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佛法導論《淨土篇》  李圓淨居士著

發心第十

[日期:2010-12-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圓淨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發心第十

觀無量壽佛經說:「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寶,自皈依後,更不皈依外道。戒有多種,在家人所持的是五戒。即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更有八戒,菩薩戒等,恐繁不述。)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試想孝養父母,列在淨業之首,何等重要。實因父母恩深,為世間福田之極。所以經說,供養父母,與供養一生補處菩薩等。可見修淨業人,對於倫常之道,是輕忽不得的。我們又要曉得殺生,偷盜,邪淫,是身三業。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是口四業。貪

欲,瞋恚,邪見,是意三業。犯而不持為十惡,持而不犯為十善。能修十善的,那身口意三業自然清淨,能與淨業相應。

總之,今欲求生淨土,直須專以念佛為正行,更將供養持戒布施作福,和所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的事不論大小,不論多少,隨時隨地,都來回向西方。即如將一杯水與人,或以一錢與人,亦必起念道,以此善緣回向願生西方。不特於一切善,要隨喜回向。即使一時失照,偶起惡念或惡行,也要懺悔回向。常使一念不斷,念念在彼,使淨土緣熟,到臨終往生,便如輕車就熟路一般,毫無阻礙。且莫只將念佛回向西方,卻將其餘功德,另去回向世間福報,則念不歸一,便難往生。憨山大師,屢戒人不可一邊念佛,一邊增長生死根,就是這個緣故。至於願我離苦得樂,願我捨穢取淨,這是聲聞緣覺的因,其願狹。須發無上菩提心,普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普令一切眾生捨穢取淨。雖生淨土,而不捨娑婆。雖處娑婆,而願和眾生同生極樂。這是正願,亦名宏願,亦名無上願。

蓮池大師發願回向文,為最完美之作。起首即說:「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臨了結道:「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此中關係,因為我有生死,我求出離。而一切眾生都有生死,都求出離。我和眾生本同一體,皆是多生父母,未來諸佛。更進一步,我們看到釋迦世尊,彌陀如來,從無量劫來,為我等眾生,不惜身命勤修難行苦行,圓滿無上菩提。一則降生娑婆,而示成正覺,以穢以苦,折伏我而開示我。一則安居極樂,而光照十方,以淨以樂,攝受我而接引我。行者如只為一已的利樂,不以眾生為前提,既違背諸佛普度眾生的本懷,亦辜負諸佛攝受的重恩。外不能感通諸佛,內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圓成佛道,下不能廣利群生。那無始的恩怨便不能解脫,積劫的罪業便難以懺除,多生的善根也難得成熟了。所以必要稱性發大菩提心。徹悟禪師道:「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諸位善信,記取斯言,前途珍重,再會。

【書籍目錄】
第1頁:印光法師 序 第2頁:范古農居士 序
第3頁:宗史第一 第4頁:讚揚第二
第5頁:抉擇第三 第6頁:理事第四
第7頁:依正第五 第8頁:起信第六
第9頁:發願第七 第10頁:行持第八
第11頁:勸進第九 第12頁:發心第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