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 淨心法師講述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說 淨心法師講述

甲三 解釋品題

[日期:2010-08-3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心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甲三  解釋品題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八字,就是這部普門品的品題。現在從這品題的八個字,分為:一、「觀世音」,二、「菩薩」,三、「普門」,四、「品」的四段來解釋。

觀世音:梵語「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翻譯中國話叫做「觀自在」或「觀世音」。「觀自在」是約自利的解釋,「觀世音」是約利他的解釋。「觀世音」的「觀」字,是能觀的妙智。觀世音菩薩是尋聲救苦的,可是其尋聲救苦,不是以耳識的分別,乃是以微妙智慧的觀察。這就是觀世音菩薩,修習耳根圓通,證得圓通本體之後,所發起的妙用。「世音」二字是所觀的境界。「世」是六凡的迷惑世間,和三乘的正覺世間。「音」是音聲,就是世間出世間,所有的音聲。觀世音菩薩,以智慧的觀察,如果有世間的眾生,受痛苦而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祈求觀世音菩薩救度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隨著苦痛祈求的音聲的所在,去解救受苦的眾生。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尋聲救苦的,所以名為「觀世音」。

上面所說,是根據字義的解釋,而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得名為觀世音,有:「宿世悲願」,「因中自利」,「果上利他」的三種因緣。

一、宿世悲願——悲華經說:在過去善持劫中,寶藏佛出世的時候,有一位轉輪王,叫做「無量淨輪王」。這位轉輪王的第一位太子,非常的篤信佛教。這位太子有一次發心供養佛僧,結夏安居三個月的飲食。當三月安居圓滿,寶藏佛就問他發心供佛齋僧,有何希求?太子回答世尊說:「世間的物質都是虛假的,我對於世間的一切,都無所要求。我唯有的願望,就是如果有眾生,遭受地獄、餓鬼、畜生一切苦惱的時侯,凡是能稱念我名字的,我就用我的天眼來觀察他們的所在,用我的天耳來聽聞他們的音聲,而解救他們的苦難。如果他們稱念我的名字,而不能免除三途諸苦惱的話,那我就不成就菩提佛果。」寶藏佛聽到這位太子,發菩提心要救度眾生,就很歡喜的稱讚他說:「汝能觀察一切眾生的痛苦,發願要救度一切眾生的痛苦,那是很好的,我現在就給你賜一個名字,叫做觀世音吧。」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由宿世的悲願,得名為觀世音的因緣。

二、因中自利——楞嚴經上,觀世音菩薩向佛陀說:「世尊!我回想到我過去,無數恆河沙劫前的時候。有佛出現於世間,號為觀世音。我就在觀世音佛的會下發菩提心,觀世音佛,教我從聞思修,入於三摩地………世尊!那位觀世音如來,讚歎我善得圓通法門,在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這就是觀世音菩薩,在因中修行,得名為觀世音的因緣。

三、果上利他──在這普門品裡,世尊回答無盡意菩薩說:「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這就是觀世音菩薩,成就聖果之後,尋聲救苦,利益眾生,得名為觀世音的因緣。

據大悲經說:觀世音菩薩已於無量劫前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因為菩薩有大慈悲大願力,為著要使眾生離苦得樂,所以現為菩薩,倒駕慈航,入於苦海中,隨緣教化眾生。這位觀世音菩薩,現在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做阿彌陀佛的輔佐。觀世音菩薩是和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有因緣的。凡是聞到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見到觀世音菩薩的聖像,都會生起歡喜恭敬的心。因此,禮念供養這位觀世音菩薩的人,也特別多,而禮念供養所得到的福利更屬殊勝。將來阿彌陀佛入涅槃以後,正法於上半夜滅,觀世音菩薩於下半夜成等正覺,號「一切功德山王如來」,國家的名字,叫做「眾寶普集莊嚴」,其環境比現在的極樂世界更加優秀殊勝。這是觀世音菩薩的過去,和未來的事跡。

因為觀世音菩薩和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有緣,尤其和我國的眾生更加有緣,所以常常在我國示現救度眾生。在唐朝的元和年中,觀世音菩薩示現於陜西,化為一位很美麗的姑娘,每日手提著魚籃,在人群中往來賣魚。當地的很多青年,看她那麼美貌,都在追求她。這位姑娘就對他們說:「我只有一個人,而你們追求我的人那末多,叫我怎麼辦呢?那麼就這樣吧!如果有人在一夕的時間,能背誦普門品的,我就許配紿他吧!」因為這許多青年,都想求得這位容姿殊絕的姑娘,於是大家都認真的背誦。結果在一夕之間,能背誦普門品的,竟有二十人之多。這位姑娘說:「我一個人也不能許配你們二十個人呀!那末大家就再背誦金剛經吧!」於是這二十個青年,又認真的背誦金剛經,在一夜之中,竟有十數人能背誦金剛經。姑娘又說:「你們十幾個人,我還是無法許配你們,就請你們背誦法華經吧!如果在三天之內,能背誦一部法華經,我就許配給他。」這十幾位青年,又認真的背誦法華經。法華經有六萬多字,要背誦起來,是很不容易的。可是,有一位姓馬的青年,竟能在所限定的三天內,把一部法華經背誦出來。因此,這位姑娘就遵守諾言,許配這位姓馬的青年。於是就選擇佳日,舉行結婚典禮。可是在結婚這一日,所有的宴客還沒有散,這位美麗的姑娘,就得到急症,忽然間死去,而且身體馬上腐爛破壞。這位姓馬的,本來是做的喜事,卻變成喪事,非常的悲哀。但人已經死了,也沒有辦法,就把她埋葬了。過了數日,有一位老和尚,拿著錫杖來看這位姓馬的青年,並問起這位美麗姑娘的經過情形。這位姓馬的青年,一一向老和尚說明經過情形後,就帶他到埋葬這位姑娘的地方。這位老和尚用錫杖,將棺木蓋子撥開,而這位姑娘的死屍已經腐化消盡,只剩下一把骨頭和身上的金飾,這位老和尚就用錫杖,挑這一把骨頭,就向馬少爺說:「這位姑娘,不是普通的人,這是聖者憐愍你們業障深重,所以來感化你們的。」講完這句話後,騰空飛去,因此在陜西的地方信奉佛法的人特別多。泉洲粲和尚讚歎說:「豐姿窈窕鬢敧斜,賺殺郎君念法華,一把骨頭挑去後,不知明月落誰家。」上面這則因緣,就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為馬郎婦──魚籃觀世音──的因緣。觀世音菩薩在我國示現救度眾生的事跡很多,而且都是示現女人身,所以在我國所塑繪的觀世音菩薩,都是女人像的多。可是觀世音菩薩,本來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因為菩薩是斷煩惱,了生死,證得果位的聖人,既沒有男女的情欲,也就沒有男女之相可得。關於這種道理,信奉觀世音菩薩的人,必須要認識清楚。

菩薩二字,梵語應該叫做「菩提薩埵」,翻譯中國話叫做「覺有情」。這覺有情的意義,可約:「自利」、「利他」、「自他兩利」的三方面解釋。

一、約自利釋──「覺有情」約「自利」的解釋。就是已經覺悟了的有情。有情是有知情意的精神活動的生命體。所以凡是有心識,有知覺性的動物類,都叫做「有情」。而有情有「覺悟的」和「迷惑的」的分別。迷惑的有情,是在六道中受生死的愚痴凡夫;覺悟的有情,就是已經證了果位的三乘聖人。三乘的聖人,是已經覺悟到真理的,所以叫做「覺」。可是,他們覺悟的程度,還沒完滿,還有微細煩惱未盡,所以叫做「有情」,合起來叫做「覺有情」。

二、約利他釋──「覺有情」約「利他」的解釋,「覺」就是自己所覺悟的真理,「有情」就是一切的眾生。將自己所覺悟的真理,去教化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也都能得到覺悟,所以名為「覺有情」;這將自己所覺,去覺悟有情,就是菩薩利他的功行。因為菩薩不但是要具備「自覺」的條件,同時也要具備「覺他」的條件。所以聲聞、緣覺雖然也具有自覺,因為沒有覺他的條件,就不能稱為菩薩了。

三、約自他兩利釋──「覺有情」約「自他兩利」的解釋,「覺」是「上求佛覺」,「有情」是「下化有情」。因為菩薩覺悟的程度還沒圓滿,所以不斷的向上追求究竟的佛道,這是菩薩自利的功行。又因菩薩是發大慈悲心,要救度眾生的,所以一方面,也不斷的做度化眾生的事業。上求佛覺以自利,下化眾生以利他,就是菩薩「自他兩利」的意義。

從上面所說三種意義,大家就知道,菩薩之所以稱為菩薩,是要具足自覺,和覺他的條件的。自覺就是智慧,覺他就是慈悲。要悲智雙運,才能稱為菩薩。這位觀世音菩薩,約跡門說:他就是運智以求自利,運悲以達利他的菩薩。如果約本門說:觀世音菩薩是已經證到究竟佛果的「正法明如來」,因為度化眾生的慈悲心切,所以垂跡示現為菩薩,將自己所覺悟的無上佛道,隨眾生的機緣,演說開示種種的佛法,以利益無量的眾生,所以名為「菩薩」。

普門:「普」是普遍,「門」是能通的意思。這普遍而能夠通達,正是顯示觀世音菩薩,利他行門的廣大。觀世音菩薩的度化眾生,是普遍深入於九法界的。因為觀世音菩薩,能夠現種種身,遊化諸國土,度脫無量無邊的眾生,「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所以叫做「普門」。

品:「品」是品類。義類相同的聚在一段,所以叫做「品」。這部普門品,是將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的事跡,聚在一處,所以叫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部普門品是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中的第二十五品。內容分為「長行」和「偈頌」,說明觀世音菩薩「冥應」、「顯應」度化眾生的事跡。

【書籍目錄】
第1頁:甲一 經前提要 第2頁:甲二 解釋經題
第3頁:甲三 解釋品題 第4頁:甲四 譯者簡史
第5頁:甲五 正釋經文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