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述

朝聖之旅 道證法師述

涅槃城

[日期:2012-05-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道證法師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涅槃城

車子開往拘尸那涅盤城和化骨塔。風塵僕僕地到涅槃城,那城中的「娑羅雙樹」是令佛子心疼的地方,一切雖然已經過去,卻歷久而彌新,就如影片早已拍好,然而每次觀賞都哭!佛陀四十九年的說法,他老人家在這娑羅雙樹間躺下來。

(從足側瞻仰佛陀)他彷彿仍在殷殷叮嚀:勿令眾生墮於惡道中一日一夜

應度者已度,未度者已種下得度因緣(從頂側瞻仰佛陀)

我們沈重地走進堂內,這涅槃城的紀念堂中,赫然佛陀躺在那裏,丈六的金身,繡著花的桃紅色被,覆蓋著他老人家,身旁供養莊嚴的幡蓋。點燃蠟燭,燃起清香,佛子們隨侍在側,有的人已經忍不住哭泣。我看著他、繞著他、念著他,一圈又一圈,他的表情如此的奇妙,他的遺教是什麼呢?當我們從足側看他,他的眼睛是張著的,彷彿有一個大煩惱尚未解決,他的嘴角,彷彿還要演說,還在演說,說著「佛滅度後,以戒為師」,他的嘴角彷彿還在交代著地藏菩薩,以一種無盡的聲音:「勿令眾生墮於惡道中一日一夜!」然而當我們繞到頂側來看他,他的眼是閉著的,他的眉宇多麼開闊!他的微笑多麼慈祥又飄逸!彷彿一切都已經完成;彷彿苦難雖有,然而找不到受苦的人;彷彿應度者已度,未度者也已種下得度因緣,他平靜地完成這一切。再看看他的嘴角,這微笑多麼奇妙!彷彿說:「我不得不走啊!你們這些撒嬌依賴的孩子們,如果我不走,如果我不暫時引退,那麼你們的膝蓋臂膀永遠不能茁壯,孩子們擦擦眼淚,我只是要你們成長......」太奇妙了,這種微妙的感覺。

我調好了照相機拍了一張,卻被阻止,不准拍照,我幾乎要和那印度人說:「他是我的爸爸,我好想念我的爸爸,為什麼不能讓我照張像呢?」後來我不能說什麼,也沒有說什麼,因為突然間我發覺到,他老人家在我的腦海中,根本就是抹不去的影像了,想照像只是為了不能夠來到這裡的人。後來,很奇怪的是,當我第二度再朝菩提伽雅之時,又遇到了先前遇上的印度比丘醫生,這一回,他一見面,就送我一張「我想拍卻沒有拍下來的照片」。真的,我們的心念,瞞不過有修行的人,我的心裏有一念遺憾,我的臉上就寫著「遺憾」,馬上被讀出來了,就送了這張照片讓我滿願。(他送的照片即是一一二頁上那幀,據說是多年以前,日本朝聖者拍的)

走出娑羅雙樹間的涅槃堂

走出這娑羅雙樹間的紀念堂,想起世尊當年如師子王右脅累足,而臥在此雙樹下,將入涅槃前,回答阿難尊者的一首偈頌:

吾在雙樹間    偃臥心不亂

樹神心清淨    以花散佛上

阿難問佛言    云何名供養

答受法能行    覺華為供養

紫金華如輪    散佛未為供

陰界入無我    名第一供養

想起佛滅度已,阿那律尊者的偈頌:

佛以無為住    不用出入息

本由寂滅來    靈曜於是沒

卍    卍    卍    卍

化骨塔下的黃花,亙古歌誦著這歷久彌新的故事

化骨塔是一座小丘,這是佛陀的荼毘之處。天空是灰色的,我遠隔著樹,望著同行的人攀上那座小丘(化骨塔),在丘上誦經,我這流浪的孩子,不禁想起當年阿難的哭泣。這天的行程如此的匆忙,匆忙得來不及緬懷就要離開了。

在不燒自燃的三昧火光中,佛色身化成了無數的舍利,也在世界各個角落興起了無數覺醒人心的寶塔。慈悲無涯,智慧無盡的佛心光,點燃了弟子的心燈,世世代代,燈燈相傳,綿綿無盡......

據說世尊荼毘之後,八國國王因敬慕佛,爭取分舍利供養,甚至「各各嚴整四兵:象兵、馬兵、車兵、步兵,不惜身命,以力取之!」也許有智慧的大德會認為他們沒有了解佛義,沒有了解自心——

「貪瞋痴起,佛滅度,戒定慧生,佛出世」的道理。

或是責他們不知道「受法能行,覺花為供養」的意義,然而我在想:假如把一般死人骨頭,甚或是他祖父的骨,放在這八位國王的床邊,可能他們會因之睡不著!然而覺悟的佛,連靈骨的一微粒,都是大家不惜身命,爭相供養!令人感歎,覺者的芬芳,真是徹入骨髓,也使人不由得感悅徹入心髓。

坐在車子裏,經過印度這一片大平原,印度大平原的日出,出自一片氤氳。大地經過一夜的祈禱,黎明時又虔誠地供養滿地滿野的香雲,真的不知道這種香雲源自何種柴火?用的是何種香料?香雲起自何處?為什麼在黑暗中突然香雲漫野,一抹抹的,草木庭園都陶醉在晨間香雲蓋菩薩的舞蹈中,太陽就出在這一片晨舞之後,起初是神秘的紅彩,既而光芒萬丈—是日光遍照菩薩登場,真的,他一登場,世界就五彩繽紛了。您想起華嚴經嗎?經云:「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正迴向已,作如是念:不以四天下眾生多故,多日出現,但一日出,悉能普照一切眾生,又諸眾生不以自身光明故,知有晝夜遊行觀察興造諸業,皆由日天子出,成辦斯事......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我應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報,眾生有惡悉能容受,終不以此而捨誓願,不以一眾生惡故,捨一切眾生,但勤修習善根迴向,普令眾生皆得安樂,善根雖少普攝眾生,以歡喜心廣大迴向,若有善根不欲饒益一切眾生,不名迴向,隨一善根普以眾生而為所緣,乃名迴向」。

‧‧‧  ‧‧‧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遲到的印度朝聖之旅
第3頁:飛抵加爾各答 第4頁:邁向靈鷲山(耆闍崛山)
第5頁:靈鷲山(耆闍崛山) 第6頁:七葉窟
第7頁:竹林精舍 第8頁:王舍城
第9頁:那爛陀寺(NALANDA) 第10頁:邁向迎佛塔(五比丘塔)
第11頁:恆河 第12頁:涅槃城
第13頁:往藍毘尼園 第14頁:祇樹給孤獨園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8-1 1:39:43
感恩分享, 感恩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