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說話的藝術(1995) -- 星雲日記35 星雲法師著

說話的藝術(1995) -- 星雲日記35 星雲法師著

面對生死 1995/5/16~1995/5/31

[日期:2011-02-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月 十六日  星期二

一大早,張燕醫師就到病房來,非常關心我昨晚外出後的身體狀況,張大夫一再表示,手術後,恢復期間,抵抗力弱,最重要的就是預防感染,尤其在公共場所,經由空氣的飛沫感染,生病的機會很大(如感冒),千萬不可大意。

通常在開刀房內,感染機會較小,因為開刀房的空氣以層流方式排析,空氣由上層向下層流,上層空氣是乾淨的,下層有被感染的不潔空氣,在層流排析時,就會往兩旁排洩出去;且開刀房內的換氣量,每分鐘約六次,故能保持空氣新鮮。

空氣清潔是避免感染的最好方法,張醫師建議我出院後,室內及會客地方,都能準備具有過濾及殺菌作用的「空氣濾淨器」,會客人數最好不超過六人,以保持空氣 的清潔;活動範圍最好在固定的地方,以減少感染機會。並要求我在靜養期間內,避免做一些吃力動作、謹慎腳步不要跌倒、儘量不到人多的場所去,接觸來客若有 感冒者一定要戴口罩。

這些事項,我會好好合作,以回報張燕大夫的這份關心。

姜必寧副院長今到病房來,並轉達了卜少夫先生、周毅鴻先生等多人對我的問候,真謝謝大家。

在醫生許可下,今起「開放」我會客時間。不管是信徒還是佛光會員,對我說的第一句話,不外是︰「大師﹗我們好想念您,又不敢來看您,怕打擾您的靜養,只好忍到現在,今天看到師父手術後,能如此迅速康復,我們實在好高興﹗」

普門中學王廷二校長,也帶來二大籃盛滿一千多隻學生手摺的紙鶴,每隻鶴身上都書有班級、姓名,代表普中全體師生對我康復的祝福,實在是一份別緻又真誠的祝禱。

有病方知身是苦,不健康的身體,非生命。在惜生之時,大家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這才是人生的義務。


■五月 十七日  星期三

昨日夜半,忽然肚子餓得直冒冷汗,這是手術後,二十多天來,第一次發生的現象,我及時喝了一大杯鮮奶,吃了兩片土司,才緩解這種現象。張燕醫師今巡視病房 時,談及冒汗原因,不外是吃得太少,體內血糖太低;或因本身運動量夠,胰島素可以不用打那麼多。糖尿病主治醫師蔡世澤大夫,為此專程來向我解說身體各種狀 況的處理方法。

印象中,第一次見到張燕醫師,是在我到榮總複檢,和江志桓醫師同行時,江主任為我介紹迎面走來的人︰「這位是張燕醫師。」當時張大夫面無表情,近乎嚴肅的回應,給了我第一個深刻的印象。

今偶想起此事,就問張燕大夫,為何當時那麼冷漠?

張燕醫師說︰「大師﹗第一次看到您,我好緊張,緊張得不知要說什麼,事後為此覺得遺憾。後來由江主任處得知您要在榮總做開心手術,雖然不知道是否有因緣能 為大師服務,但我卻非常有信心,因為我分析了一下在國內許多能做這項手術的醫師中,只有我會誦大悲咒,屆時,一定會替大師手術,果然因緣如此安排,這是我 從醫以來,最榮幸的一件事。

剛接近大師時,看到每一個人都對您那麼恭敬,招呼周到,當時感覺好像是官場的應酬見聞。日子久了,對大師真可用老少咸宜來形容。因為前來探望的佛光會員、 信徒,有三、四十年的,也有剛皈依的;跟隨的徒眾,在家、出家都有,年齡層分有老、中、青三代,大家對大師的關心,都是那麼真誠,那種至情的流露,絕非官 場中的應酬,而是同樣在表達一件事︰對大師好。從大師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什麼叫慈悲。」

雖然我開心挨刀,但也很「歡喜」有這個因緣,認識到榮總這麼多優秀的醫師,因為他們個個都是犧牲小我,在社會上真正行菩薩道的行者。

一般人會選擇以手術來治療,不外是想求得更健康的身體,所以醫師們對我日後的保健建議,要把「運動」當成一項每天必須完成的「工作」,也就是說,在按時服 藥之餘,運動也要同步進行,而且要很認真的去執行,才能促進體內運作,讓身體早日康復,「運動」是治療也是保健,一定要持之以恆。

人生好似一局棋,下棋的人,不喜替人收拾殘局,一定要自己從頭好好下起;一個人的健康也是如此,不好好珍惜,什麼也代替不了。


■五月 十八日  星期四

自覺身體各部分功能,都已恢復且能如常作息,便和醫師們談及我想出院,承姜必寧副院長好意,召集治療我的各科醫師及主任們,於下午二時三十分在會議室會診,特准我在旁列席。

在姜副院長的主持下,首先由江志桓主任解說,我心臟歷年來的病歷︰

◎西元一九九○年,心電圖顯示心臟正常,血糖、血脂、膽固醇等一切都很正常。

◎西元一九九一年,運動心電圖顯示有不正常反應,但很輕微;八月分因腿傷入院,糖尿病變,眼睛出血,做了雷射治療。

◎西元一九九三年,運動後,核子掃瞄一切正常。

◎西元一九九四年,心臟有缺氧現象,血糖還在正常範圍內,做了心導管手術檢查,證實有冠狀動脈阻塞,以藥物控制觀察。

於上個月(四月)二十五日,做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由於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及對病情正確掌握,故手術非常順利。

接著張燕醫師,以投影機輔助,解說我心臟繞道手術接補的六個部位,手術過程順利,傷口復元良好,血糖控制均在二○○左右,肺部的復健治療,對輕微心臟缺氧及心律不整現象,有相當明顯的改善。除胸骨的復合外,一切都很正常。

眼科的劉榮宏主任表示,我因糖尿病所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在四年前做了雷射治療。這一次入院檢查,右眼正常,左眼則有水腫現象,需要做眼底螢光射影及局部雷射治療,不過這要等身體完全康復後再進行。

復健科的周正亮大夫說,手術後的一切情況都很不錯,才兩個星期的心肺復健,恢復得很好,維持到出院後沒有問題,不過出院後,復健工作仍要維持,至少六個星 期。屆時會提供一份「居家復健計畫」,平常要避免彆氣(會增加心臟壓力),並連續三個月利用深呼吸訓練器,作深呼吸的練習。胸骨必須要三個月才會長牢,要 注意不要跌倒及做有損胸部的運動。在飲食方面,體重可以減輕一點,對身體各部位都很好。

姜副院長說︰「冠狀動脈阻塞是一種慢性疾病,雖經過繞道手術治療,仍不可能百分之百痊癒,若事後的保健工作及起居作息沒有調整好,仍會有再阻塞的可能,故 長期的保養很重要﹗經各位醫師的評估,大師出院應該沒有問題,重要的是對糖尿病要控制好,因與眼睛、心臟、腎臟都有關聯,不可忽視。明天辦好出院手續,即 可出院,我們也很高興,讓大師健康的步出榮總。」

在會診結束前,我說道︰「姜副院長、各位主任、醫師,對各位有說不盡的感謝。近幾年來,我因糖尿病、腿傷的關係,多次進出榮總,尤以這一次手術,住院時間最長。真心的說,手術至今,我不曾有過痛苦,頂多是對咳嗽時的震動,有點不適而已,不過這是可以忍耐的。

住院這段時間,親身體會到榮總的主任、醫師、護理人員們,大家的相處是那麼和諧、融洽、謙虛。在佛光山出家的僧眾有千餘人,我自覺在領導上、人事上、處理 上,能帶領得很好,但是和榮總的這個大家庭比起來,就叫我們很慚愧,因為每一個人彼此都是那麼互尊、互敬、互重、互讚,護理人員們不厭其煩的照顧,醫師們 恰到好處的關懷親和,讓人感受到沐浴在慈悲的照拂下。

近幾年來,江志桓醫師對我的心臟,提供了不少保健常識,江主任是基督徒,他時時刻刻都在奉行基督的愛。主刀的張燕醫師對我手術前的解析,與手術後看護恢復 期,每一階段的狀況,就像是有計畫表似的,都能如期掌握,可見他對我的病情真是瞭若指掌;蔡世澤醫師本身工作很多,但仍不忘天天電話查詢我的血糖指數;也 要感謝麻醉科的陳國瀚主任,讓我在手術過程中沒有痛苦,我一生不怕死,但對痛則不會很歡喜,內心實在很感謝;還有呼吸科的王弘毅醫師、復健科的周正亮醫師 指導我如何呼吸及復健的幾個動作都很實用,讓我在恢復期受益不少。

照醫院規矩是不收紅包的,但身為病人的我,又不知要如何表達我的謝意,所以想在此刻邀請各位下星期五(本月二十六日)能光臨本山在臺北的別院––臺北道場 接受我的素齋招待,並到附設的佛光緣美術館參觀看畫,人與人相處原本就是一個緣字,希望大家能賞光,讓我盡一點心。

明天我出院後,仍會按時到榮總來做復健治療,如果不出院,心態上老覺得在生病。人生是一個長期的馬拉松賽,我們大家共勉,彼此要在這段旅程上,好好用心用力。」


■五月 十九日  星期五

上午例行到心肺復健室去做復健,周正亮大夫給了我一份出院後的復健計畫表,內容為––

一、門診復健
每星期一、三、五上午十時三十分,到復健醫學部的心肺復健功能室接受心肺復健。包括二十~三十分鐘的運動步行機心肺復健,五~十分鐘的上肢耐力訓練。

二、居家復健
1.運動處方
 (1)運動強度︰自覺用力係數約在十一~十三分間,心跳每分鐘約九五~一○五下。
 (2)運動頻率︰每週三至五次,不含門診復健。
 (3)運動時間︰每次約三十分鐘
 (4)運動方式︰快走或爬坡、石階或樓梯。

2.般建議
 (1)避免閉氣或用力的活動或動作。
 (2)持續Coach的訓練,每天四至六回,每回十次,每次約二五○○~三○○○CC。
 (3)日常生活活動量︰

二至三週
輕度活動
休息、飲食、寫字、穿衣、編織、散步、肩及腰放鬆運動

四至六週
簡易體操、太極拳、外丹功體操、爬樓梯(四樓)

八至十週
自我照顧、洗衣、恢復工作、上班、駕駛小汽車

十二至十四週
中度活動
種花、除草、園藝、鋪床、打高爾夫球

十六週
重度活動
用力挖掘、鋸木頭、打網球、出國旅行、登小山

六個月後
非常重活動
騎腳踏車、游泳、駕駛、搬扛重物


很感謝周大夫的這份用心,我一定會好好把復健工作做好。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辦好出院手續,護理站的多位護士小姐,都在病房門口為我送行。我於上個月(四月)十九日入院,今天也剛好十九日出院,同樣的日子,卻是 不同的心境。在心定、慈莊等多人陪同下,以凱旋似的心情,中午回到小山蘭若。各別分院當家住持近二十多名徒眾,已在等候,午餐吃自助餐,雖很簡便,但氣氛 輕鬆愉快,且笑聲不斷,尤以午後陽光所照之處,特別溫馨亮麗﹗

健康生快樂,快樂生健康,有「快樂的身體」與「健全的思想」,是生活中兩大至福﹗


■五月 二十日  星期六

今天是母親九十五歲的生日,早上佛前上香時,誦經回向祈祝母親身體康泰,並打了一通國際電話到洛杉磯,向她老人家說聲生日快樂﹗母親耳朵已不靈光,不知是 否聽清楚我在講話?只聽到電話的那一頭,她滔滔不絕的講了一大堆,重點不外是埋怨我沒有去看她,末了還交代著︰「……你不用罣礙我,好好度眾去,自己身體 要保重,不要太辛苦……。」真是「豈無遠道思親淚,不及高堂念子心﹗」

不少信徒都很關心我出院後,在何處靜養。有的知道我在「小山蘭若」,但不知小山在哪裡?信徒借給我靜養的房子就在陽明山文化大學附近,為與陽明山區別,故我自稱為「小山」。

陽明山舊稱「草山」,光復後為紀念王陽明先生而改名。前山中正公園,範圍小一點,有小橋流水,古樸自然;後山陽明公園範圍比較大,陽明山勝景全集中在此。陽明山溫泉散布,較集中於紗帽山西麓櫻園。

「小山」的地理位置,雖聞不到硫磺味,但寧靜及新鮮空氣,非常適合療養。

遵從醫師指示,每天要有復健的運動時間,故驅車往後山公園,希望擇一處平坦的地方好散步,車子開著開著就到了「擎天崗草原景觀區」,從停車場上擎天崗,約 有四層樓高,我用復健的心情,一階一階的往上爬,達到崗頂,看到一片大草原,綠油油的與藍天相映。不少青年學子,三三兩兩的散步、放風箏,有的是攜家帶眷 遠足,真是一處理想的休閒去處。

擎天崗於一九七二年成立,地勢平坦,海拔七百至八百公尺,為竹篙山熔岩流向北所形成的熔岩階地,因受硫氣及風向風力影響,昔日是一片天然高大的芒草原,其間點綴著灌叢,後來由於一連串放牛、遊憩、火災等的因素,形成今日類似草毯的草原大地。

在草毯上,做功課似的數著步伐,來回約走了二千步。我昨天出院,今即爬上擎天崗,又走了二千步,感覺還不累,對今後的復健運動很有信心。

到擎天崗來遊憩的民眾,有不少人來和我打招呼,住在北投的許順益夫婦還供養我一個紅包。遊客中,有人說道︰「大師雖然不認識我們,但我們對大師都很熟,天天都在電視上跟您見面﹗」

佛菩薩在度化眾生時,常以千百億化身在弘化,現代「電視」的功能,也有其意境。

為讓徒眾放心,下午分別打電話到各別分院,告知我已出院的訊息。前後打了十五通電話,但至少有一半住持不在家。問當地住眾一些問題,答案也幾乎都是「我不 知道」。在一個團體中,凡事要主動關心,不關心就不知道,不知道就更不會去關心,如此就不易與工作融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就不會有共識,沒有共識的團體是發 揮不出力量的。


■五月 二十一日  星期日

報刊「下午茶」專欄中,一則由謝鵬雄先生寫的「醜從口出」文章,看了不禁莞爾,因我一生講話也很多,不知是否也犯有同樣毛病,特摘錄如下––

「在任何場合,放眼望去,人人都在講話,但沒有人在聽話。那些看似傾聽別人講話的人,其實都是假裝在傾聽,而心不在焉。

傾聽別人講話實在是很大的恩惠,因為那需要很大的耐心、讓步和寬容。你必須忍耐說話人的無知、膚淺、迂腐、庸俗、自私、自大、自以為是、沾沾自得與冗長。 你心中會有一百個念頭想反駁他的矛盾,提醒他的錯誤,甚至叫他閉嘴。但你不能那樣做,因為你知道,讓他講完那些話,對他是很重要的。

在任何地方,每天都有很多人講很多話,不是因為有人要聽那些話,而是因為有人需要講話。

講話,是標示『地盤』的動物性行為。有些動物以散發體臭標示地盤,人的體臭不足以留下氣味畫定邊界,而到處撒尿占地盤會受罰,因此人以說話聲音標示地盤。

家長在家中大聲罵人,以炫示其控制權;長官在訓話而部屬洗耳恭聽,以示承認長官有地盤所有權。超強大國的領袖則透過電視及報紙演講,傳播全球,以示全世界事務他都管得著。

一般老百姓沒有這麼大的地盤可以耀武揚威,但除了做家長外,風雲際會時,也可以在街上或廣場上以麥克風大聲喊叫,抗議這,抗議那,而希望有眾能夠響應。

但在一般狀況下,講話比較容易而聽話比較難得。所以聰明的政客出錢購買聽眾,命他們做熱烈響應狀,以製造擁有地盤的假相。

大多數的人,出不起錢買聽眾,又不甘寂寞,只好在聚會時搶著發言,朋友聚餐時,搶著講話,在各種場合,逮住機會就喋喋不休。從得意的事談到氣憤的事,從自 以為很有智慧的話,談到自以為很幽默的話,說得口沫橫飛,得意忘形之際,也很少注意到傾聽的人真正的反映了。」

智慧是由聽而得,悔恨是由說而生,所以恰當的言語,猶如銀匣中的金蘋果,講些沒有內容的話,猶如發出沒有思想的聲音。所以一個會講話的人是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古今中外有不少大德名人,對「說話」也有不少箴言,值得參考––

◎君子話簡而實,小人話雜而虛。

◎人不誠處,都在言語上。

◎言語乃在使我們互相之間有悅耳之辭。

◎多言取厭、虛言取薄、輕言取侮。

◎常飲者不知味,不思想者常多言。

◎事以密成,語以洩敗。

◎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禮。

◎處事以譏訕為第一病痛。

◎寧有不知之名,毌貽失言之悔。

◎愚者之心在其口,智者之心在其心。


■五月 二十二日  星期一

報載,臺北麗山國中及金華女中分別有學生墜樓及自殺事件,看了叫人惋惜,「自殺」是很不智的行為,也是一種殺生。人的生命要自然的生,也要自然的滅,強求的茍活與自暴自棄的放棄都不對。人之所以會「活得很苦」,不外是太自私、太為自己想,沒有能力應付外來壓力。

青少年的煩惱大都來自︰課業壓力、與所學興趣不合、經不起別人責怪、感情受挫、父母婚姻不和諧、自己有缺陷、欲求不遂、親子衝突、社會環境等因素。為人父 母師長者,要幫助青少年建立建全的人生觀,教導其體認人生不只是課業而已,可以朝多元化發展,改變觀念,可以舒緩人的情緒,身為現代父母千萬不要一廂情願 的逼迫孩子讀書,因人生的目的非僅是讀書而已。

立委王建煊先生在《聯合報》上寫了篇短文,值得大家參考,他說––

「我在政府機關服務了三十幾年,做過大小單位主管,我的經驗是,優秀的同仁,主要並不是學歷高,而是做事努力負責,態度誠懇,事情交給他總是感到放心,這種同仁是長官欣賞的,升遷當然很快,至於哪個是大學畢業的,我從未放在心上。

現在的明星高中的學生,考大學幾乎沒有問題,但是為了考上第一志願,也有受不了考試壓力而自殺者,真是冤枉。

在某些家庭裡,父母評斷孩子是不是好孩子,主要標準是念書升學,考到好學校就是好孩子,至於孩子在性格上是否有愛心、是否守法、是否有責任感、是否合F、 是否樂觀進取等問題,則一概不管。其實孩子是否成才,優良性格遠重於學問的多寡。有責任感、有愛心的孩子,在家會是孝子,將來會是好丈夫或好妻子,在機關 會是優秀員工,在社會是國家棟樑。

現在很多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無暇照顧孩子,常以金錢物質來彌補自己對孩子的虧欠。對孩子一些不良習慣也儘量容忍,久之,孩子品質就會變壞,終至成為不可雕琢的朽木,實在是很遺憾的事。

由於親子時間太少,孩子的各種壓力難有傾訴紓解的管道,加以有的父母一再對孩子曉以讀書升學的重要性,甚或要孩子『為父母爭一口氣』,都使做子女的更增重擔。孩子為何跳樓?為何不成才?父母應深切檢討。」

如何管教孩子?不是只管孩子讀書、考上好學校,重點應該是讓孩子有健康的身體及鋼鐵般的意志。現在的孩子在父母呵護下,不但身體弱不禁風,意志力更是脆 弱,稍遇挫折及壓力,小則放棄,大則厭世輕生。在意志上經過磨練的孩子,小小考試壓力,何至於跳樓輕生?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 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就是要讓人先受磨練而成鋼,可以成為擔當重任的人才,現在在溫室中成長的花朵,能成才嗎?


■五月 二十三日  星期二

梵諦岡教廷協調委員會(Pontificium Consilium Pro Dialogo Inter Religiones)主席安霖澤主教代表天主教,日前來函給所有佛教信徒,祝賀衛塞節,和佛教徒分享佛誕的喜悅,其內容如下––

一、值汝等慶賀衛塞節––人類偉大導師佛陀紀念日之際,十分高興代表梵諦岡宗教協調委員會致祝賀之意。為表示對佛陀崇高之懷念,應瞑想他的教化,那是與我 們息息相關的。佛陀將慈悲、融和、和平並提,且慈悲不僅限於人類,更應普及所有眾生。佛教視慈悲為一切戒行之根本,為耳熟能詳之宇宙音聲。

二、今年因齋戒月而致回教朋友之電文中提及,因對各宗教教義之無知,而使世界產生某些悲慘之惡果如︰臭氧層之逐漸被破壞、空氣與水質之污染、土地污染、森 林之過度砍伐,動植物瀕臨絕種……等等。我們的世界正面臨某些自然資源被消耗怠盡之危機。而工業和核子廢料所導致之危害亦應被論及。提及生態與環保危機絕 非誇大其辭,它能激起危機意識,更何況生態危機即是道德問題。

三、面臨此況,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因人類已遭受威脅,所有信徒及善心人士皆須有所行動,在某些國家享樂主義和過度鼓吹消費的生活方式已造成負面影響。唯有摒棄漠不關心的態度,屢屢以實踐刻苦、節制、戒律及犧牲精神為訴求,才是因應之道。

四、這個地球的環境及自然資源之保護,是與全人類關係密切的。它是涉及個人、團體、國家、政府及非政府的國際組織。為了下一代利益,我們能不齊心協力,尊 重這片共有之大地、空氣和水嗎?而喚起大眾,特別是政府領袖之覺悟,難道不是刻不容緩嗎?透過家庭、學校、傳播媒體,施予生態責任及尊重生命之教育,對所 有宗教青年將是寶貴之輔導。而在發展他們生態意識之時,也正可提供思考材料及行為動機。類似於促成國家之和平,因為尊重環境之許多價值觀,對發展和平與融 合的社會是攸關緊要的。

五、親愛的佛教朋友們,以上是我今年在齋戒月與回教友人共同分享之拙見,在此也呈獻給您作為參考。謹以最熱忱之心意,祝衛塞節愉快,法務興隆﹗


主席法蘭西斯、安霖澤紅衣主教謹啟
Gardinal Francis Arinze一九九五年衛塞節


■五月 二十四日  星期三

有很多佛光會會員和信徒,都一再表示,我住院期間,他們都不敢到醫院來看我,怕影響我的靜養,現已出院,實在好想看一看我手術後的情況。感念大家對我的關心,所以每逢星期一、三、五在榮總復健完後,就到臺北道場去給大家看,讓信眾安心。

今天三重、員林、屏東、臺南、桃園等各地信徒及如來分會等各分會會員,把整個會議廳擠得滿滿的。我從榮總醫師、護士共有八千多名,設有一百多個病科說起, 及我住院手術到出院等經過,都毫無遺漏的「報告」,尤其講到在加護病房時,由大家的神情不難看出,陪著我共生死的熱忱,實在是一群很貼心的信眾。

座中有幾位信徒發言––

前《覺世》旬刊社長劉枋老師︰「記得在大師六十大壽(西元一九八七年)時,我和藝文界多位朋友,出版了《我們所認識的星雲大師》,上個月我和郭嗣汾、姚家 彥等多位藝文界好友,到澳洲參訪了我們的南天寺,途中,大家一致決議再編一本《我們所認識的佛光山》,於農曆七月分出版,來祝賀大師的七十大壽。代表藝文 界朋友,對大師的康復表示祝福。」

陳順章督導︰「對師父就像對自己的父親一樣關心,因師父是『老爸』,師父的耐力與意志力促使他即使在病中,也不忘以病人身向醫師們說法,真是應驗了『以病人身得度者,即現病人身而為說法』,不過還是請求師父不要太勞累,靜養期間好好為大家保重身體。」

賴義明督導︰「四月初到菲律賓開國際佛光會理事會議時,得知師父要開刀動手術,心情很煩悶難過。回臺後,天天罣礙惦記,今天看到師父如此健康的跟大家見 面,實在好高興。雖然師父瘦了不少,但看起來又年輕了十歲,希望師父『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在靜養這段期間,好好調養。」

電視「大陸尋奇」製作人周志敏小姐︰「知道師父平時很忙,一定沒有時間看電視,趁師父靜養這段時間,我提供五百卷『大陸尋奇』的錄影帶,希望師父給予批評指教。」

我覺得人生要有很多的體會,在任何環境下,不要畏懼,不要逃避,能勇於面對是很重要的,凡事隨他去,不在意。因艱難困苦來時,怕事是沒有用的,尤其是面對 生死時,要自我考驗,自忖這是修行。「死」並沒有什麼可怕,「痛」也有其極限,接受它,其他就付之於因緣,學佛的好處,是想得開,能自在灑脫放下。

人與人之間沒有什麼過不了的事,只要身分互換,易地設想,在放不下處放下就是「功夫」﹗能將生死看得很平常,還有什麼放不下的。


■五月 二十五日  星期四

和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大學建築工程負責人李光輝建築師,談及佛光大學的興建進度,李先生提供了一份近程、遠程的工作計畫,為配合明年的聯合招生,在 校舍未落成之際,擬先在宜蘭市區中心,設立市區分部,以作為學子填寫志願的參考,讓招生事宜能如期推展,很希望有緣的青年朋友,明年就能進佛光大學就讀。

龔校長也向我報告––

1.弘道大學︰若土地及相關問題順利解決的話,希望兩年後,建立好行政體系,並成立正規大學。
2.南京文化研究學院︰在中山陵對面牛首山,將開闢「世界佛教文化城」,占地八百公頃,若建築完成,可展出世界各地佛教文物、藝術品、發展歷史,擬計畫將觀光的部分收入,作為籌建佛光大學的經費。此一構想可以參考。
3.積極爭取金門大學的籌建,以辦有特色的研究所或科系為主。
4.嘉義地區的南華管理學院,為讓校區完整,正在與有關單位協調,即可進行規畫。

關於佛光大學,在明年招生時,將創辦四個研究所,即︰出版、資訊管理、文學、亞太研究所。其中文學研究所,內分有中文研究所及外文研究所,資訊管理研究所則偏重於營造而非科技。

期望龔校長的這一片用心,能帶動國內人文環境的新氣象。

這兩天便溺時的尿量太少,打電話給榮總的張燕醫師,向他報告出院後這一星期的身體狀況。張醫師在電話中,詢問了幾個問題,並指示幾項要注意的事情。沒想到下班時間張大夫卻到小山蘭若來,這份驚喜讓人很感動。

看完我這星期的血壓、血糖等紀錄,張醫師也替我的傷口檢查、敷藥,表示一切都很正常,建議在出院三星期後,胸部能再照一次X光並複檢,且複檢次數每月至少一次,直到半年後,一切穩定即可。平常可以利用泡澡方式,來鬆弛全身肌肉,這也是最好的按摩方式。

我對張大夫的感覺是,他講話不主觀,對未發生、可能發生的狀況,都會事先講解,讓人知道,而不致因不了解,而產生莫名恐慌。談到我目前身體狀況,我認為開刀手術還是對的,是一種比較徹底的治療方法。

回憶我在加護病房那兩天,深深體會到,要身為加護病房的護理小姐,除耐心之外還要能有柔軟語,那種不離開病人視線的看護,讓人很安心,尤其她們的態度讓人感受到出自內心的真誠,而非敷衍。

張大夫告訴我,當時在加護病房服務的人員乃至負責打掃的員工,知道我要手術,都吃素好幾天,表示要好好照顧我,聽得我好感動。

因替我手術的因緣而接觸佛法,是張醫師最大的收穫,他還說︰以前替病人開完刀,就像是盡一份醫生應盡的責任;現在開完刀,看到病人健康,卻很歡喜﹗

我說︰「這就是佛法所說的法喜﹗」


■五月 二十六日  星期五

從榮總做完復健「功課」,回到臺北道場,就看到法堂有來自高雄地區的佛光會員及信徒,約一百多人,等著要「看」我,我一出現,馬上報以熱烈掌聲,師徒間的相應之情流露無遺。

感謝大家的關心,不厭其煩複述一遍我的療病經過。對這一次的手術我自覺很平常,一般而言,開刀手術會很痛苦,但我一點也不覺得苦。深感世間上的事,不要認 為都很艱難困苦,自己本身要有佛法、信心。能幫助自己,為自己解決問題者,還是自己。「靠山會倒,靠人會老」,不要寄望別人的幫助,人只要有信心,自然就 會有力量。對人事上的不平,語言上的傷害,或是加之於我們身上的委屈,只要承受下來,就會增加內在力量,所以我一生越受到挫折壓力,潛在力量就越能發揮出 來。

林宗賢督導代表大家說道︰「我原本有很多話要跟師父講,但剛剛聽到師父的療病經過,很感動。自從知道師父住院開刀,這一個月來,日子並不好受,今天很高興 看到師父的健康恢復得如此迅速﹗師父,非僅是他個人本身的,也非佛光山的,是全世界八十四個國家地區的佛光會員的,大師的健康是全佛教徒的幸福,請師父一 定要為眾生好好保重。」

為感謝我在住院期間,榮總醫師護士小姐的照顧,今晚臺北道場特準備了飛機餐,接待大家,前來的醫師護理小姐們有︰

彭芳谷院長、趙秀雄副院長、程東照副院長、院長室王小曼祕書、內科張茂松主任、加護病房江志桓主任、新陳代謝科蔡世澤大夫、呼吸治療科王家弘主任、心臟科 徐粹烈大夫、外科部張心湜主任、一般外科雷永耀主任、金光亮主任、心臟外科賴曉亭主任、張燕大夫、麻醉部李德譽主任、陳國瀚主任、骨科部羅惠熙主任、陳天 雄主任、眼科部劉榮宏主任、周清光主任、鼻科林清榮主任、佛光會榮總分會劉世洸主任、護理部王瑋主任、陳玉枝副主任、徐南麗副主任、甄書芳祕書、吳倩文督 導、姚琪督導、沈志萍護理長、梁穎護理長、許錦蓮護理長、明金蓮護理長、李彩雲副護理長、辜淑琳副護理長、龔慧瑜護理長、劉慧玲副護理長、以及護士楊金郎 先生等,共一百六十名。

用餐前我說道︰「非常非常感謝各位光臨,此次手術在榮總住院這段時間,深受到各位醫生和護理小姐的慈悲照顧,實在無法表達對大家的感謝,謹以此素齋招待大 家。在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家,除此之外,希望大家將這裡當作是追求性靈生活的第二個生命之家,佛門是公眾的地方,歡迎大家隨時到臺北道場來﹗」

彭芳谷院長說︰「一踏進臺北道場,我就感受到一股濃濃的祥和之感,雖是第一次來此,但覺得很親切舒服,這也就是佛法偉大的地方,能使人內在心靈平和,個人 平時除收看大師在電視上的弘法節目外,少有機會接觸佛法,今後有空相信會常來此洗滌心靈,感謝今晚如此好的晚餐招待。」

在席間回答了大家一些問題––

◎凡事自己要有主見有看法,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自我的幸福與快樂。

◎世間上的苦樂並沒有標準,內心真正的快樂,才能轉苦為樂。

◎病人的苦痛除藥物外,護理人員的親切音聲、笑容、安慰、態度都很重要,這些都會影響病人情緒。

餐後,請全體醫師護理人員參觀佛光緣美術館,由於時間已晚,多人表示,擇日還要前來仔細觀賞﹗

今天的晚宴,我很高興,徒眾也很高興,負責行堂典座的師姊也很高興,來禮佛的信徒看到也很高興,沒有來參加的人聽到也很高興,海內外信徒會員們知道,也很高興,歡迎這些照顧我的醫師護理人員,大家都很高興培養這段好因緣。


■五月 二十七日  星期六

中午,臺北道場信徒代表江碩平居士來訪,談及昨晚榮總醫師護理人員,有那麼多人前來應宴,其因緣實在非常殊勝,江居士說︰「據聞就是榮總院長請客,出席的人,也不會這麼多,師父請客,來的人竟是如此踴躍﹗」

我說︰「這就是佛法的力量﹗」

江居士表示,我在靜養期間不要太勞神,天南地北的和我閒談,就他的話題,我也提出一些看法––

◎要有一番作為,必須要靠「理念」走入人群,要關懷社會,不能不走入大眾。有力量的人才好辦事,沒有力量易遭人欺侮,弱者大都是因為沒有力量,才會成為弱者,佛教要有力量必須要有人站出來,提名競選立委或議員,才可能替佛教做事。

◎政治非報復,而是在解決問題,要救臺灣,先救人心,能將人心摸得一樣平,就會減少暴戾事件的發生。

◎凡事定型的話,就不會進步,要隨緣變化。

◎有些事,不要完全靠別人來為我們做,自己要為自己消災。

◎我對金錢的看法是,錢要給需要的人用,沒有智慧的人只會花錢不懂用錢。凡事要用智慧來成就莊嚴,用錢成就是次等的。

◎每一塊錢的因果關係要好好珍惜,心田事的果報不可忽略。

◎世間是一半一半的,沒有絕對的對錯,往往是這邊得到,那邊失去﹗

◎人與人相處,貴在思想交流,無論什麼事,有用就有價值,沒有用,何價之有?

◎日本奈良的鹿,在三十年前,看到人都會很主動的跑來親熱,現在奈良的鹿,看到人都投以一種戒懼的眼神,人性變了,連鹿都感受得到。

◎凡事不一定要照規矩,統一就好。

◎知「感恩」者,必定是富有的人,沒有感恩心,只會圖謀他人利益,是貧窮的弱者。

◎經常保有一種快樂信念的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人的苦與樂,在於他對事情的看法,不在於事情本身的性質。

◎沒有信心的人,就無法給人信心;自己都不能肯定的事,當然也不能取得別人肯定。

◎人有很多毛病,如不合作、自以為是、單打獨鬥,所以我常鼓勵佛光山的徒眾,要多打球,尤其是籃球,因在球場上,必須要合作,替別人製造機會,不能猶豫; 人的習氣在於不認錯,在球場犯規,則要馬上舉手認錯,故在球場可以培養認錯的習慣、與他人合作、發揮團隊精神、讓懶散者改過、畏怯者勇敢。


■五月 二十八日  星期日

今各大報都提及二十二年前(民國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七三年),臺灣大學哲學系解聘了十三名教授,其中陳鼓應教授、李日章教授、游祥洲教授,也因此因緣上山,到佛光山叢林學院授課。

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我也曾建議學者,思想可以儘量自由,但不見得要赴諸行動,應當專心於學術工作。但後來也有不少傳言,如––

「佛光山是匪諜的大本營。」

「佛光山內藏有二千多支槍。」

「佛光山的資金是由大陸支助的。」

如今過了二十多年,在這一段時間,多少的不平、委屈,現在已是雲開見月,但這心路歷程實在是一項考驗,事件的始末大約如報上所云––

震撼大學校園二十二年的「臺大哲學系事件」,在國內各界共同關切下,由六位臺大教授組成的「臺大哲學系事件調查小組」,經過兩年調查,終於可對社會大眾公 開事件真相。調查內容溯及黨政軍特政治力量介入校園,再加上校內人士配合,以致有十三位臺大專任、兼任教員,因非學術性理由,被迫離職。

「臺大哲學系事件」發生時,正值臺灣被迫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及保釣運動發生前後,國內長期威權戒嚴體制遭到第一次重大、持續的衝擊。原本在「白色恐怖」時期有點暮氣沉沉的校園,因高度民族主義情懷的帶動,使校園再度傳出要求開放言論自由的聲浪。

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四日,臺大論壇社舉辦了一場「民族主義座談會」,應邀與會的該校哲學系副教授陳鼓應演講,主題圍繞在臺灣退出聯合國、釣魚臺又被美國強 割給日本等議題上,並以未落實國父民族主義批判國民黨。在場的哲學系研究生馮滬祥隨即以光天化日之下有白點也有黑點,抨擊陳鼓應的言論過度強調黑暗面。陳 則回駁其為「職業學生」,另一位研究生錢永祥也接著說︰「我們不要聽職業學生的話」。

短暫的對立衝突在主席宣布散會後理應結束,不料,警總卻在第二年元宵節晚上約談陳鼓應,王曉波與錢永祥也先後到了警總,罪名均為「為匪宣傳」。同年七月, 陳鼓應被迫離開臺大,時任救國團主任李煥安排他到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工作,臺大當局並奉命宣布臺大哲學研究所停招一年。

六十二年夏天,孫智燊副教授回國接任臺大哲學系主任,在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裡,先後以種種理由,解聘包括前任代系主任趙天儀在內的十三位哲學系老師,是為「臺大哲學系事件」。


■五月 二十九日  星期一

今天到榮總作復健,順道到張燕醫師處複檢,並替我胸部傷口重新換藥。他表示目前我的身體狀況一切正常,且擁有一顆非常「好」的心,對我的感謝,張燕大夫回道︰「與其說我把大師的心治好,不如說是大師把我的心看好﹗」

以前張大夫一星期為兩個病人手術,是為工作而工作,現在一星期有時為五個病人手術,有時依需要還會增加,一上手術臺,就要六、七個小時,是很損耗體力的,但張大夫說︰「看到病人健康,就是最大快樂﹗」以天下事為己任,以眾生樂為樂,是為菩薩。

再轉往江志桓醫生處,江主任看了我的病歷紀錄,提供一些保健要點,如––

◎爬坡是最好的運動,但運動量要注意,不可過度。

◎每天清晨五時左右,是散步最好的時間。

◎飯後半小時才可運動,每天中午午睡後,約二時左右再開始工作。

◎晚上最好在十時左右上床。

◎心臟已無礙,但傷口的癒合需要時間(約三個月),故需靜養三個月至四個月,再正常工作。

我希望兩、三個月後,對自己的健康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中午,在臺北道場會見了士林、北投分會的多位會員,談到「生病」很好,給人生很多體會認知,對人生如有大死一番的經驗,可以更新自己,可以更精進﹗

彰化信徒廖鴻志夫婦,送來兩個大西瓜供養我,特在法堂切開,請佛光會、臺北道場、佛光大學、淨土文教基金會、普門雜誌、佛光緣美術館、佛光出版社等各單位 的徒眾,一起來享用,我是在奉行佛陀「利和同均」的理念,有東西大家一起分享。前幾天,葉阿玲居士也供養我兩盒蛋糕,我也一樣分享給大家,事後,都不曾有 徒眾向我道謝。但我並不介意,今天照樣請大家來吃西瓜。

我覺得一個人一定要知道,如何契合大家的需要、工作上的需要。信徒的需要。記得我剛從佛學院出來,面對信徒大眾時,話都不敢講,即使有人主動來跟我講話, 我也會怕得發抖。心想,這一生總不能如此下去,一定要努力改變自己,人潛在的力量是無限的,在於你肯不肯去發揮出來。

在臺北地區,信眾到道場來,不外盼望我們的笑容、親切、音聲與主動的招呼,我們要樂於結這份法緣,重視每一個到道場來的信眾,依他們的要求、他們的希望, 儘量給予滿足、給予方便。每個人的世界,都不可能只有一個人,是要由眾緣眾人所成就的,故不要輕易的斬斷與信徒接觸的機緣,不會講經說法,但至少幾句讚歎 的話給人歡喜,是不可少的。

如果一個人吝嗇得連布施幾句話給人都不肯,如何成佛?就是成佛了,也沒有人去拜,沒有結緣,如何有人緣?


■五月 三十日  星期二

應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之邀,在謝仁光、趙翠慧夫婦陪同下,今前往故宮參觀「藏傳佛教法器特展」。

在展覽現場入口處,立有兩個轉經輪,上面刻著「唵嘛呢叭彌吽」六字真言,不少遊客進去參觀時,會很自然的順手一轉。此次展出的藏傳佛教文物,以器物為主,其特色是出自多種種族融和而成,故作品風格很複雜,其器物紋飾中––

1.可以看出對金屬笵鑄、錘鍱、鍍的技術很純熟。
2.非常善於利用寶石、非寶石的亮麗色澤。
3.利用瓷漆、琺瑯等中原材質來詮釋西藏的紋飾造型。

這些法器,大都出自大內宮中,每一件均精雕細琢,且都由黃金打造,除莊嚴外,更顯現出其華麗榮耀。

所以很多人都說,學密者必須要很有錢,才負擔得起各類供養。因王公大臣們都和密宗喇嘛有所來往,故在元、清時代頗為興盛,不似顯教因沒有高階層人士護持,而日漸沒落。

承秦院長盛意,還親自帶我參觀了故宮山洞庫房,裡面收藏了一批金銅佛像,計有三十餘件,其中有一尊鑄有銘款北魏「太和元年」的鎏金銅佛,身價最高,被學術界視為典型且可作為標準器的鑄作。

文化歷史是中國人的生命,非金錢數目可表達,收藏文物是故宮的責任之一,也要有慧眼者才能識寶物。希望有個人私藏者能捐給故宮,讓大家共賞﹗臺灣多金,金錢更應用得其所,而文化價值難以用金錢衡量。因觀光客來臺灣,指名參觀的不會是銀行,而是故宮博物院。

人生幾十年寒暑,能將歷史文物,尤其是宗教的生命,無限永恆的保留至今,博物館的功勞不可沒。

接著我們又轉往參觀圖書文獻處,所藏善本圖書近二十萬冊,內容更是洋洋大觀,舉凡古今數千年之歷史、民族、社會、政治制度、宗教、天象、輿地、文藝、哲 學、美術、農醫、工商、百家雜說等近二十萬冊,還有極精美的手抄本,罕見的孤笈祕本、校勘精湛的刻印本,以及製作水準高超的多色套印、刺葛、緙絲等書籍。

在秦院長帶領下,見識了清乾隆三十五年藏文佛經寫本「甘珠爾」、康熙四十九年五色套印本「古文淵鑑」,以及緙繡佛經。另還有以色綾布、織金錦、石青緞套裝,並以精美之太史連紙、開化紙作書頁,極盡工藝美術之最。

早在三十年前,佛光山剛開山時我就各買了一套《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計一百萬臺幣,在當時可以建一座大悲殿,可見佛光山對文化工作的重視﹗

今天實在一飽眼福,因秦院長因緣,看到難得一見的寶物與精品,深感這些寶物是我們歷史文化的生命,不好好維護保存,怎麼對後人交代﹗


■五月 三十一日  星期三

臺北道場因上下有五層樓,天井是互通的,信徒常常在樓下(或樓上)看到認識的朋友,就會往樓上(或樓下)喊叫打招呼,不僅讓旁人側目,也製造了喧嘩,故負責客堂的徒眾,特訂立了一些注意事項––

1.與信徒談話,應在客堂裡,不要在走廊上或電梯口,否則對信徒不禮貌。
2.樓上樓下彼此聯絡,可藉用電話,不可互相呼喊來打招呼,以免妨礙道場寧靜。
3.為免因事外出或/誤法務運作,希望培養信徒事先預約的習慣,才不浪費彼此等候的時間。

雖是小事,但確需大家合作,因從小事可看出一個人的處事水準。

圓神出版社社長簡志忠先生,有心要出版我的有聲圖書(錄音帶),專程來向我解說策畫構想,可看出他非常有誠意,允其等身體康復後,即可著手開始作業,第一階段預計工作時間為二十個小時。

人生的際遇是一段一段的,這一次手術,使我對人生又有一番體驗,人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對違逆不悅的人、事、物、環境沒有感受是很好的,因對痛、對苦、對悔、對忿、對掛念,就不會那麼在意。所以在生活中,必要時裝成不知道,也可以減少不少煩惱。

「我」是自私、痛苦的,有我就有分別,有分別就有痛苦;能「無我」,自然不會自私執著,自然會擁有更多更大的空間。

人在病中、苦中,也能擁有快樂很重要,這其中奧妙在一「轉」字,我一生面對好的或壞的境界,不會很計較,主要是因有「轉」的功夫,所以一切都能隨緣自在。

下午二時南下,傍晚在臺南講堂用晚餐,順道巡視正在裝潢中的「臺南佛光緣美術館」。此美術館場地,是由臺南久大工業公司董事長王大進先生發心提供,以作為長期書畫展覽之用,擬在落成時,為佛光大學舉辦第六次書畫展覽義賣。

晚上九時回到佛光山。從四月下旬因手術離山,到今天共四十多天,今天第一次回山,遠遠的大佛映入眼簾,回「家」的感覺真溫馨﹗

【書籍目錄】
第1頁:說話的藝術 1995/5/1~1995/5/15 第2頁:面對生死 1995/5/16~1995/5/31
第3頁:不知道 1995/6/1~1995/6/15 第4頁:佛化生活 1995/6/16~1995/6/30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