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唯識與中觀(十七)

[日期:2016-05-27]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原文:何緣世尊說十二處。依識所變非別實有。為入我空說六二法。如遮斷見說續有情。為入法空復說唯 識。令知外法亦非有故。此唯識性豈不亦空。不爾。如何。非所執故。謂依識變妄執實法理不可得說為法空。非無離言正智所證唯識性故說為法空。此識若無便無俗 諦。俗諦無故真諦亦無。真俗相依而建立故。撥無二諦是惡取空。諸佛說為不可治者。應知諸法有空不空。由此慈尊說前二頌。若諸色處亦識為體。何緣乃似色相顯 現。一類堅住相續而轉。名言熏習勢力起故。與染淨法為依處故。謂此若無應無顛倒。便無雜染亦無淨法。是故諸識亦似色現。如有頌言

亂相及亂體  應許為色識

及與非色識  若無餘亦無

色 等外境分明現證。現量所得。寧撥為無。現量證時不執為外。後意分別妄生外想。故現量境是自相分。識所變故亦說為有。意識所執外實色等。妄計有故說彼為無。 又色等境非色似色非外似外如夢所緣。不可執為是實外色。若覺時色皆如夢境不離識者。如從夢覺知彼唯心。何故覺時於自色境不知唯識。如夢未覺不能自知。要至 覺時方能追覺。覺時境色應知亦爾。

 

不參「念佛是誰」。人家一提話頭說參「念佛是誰」,我早在年輕的時候 就說:念佛是我啊!很簡單嘛,你還問個什麼!念佛是我在念。哎你是誰?我還找不到我的時候,你問我是誰,我怎麼答啊?這個在古代可以,現在不行了。時代不 同,話頭不同啊。現在話頭多得很耶!這就是個大問題。你說我因為得到禪定——當然你這樣禪定靠你肉體還在,你肉體而且很健康,健康到了(所謂修道人氣脈通 了)絕對的健康,所以坐下來心境一定,這個不算是什麼稀奇啊!可以說,這是因為你很健康的狀態。所謂得定,我們也可以站在科學立場,你這個人算是很正常、 很健康的狀態,而把修持的時間可以用心理的控制把它拉長了,那麼如此叫做入定。可不可以這樣解釋啊?沒有錯哦,一點也沒有錯。那麼好了,我現在來一個哲學 的論辯,這還是唯物的吧?哎,生理就是唯物的啊!尤其你們大家做功夫的人,經常半天練氣功,哎喲這個功夫好,練了半天,不管唸咒子、念聲音,你講了半天還 是靠有這個身體來的呀!這個機能發動了,「嗡嗡嗡」,或者意識想、耳朵來聽,你還是靠這個生命。假使你這個生命死亡了,請問誰來唸咒子啊?誰又聽到呢?你 說那我還不知道,那好了,你還是在唯物境界。非常嚴重哦!所以一般學佛修道都在那裡「嘟嚕嚕」跟著亂滾,自己沒用腦筋去參這些話頭。這都是大問題。所以唯 識所提的問題,很多的問題的問題。

因此他提出來「情」與「非情」,「處時身用定」,剛才我們講「定」的一面,空間、時間、身體硬是「定」, 決定性的,不管你心意識怎麼變,它是個決定性、不變的東西。外物你轉不了,它有一定的。換句話這個定拿現在話講,它有它自然的規律、有自然的法則,你不可 以違背。它早晨就是早晨、晚上就是晚上、中午就是中午,它一分一秒你不能違背它——這是定,有它的規律的。

但是也有不定啊!譬如說我們心理 狀況,譬如說我們做夢夢到去哭,是夢境中哭啊,結果啊我們醒來枕頭上眼淚還濕啊!那麼可見心理意識啊,這個夢中一哭啊,這個身體就帶著起作用了,眼淚還是 流出來了——意識一動。譬如我們爬到高山的時候,一個危險的地方,心裡頭一害怕,腳心就酸了、站不住了,一溜就倒下來——心的作用。嘴裡想好吃的東西,口 水就來了。夢中也如此呀!想吃東西,醒了口水還流了一枕頭呢!再說,夢中,我們夢中有時候夢到譬如男女性行為,還有人真的遺精了;可是他沒有性的行為、沒 有實際的動作啊!可是夢中的境界為什麼身體尤其遺精這個感應得非常快!可見「不定」,心也不定。那麼我現在不照佛經、老的說法,老的說法大家不容易相信。 譬如一個河流,天人看到是一個普通的河流,我們人看到也是水;餓鬼來看到水,變成火了。所以鬼神所看的物質世界的境相與我們所看的兩樣、不同。人也如此 啊!譬如一個燈光點在那裡,每一個人測驗一個光、一個東西看法,如果照科學的測驗——不定,沒有呆定的。有人有色盲、有人近視、有人散光,有人眼睛有其他 的毛病,它看起來這個東西是這個樣子,都是這個樣子——影像絕對不同。這就是不定。

總而言之,這些不定的境界,我們先講一個結論:都是唯心所變、唯識所變。詳細的道理、一連串的問題它就來了,慢慢研究下去,所以「應釋此疑」。現在主要是講夢境這個道理。夢境一直到後面,在解決夢境的道理。

第二,它又提出問題了,「何緣世尊說十二處?」這是問題。「何緣」就是什麼原因,佛(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說到六根六識——眼耳鼻色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他說為什麼要說這個十二處呢?

依識所變,非別實有。」他說,這個十二處,把人分析,生理上:眼耳鼻色身意;外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十二處。十二處都是心意識的所變、變識,所變出來、所演變出來,「非別實有」,並不是另外有個東西。就是我們生理上的五官等等、身體的神經等等,他說都是唯識所變,不是別的東西。

為入我空。」他說,為什麼佛把它分析成十二處(十二個部分)呢?眼耳鼻色身意,這是屬於身體部分。相對外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他說使我們分析,換句話說拿我們現在觀念,佛用分析的方法,分析到最後什麼都沒有,使我們瞭解「人空」,我畢竟是空的,沒有東西。所以「說六二法」,因此佛說六二法,六二就是十二。

如遮斷見,說續有情。」 為了遮止、防止一般人的斷見,斷見就是認為人死了,死了就沒有了;活著就有生命,死了沒有。尤其偏向於唯物觀點的,人死了如燈一樣熄了,熄了就沒有了,沒 有什麼來生、他生、前生,沒有這回事;人死如燈滅——這是斷見。因此啊,佛說「續有情」,有中陰身。所以無明緣行、行緣識,十二因緣裡頭有識。就是在十二 根塵裡頭有第六「意」、有「法」,這個識。

那麼,「為入法空。」最後他就告訴我們,不但人空、我空,這 個身體不是屬於我的,只有一個識、心意識在輪迴裡頭轉來轉去。但是呢,很多人聽到說一個「空」是佛法的究竟,抓住了一個空,這個空也是一個東西啊!所以你 抓住一個空的境界死死不放,我已經得到空了,什麼都不能……空了。這所謂叫小乘境界。小乘為什麼佛說他為外道呢?因為他死死抓住一個空。佛所以不得已告訴 你:法也空。你所得的這個空的境界還要放棄,所以法也空。

因此告訴我們:「復說唯識」,一切都是心意識所造的。所以十二根塵裡頭老實講只有兩個:意、法。意就是識,就是這個識。「令知外法,亦非有故。」所以用分析的方法,所謂十二根塵啊、十八界呀給你分析完了,知道一切是不存在的,外物同內心一切都不存在的。只有個什麼呢?唯識,心意識而已。

那麼說,「此唯識性,豈不亦空?不爾,如何?」他說照你這樣一講,那麼現在這個唯識本身、意識本身,當然也是空的啊!豈不也空啊?難道不是空的嗎?我們這個能夠思想、能夠意念,這一點東西都沒有嘛,就是空的嘛。「不爾」如果你說不是這個樣子,「如何」你說怎麼講呢?這是問案。

好,他現在講:「非所執故,謂依識變,妄執實法,理不可得,說為法空。」他說,我們講,空的境界也是空的。那剛才前面講了,我們修行先證到人空——我空了;我空了,最後叫我們空的境界不要留戀。你抓住空的境界,這也是一個「我」,所以「法」也空。佛說的人空、法空。學佛隨便什麼法門,到了最後的成就,所謂成就二空了——我空、法空。

那 麼好了,他說,你說一切都是唯識,法也空,那麼唯識本身也空哦,心的本身就是空的呀,心就沒有一個心嘛。他說你搞錯了,你的邏輯觀念搞錯了。法空這個話, 是破除你見解上、知識上不清楚,你硬把那個道,所謂「我得道了!我得道了!」你認為自己得道了,這個就是神經了。道也空。是為了這個道理,破除你的「所執 故」。因為你認為我得道了、我得到空了,這個當然是心意識變出來的啊!那個空的境界就是自心變出來的一個境界。你如果「妄執實法」,你如果在空的境界裡頭 不瞭解這個空,是你的心清淨了,是你的知覺感覺認為有一個空;假使你不能這樣反省到,你以為有一個空的境界、清淨的境界才是道——它來空你的——你就錯 了。所以「妄執實法,理不可得。」這個真理你搞錯了,並沒有個空的東西可得,因此「說為法空」。

非無離言,正智所證,唯識性故,說為法空。」 實際上說,真證了道,得到了我空也法空,有沒有個東西證到呢?有一個東西。這個東西呀,但是對普通人不能講。說有個東西啊,認為有個道了;說有個心得了 道,哎,你抓住一個心了。說明心見性,你就拚命找一個心、拚命找一個性了。那麼唯識呢?同樣地不講心性,它有個名詞,叫做「正智如如」。我們曉得唯識在《楞伽經》佛說過,五法:名、相、分別、正智、 如如。普通呢,一切名,就是外境界觀念。實際上這些知識觀念、抽像的知識觀念,這都屬於名。相,一切的現象,都是第六意識、心意識的分別所生。證了道不起 分別是第六意識不起分別作用哦,並不是無知哦!所以大家都講「不起分別」,是第六意識不起分別,不是整個的心體沒有作用的哦!這個觀念那就錯了。所以心體 這個時候產生正智,正智在別的經典就是般若、菩提了,是正智的另一個名稱而已;這個正智是如如不動的,一切都知,天上天下無所不知。可是他不是分別心的妄 想,不是跳動——如如不動。

所以說,破了法空啊,「非無離言,正智所證。」它還是有一個名稱的,這個叫做「正智」,所證到的境界。那麼證到的境界,這個時候心意識轉了,不是分別妄想了,轉成正智、轉成般若,其實也是心意識「唯識性故」,因此破除一般執著空相的人,「說為法空」。

此識若無,便無俗諦。俗諦無故,真諦亦無。真俗相依,而建立故。」 這是講到觀待的道理、邏輯的道理。如果照你這樣認為,既然人也空、法也空,心也空嘛,沒得心了嘛。那沒得心等於普通斷見了,「便無俗諦」,世俗的理論都講 不通了。既然斷絕了,我們不要學了嘛。「俗諦」世俗的道理,這個邏輯都建立不對了;「真諦亦無」,這真的道、第一義諦就根本沒有了。我們講形上,譬如現在 哲學講的引用中國文化的話,那個本體叫形而上。「形而上」是相對「形而下」而言。形而上這個名詞代表了道的真諦,形而下代表了世俗一切萬有。實際上,真俗 二諦這兩個道理是相依而建立的,沒有真諦也沒有俗諦了,沒有形而上當然沒有形而下了,這都是相對的道理。

他說,「撥無二諦,是惡取空。諸佛說為不可治者。」 如果我們學佛的人,認為到了既然人也空、法也空,我用不著修嘛,本來空的嘛!本來空就算了。那麼因果也空啊,什麼因果報應、六道輪迴都沒有,空嘛!這種觀 念在佛學叫做「惡取空」,搞錯了,抓住空——錯了。所以一切佛講,有這樣見解的人,「佛說為不可治者」,就是沒有辦法救藥的人。

最後告訴我們,所以佛法裡,「應知諸法,有空不空。」有空與不空的道理呦!「由此,慈尊說前二頌。」由於這個道理,所以彌勒菩薩前面說過兩個偈子,我們現在歸到前面兩個偈子,我們都念過了,這個講中道義的,這是彌勒菩薩說的。

那 麼現在我們瞭解了一個道理,所謂我空、人空,證到了人空,這還不是理論哦!證到了人空相當難哦!不是你觀念覺得「哎呀我本來不存在」,這個是理論、抽像的 佛法、理念境界。所謂證到人空的時候,隨時覺得沒有這個身體的存在了。分兩種:證到人空(我空)的人,一種是感覺沒有了。譬如假定打坐在這裡,大家你們坐 在這裡,都有個氣脈在動啊、身體動啊,那談不到了,人空,空都談不到了。所謂氣脈等等發動是怎麼?動到的結果啊,就是絕對的健康了可以說,四大各歸本位 了;動到了結果,身體感覺沒有了,身體就空了。這個是身體空了。身體空了當然沒有昏沉了,也沒有散亂了。我們大部分坐在那裡你看,又點頭、又睡覺,這個都 是身體的關係。你意識想它不睡做不到耶!他在那裡還是這個樣子——他在昏沉。身體關係,完全是身體關係。那麼四大氣脈通了以後身體完全空了,這個時候你如 何呢?大部分第六意識分別不大起了。如果第六意識分別完全不起,就是普通講妄想完全不生,一片真空的境界,這個時候覺到我空了。是究竟道嗎?這樣嘛,初果 的、初步的羅漢有一點希望了。還只能夠是這樣。這就是叫做——講明白一點把佛經的道理、把實際功夫告訴你們——這叫做預流向。預流,就是說你候補的,佛學 講預流就是候補。「向」,有候補羅漢、初果羅漢的資格,預流向。還不是真的證到。

真證到完全人空,進一步的人空有實際的功夫的話,換句話你 坐在那裡,不但你自己感覺到沒有這個身,別人看你也沒有這個人在這裡,這個地方空的。那也還沒有成佛哦,不過是羅漢境界。這個羅漢裡頭是初果還是四果呢? 那不在乎你這個功夫,這個功夫外道也可以做到,不是做不到的。你人坐在這裡,進來一看沒有這個人,外道也做得到啊!換句話,修別的法門也可以到達這個境 界。那麼你得道沒有得道,問題不在這裡,就看你第六意識、心意識裡貪嗔癡慢疑有沒有。雖然功夫到達了身體也空、我空的境界,但是你貪嗔癡慢疑照舊是有哦! 所以道不道在心,不在外面。你功夫再高,入魔越深。道理不清楚、見地不清楚,可以說你功夫再高是入魔越深。所以道家學密的,不是我批駁,我自己也在學密修 道的,都經驗過。為什麼?我經歷了,結果曉得修道學密從這個入手的人,就是沒有辦法解脫身見、法見。因為他始終在玩功夫。玩功夫的成果很好玩吶,那做生意 一樣的,今天賺一塊、明天又多一塊、後天多一塊,那我就比你多十塊嘛,你硬是沒有錢嘛!無形中那個法見的我慢就起來了,所以這個道理,永遠不能證得菩提。 很難,非常非常難!

所以證到了空,現在講這個初步的、初果的羅漢這個空,大的還不講。其實大菩薩的境界,空就大了,不一定打坐入定,唸唸隨 時在空。隨時一切的作為,他手在動、在講話,乃至也在生病、也在走路、也在說笑、也在做什麼,跟普通人一樣,他的境界唸唸在空中。不是這個有形的虛空;他 是空的,「心無所著處」。那個不是說你打坐起來覺得空,他隨時心念提起來,可以把自己轉了的。這是菩薩境界的大空,更不同。

話說回來,不管 你菩薩境界的空、羅漢的空,這個空的東西這個境界就是有——不是世俗的有、不是世間的有——這就是道。所以叫做不空。空而不空。不空嘛?它是空的。所以不 空而空。因此所以你看佛法,五方佛北方是不空如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佛法你看的五方佛的配置,一個有智慧的人就懂了,西方寂滅的這一面——極樂世界,阿 彌陀佛;東方呢,出生的這一面、生生不已這一面——琉璃世界,藥師如來。但是佛、十方諸佛都告訴我們,東方世界藥師如來佛的世界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 一模一樣的,不同而已——一個是青光,一個是白光。其實青紅黑白光都一樣的。所以南方是寶生如來,北方是不空如來,都是相對的。中央是《華嚴經》的主佛, 十方三世諸佛一切佛的佛,就是中央毗盧遮那如來。這是講到空、不空的道理。

所以因此啊,他說彌勒菩薩怕一切眾生學佛法學偏差了,落空的抓住空,落有的抓住有,都不對了,所以慈尊說前面兩個偈頌。我們再翻過複習一下。兩個偈頌彌勒菩薩再三吩咐:

虛妄分別有,於此二都無。

此中唯有空,於彼亦有此。

故說一切法,非空非不空。

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

這是彌勒菩薩兩個偈子,我們已經講過的,不重複。

好了,現在碰到問題來了。「若諸色處,亦識為體,何緣乃似色相顯現,一類堅住,相續而轉(呢?)」 這個話怎麼說?「若諸色處(色法)」,我們曉得,大家都會背《心經》,「色受想行識」,色法就是五陰的第一個。所謂色法,要研究《百法名門論》就知道,三 種:有形的「有表色」,可以表示的。色法就是地水火風、青黃長短,就是物質世界就是色法,就是可以表示的,有表色,可以表示,青黃藍白色都是色法。有「無 表色」,沒有辦法可以表示,譬如我們講這個世界什麼沒有辦法可以表示啊?能源電能這個「電」,你看到過沒有?我們大家看到過沒有?沒有看到過。電燈,這是 通過了電的能、這個功能,通過了這個機械發的光的作用,我們這個電的功能是通過了這個機械才有聲音聽見,這個聲音、這個光不是電,那個「能」不是這個東 西。「能」沒有東西,是空的,所以我們兩個手摩擦就發電。所以那個東西,像這一類也可以屬於無表色,沒有辦法表示,要通過別的才能表示出來。還有「法處所 攝(的)色」,[引磬響]精神世界裡頭的色。精神世界譬如我們夢中、躺在床上做夢,我們夢到美麗的山川啊、美麗的對象啊,那些不是物質嗎,那怎麼來的?是 你意識境界裡頭生出來的法處所攝的物質。所以色法內涵有那麼多。不管這些內涵,總觀下來什麼是色呢?就是物質世界、物質的東西。

好,先休息一下吧。因為他已經敲了磬,「燒香不敲磬,菩薩不相信」,呵,敲了磬了,我們相信了。我們大陸上鄉下人講話,廟子裡:燒香不敲磬,菩薩不相信;燒香不放炮,菩薩不知道。呵!

 

(師自語:好慢啊!這個東西那麼一厚本,不曉得哪一年把它啃完了!)

所以,一切的色處、物質的世界,一切唯心造。物質世界,《楞嚴經》上也提到,整個的山河大地、整個的宇宙在我們心體裡頭、在我們心性之體上,等於虛空中一點的浮雲。所以虛空都不算大,這心之體性有那麼偉大。所以講一切唯心。

那 麼現在提出來的問題說,假使色處、一切物質世界,「亦識為體」,也是這個心識心念一動變出來的。他說那麼「何緣乃似色相顯現」呢?剛才上面不是我們開始時 候講到這個嗎,怎麼樣有物質世界、物理世界的物理這些東西出現呢?而且出現了以後,「一類堅住」,地水火風,你說地球硬有東西啊!那個山的石頭,石頭硬是 打不破啊!它就有東西存在啊!「一類」都是「堅住」在那裡,而且「相續而轉」。物理世界的東西它本身自己是物理化學的作用在變化,我們心想把它變,變不了 啊!它怎麼「相續而轉」?那麼根據你們說的,就是根據你佛說的,你說唯心,這個是什麼道理呢?

照佛法的簡單的答覆啊,我們可以說,高智慧的 人、證了道的,一望而知,就會懂得證進去。在現在的世界,要把這個道理發揮起來,老實講,我看釋迦牟尼佛、彌勒佛要再來。不再來呀,每一個經典所有地方, 碰到這些地方,語焉不詳,還是沒有說清楚。當然最清楚是《華嚴經》。但是一般人看了《華嚴經》啊,不會清楚這個道理,變成宗教信仰了,就是很可惜就在這個 地方。

那麼現在我們看他的本文說法,他說這是怎麼起來的啊?我們心意識裡這個物理世界怎麼樣起來的?「名言熏習,勢力起故。」這個要注意的 這一點。名,就是現在講的觀念、思想觀念,就謂之「名」。所謂名相,一切思想觀念就是名。思想觀念這個「名」你不要輕易看嘍!譬如我們任何一個人腦子裡 頭,你隨時隨地每一秒鐘都有些思想觀念,我們心裡頭在講話嘛,坐在那裡也好、睡到也好都是講話:「這個道理對不對?是不是?」這個就是「名」。隨時有時候 想:「哎呀我家裡少一個電冰箱,假使買啊……」雖然眼睛張著坐在那裡,想這個像:買一個什麼牌的啊……這個裡頭就有影子了。

「言」,就是心 裡頭的,把這個名相、一切的現象變成文字言語。換句話,我們心裡頭經常有這些觀念,慢慢在裡頭起作用,「熏習」,熏臘肉那麼熏。等於我們廟子上你看有香爐 的地方天天點香,點久了那個地方菩薩前面都燻黑了。所以我經常說笑,要當菩薩先要學會抽煙,呵!不然哪,將來坐在那個位置上一天到黑呀抽那些壞的煙,還不 是香煙,也不是雪茄煙;那些香水煙、什麼煙都有,熏得烏黢煤黑的。所以現在先把它練好,將來好當菩薩(一笑)!那也是空氣染污哦!所以佛經上的香有好多 種,燒香是一種;抹香,就是香水香,一樣的供養;塗香,擦在佛身上的,一樣的供養。不過我們一般民間用慣了,專門用燒香,這個時代實在不相合、不適合,這 要改良。空氣染污,對不對?所以要改良改良。不然呢,你要做菩薩先要學會抽香煙。所以你看那個東西一熏啊就燻黑了。這個「熏」是形容哦,我們的思想對於自 己會熏習,慢慢熏、熏、熏。熏久了以後,熏習慣,變成一股力量了。

譬如我們講中醫的道理,也就是佛說的道理(佛法裡頭醫藥很高明的哦,不過 在三藏十二部裡找不到,在另外別的書上),人的一切病多半是心來的,就是情緒來的,要佛法講。外感受風寒、感冒細菌傳染很容易治好;譬如癌症,像我們現在 看起來,情緒化佔十分之七的重要。依我的經驗,看了許多人、朋友,內向的、有脾氣不大發;或者脾氣很大、外向的人,多半得了癌症,而且可以斷定這個人或者 是肝炎什麼,他那個情緒的熏習的力量,慢慢熏、熏、熏變成勢力;一形成勢力以後(勢是勢,力是力,學唯識佛法要搞清楚哦。勢是一種快速,二十四種心不相應 行法,勢是勢、力是力。譬如我們一塊石頭丟出去,這個人手勁力量很大,這個石頭的力量相等,一甩出去有多重,這是力,重量是力。甩出因為我手勁力量大,比 你那個手勁力量差的人速度快,那個是勢。所以勢歸勢,力歸力,要分開的。勢與力,都是屬於二十四種心不相應行法。當它形成一股力量的時候,你的意識自己控 制不了的,你的心的這一部分控制不了它。)所以同樣的道理,當我們形成了這個病態以後,譬如神經病、精神病,都是自己錯亂了、想錯了,當他熏習慣了一想錯 了、發了這個病的時候,自己都沒有辦法控制,變成勢力。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名言熏習」,所以修真正學 佛法的人,絕對破除迷信的。所以跟你倆講講鬼,你心中就有鬼。要害人很容易,天天給你灌輸,灌輸這個東西。啊,共產黨很懂這一套辦法,所以把中國大陸的人 都整瘋了。這個什麼什麼天天灌輸你,就是洗腦,這就叫洗腦,慢慢使你名言熏習的力量習慣了,這非常可怕的!那麼這個一起來了以後,心的意念變成一個力量。 一個力量呢,就是一個物質中「勢」同「力」——勢同力就在轉動,所以叫輪迴。一轉動就構成了東西,就會形成東西哦。

同樣的道理,一個得了定 的人,有了道、定力很高的人,所以也跟你們講過的,神通怎麼樣發的?譬如有神通的人手一指,要把茶杯變成一個小人、或者變一個老虎,他可以變得出來。為什 麼變得出來呢?是假的哦,可是我們就變不出來,有神通就變得出來。何以變得出來?心風得自在,心風自在了。注意哦,風大、心上的風大的功能,四大的功能最 後那個「能」跟心理倆配合、抓住了,所以他念一動,就形成一個幻象。幻象你還不能碰哦!它變成一個老虎,你真來給他試試,它真咬死你。可是這是真的呀?可 是假的,你還真會流血、真會痛、真會死。這個是屬於心物的道理,非常細的。

因此你要曉得,「名言熏習,勢力起故。與染淨法,為依處故。」 染法門、清淨法門。因此為什麼要你們念佛,要我們大家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個西方極樂世界的國土,他有他自己的名言熏習,他有四十八個願力, 天天發這個願力,他因為這個願力的淨法的形成。所以我們現在叫你念佛,不是嘴念,那不行的呦!所以淨土三經、淨土的三經、五論,至於五經的,所以那個《心 經》放不放上沒有關係,至於「大勢至念佛圓通章」倒很重要,但是放不放也沒有關係。三經你一定要搞清楚。把這個「名言熏習」力量,你天天心心唸唸是佛,極 樂世界能跟他會相應了,那必定往生。往生道理是名言熏習的勢力所生起。所以啊,「與染(法)淨法」,我們心裡光想壞事,壞事就出來。所以你不要看別的,練 氣功的人,天天練,要這個膀子氣到這裡鼓起來、氣到這裡鼓起來,練久了以後,不到一百天嘛就可以做到。表演給你看,這塊鼓起來了,哎到這裡,老鼠一樣跑到 這裡來了。[錄音中斷]那麼氣功練到,豈止氣功,學催眠術的人,他可以練、練、練,練到可以把你催眠到:浮起來!浮起來!你就會虛空中坐著。道理都是這 個,心意識的力量。所以它與善法、淨法一樣力量。

謂此若無,應無顛倒,便無雜染,亦無淨法。是故諸識,亦似色現。」 所以說,假使真瞭解了、透徹了佛法的理,「無應」,同外界不起相應,此心本來不起分別,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不起分別——無應。不起顛倒見。可是你說一念 不生,只能說是,譬如禪宗經常提到「一念不生全體現」,非究竟哦。如果嚴格講,那是「無應」,並不能說你是無顛倒。你如果認為「一念不生」便是道啊,這就 是顛倒見。因為一念不生也變成有了嘛。****中道之理,所以它屬於顛倒。

假使修持到此心無應,不去相應,自己本來清淨、無顛倒。無顛倒怎 麼樣做到呢?智慧的成就。所以修道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的成就哦!因為功夫你做得到,有這個肉體在,你要肯練習它一定有功夫。等到你肉體死了,你那個功 夫變成「夫功」啦!這有什麼用呢?那麼你肉體在,做到的功夫誰做到?不是身體做到、不是氣脈做到的,是心做到啊。所以見解不要顛倒,搞錯了永遠是外道。

所以「應無顛倒」,那麼就沒有雜染、不雜亂,不染污一切法。 那麼也無淨法。什麼叫空啊、佛啊,都沒有。因為空,佛也空、一切皆空,那你叫他佛也可以、叫它「哈不楞登」也可以,佛也不會生氣。真得了道的人,你罵他, 他也很慈悲;不罵他、恭維他,你也很慈悲。什麼道理啊?一切因果都是自己背的,佛也無奈何你。所以啊,其中「便無雜染,亦無淨法。」因此說,這個物理世界 怎麼有呢?因為我們心的有分別、起念,所以這個物理世界的東西是一切眾生心意識裡的投影、反映。譬如我們現在的都市,二十世紀的下半葉,你看這個世紀當 中,從歐美尤其是從美國開始,這種建築、高樓大廈,這是新的工程設計哦!十九世紀以前,所有世界上建築不是這樣的。這是心理的投影的現象,心理的思想「名 言熏習」,有理論、有方法,構成了這個,現在全世界的都市都向這個路上走。維持到幾年?不知道。我看來維持一個世紀都維持不了。為什麼?後面的人,心意識 會變,討厭這一種建築,非常討厭!覺得沒有意思。應該是另外有一種建築方法出來,不會像我們這樣現在關在這個籠子裡一樣,不幹了。這是我們人所看得到的, 一切皆是名言,「名」就是理想、理論;言語,構成熏習這種。那麼到今天全世界的所謂講建設、進步,如果不構成那麼一個都市啊,別人一看:這個地方好落伍!

在 我看來,我經常想,假使我還回到當年的鄉下,我覺得蠻好、蠻舒服,有時候。吃飯跟蒼蠅兩個一起吃,也差不多;趕一趕,也吃得還蠻香的。一腳踏下去踩一腳大 便,甩一甩就好了,那沒有什麼,也沒有什麼,一切唯心。而且想聞那個稻田里頭給那個肥料大便下去,再給太陽一曬,那一股味道我現在很想聞而不可得!嘿,那 個你說不衛生嗎?哎,我們就是在那裡那麼長大的,而且很衛生,還健康得很。就在茅廁邊上跑來跑去的,還睡覺、打架,「嗷嗷嗷」精神百倍。我想全靠那一點「阿摩尼亞」大氣(氨ammonia)! (一笑)這個都是生活啊!(現在反而)搞得人好像抵抗力什麼都沒有。所以啊,不是講笑話!這一切都是「名言熏習」的勢力所形成的。所以現代的思想、現代的 觀念,是這一代的眾生共業——名言熏習的勢力所形成的。所以經常有人說:老師啊,這個時代思想怎麼救呢?我說救不了的,慢慢來,它那股「勢」——所以道家 也曉得——那股力量它沒有完呢,你挽回不來。說「倒挽狂瀾」,你去倒吧,你倒了以後,你自己也變成顛倒倒進去了。所以修道人只好站在旁邊看看,冷眼旁觀: 哎呀!愚癡眾生啊!慢慢來。等它轉到這一邊來,說:你不要亂跑吧!向這裡走!他就轉過來了。你現在在頭上拉,拉不動的呀!絕對拉不動。這是真的道理。所以 呀,「如有頌言」,所以佛告訴我們:

亂相及亂體,應許為色識。

及與非色識,若無餘亦無。

切! 我的媽啊!玄奘法師啊!你老人家這個文字是要了命了!(一笑)他多兩個字都不肯用。不是不肯,因為當時根據它的梵文來,就是那麼……他不敢亂加,也不敢亂 減。玄奘法師非常規矩。怎麼說呢?「亂相」是什麼?我們這個心啊、識啊一動,動則必亂,我告訴你,心念一動、動則必亂。因此啊,世界上有佛法一樣,各個宗 教、一切的修道方法,只有說以靜為基礎,最後也是靜。所以非靜、非修定不可。不能修定是不能得道,理由在此。這個世界一切物理世界越動,「動則易亂」,一 動就容易亂;也可以說「動則必亂」,第二句話。第一句話我說的:動則易亂;第二句話是:動則必亂。一動是必定亂。第三句話:越動越亂。就是這樣三步。亂的 現象當中你就看出來了,亂到快速到極點,你覺得不亂。譬如你看一個電風扇、任何一個機器,一開始開動的時候,你還看得出來,它那個電風扇還有扇葉子;等到 最後停止了,它慢慢你就看到扇葉子;到達最快的時候,你就沒有看到電風扇裡頭有扇葉子了,也沒有看到是一片了。你要知道哦!所以我們自己你們打坐的時候覺 得今天有進步、心很靜。告訴你,一點都沒有靜哦!你還在亂呢。不過因為你自己觀察不清楚啊,在比較相似的、緩慢的動,你覺得很定、很靜——錯了。所以你們 修道學佛的人要注意哦!沒有這個智慧,沒有不走錯路的。認為我也很靜、得了定——你是一個動亂的另一個動亂。真做到了絕對靜,就是《法華經》上所講的境 界:「靜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包含了整個的虛空,宇宙都包含進來了。

比如,我們大家,尤其跟你們講,你們譬如說都講實際修功夫的很多, 你們大家打坐,坐到什麼程度?你們最高明的呀,差一點的不講了;也講哦,差一點的把眼睛閉起來,前面黑洞洞的,就坐著這個樣子……(師在演示,眾笑)對不 對?啊,因為我也是過來人。以為自己入定,所以禪宗就說「黑漆桶一個」,黑漆桶,黑黑的,尤其沒有燈光的。你們高明一點朋友怎麼樣呢?坐到很定了,氣脈動 了,有氣到這裡嘛,就跟著它跑,「喔……」,然後眼睛閉著,在黑的裡頭啊有一點點亮光在那裡,高興了,光明來了!(眾笑)對不對?你說你還在亂相中吧?懂 了吧?這就是亂相。

因此呢,你為什麼打起坐來會昏沉呢?因為你在動亂中,動亂就看不清楚了嘛。剛才我比方那個電風扇動得那麼的快的時候,你 看不清楚裡頭東西,對不對?所以你反是覺得自己很靜。因此這個邏輯你就懂了,你那個靜啊,可憐兮兮的在亂吶!所以佛所謂「眾生顛倒」啊!自己那個亂還以為 自己靜:「我還得了道了。」然後:我傳你,你拜我為師,磕個頭我就傳個正法給你!都在亂搞、造業。你知道吧?

所以這個第一個叫它是亂相是什 麼?是變識,意識的識,變出來的變識,亂相,是識所變的、是心意識所變的。及亂體呢?「亂體」是什麼?心的能變的功能。這個體是心啊(八識心王),心是能 變的能,外面物理世界的這些東西是亂相,是相。所以我們看這個物質世界,山是真的、河流是真的,兩個人看都是假的:真正一個物理科學家看這個山是假的、看 這個河流也是假的;一個物理科學家,看這個香煙缸這個玻璃是假的,顏色也是假的。馬上可以測驗得出來。而且我跟你講,你們大家戴眼鏡的把眼鏡拿下來,每個 人度數不同,你看這個光線,如果拿科學的記錄,都是不對的。就是它是假的。你看起來是這麼一個四方,這是一個假相。這個四方同三角這個觀念也是人造的。因 為我們覺得這樣叫做四方,這個名相就被四方的觀念困住了。所以我們的人類的腦筋一提一個四方的,自己就有這個形象、名相出來了。你要叫狗、叫一條驢子來, 你說這個是什麼樣子?那個驢子裡頭看看,理都不理,它沒有這個方不方、圓不圓的觀念。所以人的這個觀念來了以後,亂相出來了。哎,你們懂了這個理啊,修 禪、修定就有進步了。不要被自己的亂相騙走了。「亂相及(能變之心的)亂體」,換句話說,第一句話說,因心的能變的功能,動則易亂,一動就亂了。一動,先 是動得慢,慢慢動久了以後變快了,變成心意識的亂相,就形成東西了。所以心念不可以亂動。那所以佛法在哪裡?——覺也,心一動就覺到了,覺到就不敢亂了, 就回到那個清淨了,回到真正的自證

那麼第二層呢?心的能變變起來,變成亂相的色,變成色以後,色就是 有我們的身體了。我們這個識、心意識等於什麼?就給它滾進去了。所以父母入胎的時候就被一樣的給它滾進去了。等於我們麵粉跟水兩個,比方,把我們的身體父 母兩個精蟲跟卵子、麵粉跟水兩個正好一倒,我們是個白糖、或者是個鹽巴,一加入給它一揉啊,出不來了!越揉越進去了,全體麵粉裡頭都是白糖、都是麵粉,你 從那裡解脫啊?對不對?那你必須要由靜定、靜定回來,把每一個都寧靜、寧靜、寧靜——把白糖、麵粉、水這三樣再把它分化了;分化了以後,我白糖再還我本來 面目去了。

這個意思不曉得我講清楚了沒有?你們都很懂得,就是我的表達不清楚啊。所以說,等到捲進了以後,「應許為色(中有個)識」。我們 現在身體呢?色法裡頭我們身體就是四大地水火風,又有個意識會思想在裡頭。那麼其它物質世界、整個山河大地,所以你說它這個裡頭、物理世界裡頭物質的東西 它有沒有精神呢?它裡頭有精神。物理世界……[錄音中斷]你不要認為科學——真正修道成功是科學哦!在這個時代可以那麼講。所以真正有修道成功之人,一定 懂科學,懂了科學不敢用。一用了以後給人懂得了、用去了,就會用做殺人的武器,更快。

所以,「及與非色(的)識」,這是怎麼講呢?以及能 變,能變的那個東西不是色法,能變的那個不是物理、不是物;那個能、我們心的能、能變的,那個不是物理。但是能變一動了以後呢,它產生意識的作用。因為我 們意識……為什麼道理呢?我們再說啊,這個話怎麼講,這一句?什麼叫能變之非色?我們識啊,譬如說我們大家坐在這裡,眼睛一閉,不要做到閉,大家眼睛張 著,我們裡頭這個身體腦子裡頭有思想、有意識,這個我們感覺得到,對不對?是不是啊?知道,這個識知道、意識知道。能使意識發動的那個「能」你找不到的。 那個不屬於這個色法的。——非色法當中。但是,它所變呢?所以我們能夠思想作用,是心的「能」發起所變的識的作用。

「若無餘亦無」,你必須 要瞭解能變與所變的道理。假使沒有能變、所變這個道理啊,那麼本來就是空的——斷見,什麼都沒有,那就不對了,(認為)沒有染法也沒有淨法。真有染淨法; 真有凡夫與聖賢的不同。所以這個道理呢也講得很清楚了——還是不夠。以現在人、後人沒有辦法徹底瞭解。你看三藏十二部裡頭,唯識最高了不起了,對於物理部 分,始終佛啊到這裡溜過去了,語焉不詳。這有個秘密、佛的秘密,他不肯宣佈。只有一本經——《楞嚴經》,可是大家又說 它是偽造的。它一點都不偽造!《楞嚴經》裡頭唯識講得最好,大家沒有覺得。《楞嚴經》說到物理世界怎麼起來的?富樓那提出的問題。但是基本上呢?到了後面 佛又是一句話,馬虎眼又打過去了。這個心物之間啊,這個東西大……,所以你必須要把佛法、易經、道家的許多的東西參合攏來,會找出一個東西來。可惜我們不 想當教主,如果當教主好好修持啊,可另創一教。哈,這個將來的世界,你說唯物的、自然科學的發展還不可限量哦!需要人指導,我相信會有大菩薩出來指導的。 這一指導以後,以唯物的物的道理、物理的道理同這個心法的配合,我看未來人成就佛的很快。不過那個時候也許我們這位大肚子老兄——彌勒菩薩他自己來了,也 許他來指導,那是成就很快了。可是我們大家要注意這一方面。

現在又說,「色等外境,分明現證,現量所得,寧撥為無?」 就根據唯物物理這個道理來。他說那提出問題來了:哎,外面山河,我們這個人,肉體也是色呀;外境,這個作用,我們外面,「分明現證」,擺在這裡嘛,看得 見、摸得著,茶杯就是茶杯,這個煙灰缸就是煙灰缸;「現量所得」,根據你自己所講的,眼耳鼻舌身前五識是第八阿賴耶識的現量的境界;這個現量擺在這裡看得 見的,「寧撥為無」?你硬說這個也是空的,是你心的變現出來的——沒有辦法、不能承認、不能接受嘛!你怎麼可以撥它說沒有呢?

那麼答覆的話,他說:「現量證時,不執為外。」 這個裡頭有個東西、有個道理,尤其你們學佛修道的,特別要注意了。他說「現量證時」,什麼叫現量?譬如眼耳鼻舌身前五識的現量,我們容易懂;眼睛一抬看東 西的時候,這是現量,這一剎那意識沒有管它。譬如我們在街上走路,為什麼會給車子撞到呢?因為我們意識另外想事情,所以眼睛看到車子,有時候忘記了是車子 撞過來了。眼識看到有個東西,意識不加分別、不曉得它是什麼東西,那個是眼識的現量。耳朵聽到聲音,我心裡想別的,我不曉得你在罵我;有時候自己心裡想別 的,人家罵你,你只聽到還以為他在恭維你——那是耳識的現量。他說「現量證時」,它現量的境界沒有界限,可是沒有內外的分別哦,「不執為外」。並沒有覺得 這個聲音是外面、這個眼識是屬於外面。這叫做現量。

好了,我們先懂了這個再說。所以修道的人,達到什麼叫空呢?道家叫做「清虛」,一樣的 了,反正名稱不同。什麼道理?第六意識不起作用的時候,清淨現量。不起分別,第六意識完全不起分別;清淨現量,所謂一念不生處。你說我現在意識都沒有起分 別,「是啊,我沒有起分別啊!」——哎,這個就是分別。那就不對了!所以呀,現量的境界上並不是覺得一切東西是外物哦!我們有內外的界限的差別是「後意分別,妄生外想」。當我們現量境界,六根六塵沒有內外的界限的啊!所以佛說的十八界是佛的方便的分析的教育法,沒有界限的。後來意識生起分別,這個是妄想生出來分成內外。

故現量境是自相分。識所變故,亦說為有。」 所以我們曉得,現量的境界來講,拿我們的心的體來講,第八阿賴耶識不算是心的體哦!八識都是歸於心王。現量的境界來講,山河大地同我們肉體都是我們呈現的 相分,沒有錯。所以四大也不錯啊!四大皆空啊,這個四大你不要管——那是小乘方便說法。這個四大就是寶貝,也就是阿賴耶識功能所變現出來的啊,它有什麼錯 啊!四大沒有罪過啊!

因為我們自己心裡頭不懂道理、空不了、顛倒見,所以說:「哎呀,連老子都講了錯話,我所以拖累我的因為有我的身體,沒 有身體就好了嘛!」——那是沒有出息的話。身體何嘗拖累我們呀?是我們拖累了身體。對不對?你想想看。身體對你沒有壞呀,它又不妨礙你。你說它要吃——這 個肉體不一定要吃啊!(是)你要吃啊!

四大、一切山河大地,是相分,這些個都是心體所呈現。好了,到這裡我們曉得,換句話說,心物是一元 的,物理世界整個是相分。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顯的相分,那麼美;我們娑婆世界也很美呀!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比比看,你不相信,請阿彌陀佛來參觀 一下我們這裡。他那裡所謂地下都平的,玻璃為地,過久了也沒得味道;你到這裡,有高山、有流水,他看看,恐怕阿彌陀佛算不定留戀在這裡,這裡蠻好玩的啊! 這裡東西他那裡沒有啊!哈,對不對?這個山河大地、一切東西都是相分,就是心的相分、現象這一部分。所以我們的生命有身心兩部分:我們身體四大是我們的相 分;我們的思想觀念是我們的見分,就是精神部分。所以精神世界、物理世界兩重合一的。

「識所變故,亦說為有。」說這一切自己本身的唯心所變的相分,上面剛才講過是唯識轉變,動則易亂所變出來的。那麼,在我們世俗的觀念,叫這個世界這些實際的東西叫做真實,是有的。

那麼等到唯識心識精神變成了物質以後啊,「意識所執,外實色等,妄計有故,說彼為無。」 現在我們先知先覺的諸佛菩薩、聖賢,曉得眾生顛倒見、搞錯了,你們把意識分別「意識所執」的搞錯了;外境界並不是真實的有,外境界「物」就是你,所以心物 同體嘛。所以佛有無緣之慈、同體之悲。因此看來我們中國文化儒家的思想也對的:親親、仁民而愛物,物的也就是我的一部分。譬如我們身體是物,你說哪一個不 是我們一部分?這個物都可以捨的。今天如果到醫院看,醫生告訴我:這個指頭必須明天來開刀切斷,不切斷就會死!你要不要命?那一定去切斷了。你說它是不是 我一部分呢?當然是我一部分,我很愛惜;但是它也可以離體而獨立。它就是這麼一個東西。你說它是有、說它空,說它是我、或者說它非我,都是顛倒見。所以佛 為了眾生破除你「意識所執」,認為識、色境界外色物質的「外實色等」,認為離開我心以外,另外有個物質存在,這是錯誤的。「妄計有故」,這是妄想分別有內 外等等錯誤的發生。你認為外物另外有存在,因此佛法來破除你觀念的錯誤,告訴你:空的。「說彼為無」。這是一個答案。

又一個答案,「又色等境,非色似色,非外似外,如夢所緣,不可執為是實外色。」 另外一個答案呢,必須要修證到,求證到的人,證成道理。他說一切外物的色境,「非色似色」,凡夫看起來山河大地、這個牆壁一切都是實在的,實際上得道的人 的境界看這些都是空的。不是看空哦!真得道的人,他山河牆壁可以過去,人都可以過去了,他心物已經達到一元那個境界了。所以不是真有個色法的存在,是相似 地看到好像有個物理世界。這個物理世界跟我們心的在外、在內?「非外」,並不是在我們心體以外;但是凡夫覺得它是在外,有內外之分。他說這個道理呀,「如 夢(中)所緣」。我們做夢的時候覺得:哎呀!這個人站在我前面嚇我。哎呀!外面碰到一個山了,夢中走不過去了。你說實際上都是個夢境,假的;山也沒有、我 也沒有,夢境嘛,「如夢所緣」。所以這個物理世界真證到了以後,就是南泉祖師(講的):如夢如幻。佛經上講的如夢如幻不是比喻啊!我們普通講經只好把它講 成比喻。那是實際修證到的境界。

所以修持法門裡頭有一種叫修「幻夢成就」,也有一種法門修「幻網成就」,不過這兩種法門後來都變成密教的修 法。一變成密教的修法,糟糕了!法執就來了,又被法執困住了。修密教的人一提到法:「哎喲!要求一個法!這個法!」我說:哎呀!和尚頭上——沒法(發) 了。你求我,人家很多來向我求法,我說「沒法」,我是個和尚,剃光了,有什麼法?一有個法,這法執很厲害了。所以啊,一切法的境界「如夢所緣」,「不可 (以)執為是實外色」,你不可以真正認為有一個物理世界在我們心以外的。你如果這樣認為,你就錯了。[此時引磬響]什麼?我這個表怎麼變成十二點鐘啦?奇 怪!(眾笑)啊,夢幻境界、非量境界!那麼這個夢境界這一段還沒有完的,下一次了。

 

二百八十六頁,上一次講到一切如夢幻的 真實的情形,心物一元,一切如夢。那麼我們普通把一切如夢如幻當成形容詞,現在唯識道理說,這是一個實證的境界。實際上就是一切本來如夢,只是大家沒有證 得白天這個夢境而已。包括物理世界,整個也是夢幻的。上次正講到這裡,現在就是由這個問題引出來一個問題。

外色實無,可非內識境。他心實有,寧非自所緣。」 這是問題。他說照上一次,就是上一次講夢幻的,說明了外面色法;色法就是唯識的術語,就是外面地水火風所形成的物質世界,外界的這一切境界;根據唯識的道 理說,實在是沒有的,一切還是唯心所造出來的,心物一元。(啊?沒有講啊?噢,是這樣啊!我以為夢境界講過了。呵,我做了夢了,對不起啊!哦,文光,你去 八樓把陳教授那個觀音像拿過來,那個客廳桌上,整個拿來。)

那現在正式講夢了,說夢話了。他說「若覺時色,皆如夢境,不離識者。」 那麼就是說,照你這樣說、照佛法這樣說,我們清醒的時候,看這個現象世界、物理世界,本來就是夢一樣,這一切都是不離識的,都是心意識所變幻的。這幾句話 就是問題的開始。這一點我們看文字很容易瞭解。現在我們研究唯識不要光從文字上瞭解,尤其我們所講的主旨不是作推理的,不是觀待道理;要講證成道理、修證 方面。

我們提到過覺時,就是清醒(現在我們都很清醒,並沒有睡眠),目前的這一切環境、物理世界,他說就是夢,現在就是一個夢,唯識所變 的,心識所變出來。現在我們要體會一個事,我們人在睡眠的時候做夢,夢的境界那是第六意識的獨影境,有些夢是帶質境;那麼這一個夢當中啊,我們迷迷糊糊 的,夢當中在夢的當時,不會認為那些是假哦,絕對是真的。我們醒過以後覺得這個是夢,一切把它:哎,這是做了一個夢!或者是好夢、壞夢,這些都是夢。實際 上我們現在醒著就在夢中。

那麼,我們(怎麼)不覺得夢呢?因為我們的習慣,把這一個白天當成自己是很清醒的,鄙視了、看不起那個夢境——那 個是夢;其實現在醒著,就是我們會看書、會用思想,同那個夢境沒有兩樣。兩樣在哪裡呢?有兩樣,兩樣在什麼地方?我們夜裡睡著了的夢,是第六意識獨影境, 那麼現在西洋心理學所講的「潛意識」、或者翻譯是「下意識」,就是翻譯名詞的不同。這個潛意識活動起來,把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現象合起來,這個合起來 呢,呈現的;那個時候前五識眼耳鼻舌身沒有幫忙的,前五識沒有,不起助伴、輔助作用。那麼那個境界呢,覺得模糊一點。我們現在這一個夢,也是第六意識在 做,是明瞭意識在做,不是獨影意識。不過呢,前五識都在輔助、都在幫忙,所以把我們自己搞迷糊、搞顛倒了,認為現在不是夢。——現在就是夢。這也是唯識所 變。

就是上一次,我記起來了,我們講到最後的時候,比方我們現在當場在座的人,馬上把現象界心意識不要管它——眼睛盯住看一下這個現象界, 意識不要跑到眼睛上來,多定一下、看一下,這個眼睛就迷糊起來,前面境界就迷幻起來,意識只要不幫忙;然後再把眼睛一閉,前面夢境馬上過了,覺得前面就沒 有了。所以這一切……這是消極的,還不是積極的修夢幻,積極的修夢幻還不是這樣。消極的可以體會進去。現在皆如夢境,不離這個心意識。他說假定是這樣的 話,「如從夢覺,知彼唯心;何故覺時,於自色境,不知唯識」呢?那麼假定這樣講法,他說我們普通一個人,「如從夢 覺」,要做夢的時候,夜裡夢醒了、覺悟了,「知彼唯心」,曉得:哎呀,我夜裡做了一個夢,沒有道理!自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自己亂做的。很輕鬆,很談 笑,「知彼唯心」。他說那麼,你說現在就是夢,何以,「何故覺時」我們現在清醒的時候,與自己所造的外面整個物理世界同身體、同我們自己、各種色法的境 界,現在為什麼不知道?(為什麼)當場我們不知道現在是夢呢?這是什麼理由?

這個問題,其實在別的經典上佛就笑都不笑就不答覆了——太笨了!在唯識呢,他總要分析清楚。他提的、剛才我們講的是問題,現在是答話:

如夢未覺,不能自知;要至覺時,方能追覺。」他說,等於我們做夢的時候、沒有清醒的時候,自己在夢中不曉得自己在做夢。當然了,做夢的人如果覺得我現在做夢——不做了,馬上清醒了;所謂「如夢未覺,不能自知」。「要至覺時」,等醒了以後,「方能追覺」,回想剛才所經過的那個叫夢。「覺時境色,應知亦爾。」 他說我們現在清醒著,覺到是夢,這一切的境界、一切的物理世界各種現象,同那個夢是一樣的,只是不知道。比如,我們普通人有一點可以體會到的,現在回想前 幾年的事,你覺得像夢一樣,像夢一樣過去了。(第17集完。妙音緣錄入,雨辰校,玉樹臨風2011-05-18三校完)

【書籍目錄】
第1頁:唯識與中觀(一) 第2頁:唯識與中觀(二)
第3頁:唯識與中觀(三) 第4頁:唯識與中觀(四)
第5頁:唯識與中觀(五) 第6頁:唯識與中觀(六)
第7頁:唯識與中觀(七) 第8頁:唯識與中觀(八)
第9頁:唯識與中觀(九) 第10頁:唯識與中觀(十)
第11頁:唯識與中觀(十一) 第12頁:唯識與中觀(十二)
第13頁:唯識與中觀(十三) 第14頁:唯識與中觀(十四)
第15頁:唯識與中觀(十五) 第16頁:唯識與中觀(十六)
第17頁:唯識與中觀(十七) 第18頁:唯識與中觀(十八)
第19頁:唯識與中觀(十九) 第20頁:唯識與中觀(二十)
第21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一) 第22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二)
第23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三) 第24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四)
第25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五) 第26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六)
第27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七) 第28頁:唯識與中觀(二十八)
第29頁:唯識與中觀(二十九) 第30頁:唯識與中觀(三十)
第31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一) 第32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二)
第33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三) 第34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四)
第35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五) 第36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六)
第37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七) 第38頁:唯識與中觀(三十八)
第39頁:唯識與中觀(三十九) 第40頁:唯識與中觀(四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10-11 23:03:00
讚!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5-28 23:05:25
請問您有關:南師這上丶下冊的唯識與中觀 南懷瑾先生講述 書在那裡可買到,我很喜歡想閲讀,可否請您告知,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