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甲寅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日期:2010-08-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甲寅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弟子何美雲敬記 

第一次開示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

靈山寺自有佛七以來,已有二十五年,能如此長久、繼續不斷,實為不易。每年佛七,學人皆來參加,不敢言開示,但以念佛方法及其要義,策勉諸位耳。

二十五年中,要說的皆已說過,近來學人事多忙碌,佛七期間,僅能來二次,所說皆是經上之語,或是祖師語錄,學人無學無德,離開經語師訓則無以為言,要說亦不出乎前人範圍,過去所說,諸位未必全記,或已忘記,今天再說也如新說。此次學人改變方式,印表贈與諸位參考,因為看表聽講,印象較深刻,易於明了,且聽後可帶回仔細研究。諸位在此若能得到好境界固然甚好,如覺尚無進步,則回去多閱讀數遍,只要如法實行,日久天長,定能獲益。

吾等修淨土法門,旨在將來得證佛果,修他法門欲證佛果,須經三大阿僧祇劫,百萬人中難有一人成就,佛果雖好,何人能證?淨土法門,只要在此娑婆世界,短短幾十年,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即得往生。往生後,短時即成候補佛,成佛甚易。故此法門易修,可謂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根得利,吾等鈍根者亦能得利,人人皆可修,皆能成就。

凡修淨者皆知「萬修萬人去」、「帶業往生」、「一心不亂」,此三句話,但大家皆不求甚解,雖曾講述,然皆錯解其意,未能由深處、真處,仔細體會,故不能成功。數年來,見諸位功夫已大為退轉,憶台中始辦佛七之前五年尚好,次五年差矣,後五年又差矣,功夫不但不進,反而退轉,連念佛都提不起精神,此乃實語,學人來此,但求諸位能得真益,故不能恭維諸位,恭維不但不能往生,反害大家;今再將此三句真義說出,諸位即可明了自己之功夫如何。

甲、『萬修萬人去』

此乃祖師所言,絕不會錯,下列四條乃真正講法,不可錯會其義。

一、「修指正助雙修」

「修」即照淨土法門之法去修,乃指正助雙修,正即根本功夫,只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此為正功,人人會念,不學佛者亦會念,然不知其義。今略釋之:(一)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為法界藏身,十方三世佛皆括之。(二)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於三藏十二部經典皆括,即一「阿」字就該三藏全部之法。(三)六字洪名為諸咒中王,「南無阿彌陀佛」六字為秘密不翻,皆非中文;此法高極,勝持任何咒語。(四)學佛當修定,「華嚴大定」即是「彌陀大定」;一心不亂,即是「定」,得一心即成功,此即淨土法門之妙處。

學人二十五年前,除佛七外,每星期日皆來此講經,大部經皆已講過,然學人常言:講經不能了生死,僅為結緣,令眾生了解經意,改變心理,實踐修行。縱使再經百年,日日講經,亦不能了生死,不如不懂教理者,但知念六字洪名,念至一心不亂之獲益為大。

念佛是正功夫,能顯真如本性,念得一心,心明性顯,就成功,若只會談玄說妙,修多少年,亦找不到心性,請諸位諦聽,「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是汝之本性,本性即是汝之心。

禪宗譏淨宗曰:「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求心不求佛。」諸位是求心呢?是求佛?若求佛則為愚人,殊不知汝心即是佛,佛即是汝心。心佛原是一,為無明所遮,佛是佛,心是心,將心佛分為二,皆汝自造。汝今念佛正是顯汝之本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過去佛有法身,未來佛亦有法身,未來佛即是吾等,吾人與釋迦、彌陀之法身是一非二;念佛是開顯本性,為正功夫,諸位修此法門不成功,則可斷言修其餘法門,皆不能成就,若離此法門,汝等能成就,吾即為大妄語,即入地獄。

「修」者乃吾人心性為無明所遮,無明不易懂,換言之,無明乃吾等平日所為之殺盜淫、貪瞋痴等,修即去此無明,不造殺盜淫、不起貪瞋痴,使本性透出光明,即是修。

然此道理,誰能知之?誰肯實行?一般人隨念佛隨染無明,焉能明心見性?故須用助力消除殺盜淫、貪瞋痴。如何助修?雖不懂佛理,只要能分辨善惡,懂二句即可。凡是壞事則莫為,此即「諸惡莫作」;忍不住,則咬住牙根不幹;找善事做,開始須勉強行之,此即「眾善奉行」;行善止惡,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此即幫助正功夫去無明之方法,故曰「助行。」助行廣說是修六波羅蜜,但難懂,不必言之,凡惡事,縱贈汝十萬磅金剛鑽亦不幹,於善事則受任何阻礙亦須幹,此二即「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平時遇善為之、遇惡去之,若念佛時,則萬緣放下,一起惡念即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壓之,攝住身、口、意三業,依之而行,日久即能成功,故曰「萬修萬人去」。

二、「不照修不能去」

雖然萬修萬人去,但不照修則不能去;人人皆知有佛有魔,魔即是貪瞋痴、殺盜淫,念一句佛是佛力起,起貪瞋痴、殺盜淫是魔力起,魔力與佛力同等,佛魔鬥之,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魔皆是汝之心,念佛再造業,起貪瞋痴,佛魔相雜,心怎清淨?怎生淨土?怎能明心見性?既念佛又念魔,即非修也,若不速改心地,不去貪瞋痴,雖念到八萬四千大劫,亦不得往生,此為真實話,故諸位須速改心理!

三、「少修功不成就」

各位在此時,不起貪瞋痴,無殺盜淫等,甚善,但一出此門,佛七過後即忘,在此念佛三、五天是好事,惜甚少也。彌陀經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者正功也,福德者助功也,少修不成就,故需多修。

四、「多修是常不斷」

「多修」是常,恆常不斷,「常」是永久如此,「不斷」是時刻念頭不斷,佛七之後,心仍不變,不起殺盜淫、貪瞋痴等害人之心,雖農工商法醫各守其行業,皆不礙汝心。學人在社會,終日辦事,二十五年間,辦道場雖遭謗,亦不與之爭辯,此須行六度之忍度;人謾罵之,亦不起瞋心,況無明火起,火燒功德林。試思瞋心一起,不但於他無損,反於自有害,故學忍是獲大便宜也。

祖師云修道不礙辦事,只要不損人,幹何行業皆可,皆為修行求生活,藉俗修真,否則功夫不成,不能往生;人身難得,今得人身,乃令汝修行,了生死之機也,否則何用?

「不斷」者,時刻不忘也,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淨念相繼」與吾等不同,乃接續不斷,心不斷此事即行。念非口念,乃心住其上,即是心在西方,心在佛上,有此念頭不斷即行,一切為生西而為,否則不為;故吃飯、穿衣為生西,謀生養命為生西,皆為修行,換心理即行。如學人辦公、教學,乃為多認識學生,宣揚佛法,故學人領薪水,非取傷天害理之錢,不礙修行。

常者不變也,活百歲亦不變;不斷者,時時刻刻,念茲在茲;心在佛上,心即是佛,心若不在佛上,心即將變魔,則壞矣。

學人今日來此談淨土法門,何為?正助雙修也,諸位念佛係正功夫,學人來講,助各位得道,為助功夫,故凡事心放在正助雙修即行。

總之「萬修萬人去,不修不能去。」,餘言明日續談。

諸位:

放下萬緣,提起正念,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第二次開示

諸位老師、諸位同修:

今日已是佛七第六天,請大家再精進;白日聽講解,晚上加緊用功。

佛七為求一心,講開示,依例既不講經亦不說法,但看道場中有修行不如法處,為對治毛病,應機而說,否則曰打岔。

此次特別,改變多年方式,印表講解,以後亦不如此。「萬修萬人去」、「帶業往生」、「一心不亂」,此三條件一般人最易錯解,過去對此只略為解釋三、五句,真正用功求一心者,應該確實了解。台中學佛二十五年,今已懈怠,所謂:「頭一年,佛在眼前;第二年,佛在西天;第三年,佛化為雲煙。」佛經亦云初發心菩薩即為等覺,惜數年退轉,故發心修者多,成就者少;非佛法不靈,乃大家不信,不能堅持到底,只要堅持去做,任何一句佛法,皆能成功,無須三藏;以眾生無量,心思無量,故有三藏經典,為對眾生根機而說。

昨日已說甲項「萬修萬人去」,今說乙項「帶業往生」,凡修淨土者,皆會說此句。修他法門,必須斷見思惑,方了生死、出三界,然大都不懂見思惑為何,故成之者鮮矣。另一說法曰「業盡情空」,情空乃情識完全變成智慧,透出本性。「業盡情空」最低限度須證阿羅漢果,今日做到者幾人?

乙、「帶業往生」

是指修淨土者而言,其他法門,帶業絕對不能解脫,不能了生死。然一般修淨宗者,往往誤解為帶著罪業即可往生,即可成就;如是說者,十之八九,故不會成功。

台中二十五年中,同修已死二千餘人,而往生有相當證驗者,不過十人,何等可憐?

所謂「帶業往生」之真義如下:

一、「業是宿現惡業」

「業」是所造之罪業,應知任何人皆是身、口、意造十惡業,非今生才造,自久遠劫來輪迴六道,即造無量無邊之罪業,經云:若罪業有形,早滿虛空。造罪須於六道中還債,舊帳未還,又造新業,何能解脫?故千萬人中無一解脫者,或云:「念一聲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般以為念佛即能消罪,不錯,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之力大,是魔之事多,眾生自久遠劫來,所造皆是魔業,現僅念三、五年之佛,如何能消?魔高者,是魔業多,念佛可消業,如火能化水,喻如桌大之冰,燃以香頭之火,火少冰多,焉能化之?故初修行者,時覺魔力大,佛力不靈,因之退轉者多;然不修行,道一分亦無,吾等有一寸一分之道已不錯矣。

二、「普通斷盡解脫」

除佛法外,無有辦法能出輪迴,他教皆以上帝為至高無上,但上帝猶在六道輪迴中,佛家旨在出輪迴,如何出之?須「業盡情空」,多劫與現業,須一律消盡。此生消不盡,千生萬生消之;成阿羅漢尚須人間天上七番生死,才斷見思惑、了生死,然猶未斷塵沙惑,可見斷惑之難,譬如惑有萬品,雖斷九千九百九十九品,還有一品未斷,亦不解脫,學人學佛五十餘年,一品惑尚未斷,怎麼辦?

三、「帶業是伏不起」

學人修行、講經五十年,且有明師數位,對學理略知一二,但一品惑亦未斷,諸位修行日淺,惑為何物,尚且不知,怎能斷惑?如磨刀不識刀,如何磨之?

惑,吾等未能斷,則不得解脫,故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說出淨土法門,今眾生念阿彌陀佛,不必斷惑,只須伏惑,即能解脫。「斷惑」與「伏惑」,差別何在?斷惑如杯蓋內已清淨無染,倒不出塵沙;伏惑如杯蓋內有塵沙,以物蓋之,亦倒不出,但沙仍藏在內。業盡不入輪迴,修淨伏惑,亦不入六道,然惑尚有,怎辦?時時以六字洪名壓上,日久純熟,臨命終時,若起佛念,雜念伏住不起,即能帶惑往生;生後再斷,數日即成,此為伏惑。

四、「惑伏心佛道交」

惑只要壓住,不再造業,則能與佛感應道交,此為帶業往生之真義,絕非一邊念佛一邊造罪即可往生。

丙、「一心不亂」

此為得功夫之證明,今略釋之:

一、「得一心是定成就」

得一心是定成就,即得大定。

二、「定須次第進修」

定非一修即成,須一步步往前進,如珠投水,層層沈底。

三、「成須漸漸圓成」

成功須漸漸才能圓滿,平日在家須練一心,來此才能得一心,否則三百餘日皆亂心,到此短短七日能一心乎?此非僥倖,得一心與否,須自問之,不須問人。

四、「成則惡念不起」

若得一心,則殺盜淫、貪瞋痴不起,當知惡起便是魔,吾等心雖動惡,能伏之不發作,即可成功。

偈曰:「一念毒心生」毒者,惡念也,起惡念便會造害人之事,若毒心一生,則「急壓一聲佛」速以「南無阿彌陀佛」壓住,此即是伏惑。「惡言不出口」害人之話,口四業皆不出口。「損人事莫作」凡損人之事,一概不做,咬住牙根,無論自己受何等苦,吃多少虧,守身不造惡,不造即伏。「久久成自然」如此豈不難乎?開始雖難,久則習慣成自然。「往生可帶業」將惑壓住,又能念佛,即可帶業往生。「是名伏惑法」此即是伏惑法。「真實秘密訣」此即是真實秘密訣,若能依之奉行,定能往生。

諸位:

放下萬緣,提起正念,一句彌陀,一直念下去!

雪公恩師偈曰:

一念毒心生   急壓一聲佛

惡言不出口   損人事莫作

久久成自然    往生可帶業

是名伏惑法    真實秘密訣

【書籍目錄】
第1頁:壬子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2頁:甲寅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3頁:戊午年新春結七念佛開示 第4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之一
第5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上) 第6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下)
第7頁:幸酉歲佛七開示 第8頁:壬戌佛七雪僧貢言
第9頁:快刀斬亂絲 第10頁:乙丑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11頁:庚申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12頁:乙卯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