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全新的科學養生理念:每天學點中醫養生  作者:王承龍

中醫看病之“望”(2)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承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是低血糖症:可導致病人面色蒼白、出冷汗、手足震顫等。
  
  二是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除怕熱多汗外,還表現有食欲增大、吃得多反而消瘦、大便次數增多、心慌、精神緊張等症狀。
  
  三是糖尿病:由於合並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常有出汗異常增多現象,患者還伴有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四是嗜鉻細胞瘤:常見的症狀就是淋漓多汗,多陣發性出汗,有時也可持續出汗,還可出現心慌、手抖、四肢發涼等,發作時常伴有明顯的血壓升高。
  
  另外,高血壓患者以及更年期女性也會出現多汗。
  
  局部多汗,分為以下幾種情況,你要一一對照著看看。
  
  一是自汗:常日間出汗,活動後更甚,多由氣虛或陽虛所致,可服用溫補之品進行調理。
  
  二是盜汗:入睡後汗出,醒後則汗止,多見於陰虛火旺、久病之人,尤以肺結核患者最多見。
  
  三是鼻汗:每在情緒激動、精神緊張、工作勞累、講話過多時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兩側滲出。多見於過敏性鼻炎及免疫力低下、易患感冒者。
  
  四是額汗:汗出局限於頭額部,甚至汗如蒸籠熱氣,多見於身體陽氣偏甚及消化功能亢進者。
  
  五是半邊身汗:指半身多汗,而另半身無汗或汗出甚微。多見於青年人高血壓腦病、腎性高血壓症、中風、半身不遂、截癱等患者。
  
  六是勞心汗:系指心窩部和兩乳房中間部位多汗,多因憂、思、驚、恐過分而傷及心脾所致。常見於勞心過度的知識分子。
  
  七是會陰汗:汗出局限於會陰和外生殖器部位,常見於外陰瘙癢症、*炎等婦科病,亦可出現有異味的會陰汗。
  
  八是腋臭汗:汗臭如狐騷氣味,由腋窩部的大汗腺分泌異常所致。多見於青年和中年人,女性多於男性。
  
  九是半邊頭汗:整個頭部以鼻中分成兩半,一半頭出汗,另一半頭滴汗皆無。此系因大病後夫妻同房,陰陽雙虧並感寒所致。
  
  十是手足心汗:多發生於緊張或激動時或在公開場合說話時,常在青少年時發病,多半是精神壓抑引起。
  
  此外,高燒病人的“戰汗”(先見全身戰栗發抖,而後汗出)為病變發展的轉折點;生命垂危之際的“脫汗”(大汗淋漓不盡),為疾病轉危之征象,應加以重視。
  
  三、中醫的望神知病
  
  中醫通過望神,可以辨別病人精氣的盛衰、病情的輕重。神,指的是病人的精神狀態、思維、意識、神采和表情等情況的總和。
  
  如果病人精力充沛,神志清晰,目光精彩,面色紅潤,表情活潑,語音洪亮,呼吸平靜,則表示神氣健旺,正氣未傷。中醫稱此為“得神”、“有神”。有神,則疾病一般不太重,預後亦較好。
  
  如果病人精神萎靡,神思恍惚,目光暗淡,面色晦滯,表情淡漠,言語低沉,呼吸急促,則表示神氣虛衰,正氣敗散。中醫稱此為“失神”、“無神”。失神,則病勢較深重,須防疾病的突變。
  
  還可見一些久病、重病、精神極疲衰的病人,原來不想說話,語音低微,時斷時續,後來突然變得很愛說話;或原來面色晦暗,突然兩顴發紅,如塗油彩。出現這種情況說明病情惡化,為“回光返照”之症,中醫稱此為“假神”,是一種敗象。常是危重病人臨終前的征兆。
  
  四、中醫的望色知病
  
  大家都知道,皮膚的顏色因人種、年齡、日曬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區別,主要由三種色調構成:黑色的深淺因皮膚中黑色素顆粒的多少而定;黃色的濃淡取決於角質層的厚薄;紅色的隱現與皮膚中毛細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關。
【書籍目錄】
第1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1) 第2頁:中醫是一種文化現象(2)
第3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1) 第4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2)
第5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3) 第6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4)
第7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5) 第8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6)
第9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7) 第10頁:經絡是中醫的靈魂(8)
第11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1) 第12頁:望聞問切”的經典故事(2)
第13頁:中醫看病之“望”(1) 第14頁:中醫看病之“望”(2)
第15頁:中醫看病之“望”(3) 第16頁:中醫看病之“望”(4)
第17頁:中醫看病之“望”(5) 第18頁:中醫看病之“聞”(1)
第19頁:中醫看病之“聞”(2) 第20頁:中醫看病之“聞”(3)
第21頁:中醫看病之“問”(1) 第22頁:中醫看病之“問”(2)
第23頁:中醫看病之“問”(3) 第24頁:中醫看病之“切”
第25頁:中醫按摩(1) 第26頁:中醫按摩(2)
第27頁:中醫按摩(3) 第28頁:中醫針灸(1)
第29頁:中醫針灸(2) 第30頁:中醫刮痧(1)
第31頁:中醫刮痧(2) 第32頁:中醫拔罐(1)
第33頁:中醫拔罐(2) 第34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1)
第35頁:中醫的十二時辰養生法(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