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高處不勝寒 -- 迷悟之間9 星雲法師著

高處不勝寒 -- 迷悟之間9 星雲法師著

小心眼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小心眼
  
  一般人都認為女人很小心眼,好像小心眼是女人的專利。其實男人也會有小心眼的時候,像皇宮中的「兄弟鬩牆」、將軍間的「爭功邀寵」,都是彼此小心眼所引發出的「男人戰爭」。同時,男人也時常會為了爭「上、中、前」而小心眼,也就是說,座位要坐「上」座、照相要站在「中」間、走路要走在「前」頭,從這裡更可以看出「小心眼」不一定為女人所專用的形容詞。
  
  歷史上有許多的政治人物,如秦始皇等,也都曾經有過小心眼的時候。秦始皇到了晚年時,一直不肯傳位,而到處尋找長生不老的仙丹妙藥,這就是小心眼的心態而放不下尊榮的皇位。
  
  佛經中也有談到關於小心眼的譬喻,如「吐痰故事」中,有甲乙兩位大臣,國王特別歡喜甲大臣,對乙大臣不太重視。乙大臣起初不懂為什麼?後來終於注意到,原來每當國王吐痰時,痰一落地,甲大臣必然趕快將它擦掉,因此受到國王的歡喜。乙大臣心想:我也可以這麼做呀!下一次乙大臣看到國王咳嗽吐痰,正想去擦,稍一落後,又被甲大臣擦去了。乙大臣心中很懊惱,提醒自己一定要搶先一步。這一天,國王又咳嗽了,乙大臣趕快飛起一腳踹出去,想先擦掉國王的痰,誰知道一腳出去,竟踢到國王的嘴上,把國王的牙齒也給踢落了。
  
  另有一則譬喻,就是「妒徒壞法」的故事。從前有一位長老,天資聰慧,勤學好問,譽滿士林。可惜用腦過度,不善調理,血氣運行不順,日夜兩腳如冰。他有二個弟子,篤志修學,緊隨師父,不離左右,師父為弟子講學時,弟子則為師父按摩。兩名弟子各按摩一隻腳,但是兩人常常相互嫉妒對方,隔閡也越來越大。有一天,甲因為有事外出,乙用心陰險,想毀壞甲的功績,竟將甲平時為長老按摩的腳打斷。甲回來一看,不禁痛哭起來,認為乙怎麼這麼狠毒,實在難以饒恕。等到乙出去的時候,甲也把乙所負責按摩的腳,照樣打壞。由於徒弟的小心眼,卻讓長老身受其害。
  
  自古以來,譏諷別人善於利用「裙帶關係」、喜歡「攀龍附鳳」等形容詞,這都是一般人因小心眼所產生「以管窺天」的狹隘心理。因此,所有的小心眼都來自於嫉妒心的作祟,它會透過謠言、中傷、諉過、排擠、疑心等展現於外,表露無遺。
  
  你會小心眼嗎?不妨自我觀照一番!《人間福報》2002年5月1日
【書籍目錄】
第1頁:兩難之間 第2頁:小心眼
第3頁:刮鬍子 第4頁:踢皮球
第5頁:鴿子 第6頁:行動電話
第7頁:方向 第8頁:臨時抱佛腳
第9頁:說理 第10頁:換人
第11頁:運動與做人 第12頁:可愛的老人
第13頁:顏色 第14頁:設備代替人力
第15頁:品種 第16頁:愛情與愛慾
第17頁:發現 第18頁:兩面人
第19頁:自我要求 第20頁:從今天開始
第21頁:急慢之間 第22頁:氾濫
第23頁:走後門 第24頁:前途在哪裏?
第25頁:再一次 第26頁:圖書館
第27頁:包包 第28頁:應變
第29頁:競爭力 第30頁:算命
第31頁:剋星 第32頁:開卷有益?
第33頁:樣板文化 第34頁:分界線
第35頁:真實和謊言 第36頁:駝鳥心態
第37頁:補藥 第38頁:自我激勵
第39頁:老幹新枝 第40頁:選票
第41頁:佛指的生命 第42頁:時事新聞
第43頁:火柴棒 第44頁:人禍
第45頁:高處不勝寒 第46頁:掌舵
第47頁:左鄰右舍 第48頁:天災
第49頁:球賽 第50頁:公雞與鴨子
第51頁:輸得起 第52頁:危機意識
第53頁:行行出狀元 第54頁:角色混淆
第55頁:單身貴族 第56頁:大地的生命
第57頁:釋放 第58頁:眾的重要
第59頁:造字 第60頁:探病
第61頁:三通 第62頁:名次
第63頁:勝利之後 第64頁:緩衝
第65頁:獨立精神 第66頁:出奇制勝
第67頁:英雄 第68頁:露營
第69頁:小動作 第70頁:一將難求
第71頁:鐘聲 第72頁:無名氏
第73頁:階梯 第74頁:無聊
第75頁:旅遊文化 第76頁:飯桌千秋
第77頁: 第78頁:烏鴉笑豬
第79頁:傀儡 第80頁:作弊
第81頁:馬後炮 第82頁:牆裡牆外
第83頁:古人曰 第84頁:人生跑道
第85頁:殺業 第86頁:酸葡萄
第87頁:愛語 第88頁:婚姻
第89頁:空頭支票 第90頁:棋子
第91頁:朝會 第92頁:識時務
第93頁:人情味 第94頁:喝茶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