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教基本知識 正果法師著

佛教基本知識 正果法師著

第四章 菩薩行果 第二節 行位

[日期:2010-07-22] 來源:轉載  作者:正果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節  行位

一、總說行位

菩薩行位,就因果合說,總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迥向、十地、佛果。若開十住中第一發心住所修信等十心為十信,於第十地終別開頓覺,則總為五十二位。但十信是十住中發心住所修,等覺是法雲地攝,故不別開。今且依慈恩大師立四十一位。此四十一位,又束為五位:一、資糧位,即地前住行向之三十心位:二、加行位,即修煖頂忍世第一法的四善根位;三、通達位,即初地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三心)通達二空無我理的見道位;四、修習位,即自初地住心至第十地出心(即等覺)中間,修習妙觀以斷除餘障的修道位;五、究竟位,即究竟斷惑證理的無學位。前四位是因,後一位是果。資糧加行二位,是初阿僧祇劫:從通達位至七地終,是第二阿僧祗劫:從第八地至第十地滿,是第三阿僧祗劫。時經三劫,行備四位,方證究竟的菩提大果。立表如表一:

二、別說五位

(一)資糧位

菩薩為趣證無上菩提,修集種種殊勝的福德智慧行,是資益己身成佛之糧,故名資糧位。亦名順解脫分。解脫即涅槃。永離煩惱的纏縛,得大自在,名為解脫,即菩薩所求的果。順是隨順不違,分是因義,即所修習的福智二種資糧,不違於果,是果的因,故名順解脫分。此資糧位,有三十心:

(表一)

(一)十住:菩薩在此位中,於無上大菩提創發安住之心,雖修六度等行,還未至殊勝,故但得名住。十住是:一、發心住,此位菩薩初發大菩提心,故名發心住,此即三大阿僧祇劫的最初時。於此位中修習十信:1、信心,聞大乘法,心無疑惑。2、精進心,策勵三業,離於懈怠。3、念心,憶念三寶,明記不忘。4、慧心,簡擇邪正,不起惡見。5、定心,心能湛寂,離於散亂。6、施心,等施財法,離於慳貪。7、戒心,住淨尸羅,三業無犯。8、護心,護持正法,並餘九心。9、願心,發四弘誓願。10、迥向心,所修善報,迴向無上菩提。以上十心,以信為主,其餘九種皆為信心所引,故名十信。二、治地住,菩薩淨治三業,悲愍一切有情,由此能生一切功德,如地能生萬物,故名治地住。三、修行住,菩薩修習殊勝的真如理觀,起上妙的六波羅密多行,故名修行住。四、生貴住,菩薩聽聞聖法正教,生起解脫,名生佛家,從聖法正教中生,種姓高貴,故名生貴住。五、方便具足住,菩薩所修善根,皆為救度有情,具有利他的善巧方便,故名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菩薩雖然聽到於己稱讚毀謗的語言,心定不動,正直安住,故名正心住。七、不退住,菩薩聽聞入說三寶有無,三世有無,心皆堅定,不為動轉,故名不退住。(不退有四位:一、十信中的第六信以上名信不退;二、第七住以上名住不退;三、初地以上名證不退;四、八地以上名行不退。)八、童真住,童表無垢,真簡虛偽;菩薩三業清淨,於有情世界和器世界皆得悟解,能遠離兩種世間的染著,如童子真心無垢,故名童真住。九、法王子住,菩薩解了真俗二諦,覺悟法王如來所說的教法,有所承襲,故名法王子住。十、灌頂住,此位菩薩,行漸殊勝,如世間的王太子堪受王位,受灌頂體,故名灌頂住。

(二)十行:此位菩薩,於六度等行增殊勝,故名為行。一、歡喜行,此位菩薩,為大施主,於財、法、無畏一切能捨。於施加行、正行、施已,三時無悔,不求名利,純為慈愍有情,仰求菩提而布施,見聞的人,皆生歡敬,故名歡喜行。二、饒益行,菩薩常持淨戒,不染五欲,能伏眾魔,令一切眾生住於無上的菩薩戒中;住淨戒已,於一切智,心無退轉,有情得大饒益,故名饒益行。三、無恚行,菩薩常修忍辱,謙卑恭敬,和顏愛語,不害自他;悟身空寂,怨對能忍;故名無恚行。四、無盡行,菩薩求法利生,假設須經多劫,領受各種劇烈的痛苦,於求法度生的事業,亦念念不息,故名無盡行。五、無癡行,菩薩常住正念,恆無散亂,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乃至死此生彼,乃入住出胎,皆無癡亂,故名無癡行。六、善現行,菩薩善解悟入人法皆無定實的性相,遠離煩惱粗動,因而三業寂滅,無縛無著;但又能不捨化度眾生之心,方便善巧地隨順眾生機宜,而現生救度,故名善現行。七、無著行,菩薩經歷諸塵剎土,供佛求法,傳燈度生,心無厭足;此即涉有廣大行。然以寂滅相觀諸法故,而於一切心無所著:此即達空甚深見。起有行而無所著,故名無著行。八、尊重行,菩薩於最難得的尊善根,與智慧等法,皆悉成就;由尊重法故,自他二利之行,更增修習,故名尊重行。九、善法行,菩薩得法義辭辯四無礙陀羅尼門諸善慧法,以種種方便饒益有情,能為眾生作清涼池,滌除煩惱的熱惱,令其流入佛法大海中;此即善能守護正法,使佛種不絕之行,故名善法行。十、真實行,菩薩成就第一誠諦語言,學習三世諸佛的真實語,言行不二語,如說能行,如行能說,語行相應,三業皆順,故名真實行。

(三)十迴向:菩薩在此位已,凡所修行,皆為迴行,故立迴向名。一、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此位菩薩修行六度四攝等,悉以大悲平等心為救護,攝受一切有情,令離生死苦,得到涅槃樂,故名救護眾生。以大智無顛倒心,入平等觀,不見怨親眾生等相,名離眾生相。二、不壞迴向,菩薩於三寶所,深信堅固,得不壞信,以此善根迴向眾生,獲善法義利,故名不壞迴向。三、等諸佛迴向,菩薩學習三世諸佛,不著生死,不離菩提(智慧)而修迴向事(悲心),如三世諸佛,悲智雙運行,故名等諸佛迴向。四、至一切處迴向,菩薩修習一切諸善根時,以彼善根作如是的迴向:令此善根功德之力,至於十方一切三寶前作諸供養;至於一切世界眾生前,作諸利益;譬如諸法真如,無處不有。故名至一切處迴向。五、無盡藏功德迴向,菩薩修悔過善根,離一切善障,於諸如來一切眾生所有善根,皆悉隨喜;以此善根,皆悉迴向,莊嚴一切諸佛的清淨剎上,常作佛事。菩薩這樣的迴向最為善巧方便,具諸功德,離諸虛妄,而無所著;由迴向已得無盡善根,名無盡藏功德迴向。六、隨順一切堅固善根迴向,菩薩以內攝的根身性命,和外攝的衣食等,隨順眾生需求的意樂,而惠予施捨;見諸有苦眾生,悲以身代,此是於內外財惠施,堅固安住自在功德。以如是等諸善功德而迥向已,令一切眾生得大智慧,除滅大苦,名隨順一切堅固迴向。七、等心隨順一切眾生迴向,菩薩能增長一切善根,修習一切善根,究竟一切善根,而能不為傾動,安住忍力,閉惡趣門,永離顛倒,不著諸行,於一切善根,皆悉迴向,為一切眾生作功德藏,此功德普遍覆蔭一切,拔出生死,令得眾善,等無差異,名等心隨順一切眾生迴向。八、如相迴向,菩薩成就念智(定慧),安住不動,心無所依,寂然無亂,不違一切平等法而莊嚴剎土,化度眾生,以所修諸善,皆順真如平等無差別相而為迴向,名如相迴向。九、無著無縛解脫迴向,菩薩所攝善根,遠離驕慢等所有纏縛貪著,得解脫心,修學德周法界至順調善的普賢行;於所習諸善,無私自他地不為己有,及以他人,以無縛無著的解脫之心迴向饒益一切眾生,故名無縛無著解脫迴向。十、法界無盡迴向,此位菩薩由離垢穢故,以白繒繫頂,表彰定心皎潔,蒙佛授與大法師記,法施眾生,嚴淨世間,出生智等,悉同虛空,而無限量;凡有善根修於迴向,悉等法界,故名法界無盡迴向。

(二)加行位

第二加行位,即第十迥向滿心之位。此位菩薩為趣見道而加功用行,故名加行。亦名順決擇分,順是趣向欣求,決擇是智,分是支分;決擇體即見道,是七覺支中的一分,加行位中煖等善根,欣求趣向決擇分,故名順法擇分。此位菩薩依明得定,發起下品尋思,觀所取的名、義、自性、差別四法,皆自心變現,假施設有,實不可得,初獲見道慧火前相,故名明得。因見道體斷煩惱,如火燒薪,故喻見道智慧如火;此位菩薩,未得火體,而得火相,故立名為煖。二、頂位,此位菩薩,依明增定發起上品尋思,重觀所取的名義自性差別四法皆自心變現,假施設有,實不可得,慧火明相轉盛,故名明增。三、忍位,此位菩薩,依印順定發起下品如實智觀,於所取空,決定印持;於能取空,亦樂順忍;忍即印可達悟之義,印前順後,故名印順。此位菩薩知妄識及心外境,其體皆空,印可達悟,故名為忍。四、世第一位,此位菩薩,依無間定發起上品如實智,雙印能所二取空,從此無間,必入見道,故名無間。此位菩薩所得智等,是一切世間所有法中最殊勝的善法,故名世第一法。

(三)通達位

第三通達位,通達即證會義。此位菩薩,以無漏無分別智,體會真如,故名通達。此通達位,即是見道;照理名見,遊履通運名道,由無漏智照見真理,通運行人,至於極果,故名見道。此有真見道和相見道兩種差別:一、真見道位,由無漏無分別根本智,親證真如,智與真如平等平等,俱離能所取相,實證二空所顯真理,實斷二障分別隨眠,故名為真。二、相見道位,相是類似義,即由無漏有分別後得智,於真見道後,仿效真見道所有功能而起的行解,不能證理斷障,類似於真,故名為相見道。菩薩得此二見道時,生如來家,住極喜地,善達法界,得諸平等,常生諸佛大集會中,於多百門,已得自在,自知不久證大菩提,能盡未來,利樂一切。

(四)修習位

菩薩出相見道之後,自初地中的住心出心至第十地終金剛無間道,為斷除俱生二障,證得轉依,復數數習無分別智,所以得名為修習位。此修習位,有十地差別:一、極喜地:此位菩薩,由無漏無分別智,斷除了二障分別種子的凡性,最初獲得無漏無分別智的聖性;具證二空所顯的真如實理;能利益自己和其他一切有情;由此三因,生大歡喜,故名極喜地。此是布施波羅蜜多圓滿之位。二、離垢地:此位菩薩,具清淨戒,遠離了能夠引起誤犯淨戒的微細煩惱染污垢,故名離垢地。此是戒波羅蜜多圓滿之位。三、發光地:此位菩薩,成就勝定,及殊妙教法,和法、義、咒、忍四種總持。以此為因,能起三慧,三慧能照法顯現,名之為光;此地定等能起慧光,故名發光地。此是忍波羅蜜多圓滿之位。四、焰慧地:此位菩薩,安住最勝菩提分法,能斷煩惱,(即伏除第六識等中的俱生身見,非斷一切煩惱),如火焚薪,慧焰增盛,故名焰慧地。此是精進波羅蜜多圓滿之位。五、極難勝地:此位菩薩,能令俗諦有分別智與真諦無分別智同時俱起,以於真俗兩智行相互違之法,令不相違而成相應,一時並生,故名為難;此種自在,以前四地,皆未能得,今乃得到,故名為勝;是故此地名極難勝地。此是靜慮波羅蜜多圓滿之位。【出版者註】七、遠行地:此地菩薩,唯修無相,於加功用行,已至最後邊際。始從初地,至到七地,經歷了第二個阿僧祇的長遠時間,才證得此無缺無間無相作意。故名遠行地。此是方便波羅蜜多圓滿之位。八、不動地:此位菩薩,無分別智任運相續,不為一切有相、一切功用、一切煩惱之所鼓動,故名不動地。此是願波羅蜜多圓滿之位。九、善慧地:此位菩薩,得勝妙智慧,成就微妙的四無礙解,能普遍十方善巧說法,以利有情,故名善慧地。此是力波羅蜜多圓滿之位。十、法雲地:此地菩薩,有殊勝智,能藏眾德,能斷諸障,法身圓滿,譬如大雲,能覆蔽廣如虛空般的二障粗重(種子)而含眾功德水,菩薩的大法智如雲,故名法雲地。此是智波羅蜜多圓滿之位。如上十地功德,與所修行為勝依持,令得生長,故名為地。

【出版者註】原書漏印了「六、現前地」,今謹依「相宗綱要」(梅光義居士著)補錄如下:「第六現前地,住緣起智,引無分別最勝般若,令現前故。此地菩薩能起勝智,觀十二緣不作染淨二差別行。:::據地論意,此位菩薩,無分別智不恆相績,必須作意方得現起。又此位是般若波羅蜜圓滿位。」又「唯識研究」(周叔迦居士著)云:「由能明了十二因緣甚深的道理,令無分別智現前,所以叫作現前地。這位中能知一切法無染無淨,能治一切粗相現行障。」

(五)究竟位

究竟即是佛果。佛位所得的菩提涅槃轉依妙果,是究竟的無漏界,諸漏永盡,性淨圓明,唯佛具足,所作皆辦。功德最勝無上,功成事畢,故得名究竟。

三、五位體性

資糧加行二位,皆以有漏的加行智為體。見道位以根本後得無漏二智為體。修習位十地,皆以有為無為諸功德法為體。究竟位即以如來菩提涅槃以為其體。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章 教理 第一節 佛法僧三寶 第2頁:第一章 教理 第二節 五位百法
第3頁:第一章 教理 第三節 蘊處界三科 第4頁:第一章 教理 第四節 四諦
第5頁:第一章 教理 第五節 十二有支 第6頁:第一章 教理 第六節 三法印與一實相印
第7頁:第二章 人天行果 第一節 行 第8頁:第二章 人天行果 第二節 果
第9頁:第三章 聲聞行果 第一節 行 第10頁:第三章 聲聞行果 第二節 果
第11頁:第四章 菩薩行果 第一節 菩薩乘的發心和誓願 第12頁:第四章 菩薩行果 第二節 行位
第13頁:第四章 菩薩行果 第三節 修斷 第14頁:第四章 菩薩行果 第四節 果德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1-6-9 23:56:20
無法看到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