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星雲法師著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星雲法師著

普門品偈頌 - 大悲行願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前面已經說過,〈普門品〉分有散文體的長行,和韻文體的偈頌兩種體裁。長行解釋完畢,以下是解說偈頌。

關於本品的偈頌,姚秦羅什三藏法師最初略而未翻;到隋文帝時,從北天竺來了兩個和尚,一位是闍那崛多,一位是達磨笈多,這偈頌就是由他們二人譯出加入的。

偈頌,又可稱為重頌,就是前面所說過的長行,在偈頌中用韻文體來重述一番。「偈」,梵語叫「伽陀」,華言譯為「頌」。梵華合稱,所以叫偈頌。是一種美歌,聯合美辭而來歌頌。在這裏稱的偈頌,就是等於詩歌一樣。

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當釋尊說法到這裏的時候,無盡意菩薩又用韻文的口調來問。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

「世尊妙相具」,這是無盡意菩薩讚歎釋尊的。「世尊」,是佛十種德號的總稱,就是娑婆世界最尊無上之意。「妙相具」,這是說世尊內具萬德,外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言。故有讚曰:「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

「我」,是無盡意自稱。

「重」,在前面長行已奉問,現在再問。

「彼」,指觀世音菩薩。

「佛子」,亦是指觀世音菩薩。三界一切眾生,皆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所以,觀世音也是佛子。無盡意菩薩問觀世音菩薩由於什麼因緣而得此名,雖然所問是和長行相同,可是世尊的回答卻有點不同。在長行方面,是專示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妙力,而偈頌方面,卻顯示觀世音菩薩的願與行,所以稍為有點不同。「因緣」,在長行中只解釋為是什麼理由;在偈頌中,說此菩薩過去無量劫前即發大清淨願是因,有苦無樂的眾生是緣。就是自身行化的大願為因,以眾生為緣。依這個因與緣,普在世間應現化度。

「即此可以相續佛陀慧命的觀世音菩薩,由於什麼因緣而得名的呢?」無盡意菩薩這樣的問。世尊以偈頌回答說:

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
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汝」,指無盡意菩薩。無盡意雖聽過觀世音菩薩以什麼因緣而得其名。但為顯示觀世音菩薩如何的修行,所以佛又令他好好的聽聽觀音的妙行。講到修行證覺,本來是不二的,但從凡夫修行而至證覺,是應分開來說的。眾生心中的一面鏡子,本是清淨光明的(這和本覺的意義相同),但給無明煩惱的塵埃蒙蔽生起黑暗時,那就要用修行之力來拂拭心鏡上的黑暗塵埃(這叫始覺),以便恢復現出那本來的清淨之光。到達修行與證覺的合一,這叫做始本不二。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即是證覺的第一步,至於本已立於證覺之上的觀世音菩薩,他的修行,不過是證覺的表現而已;他的證覺,不過是修行的運用而已。所以,雖說是修行,似不同於凡夫的修行,而是證覺上的修行,即所謂修證不二,修即證,證即修。

觀世音菩薩的善應諸方所,亦是下化眾生的修行。觀音證覺上的菩薩心,就是大慈悲心的表現。「方所」是指十方諸世界。以佛土言:是法性土、受用土、變化土;以佛身說:是法身、報身、應身。

法性土,是法身佛的淨土。布滿在無限的時間、無限的空間之中,這個大宇宙就是法性土,所謂是「翠竹黃花無非般若,一色一香皆是中道」,在空間是遍一切處,在時間是永恒的生命。

受用土,是為報身佛所受用的淨土。

變化土,是應身佛應眾生的根機,現種種身而濟度的國土。因為要濟度此土的眾生,菩薩就現三十三身,這已如前說,因此稱為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是說觀世音菩薩誓願深如大海。凡是菩薩都具有四弘誓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四弘誓願的根本,眾生是無邊的,所發的誓願,就是要濟度這普遍的無量無邊的眾生。

「煩惱無盡誓願斷」,是說無盡的煩惱,我誓願斷之。

「法門無量誓願學」,是說法門雖然無量,我誓願來學習。

「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雖是至高無上的,但我發大誓願要完成佛道。

四弘誓願中第一願是利他,第二和第三願是自利,第四願是二利結成。



觀世音菩薩並不單有這四弘誓願,還有濟度眾生的觀音十大願文,茲與四弘誓願對照如下:



觀音的弘誓之深,如海一樣,就算你想到什麼時候,也不能想盡。因為弘誓是甚深難測的,所以說歷劫不思議。「劫」,時間最長之謂,即如前說,就算怎樣長的時間,也是難以思議之義。

「侍多千億佛」,是說隨侍無限量的佛而受教。

「發大清淨願」,是指發如四弘誓願的十大清淨願。

不單是觀世音菩薩的修行的客觀看法是如此,在主觀的我們心裏所存有的大慈悲之心,而日日所見聞的又統統是佛的教訓,照這樣的思念、反省、誓學,那所發的願就不會懈怠,則我們也算能夠體會到觀世音菩薩的心了。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

釋尊講到這裏,又叫發問的無盡意菩薩告訴他,觀世音菩薩以如上所述的自由自在的不可思議神力,遊此娑婆世界。用這個「遊於娑婆世界」的「遊」字收結,卻很有意義。

我們眾生在世間行慈悲的時候,終有一點勉強的成分,不能說悠悠然的遊世界。可是菩薩行慈悲的時候,捨去一切報酬,只有歡喜,沒有勉強,菩薩是樂於為世為人工作的,所以用這個「遊」字,是再適當沒有了。

以上是散文體的長行講完了,其次是講韻文體的偈頌,大體上看來,偈頌都是長行的重說。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前言
第3頁:大乘與小乘 第4頁:妙法蓮華經
第5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6頁:無盡意發問
第7頁:釋尊應答 第8頁:冥益 - 七難
第9頁:冥益 - 三毒難 第10頁:冥益 - 二求願
第11頁:冥益 - 勸持 第12頁:顯益 - 三十三身(聖身)
第13頁:顯益 - 三十三身(天身、人身) 第14頁:顯益 - 三十三身(八部身、執金剛身)
第15頁:顯益 - 瓔珞供養 第16頁:普門品偈頌 - 大悲行願
第17頁:普門品偈頌 - 念彼觀音力 第18頁:普門品偈頌 - 能救世間苦
第19頁:普門品偈頌 - 三業讚歎 第20頁:流通 - 持地歎德
第21頁:流通 - 開品得益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