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從頭到腳說健康:曲黎敏中醫養生完全手冊 作者:曲黎敏

從頭到腳說健康:曲黎敏中醫養生完全手冊 作者:曲黎敏

第一章:頭部 第二節:腦

[日期:2016-05-20] 來源:  作者:曲黎敏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腦
  
  1、腦為奇恆之府
  
  中醫裡管腦叫做奇恆之府。古語有: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像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恆之府。
  
   傳統醫學認為,人的脊髓是先天的,而大腦是後天的,所以有腦為髓之海之說。我們常會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抱小女孩兒的時候覺得很輕,而抱那些即使很瘦的小 男孩兒,也覺得很沉,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就是跟骨頭和脊髓有關,小男孩兒沉就沉在骨頭上。從這一角度來講,也可以解釋一般男性比較理性、女性偏感性的 現象。
  
  道教把人的大腦分為九宮,正中間的叫做「泥丸夫人」。既然起名字叫「夫人」,就是認為腦是陰性的。而《黃帝內經》卻認為「腦為諸陽之會」,腦部是所有陽經都匯聚的地方,所以腦為陽。這是中醫和道教在認識大腦上的一個不同之處。
  
  2、人為什麼要學習
  
  我們人的大腦有一個先天的特性,就是好學,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學習?歸根結底,人的學習是為了克服本能,解除煩惱。
  
  我們平時都該學些什麼知識,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格局,遠離煩惱呢?古代的聖人孔子就規定了幾點:
  
   首先一定要學《詩經》。1學習《詩》,可以「興」。《詩經》中運用了大量「興」的手法,「興」可以培養人的想像力;2學習《詩》,可以「觀」,「觀」指 的是洞察天地萬物、春夏秋冬四季交替變化的本領,並由此領悟人體內的小宇宙與天地這個大宇宙是如何相合相生的;3學習《詩》,可以「群」,就是要學會合 群,懂得如何跟別人相處,建立穩定、長久的關係;4學習《詩》,可以「怨」,「怨」在古代是諷刺的意思,就「諷刺」在古代是「暗示」的意思,就是有話不明 說,不要讓其他人生厭,其實就是人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5學習《詩》,可以「言志」。詩是可以言志的。「志」(見左面「志」字古代寫法)字在古代的寫法 為上邊是一個「之」字,下面是一個「心」字,「之」代表到了什麼地方,「之」加「心」就表示你的心的動向在哪裡。所以我們要學會表達自己的志向。
  
   其次要學《禮》。學《禮》就是要學會對人的感官進行制約和調養。傳統醫學認為:禮是養人之欲的,就是制約和調養人的慾念。古代認為:五味是用來養口的, 人吃的東西是用來養嘴的;芳香用來養鼻;美景文章是用來養目的,自古沒有說看美女是養目的,都是美景文章可以養目,可以提高人的情操、情懷;音樂是用來養 神的,中醫認為,五臟皆有神明,只有音樂可直接作用於神,所以我們要從小培育小孩子的音樂修養。
  
  在中國傳統的廟會上,我們做家長 的都喜歡給小孩子買個撥浪鼓玩,可是這個傳統的緣由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其實鼓是主生發的。古代打仗前,一定要先敲鼓,鼓能振奮士氣。等要收兵的時候要鳴 金,就是敲擊金屬物,叫鳴金收兵,因為金是主肅降之氣。仗事要停,就要偃旗息鼓,鳴金已收氣。對於小孩子來講,如果脾弱的話,人就總會昏昏欲睡,這時其實 不用吃藥,就用撥浪鼓在孩子身邊常搖晃搖晃,就能慢慢地使孩子體內的氣機生發起來。這也屬於音樂養神的一個方面。
  
  最後還有「床第幾筵可以養體」,就是人要學會休息。就拿*來說,古人認為適當的*可以頤養身體。現代很多女性出現肩背痛的情況,不少是由於性壓抑造成,實際上*可以通背部的膀胱經,就能養生保健,這點我們後面在肩背那章還會詳細說。
  
  3、入腦的經脈
  
  《靈樞·大惑論》裡講,五臟六腑之精氣,隨眼系入於腦。肝開竅於目,所以眼睛是我們的神,是腦力最外散的一個部分。現在社會上有上網一族,整天盯著電腦,沒日沒夜地看,實際上已過度消耗了腦力和眼神。

  入腦的經脈共有六條。
  
  第一條為督脈。督脈入於髓海,就是入於腦。
  
  第二條是膀胱經,它從巔頂入絡腦,膀胱經是主陽氣的,現在有很多人得健忘症,其實健忘症就是陽氣虛弱的病,陽氣不能隨膀胱經入腦,導致人經常丟三落四,遺忘事情。
  
  在我們人體當中,腦、心、腎這三髒是一時一刻都不能缺血的,上腦的主血的經脈就是肝經。肝主藏血,它交巔頂,入絡腦。
  
  奇經八脈中的陽蹺、陰蹺都是入後腦的,後腦主我們人的運動協調性。
  
  胃經也入腦。我們吃的營養物質,要通過胃經上輸於心、肺,同時也要上輸於腦。胃經也是循目系入絡腦的。
  
  三、腦部的保養
  
  瞭解了入腦的經脈,就讓我們明白了要想養護好我們的大腦,就需要好好吃飯,好好養血,好好養陽氣,這樣就會精力充沛,思維敏銳。
  
  1、道教三丹田學說
  
   道教有一個三丹田學說。道家認為腦部為上丹田,是精髓的聚集處;心為中丹田,是神能的聚集處;少腹(小腹)為下丹田,是精氣的聚集處。「田」為何意?中 國是個農業文明古國,對土地的認識很深刻,認為田是可以耕耘播種的,就是種下了種子就能生長發芽。那麼三丹田就是可以生發出精、氣、神的地方。精是生於下 丹田,神是生於中丹田,氣是生於上丹田;而中丹田還是精、氣、神三個能量轉換之所。
  
  道教非常重視三丹田,尤其重視上丹田腦部的保 養。現在我們都講「延年益壽」,可是如果得了老年癡呆,活得再久又有什麼意思呢?道教養生術上認為真正的長壽是「長生久視」,就是眼睛要特別的好,頭腦特 別清楚。用現代話講,就是長壽要有質量。道教養腦的方法就是練靜坐,通過練習靜坐,讓心神安定。現代醫學發現,心神安定時人的腦電波非常地穩定且有節律; 此外,靜坐還可以減少能量消耗,降低乳酸濃度,使人減少疲勞。所以我們應該每天靜坐十分鐘,來讓自己心神安定,養護大腦。
  
  2、鍛煉大腦從動手開始
  
  如何鍛煉大腦呢?真正的秘密在於動手。
  
   俗話說心靈手巧,鍛煉手的靈活性是鍛煉大腦的最好方法。自古中國人就明白這個道理,練習書法、繪畫、彈琴、打算盤,甚至包括老人手裡玩兒著的核桃等,都 是在通過鍛煉手來達到鍛煉腦的目的。而且這些運動還是一種讓大腦、身體乃至心靈相結合的平衡運動,所以非常之好,我們不該扔了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瑰寶。
  
  3、其他保養事項
  
   日常我們養護大腦有幾點重要的原則:1吃飯只吃八分飽,不要吃撐著了。我們老百姓經常罵人的時候說「你滿腦子油啊」,其實道理就是吃得太多了,油脂把腦 髓都給糊住了,這對腦是有壞處的;2要好好睡覺。睡眠好才能真正地養腦;3要經常讓腦做運動,就是要勤思考。這裡所說的思考有個原則,就是要動腦不動心, 讓心保持安靜,這樣對大腦非常有好處;4食補要適度。我們很多老百姓一提養生,就愛問,吃什麼能補,然後逮到一樣東西使勁地吃,吃噁心了算。就拿補腦食品 來說,要是說吃核桃一類的堅果有好處,恨不能砍光二畝核桃園來吃,這樣做就太過了,吃任何東西都要適度,過則有害,所以食補也要注意控制量的問題。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章:頭部 第一節:頭髮和鬍鬚 第2頁:第一章:頭部 第二節:腦
第3頁:第一章:頭部 第三節:頭部疾病 第4頁:第一章:頭部 第四節:睡眠
第5頁:第二章:耳朵 第一節:耳朵的經脈循行 第6頁:第二章:耳朵 第二節:耳鳴與耳聾
第7頁:第二章:耳朵 第三節: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腎相交法 第8頁:第三章:乳房 第一節:女人為什麼長乳房
第9頁:第三章:乳房 第二節:乳房疾病 第10頁:第三章:乳房 第三節:乳房保健
第11頁:第四章: 五臟六腑之脾 第一節:脾的功能 第12頁:第四章:五六腑之脾 第二節:脾病
第13頁:第四章:五六腑之脾 第三節:脾的養生注意事項 第14頁:第四章:五六腑之脾 第四節:營養過剩可導致疑難雜症
第15頁:第五章:五臟六腑之肝 第一節:肝的功能 第16頁:第五章:五臟六腑之肝 第一節:肝病的致病原因與養生保健
第17頁:第五章:五臟六腑之肝 第一節:酒文化與肝臟保健 第18頁:第六章:前陰 第一節:男女的不同
第19頁:第六章:前陰 第二節:男性病與女性病 第20頁:第六章: 前陰 第三節:男性、女性生殖養護法
第21頁:第七章: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第一節:為什麼看病時大夫都問大小便如何? 第22頁:第七章: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第二節:大小腸病
第23頁:第七章: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第三節:大小腸養生法 第24頁:第七章: 五臟六腑之大小腸 第四節:蔥、姜和大蒜的妙用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