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土釋疑新論 律航法師著述

淨土釋疑新論 律航法師著述

淨土釋疑新論(二)

[日期:2011-01-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律航法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淨土釋疑新論(二)

——答解「三世因果」難憑疑——

問:佛教既主張六道輪迴之說,必有前因後果。乃就現生所表現者,善人未得善報,反多貧苦艱難,而惡人未必受惡報,甚至富貴如意,這因果不盡可憑,則又有何說?

答:善哉此問,所關甚大,茲分條說明,以解眾疑:

一、因果關係人心社會的重大:現在各報紙上社會新聞,每日所登殺、盜、婬三惡業,層出不窮。推究其故,皆由人心之貪、瞋、癡三毒。治安機關,雖然刑警密佈,破案敏捷,嚴懲峻罰,終不克戢止惡風者,世人不明因果之故也。蓋因果不明,必謂善惡不一定有報,死後不復受形,則利慾薰心之徒,作奸犯科,徒快目前,於是三毒惡念滔滔,更無忌憚了。凡不明因果者,以為勵行修身,徒然自苦,蕩檢踰閑,深為得計,社會那有不日趨於惡濁紊亂呢?周安士嘗說:「人人明因果,則天下大治;人人昧因果,則天下大亂。」此誠探本之論也。

二、因果的真理:徹悟祖師說:「善談心性者,必不棄離於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終必大明乎心性。」由此足見因果和心性,息息相關。若與世人說因果,則往往反譏為三世無憑,若言凡屬有情的動物,皆不無當前之一念心性,即貪生怕死,求食避害,則除非抱絕對斷滅見者,皆不否認此說。若既承認心性為人人所本有,為永在不滅,則因果互亙三世之真理,自然顯明。蓋一人行為,無論是善是惡,皆成為業;業之力用又皆隨附心性,古德云:「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心性既然不滅,報應豈能全無?語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然則因果之事理當合前生後世而交互觀之,不能以目前之境遇而為斷定也。

三、儒教明示三世因果之理論:如謂三世因果之說,全出於佛,不於出儒,便疑為不盡可信。則不思《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積不善,因也;餘慶,餘殃,果也。《書經》上說:「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作善,作不善,因也;百祥,百殃,果也。又在《周易》為吉凶消長,在〈洪範〉為五福六極,在〈無逸〉為壽夭,即在佛說為因果,名異而實同。善因得善果,惡因得惡果;各隨所為,如影隨形,纖毫不差。此前因後果之理論,迭見於經史,獨惜世人不省察耳。

四、腐儒狂士創破壞因果之謬說:「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乃為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據,實無其事。」斷以人死之後,形既朽滅神亦飄散,縱有地獄的剉斫舂磨,將何所施?神已散矣,合誰受生?在彼斷其必無因果,而《春秋傳》、《史記》、《漢書》,每有冤殺者作祟,蒙恩者報德,種種事實,皆在佛教未到中國以前,豈是前賢為佛教預作騙人之據麼?唉!既無因果,無有報應,則堯舜桀紂,同歸於盡,誰肯孳孳修持,以求身後之虛名乎?以實我已無,虛名何用?由此善無以勸,惡無以懲,流毒所至,釀成今日殺父、殺母、共產、共妻之古今中外未有之奇禍。在彼不過固執門戶之見,創造無因果之說,而不料竟為狂妄者流打倒孔家店的預行鋪路也。哀哉!

五、佛教闡明因果之諦理:語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恐遭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由是罪障消除,功德圓滿,直至成佛而後已。眾生常作惡因,欲免惡果,譬如當日避影,徒勞奔馳,每見無知愚人,稍作微善,即望大福,一遇逆境,便謂作善獲殃,無有因果。從茲退悔善心,反謗佛法。豈知報通三世,轉變由心之奧旨麼?報通三世者,現生作善作惡,現生獲福獲殃,謂之「現報」。今生作善作惡,來生獲福獲殃,謂之「生報」。今生作善作惡,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萬生,或至無量無邊大劫後,方受福受殃者,謂之「後報」。後報則遲早不定,但凡所作業,決無不報者。俗語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報早與報遲。」又有積惡反得善報者,今世之惡果未熟,前生之善果先熟也;行善反得惡報者,今世之善果未熟,前生之惡果先熟也;熟處先受報者,譬如欠債之人,急處先還也。復次,轉變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惡業,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其人後來生大慚愧,發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現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即便消滅,復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又心能轉業者,前境未報不定之時,而大行忽退,實行有虧,則業能縛心,即前境未報,不定而定。換言之,有人本來功名富貴一帆風順,忽遭變故,家敗人亡,比比皆是。此因因果果之理,惟諸佛菩薩,方能洞知灼見,吾輩凡夫,唯有諦信不疑而已。

六、因果為挽救人心世道之大權:印光大師說:「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就佛法上說,從凡夫地,乃至佛地,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若就世法上講,何獨不然呢?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於害己。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者,人亦殺其兄。善事其親者,其子必孝;善事其兄者,其子必悌。如屋簷水,後必繼前。由是觀之,孝親敬兄,愛人利物,皆為自己後來福基。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皆為自己後來禍本。人雖至愚,斷無幸災樂禍,趨凶避吉者,而究其所行,適得其反,何也?因他未遇明理之人,為彼詳細發揮因果報應之事理故也。是故居今之世,而欲長治久安,縱令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切聖賢,復出於世,亦不能捨卻因果報應之道,另有他法也。至於偽託人民,實行共產主義者,極權專制,完全違背因果,滅絕人性,不久崩潰,固無論已,即美國領導之民主陣線,若專競賽發明武器,以嚇阻主義,維持和平,也不是根本辦法。

七、因果二字為弘揚佛法之要道: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若不深明因果之理,則忠恕之道,必不能圓滿盡到。蓋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外因果二字。眾生沉九界,如來證一乘,於心性毫無增減。其所以昇沉迥異,苦樂懸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別耳。所以吾輩,弘揚佛法,大非易事。唯談心性,則中下根機不能受益;專說因果,則上士每厭聞薰。然因果心性,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至於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更非融通心性因果之事理,不能徹底的一以貫之也。

八、結論:本論為淨土釋疑而作,信願念佛,因也;往生西方,果也。淨土就事上說,則實有至極莊嚴之境象;若就理上講,則唯心所現,良以心清淨故,致使此諸境界悉清淨。理與事不能分張,猶之乎因和果不可離開,事理二法,兩不相離。由有淨心,方有淨境,若無淨境,何顯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是名心具。若非心具,則因不感果了。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則不惟為淨土法門之綱宗,也是一大藏佛法之綱宗,何以故?三世因果之真理,都包含裡許也。明眼人試深思之。

——本文曾刊於《中國佛教》月刊—— 

【書籍目錄】
第1頁:淨土釋疑新論(一) 第2頁:淨土釋疑新論(二)
第3頁:淨土釋疑新論(三) 第4頁:淨土釋疑新論(四)
第5頁:淨土釋疑新論(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