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著

緇門崇行錄 蓮池大師著

感應之行第十

[日期:2011-01-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蓮池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感應之行第十

◎精誠感戒

晉道進,張掖人。詣曇無讖律師,求受菩薩戒,讖不許,令七曰懺悔。懺畢再往,又大怒不許。進退而竭禮懺,經三載,一夕夢釋迦文佛親為授戒。明往見讖,欲言所夢;讖遙賀曰:「子已得戒矣!」自是道俗從進受戒者千餘人。

◎懺獲妙音

晉法橋,少樂轉讀,而乏音聲,於是絕粒懺悔。七日為期,稽首觀音,以求現報。同學苦諫不聽,至第七日,覺喉內豁然,索水飲之,自此經聲徹里許。

◎誓師子座

劉宋竺道生論涅槃經闡提皆當成佛,舊學法師以為邪說,擯之。生誓曰:「若我所說,不合經義,願現身惡報,實契佛心,願捨命時,據師子座!」

遂往吳郡虎丘山,豎石為徒。講涅槃經,至闡提有佛性處,曰:「如我所說,契佛心否?」石皆點頭。已而,涅槃後品至,果稱闡提有佛性。後於廬山講涅槃甫畢,眾忽見塵尾墮地,端坐而逝。

贊曰:「聖人之言,有辭缺而意圓者;涅槃之論闡提是也,亦何俟後品之至?蓋達人會理,拘士執文,又不獨闡提一端而已。而生公正見不搖,堅如金石,死不違誓,輝灼古今,嗚呼,壯哉!」

◎夢中易首

劉宋求那跋跎羅,中天竺人。任緣遊化,至京都,譙王欲講華嚴等經,而跋跎自忖未善宋言,旦夕禮懺,求觀音加被。忽夢白衣人持劍擎人頭來,問曰:「何憂?」具以事對。其人以劍易新首,豁然驚覺,備曉華音,於是開講,大弘佛法。

◎廢戒懺悔

齊僧雲,住寶明寺,以講演著名。

四月十五日,臨誦戒時,白眾言:「戒乃人人誦得,何勞數聞?可令一僧豎義,使後進開悟。」眾無敢抗,遂廢誦戒。

七月十五日,眾集,忽失雲所在,四出追覓,乃於古塚中得之,流血被體。問其故,則云:「有猛士執大刀厲聲呵云:『僧雲!爾何人?斯敢廢布薩,妄充豎義?』即以刀劊我身,痛毒難忍。」

因扶掖還寺,竭誠懺悔;經於十年,至心盡敬,依式布薩。臨終之日,異香來迎,欣然而逝。時咸嘉其即世懲革云。

贊曰:「今時尚經論而輕戒律,二千年來,半月誦戒無復有舉行者,予不揣興廢墜於山中,人猶未之信也!果報炳然,於雲公有征,願覽者思之。」

◎癘疾獲瘳

齊僧遠,住梁州薛寺。不修細行,隨流飲啖,忽夢神人切齒責曰:「汝出家人,如是造惡,何不取鏡自照?」

曉而臨水,見眼邊烏黯,謂是污垢;舉手拭之,眉隨手落。因自咎責,痛改常習,敝衣破履,一食長齋,昏曉行悔,悲淚交注。經一月餘,夢前神人含笑謂曰:「知過能改,可謂智人,今當赦汝!」驚喜而覺,流汗遍身,面目津潤,雙眉復出。遠身經二報,信知三世不虛,自後竭誠奉法,曾無退墮,遂為名僧。

◎勤苦發解

梁道超,吳郡人。見旻法師學解冠海內,心欲企之;輟寢忘味,以夜繼日。夢有人言:「旻法師,毗婆尸佛時已能講說,君始修習,云何可等?但自加功,不患不隨分得解。」遂勤劬苦至,頃之洞徹。

◎禮懺延壽

梁寵法師,年三十八,遇道人法願謂曰:「君年滿四十當死,無可避處,惟有祈誠諸佛,懺悔前愆,或可冀耳!」

寵引鏡驗之,面有黑氣,於是鬻衣缽,市香供,東抵海鹽光興寺,閉門禮懺,杜絕人事,晝忘食息,夜不解衣。迄年四十,歲暮之夕,忽覺兩耳腫痛,其夜懺達四鼓,聞戶外人言曰:「君死業已盡。」遽開戶,寂無所見;明晨黑氣已除,兩耳生骨。居常禮佛,百拜為限。後有疾不能起,猶於床上依時百過,俯仰虔敬,年七十有四而卒。

◎誦經延壽

梁智藏,吳郡人,住鍾山開善寺。遇相者謂曰:「法師聰明蓋世,惜命不長,止三十一年耳。」時年二十有九,於是罷講,探經藏得金剛經,竭誠誦讀,禮佛懺悔,晝夜不輟。至期,忽聞空中聲曰:「汝壽本盡,以般若功德力,得倍壽矣!」

後見前相者,驚異莫測,藏陳其故,始知經力不可思議。

贊曰:「修短分也,禮懺誦經而壽延,則宿因之說廢矣。噫!還帶而夭相除,渡蟻而貴形現,人力尚可回天,況三寶不可思議力耶?獨恨精誠不能如二公耳!鼓橐籥而為經,交杵碓而成體,亦何怪乎感應之無繇也?」

◎扣鐘拔苦

隋智興,居大莊嚴寺,職掌扣鐘。

大業五年,同住僧三果者,有兄從駕道亡,其妻夢夫謂曰:「吾至彭城病死,墮地獄中,賴莊嚴寺鳴鐘,響振地獄,乃得解脫;欲報其恩,可奉絹十疋。」

妻奉絹,興以散眾。眾問扣鐘何以致感?興曰:「吾扣鐘,始祝曰:『願諸聖賢同入道場。』乃發三下;及長扣,又祝曰:『願諸惡趣聞我鐘聲,俱離苦惱。』」嚴冬極凍,及裂肉皴,掌內凝血,無所辭勞。

◎天神護體

唐道宣律師,姓錢氏。初從師聽律一遍,即欲遊方,師呵曰:「適遐自邇,修捨有時。」抑令聽十遍。後持律精嚴,世所希有。

中夜行道山上,臨砌顛仆,有天神介胄掖之,因問何神?答曰:「博叉天王之子,張瓊也。以師戒德高妙,故給衛耳。」宣遂廣問佛世,一一條對,及授宣佛牙,寶掌以表信焉。號南山教主,澄照律師。

贊曰:「律非玄義,宣公非鈍根,何淹滯乎十聽?良繇戒為道本,欲其淪肌浹髓而堅固不易耳。今之受戒者,一受之後,束之高閣,尚莫能粗究其義,而況師十講,弟子十聽耶?吾故知宣公之師非常人,而大賢之出其門有自來矣!」

◎感示淨土

唐慧日泛舶渡海,達天竺,參訪知識咨稟捷徑法要。

天竺學者皆贊淨土。至健馱羅國,東北大山有觀音像,日乃七日叩頭,又斷食,畢命為期。至七日夜,忽見觀音現紫金身,坐寶蓮華,垂手摩頂曰:「汝欲傳法,自利利他,惟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說已忽滅。日回長安,普勸念佛。

贊曰:「健馱之感觀音,與竹林之感文殊,大略相類,皆誠極而應,無可疑者。淨土感應,事非一人,詳具於往生集中,茲不復贅。」

◎甘露灌口

五代永明壽禪師,初為庫吏,用官錢放生,當死,吳越王釋之。

出家為僧,嘗行法華懺二十一日,備極精懇,夢觀音以甘露灌口,遂得無礙辯才。

◎懺感授記

唐曇榮,春夏講教,秋冬坐禪。

因刺史送舍利三粒,乃誓求總獲,遂得舍利四百粒。

行方等懺法,寺僧僧定者,見光明中七佛皆現,一佛顧榮云:「我是釋迦,為汝身器清淨,故來授記。後當作佛—號普寧佛。」

是冬,榮卒,異香繞室。

◎口出青蓮

唐遂端,上應潤寺,專精法華,十二時中恒誦不輟,老而彌篤。威通二年,忽趺坐而化,須臾,口中出青色蓮華七莖。

葬東山下二十餘年,墓屢發光,開視之,形質如生,眾迎還寺,漆紵飾之,今號真身院焉。

◎施食師

焰口施食,啟教於阿難,蓋瑜珈部攝也。瑜珈大興於唐之金剛智廣大不空二師,能役使鬼神,移易山海,威神之力不可思議,數傳之後,無能嗣之者,所存但施食一法而已。手結印,口誦咒,心作觀,三業相應之謂瑜珈,其事非易易也。今印咒未必精,而況觀力乎?則不相應矣!不相應則不惟不能利生,而亦反至害己。昨山中一方外僧病已篤,是晚外正施食。謂看病者言:「有鬼挈我同出就食,辭不往。俄復來云:『法師不誠,吾輩空返,必有以報之。』於是牽我臂偕行,眾持撓鉤套索云:『欲拽此法師下地。』我大怖,失聲呼救,一時散去。」越數日僧死。蓋未死前已與諸鬼為伍矣。向非驚叫,臺上師危乎哉!不惟是耳;一僧不誠,被鬼舁之河中欲沈之;一僧失鎖衣篋,心存匙鑰,諸鬼見飯上皆鐵片,遂不得食;一僧曬氈衣未收,值天雨,心念此衣,諸鬼見飯上皆獸毛,遂不得食,各受顯報。又一人入冥,見黑房中有僧數百,肌體瘦削,顏色憔悴,似憂苦不堪狀,問之,則皆施食師也。施食非易易事也,信夫。

◎沸湯施食

有自稱西域沙門,作焰口施食法師者,其灑淨也不用水,燃沸湯於瓶。以手擎而灑之。著人面不熱,人異之,請施食者絡繹。予以為此甚不足貴也。世之號端公太保者,尚能以紅鐵練纏束其肢體,利鋒刃刺入於咽喉,況此沸湯特其小小者耳。夫佛制施食,本為餓鬼飲食至口即成火炭,故作甘露水真言等以滅其熱惱,使得清涼。奈何其用沸湯也!?此何佛所說?何經所載?惑世誣民,莫斯為甚矣!或謂其能化沸湯為冷泉,故不必用水,審如是,則亦能化臭腐以為沈檀,而不必用香矣;化黑暗以為光明而不用燈矣;化瓦礫以為棗栗而不必用果矣;化草芥以為牡丹芍藥而不必用花矣;化泥土以為稻麥黍稷而不必用斛食矣。今何為香花燈果斛食一一如常法具辦,而獨於灑淨一事則用沸湯乎?明理者辨之!

◎總論

予錄古行,以感應終篇,有笑於旁者曰:「道無修,無證;無修則感者空,無證則應者寂。憧憧於感應,無亦計功謀利之心歟?」

予曰:「桴感鼓則應以聲,水感月則應以影,謀與計安在?是故,忠臣誓而枯竹芽,孝子泣而堅冰解,理也,奚足異乎?使感應無繇,則因果蕩然矣!豁達空招殃禍,可勿戒諸?」

【書籍目錄】
第1頁:緇門崇行錄序 第2頁:清素之行第一
第3頁:嚴正之行第二 第4頁:尊師之行第三
第5頁:孝親之行第四 第6頁:忠君之行第五
第7頁:慈物之行第六 第8頁:高尚之行第七
第9頁:遲重之行第八 第10頁:艱苦之行第九
第11頁:感應之行第十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