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宣化上人著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宣化上人著

破缸救友──司馬光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西元一○一九年~一○八六年‧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六月十二日

姓司馬,名光,字君實,北宋河南夏縣人。一生忠孝,恭儉正直。仁宗時為相,忠君愛國,封為溫國公,思想古老。神宗時,於洛陽撰資治通鑑,以歷代治亂興亡為 借鏡,除政治得失之外,他事不錄;與司馬遷齊名,稱前後兩司馬。哲宗時,復為宰相。新法為民,害者盡除之。惜八月而卒,諡為文正。終身真言實語不妄語,居 家不欺親,為國不欺君,仰不欺天,俯不欺地,正人君子也。每逢十月下元節,就寺齋僧誦經,超荐祖先,有慎終追遠、民德歸厚之風。


贊曰

以石擊缸 救淹溺郎 人以為奇 我說平常
本有智慧 不假商量 儼然宰相 兒童之光

又說偈曰

三歲看大七知老 政治學問人稱好
忠君愛國無雙士 真言實語有獨覺
資治通鑑良策訓 溫公司馬善書寶
齋僧布道修福慧 般若花開早早早


白話解

司馬光是宋朝的一位賢宰相,一個清官。他複姓司馬(複姓就是姓有兩個字),名光,字君實,是北宋河南夏縣人。他一生純忠純孝,有溫良恭儉讓的德行;他對人謙恭溫和,又能忍讓;生活儉樸,讀書勤勞,為人也很正直,所以在宋仁宗時做丞相。

他思想古老,忠君愛國,兢兢業業,力求治國之道,對他的職務是特別敬慎其事,恭敬職守,絲毫都不馬虎。在他這一生之中,從宋英宗正式下令他領銜主持寫史,至宋神宗時編撰完成,歷時十九年,終於在洛陽完成《資治通鑑》(註1) 這部史書的著作。「資」是資料、典藉,「治」就是政治,「通鑑」就是古往今來的一面鏡子,什麼鏡子呢?就是從事政治、為官者的一面鏡子。這部書記載著古來 清官怎樣治理國家,怎樣能把國家治好,可以說是專論治國的方法,治國的策略,治國的規則。所以這部書是以歷代的治亂興亡為借鏡,除了政治得失之外,不講旁 的問題。司馬光畢憚其生,完成這部與《史記》相互輝映的曠古鉅著,故與漢朝司馬遷齊名,稱「前後兩司馬」。

神宗駕崩,到了哲宗時,他又做宰相。這時天下因為經過一大段時間王安石變法,把天下變得亂七八 糟,民不聊生。所以他就把新法裏行不通的那些妙想天開,不適合中國政治的制度除去,刷新宋朝的政治,而且做得比以前更好。可惜他復為宰相只有八個月的時 間,就因旦夕勞瘁而病死,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司馬光在生時,宋朝封他為溫國公,死後諡號文正,所以世人稱他為司馬文正,也就是贊許他一生所行所做,不但 在政治上很可觀,為人方面也特別正直。

司馬光的父親叫司馬池,對子女管教甚嚴。在司馬光五、六歲時,有一次因為剝弄青胡桃,請才七、 八歲的姊姊幫他去胡桃皮,但是姊姊也沒有法子去之,所以便逕自離去了。後來有一個婢女把核桃丟進開水一燙,拿起來就把青皮去了。他姊姊回來後就問:「是誰 為你脫去胡桃皮的?」司馬光隨口打了妄語說:「是我自己除去的。」但這件事前前後後都被坐在一旁的父親看得清清楚楚,便嚴厲的指責司馬光:「小孩子要誠 實,怎麼可以隨口說謊!」罵得司馬光面紅耳赤,再也不敢欺騙他人了,從此「以誠待人」便成為他的美德。他一生光明磊落,終身真言、實語、不妄語,晚年時自 己也說:「我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但一生所行所作,沒有哪一樣是不可對人說的。」他居家不欺親,為國不欺君上,仰不欺天,俯不欺地,是個道道地地的正人君 子。

司馬光每逢十月十五下元節,必定親自到廟上齋僧誦經,超薦他的祖先。這種行為就是慎終追遠,不 忘自己的本源,不忘自己的根本,不忘先人的血脈。什麼叫「慎終追遠」呢?「慎終」就是對父母臨終大事很謹慎,必恭必敬,鄭重其事地發殯;「追遠」,那麼等 到父母去世的時間久了,會不會就忘記他們呢?不會的,也是常常做紀念。在什麼時候做紀念呢?就是在農曆十月十五日這一天。所以《論語》上說:「慎終追遠, 民德歸厚矣!」老百姓要是都能這樣,人人就都有厚重的德行,民德也就很好、很多,很可觀了。

贊曰

以石擊缸,救淹溺郎:司 馬光小時候,有一天,他和一些兒童在一起玩耍,當時有一個還不太懂事的小孩跌到水缸裏,其他小孩子看到有人跌進水缸裏,心想一定會淹死,於是自然地都跑開 了,沒有一個人說:「我想法子把他救出來」,所以大大小小差不多都跑了。可是司馬光不跑,他想:「見到人快要死了,應該救他。用什麼方法救呢?這個缸是瓦 做的,我用石頭把它砸出窟窿,這小孩大概就能得救了。」於是他拿起一塊石頭把缸打破,缸一打破,水流出來,那小孩子也就沒有淹死。所以說「救淹溺郎」,他 情急生智,以石擊缸,救出溺水的小孩。

人以為奇,我說平常:人人以為他小小年紀能救溺水的小孩,這是多麼希有奇怪的事!其實並不奇怪。「我說平常」,這個「我」,不一定是指寫這個偈頌的我,而是指一般人。這件事情沒有什麼出奇的,怎麼不出奇呢?

本有智慧,不假商量:這 是司馬光本有的智慧。那麼其他小孩有沒有這種本有的智慧呢?也都有的。只是司馬光會用,其他的童子不會用,把它遮蓋得深了。這種救人的行為,是他本有的智 慧,不假商量──不需要別人告訴他,也不需要向誰問一問:「我怎麼辦啊?這小孩子淹到水缸裏了,你想想法子啊!」不需要的。不假商量,不假思索,不假造 作,用一塊石頭把缸砸破,水放了,小孩就活了。

儼然宰相,兒童之光:雖 然這時候他還小,可是儼然有大智大慧、大謀大略,好像宰相處理國家大事,很鎮定、很平常的就把它處理好了。那麼他小時就儼然有做宰相的那種智慧,這是所有 兒童的光榮。因為一個小孩有這種智慧,表示各個小孩都有這種智慧,要是都能利用這種智慧,人人都可以做宰相。為什麼其他小孩不能做宰相呢?就因為盡貪玩。 司馬光那時候雖然也玩,可是他救人的思想還存在;其他小孩就因為玩心太重,所以把救人的這種智慧也都忘了。

又說偈曰

三歲看大七知老:從三歲的時候,就能看出這個人長大之後怎麼樣;等到七歲的時候,旁觀者就會知道他老年的境界。所以一個小孩的前途,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觀察得到。

政治學問人稱好:司馬光的政聲人人都說好,因為他行仁政,對老百姓有益處。人人都讚歎他的道德學問,為什麼?因為他忠君愛國。

忠君愛國無雙士:他忠君愛國,沒有自私心,是一個無雙士──沒有人可以比得了他。

真言實語有獨覺:他 說的話都是真的,實實在在,不打妄語。「有獨覺」,這是說他自己先覺悟了,因為他小時候打妄語,被父親管教,以後就知道不可以打妄語,所以他一生都不打妄 語,所說的話都是真語、實語、如語。所以生育小孩,不單要有良母,也要有慈父、賢父。賢父能教訓子孫,建立良好的人格。

資治通鑑良策訓:他所著作的《資治通鑑》,凡是想學政治的人,都應該把它當作良好教訓的一部書。

溫公司馬善書寶:司馬溫公以書為寶(註2)。好像古人說:「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楚國沒有什麼可以寶貝的,善就是楚國的寶貝。做人也沒有什麼可以寶貝的,善於讀書就是寶貝。司馬溫公善於讀書,性情慈悲良善。

齋僧布道修福慧:他齋僧布道,修福修慧。

般若花開早早早:他 這樣做人,一定很有般若智慧;現在開般若花,將來結般若果,而且一定很早結果,所以說「早早早」。他這樣有覺悟,可以說是自覺,將來又可以覺他,等到覺滿 的時候就可以成佛。他是為了行菩薩道,修出世法,所以先在世間上立功。因此我們人無論是在政治舞台上,或在哪一個階層,都要好好做,都要修往極樂世界的 路。這條路什麼時候修完,你也就什麼時候走到了。

 


註1:《資治通鑑》乃一部歷史之鉅著,司馬 光奉敕主撰,上起東周戰國時代,下迄五代周世宗,即從西元前四○三年至西元九五九年,計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凡二百九十四卷,共三百萬字,歷時十九年完 成。其書取捨嚴謹,「網羅眾說,成一家言」,引用眾多資料,除正統之十七史外,還參考三百三十二種雜史,價值極大。

為完成此書,司馬光將生死置之度外,「日力不足,繼之以夜」,每天規定自己寫滿一丈指的資料, 每夜秉燭著書,乃至抱病亦不休息。他編寫的態度極其認真,反覆覈對資料,矯正謬誤,稿中諸多顛倒塗改,但數百萬字之稿,全以工整蠅頭小楷書之,無一潦草 字。書成之後,文稿裝滿兩間大房。故司馬光自稱:「畢生精力,盡瘁於此。」著此書時,宋神宗特重之,賜名「資治通鑑」,蓋取其「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而得名,意為此書足以做為治理天下之借鏡。

註2司馬光手不釋卷,惜書如命,藏書萬卷,即使翻閱數十年,猶如新書。何 以故?他每次讀書前,必先將書案擦得一塵不染,墊上桌布,才端坐讀書。若離書案讀書,則以一小片木板托書,手不直接拿書,以免手之汗污弄髒書籍。又每讀畢 一頁,則以右手拇指側面托起書頁之側,復以食指輕輕揭過一頁,以免書被揉破。他曾訓其子:行商須積蓄本錢;讀書人須懂惜書,此乃讀書人之本錢。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編後感言
第3頁:七步成詩──曹子建 第4頁: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第5頁:才高氣傲──謝靈運 第6頁:流連辭賦──蕭昭明
第7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 第8頁:雲橫秦嶺家何在──韓愈
第9頁:松下問道──李翱 第10頁:香山居士──白居易
第11頁: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 第12頁:忠烈賢相──文彥博
第13頁:六一居士──歐陽修 第14頁:改頭換面──曾鞏
第15頁:破缸救友──司馬光 第16頁:變法失敗──王安石
第17頁:一屁蹦過江──蘇東坡 第18頁:無盡居士──張商英
第19頁:滌親溺器──黃山谷 第20頁: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21頁:膽大妄為──施耐庵 第22頁:一代經師──宋濂
第23頁:投機崇洋──胡適之 第24頁:國畫第一──張大千
第25頁:孝子教授──臧廣恩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