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宣化上人著

水鏡回天錄白話解〈文士篇〉 宣化上人著

改頭換面──曾鞏

[日期:2010-07-3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西元一○一九年~一○八三年‧北宋

◎宣化上人講述於
一九八七年七月三日

名鞏,字子固,北宋江西南豐人。其母信佛,四事供養青草堂和尚,和尚感其恩曰:「老僧願與夫人作子。」某日,和尚見宰相告老還鄉,光榮退休,生一念羨慕 心,不久圓寂(年九十),即生曾家。鞏誕生時,母憶前言,遣人視之,和尚端坐而化。鞏生而穎慧,雍容華貴。十二歲時,即有文名,早登科第。議論淳正,忠厚 廉潔,官至相位。一日,宋神宗問:「王安石為人如何?」對曰:「勇於有為,吝於改過。」可謂識人之評語。世人稱為曾魯公。江西山明水秀,文人輩出。


贊曰

草堂和尚 一念虛榮 生檀越家 志欲附龍
六道輪迴 生死無窮 看破放下 望曾魯公

又說偈曰

改頭換面忘前塵 千變萬化人復人
只因一念貪富貴 流浪百劫失純真
清淨無為好自在 壯烈有志誤此身
物極必反君忍耐 逍遙快樂莫外尋


白話解

  脫去龍袍換袈裟 祗恨當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 因何流落帝王家

這是清朝順治皇帝出家時,留下來的一首詩。慶幸他自己終於脫去天子的龍袍,換上僧人的袈裟,還 他本來面目,遂了他的心願。他本來就是佛的弟子,這一切的折騰,都只怪當年他一念之差,羨慕人間皇帝的權位,今生才會流落到帝王家裏。而今天我們所談的曾 鞏,他的來歷也和順治皇帝相似。

曾鞏名鞏,字子固,合起來有基礎鞏固、穩定之意,是北宋江西南豐人。他的母親信佛,故常供養三 寶。但她並非平等地供養僧人,而是聽說誰有修行,就供養誰。她聽說青草堂和尚(又稱青草和尚或草堂和尚)很有修行,就很誠心地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 事來供養這位出家人。她天天送最好、最值錢的供養,來表示她的誠意:食物──用最美味可口的齋菜,送給出家人吃;衣服──用最漂亮、最名貴的料子,做給出 家人穿;臥具──也買最好的質料,給出家人用。湯藥──當出家人有病,她就親自煎藥熬藥給出家人喝。

這種以四事單獨供養一位出家人的方式,本來就有一種情感的成分在內,所以出家人被情感所感動, 覺得不知怎麼辦才好,受人這麼供養,將來自己如何來報答,以還此債呢?他看曾家頗為富有,這位施主心地也很善良,對他又這麼好,一時動了心,被情感所迷, 就對她說起醉話:「將來我給你做兒子。」如此一講,也不知是真的或假的,大概當時他是真魂出竅,魂魄跑了,心被情感所牽,所以種下給人當兒子的因。

有一天,青草堂和尚看到宰相告老還鄉,光榮退休,很是風光,就生出羨慕的心:「啊!做大官原來這麼威風,我如果能身臨其境,也很不錯呀!」心一打這個妄想,就圓寂了(年九十),托生到姓曾的施主家。

曾鞏誕生的時候,他母親記起和尚以前曾說要給她做兒子,就特意派人去看看青草堂和尚,只見和尚已經端坐而化。她也不敢確定,這個兒子是不是真的就是和尚的轉世,就這樣糊里糊塗生了一個兒子。

曾鞏生來就聰穎有智慧,相貌端正華貴。「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十二歲作六論,文章寫得非常 之好;語言雄壯,令人吃驚,有神童的雅號。到了二十歲,因文才出眾,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閱讀他的文章之後,驚為奇才,因而備受賞識,後來收他為門生。他有 濃厚的儒家思想,主張先道後文,非常重視文人的道德修養。他的學術和文章,生時已聞名遐邇,死後更是盛名不衰,是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早登科舉及第,很受皇帝的重用。他的議論樸實公正,對國家很忠心,待人接物也很厚道,操守廉 潔,一路做到承相的地位。任官期間,注意救治民疫,體恤民生的疾苦。有一天,宋神宗問他:「王安石的為人,你覺得怎麼樣?」他回答:「他有創作力,敢作敢 為,但計劃不周全,很荒唐,冒失躁進,犯了錯也不敢承認,更捨不得改。」他這樣批評王安石,可說是很認識他,這也是很公平的評論。世人因為尊重他,就不直 呼其名,而稱他為曾魯公。他是江西人,江西這個地方山明水秀,所以出了很多很聰明及有才智的文人。

贊曰

草堂和尚,一念虛榮:草堂和尚見了退休宰相的風光,心裏羨慕,不禁生出好慕虛榮的妄想。

生檀越家,志欲附龍:就此一妄念,果真令他托生到一向對他很恭敬供養的施主家,一心想要做大官,享受榮華富貴。

六道輪迴,生死無窮:就是這一念貪心,使他在六道裏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輪迴不止。

看破放下,望曾魯公:曾魯公應該認識自己,看破放下,不要再為名利而受生死,流浪在六道中。

又說偈曰

改頭換面忘前塵:人在六道裏輪迴,生了又死,死了又生,每次的長相都不一樣。今生是長臉,來生說不定是短臉,再來生又變四方臉、瓜子臉。不但相貌不同,前生的影塵往事,也都不復記憶了。

千變萬化人復人:人死後,若是惡多善少,就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是善多惡少,就生天道、阿修羅道、人道,隨著業力而受輪轉。或者人復為人,鬼復為鬼,畜生復畜生,地獄復地獄,天堂復天堂,阿修羅復阿修羅,在這裏頭是千變萬化,無窮無盡,直到業報受盡為止。

只因一念貪富貴:草堂和尚只因一念貪著世間的富貴,所以修不成而托生為人之子。其實無論哪一位,若不能把名利看破,修行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流浪百劫失純真:眾生就是這樣,生生世世隨著自己的妄念,在六道中流浪了不知多少劫,失去了純真的自性。

清淨無為好自在:反過來說,人若能保持心念純正,清淨無為,就能自由自在,無罣無礙。

壯烈有志誤此身:人若逞匹夫之勇,想創造一番轟轟烈烈,令世人想不到的事業,但卻不知修行,則又會墮落。

物極必反君忍耐:世間之事,陰極必陽,陽極必陰;好到極處又壞了,壞到極處又好了。走到極處無路可走,就又往回頭路走;往上昇又墮落了,墮落之後又想要修行,大家要謹記及忍耐這種事情。

逍遙快樂莫外尋:真正的快樂非向外找,若是內心能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久而久之養成一種大公無私,至正不偏,無煩無惱,無憂無愁的思想,則會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那時才是真正的逍遙自在。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編後感言
第3頁:七步成詩──曹子建 第4頁:不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
第5頁:才高氣傲──謝靈運 第6頁:流連辭賦──蕭昭明
第7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 第8頁:雲橫秦嶺家何在──韓愈
第9頁:松下問道──李翱 第10頁:香山居士──白居易
第11頁:先天下之憂而憂──范仲淹 第12頁:忠烈賢相──文彥博
第13頁:六一居士──歐陽修 第14頁:改頭換面──曾鞏
第15頁:破缸救友──司馬光 第16頁:變法失敗──王安石
第17頁:一屁蹦過江──蘇東坡 第18頁:無盡居士──張商英
第19頁:滌親溺器──黃山谷 第20頁: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第21頁:膽大妄為──施耐庵 第22頁:一代經師──宋濂
第23頁:投機崇洋──胡適之 第24頁:國畫第一──張大千
第25頁:孝子教授──臧廣恩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