的錄相帶,看到九華山附近還有不少祠堂存在,現在開放為觀光旅遊。過去祠堂是如何建立的,你們可以去看看,這是常識。看看中國從前的文化、典章制度、人民的生活,我們從裡面吸取經驗,吸取教訓。

祠堂應該講什麼經典?應當講倫理、講孝道。儒家講的五倫、五常、八德,佛經也講到這些,都可以在祠堂講解、教學。我們把祠堂做為多元文化的弘揚中心,族群團結的中心。中國民族能夠綿延五千多年,沒有在世間消失,祠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21-90-38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念佛篇 第2頁:二、修持篇
第3頁:三、死生篇 第4頁:四、因果篇
第5頁:五、生活篇 第6頁:六、教育篇
第7頁:七、弘法篇 第8頁:八、弘護篇
第9頁:九、表法篇 第10頁:十、道場篇
第11頁:十一、會集篇 第12頁:十二、佛學篇
第13頁:十三、供養篇 第14頁:十四、宗教篇
第15頁:十五、政治篇 第16頁:十六、超度篇
第17頁:十七、放生篇 第18頁:十八、出家篇
第19頁:十九、在家篇 第20頁:二十、孝道篇
第21頁:二一、儀規篇 第22頁:精要十念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