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等待黎明的時刻(講述自殺問題) 修德法師編述

等待黎明的時刻(講述自殺問題) 修德法師編述

自序二

[日期:2011-01-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修德法師編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自序二 

《了凡四訓.積善》云:「何謂勸人為善?生為人類,孰無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沒溺,凡與人相處,當方便提撕,開其迷惑;譬猶長夜大夢,而令之一覺;譬猶久陷煩惱,而拔之清涼,為惠最溥(ㄆㄨˇ)。韓愈云:『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較之與人為善,雖有形逝,然對證發藥,時有奇效,不可廢也。失言失人,當反吾智。」說來慚愧,愚是沒有足夠的智慧可為此書的,當看到時下精神科學對自殺全面性的探討時,稱了稱自己的斤兩後,愚曾試問自己—能為眾生效勞些什麼事?當中也曾二次想擱下筆,但已承 會公的慈意,及自己對自己的承諾,並在道友的鼓勵下,終於在走筆最後「自詡」—做個我自己認為已盡力的「圓滿結束」。

不過這件事永速不可能「圓滿」,也無法「結束」。如果其要度盡眾生才成佛,那永遠沒有成佛的可能;只是佛已徹底從無明大夢中醒來,自然也度了夢中的無量無邊眾生,所謂「夢中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種唯證方知的不可思議智慧,相信佛也會說:「噫!可為知(ㄓˋ)(通智)者道(說也),難與俗人(謂庸俗無智之輩)言也。」而當滿腔地以為「寫這本書可以有扭轉乾坤之勢,而度盡這些想自殺的苦難眾生」—就是為了這個「妄想」,而讓愚患得患失,誠如《破壞性情緒管理》一書中所云:「一個人可能自以為恨自已,那是因為他希望比現在的自已更好,或是對自已的表現失望或成就太慢而感到不耐。所謂自厭其實包含強烈的我執,即便自殺的人也並非出於自厭,而是認為可逃避更大的痛苦。然然死亡並無法逃避什麼,因為死只是轉換另一種生命。(案:須再繼續酬償尚未完全消化的業力。)因此避免痛苦最好的方法是努力在現世裡解決問題;如果無法解決則要嘗試改變面對問題的態度。」

再者,連一個精神病學的博士,以自己曾自殺的痛苦經驗及學術成就,在《夜,驟然而降—了解自殺》一書中也誠懇的表示:「科學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而且還以快速的腳步繼續前進,藉著一個又一個像素,一個又一個基因,複雜的大腦拼圖愈來愈清楚了。心理學家解讀自殺的動機,拼湊出危險而引爆脆弱大腦的最終因素:生活環境。從斯堪地那維亞到澳洲,全世界的公共衛生機構,都擬定清楚合理的策略,希望降低自殺率。

可是,努力似乎仍然不夠,在美國,每十七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自殺,大眾的關懷和義憤在哪裡呢?我寫這本書時愈來愈覺得心焦,也愈來愈清楚橫亙在降低自殺之路的問題為何。我無法不去想到那些自殺者的父母、子女、朋友和同事所面臨的不安、混亂和內疚,我也無法掩面不看死者在我心中留下的影像,那也許是個十二歲孩子的屍體解剖照片,也可能是個青少年參加舞會的相片,卻將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把槍口放入自己的嘴巴,或是從大學學生宿舍頂樓縱身跳下。仔細看看自殺問題,直線上升的數目、導致自殺的痛苦、留給生者的不幸,真其是令人痛心。不管科學的研究再怎麼豐富,政府的成就是如何成功,我們還是不斷看見自殺死亡本身的可怕現實:年輕、激烈、沒有必要的死亡。我就像其他研究自殺的同事一樣,一再看見科學的極限。」、「我們知道許多預防自殺的才法,可是還不夠;就我們已知的部份而言,也還沒有儘可能地付諸實行。」後來,愚自己想通了—好比我想送您一個電燈泡,但偏偏與燈座不合,電壓也不符,乃至更離譜的是家裡沒電;等到一一都順利解決了,您卻跟我說:「我不想要了。」原來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自己除了自己去化解外,任何人也幫忙不了的根本問題—眾生的不可思議業力,這是西方精神學說很少論及(最多也只談到遺傳基因等),而正是此書努力要傳達的理念。

 

所以,父親潑愚冷水:「這是不可能的事」(本書第79頁);更有一位熱心的長者(執業中西醫)以為「自殺所涉及的範圍太複雜了,沒有自己的知見,不要寫。」確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愚也不想將所有的資料「燴成羅漢菜」而變成一個「四不像」—毫無系統主題的書而已;因此我很「識相」的避開一些病理科學上屬專業領域的知識,而用延伸閱讀的引介方式,乃至為要令此書與目前台灣精神臨床搭上線,我也「學著謙虛」地向執業均有一、二十多年的李醫師(任職醫院精神科主任)和范醫師(專精針灸的中醫師,也提供中醫在憂、躁鬱症目前的治療趨勢)請教,再看看手上一疊厚厚(有十多本)的相關書籍資料;當終結此書之際,愚才發覺—先救的人是我而不是別人;而要救自己,便要真正的用智慧去觀察、體驗眾生(自己也是要度的眾生之一)的苦,而引發同理側隱之心,(即佛法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恒常地策發對眾生的責任感(願力)—菩提心,唯有在此心妙用下,用智慧「看破」,同慈悲「提起」,才能如實的解決自己的生死大問題,況只是小小心理情緒的衝動而已。

李醫師告訴我,待百年後的將來,勢必西方的精神科學與佛法的諦理一定會結合的;聽到這句話,我一點也不感到訝異,因為世間的幻有,豈能離開佛法而獨立存在?!我如同往昔寫書,寫完便放下的態度,每日祈求佛菩薩加被此書—如果知見正確可以利益眾生,就請加被流通;不爾,請護法龍天予以絕版。此書沒有名利的牽絆(不曾化緣—任人發心隨喜助印流通)、也沒有銷售數字的壓力,所以寫本書的苦與樂,都算是「自作自受」;而在現世當中,只要因本書而得一人自救或救他,乃至一人種下日後得度的善很,這本書在流通上便已「值回票價」;至於「百年後的將來」,希望一切助、受益於此書的人,乃至隨喜見聞者,都在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樹— 「電視牆」上(見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之四十)看現場實況轉播吧!

再次感謝一切的助緣,及佛菩薩的加被;更感恩父親及熱心長者的另一種護念,並體諒愚的智慧不足、文筆粗澀;「儘管如此,相信每一個人都同意—必須針對自殺的問題做點事才對」—傑米森博士在書中這麼鼓勵您我。如果,當中有錯誤知見足以貽害眾生者,別忘了—慈悲教我、正我,此更是最深的感恩。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歲次甲申秋分修德竟筆再序于耕心小居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一 第2頁:自序二
第3頁:十分鐘解讀本書綱要 第4頁:架構簡述
第5頁:總論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普勸 第10頁:附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