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茅蓬札記第二輯 圓因法師著

茅蓬札記第二輯 圓因法師著

1~50

[日期:2010-08-1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圓因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1.萬德洪名

阿彌陀佛所證之菩提覺道,即阿彌陀佛一句萬德洪名,包攝淨盡。

《印光大師》 

2.念佛即是戒定慧

蓮池大師曰:

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念佛即是戒定慧,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光陰迅速,命不堅久,願諸人以淨業為急務。

3.藥師經勸放生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云:

放諸生命,病得除愈,眾難解脫

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4.靈山只在汝心頭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

5.懺悔回向念佛

蕅益大師曰:

懺悔、回向,再加念佛,無有不成就者。

6.如何辨別真偽善知識

如何辨別認識真偽善知識~

一.凡自立宗派,自稱為活佛,吸引信徒者,非善知識。

二.凡謂即刻開悟,即生解脫為號召者,非善知識。

三.凡以神通,通靈為號召,以誑惑世人者,非善知識。

四.凡以巫術、降神、催眠為號召,以誑惑世人者,非善知識。

五.以符咒、財星誑稱能使人立即致富者,非善知識。

六.凡以奇術異能,神靈顯跡為號召,吸引好奇眾生者,非善知識。

七.凡說肉身不死,身體可以飛騰,長生不死,誑惑世人者,非善知識。

八.凡以種種奇異苦行,自我傷殘,妄稱代眾生受苦者,非善知識。

九.凡以奇裝異服,神秘傳法為號召,以誑惑信眾者,非善知識。

十.凡以占相凶吉,高聲現威,附會佛法,非善知識。

7.以諸法實相為師

大智度論云:

三世諸佛,皆以諸法實相為師,祖師云:一切明中,心明為上。

8.殺胎當墮阿鼻地獄

殺胎當墮阿鼻地獄~

世間五種,懺悔難滅,何等為五:一者殺父,二者殺母,三者殺胎,四者出佛身血,五者破和合僧,如此惡業,眾難消滅,當墮阿鼻地獄。

《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 

9.善友罕逢,惡緣偏盛

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非咬釘嚼鐵,刻骨鏤心,何以自拔哉。

《蕅益大師》 

10.主敬存誠

印光大師云:當主敬存誠,於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

11.榮華原是三更夢

榮華原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老病死生誰替得,甜酸苦辣自承當

12.學道要訣

學道人若欲得要訣,但於心上莫著一物。離即是法,知離者即是佛。

13.科學與宗教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可見科學與宗教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凡是不合理的宗教,才可說是迷信,可惜若干不知佛學真義的人,因不明究竟,混淆不清,豈非大謬不然乎。

14.老實值千金

老實二字,值得千金,若虛浮裝點,不成實行,乃業根種子也。

15.放下自然悠悠

目前即是天堂,莫再生心外求,求之不得便生愁。放下自然悠悠,性見苦海頓竭,心明光照十洲,分明那有天和地,一顆靈光盡收。

16.勸君學道莫貪求

勸君學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

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也休。

《宗鏡錄80頁》 

17.改過

破戒雖惡,覆藏尤惡。

無過雖善,改過尤善。

改過一途,三世諸佛,證菩提之通津也。

18.梁啟超先生說佛教

梁啟超先生說:

「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乃兼善而非獨善。乃入世而非厭世。」

19.信願專持名號

蕅益大師云:

一切念佛法門中,求其至簡至穩當者,莫若信願專持名號,不勞觀想,不必參究。

20.十大願王導歸極樂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華嚴經一部大經的指歸。

21.學道有三大錯

學道有三大錯:

好多不好精,

逐末不求本,

求解不求證。

22.反躬責己

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

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

23.成於慈忍,敗於忿躁

世出世事,莫不成於慈忍,敗於忿躁。故君子以慈育德,以忍養情、德育,天地萬物皆歸我春風和氣之中,情養、乖戾妖孽皆消於光天化日之下。

《靈峰宗論卷二之四10548頁》 

24.專精護戒

專精護戒,微細無虧,即三乘正行也。持戒不發心,止得世間樂果,發心不持戒,難免三途苦輪,故須本末兼舉,始終一致,方能保住解脫。

《靈峰宗論卷二之三10560頁》 

25.蓮池大師法語

蓮池大師法語~

蓮池大師曰:「妄念是病,念佛是藥,久病非片劑所能療,積妄非暫念所能除,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

26.孫中山先生說佛教

孫中山先生說:

「佛教以犧牲為主義,救濟眾生,他的動機是大智、大仁、大勇。」

27.一世奔波夢一宵

春宵夢  夢春宵,一夢春宵夜復朝

昨日少年騎竹馬,今朝化作白頭翁

從此去  莫心焦,一世奔波夢一宵。

28.淨土法門

淨土法門,無機不收,九界眾生,捨念佛法門,上無法圓佛道;十方諸佛,捨念佛法門,下無法普度群萌。

《印光大師》 

29.切莫較得失

一日復一日,切莫計得失

取捨忘分別,一切總非實

處處要圓融,時時宜樸實

一氣走到家,端坐空王室

30.天地之大德

天地之大德,莫大於放生,過莫大於縱殺。

清.智靜大師 

31.等覺菩薩尚需求生西方

等覺菩薩,尚需求生西方,何況我等凡夫,業根深重,倘不致力於此,是捨易而求難,可惑之甚矣。

《印光大師》 

32.水月鏡花皆幻相

靈光獨耀本來明,無染無污氣自清

水月鏡花皆幻相,知君有日悟歸程

33.宇宙觀與人生觀

愛因斯坦說:「我嘗想一個人的宇宙觀,不妨悲觀一點,因為一個人難逃生老病死的厄運;但人生觀,則該積極進取,同時應了解,人並不僅為自己而活的道理。」

34.深潛不露

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於外,未久必敗,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

《西方確指》 

35.人人念佛皆成佛

人人念佛皆成佛,動靜閑忙莫變差

念到一心不亂處,眾生家是法王家

36.勸人念佛求生西方

勸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

《淨土集》 

37.浮生如夢

「浮生如夢」~

浮生如夢,逆順苦樂,榮枯得失,乃夢中事。

一念善,則福因肇始,一念惡,則禍種萌芽。

38.寵利勿居人前

寵利勿居人前,德業勿落人後

受享勿踰分外,修持勿減分中

39.有命盡貪生

有命盡貪生,無分人與畜

最怕是殺烹,最苦是割肉

見死瞪兩目,張口不能哭

念此惻肺肝,何忍縱口腹

40.十地始終不離念佛

彌陀疏鈔云:故知念佛菩薩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終不念佛。

41.三障敗戒德

蕅益大師云:

有三障能敗戒德,使心退沒:

(一)瞋恚橫於自他,而生惱害。

(二)我慢於諸僧寶而生輕忽。

(三)懈怠於諸妙法,不肯學習。

三法有一,牽入惡道,忘失信心。

42.心性

不動者曰性,見境而動心者曰心。

43.持名為正行

只今持名一法,亦止慕直持去,不用三心兩意,深信淨土可生,發願決定往生。以持名為正行,以六度等為助行,萬修萬人去,斷斷可保任者。若一點好勝之心涉入參究,謂為向上,則腳跟不穩,禪淨兩失之矣,智者不可不決定其所趨也。

靈峰宗論卷二之三10471頁 

44.務實

佛法盛時,人爭務實,逮其衰也,眾咸競名,實故超生死證菩提,名必爭人我、長魔業,志士不可不熟審也。

靈峰宗論卷二之三10473頁 

45.欲易行疾至,應當念佛

佛法有無量門,有難有易,卻易行疾至,應當念佛,稱阿彌陀佛名號,疾得無上菩提。

行策大師 

46.慎勿造因

人可欺,鬼神不可欺。佛言一切眾生,慎勿造因。

47.貪婪最壞,布施第一

天下最壞的事,莫過貪婪,明吞暗取純為己。世上第一功德,首推布施,捨物散財在利他。

48.死盡偷心活計

死盡偷心活計,做成沒用生涯;

收拾無窮妄想,換將一朵蓮花。

《紫柏大師》 

49.修道世外幽棲

修道世外幽棲,始精神堅定,如往來城市,則嗜慾日生。

《草堂集》 

50.身從業生

病從身生,身從業生,不造諸業,禍消福增。

娑婆念佛,極樂標名,一心不亂,上品位登。

【書籍目錄】
第1頁:序—師父的四個法寶 第2頁:1~50
第3頁:51~100 第4頁:101~150
第5頁:151~17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