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教起信與入門 李慶宏居士著

佛教起信與入門 李慶宏居士著

第八章 佛教的修行

[日期:2010-07-22] 來源:轉載  作者:李慶宏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八章  佛教的修行

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是佛教修行的基礎。本章簡要談一下佛教更深一層的修行。

不同的人信佛和修佛,往往有不同的目標,但總的來說可大致歸為三類:

一,為了人天福報而信佛修佛。比如為了追求錢財富貴,健康長壽,身心安樂,生活美滿,消災免禍,諸事順利而信佛修佛;或者為了後世不入三惡道受苦,而修佛消業、積福資糧,以為後世能往生人天繼續享福。

二,為了超出六道輪迴,往生西方極樂淨土而修行。

三,為了自覺覺他,最終成佛而修行。

除此以外,有的人修佛可能是出於好奇,想要修出些神通來,以驗證佛理,這就目的來看亦可歸入上面三類。在修佛過程中得神通,能增強自身修佛的信心,如在傳法的時候的展示給別人,亦能增強他人的信心,這是有利於修行和傳法的。如是為了向別人炫耀以得到別人的崇拜,或者以神通力幫人看病、看相、看風水等賺錢,或者是自己通過神通感受上界諸天的美景美色美樂,這些都可看做是人天福報的一種。就後者來講,意義不大,求神通不如直接求福報、不如直接消惡業。人的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神通,但被無始以來的虛妄客塵所蒙蔽,修佛修到一定程度,也即把客塵清到一定程度,自然會有不同程度的神通出來,以追求神通為目的而修行,反而可能因為多了個妄念,而不容易出神通。所以修行中希望得神通雖是正常心理,但不要過於追求。

下面講述針對這三個目標的具體修行。

第一節  欲求人天福報的佛道修行

求人天福報,主要應以求衣食豐足安穩,無病無災,生活輕鬆無煩惱,以利於佛道修行為佳,而不要去求升官、發財之類過於世俗的事情。因為若貪欲過重,求來財富地位,反而很可能因此而退失菩提心,或甚至以得來的財富地位恣情享樂,反容易造惡業,受惡報。

這兒我想到個小寓言故事。有個人向上天祈求,要富貴,做大官,發大財,上天都說可以答應,然後另外個人說我不用富貴,只要生活衣食充足,快快樂樂,無煩無惱就行,上天卻不答應,說那是神仙過的日子。當然,現代人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的錢,降低自身世俗的欲望,轉而修佛,找個好點的環境,過簡單的生活,也就差不多像神仙過的日子了。兩者主要是個心態的區別。當然在心態相同的情況下,富貴總是好事,比如對己可安心修行,對人可多做善事,更多的幫助他人。

如何富貴或長久富貴

佛教作為一個揭示宇宙物質和精神最深奧真實的思想體系,能否直接應用於現實,比如用來求世俗的富貴呢?答案是肯定的。

欲求富貴,或者已比較富貴的人欲求更加富貴和長久富貴,比如後世富貴,或者子孫後代代代富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布施佛門,積善行德,造福他人。

布施佛門是各種造福他人的行為中獲報最大的。《地藏經》有云:「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佛法中所種善根,或布施供養,或修補塔寺,或裝理經典,乃至一毛一塵,一沙一渧。如是善事,但能回向法界,是人功德,百千生中受上妙樂。如但回向自家眷屬,或自身利益,如是之果,即三生受樂,捨一得萬報。」布施佛門,即使是些微的小事,也可能利益非常大。

布施其他人,比如貧窮人,尤其是含著慈悲心布施貧窮人,也利益非常大。因為這種行為,滿足的對方的願望也大。

為什麼布施佛門,或者布施他人,會得利益,甚至會得很大的利益呢?這是佛說的,也是無數大德的教誨,我們本身就可以無條件信受了,但如果要作深層次的回答,就要牽涉到佛教的宇宙模型了。簡而言之,宇宙一切都是眾生識心的產物,包括所有的財富,都是如此。佛是眾生中最大的生靈,所以布施佛門,獲報也最大。布施其他人呢?每個人都有佛性,每個人的佛性都是全知一切的,區別只是當前還有迷妄而已,只要布施一個人,都會在其八識田中種下回報的種子,都會有回報。這回報的大小,則主要在於對像的迷妄程度,和福德大小。《佛說四十二章經》中說:「飯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一持五戒者。飯五戒者萬。不如飯一須陀洹。飯百萬須陀洹。不如飯一斯陀含。飯千萬斯陀含。不如飯一阿那含。飯一億阿那含。不如飯一阿羅漢。飯十億阿羅漢。不如飯一辟支佛。飯百億辟支佛。不如飯一三世諸佛。」基本上就是一個迷妄從重到輕,福德從小到大的排列。

注意布施佛門最好是含恭敬心布施,如果不含恭敬心,那可能得富,而不能得貴,像前面提到的梁武帝前世的例子,主要就是在貧窮中含恭敬心布施,故後世既富且貴。

布施貧窮人則最好含慈悲心、平等心布施,這樣獲福最大。

除了以財物布施以外,只要是造福他人,使他人獲福的行為,都會得很好的福報。相對而言,單純的財布施還算是初步的了。比如說,光是給一個窮人一碗飯吃,顯然不如給人找份工作;光是送財物給個窮鄉村,不如幫鄉村造橋修路,讓他們自己可以發展起來;光是給非洲災民救援物資,不如幫那個窮國發展農業,或者建立良好的經濟體制,發展經濟;光是幫人做念經做功德,不如使對方也信佛,自己學會念經做功德,乃至自己念佛往生極樂得大利益。造福他人越大,所獲福報也越大。

這就是財布施和法布施的區別。一般而言法布施是高於財布施的,尤其以佛法布施功德最大。比如你就算布施給人一億美元,也只是讓對方過個幾十年富裕日子,當中是不是天天快樂還很難說,但如果是教人信佛,使其最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就是使他無數億年處在純淨快樂之中,兩者仔細相較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佛在《金剛經》中數次說到,即使以滿世界的金銀財寶布施給佛,所得的福報,也遠遠不及受持《金剛經》並將其中的一些四句偈向他人講述。為什麼?因為後者是傳播佛法,導人通向永恆的真實快樂。

這兒我要提到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這個問題頗不明顯,長久以來一直未被人注意,但無形中確實損害著佛教的傳播和發展,這兒我給大家詳細說一下。

我們知道,如果一個人不信佛,乃至否定佛教,那麼因此而排斥佛教,抑制佛教的傳播,雖然可悲,但畢竟還算符合行為邏輯,說不上奇怪。但有些人,本身確實是很信佛的,明瞭信佛的利益,樂於布施佛門,但卻不喜歡別人信佛,甚至阻礙、抑制佛教的傳播。我仔細分析下,這是由於一種常識性的錯覺造成的。也就是說,他們以為,世間的福報,是有限的,若是別人也學會了信佛修佛,會把他們自己的福報分掉了。形成這種錯覺是因為人們長久以來看到的世界是有限的,比如說,土地是有限的,資源是有限的,就像一個魚塘裏就那麼多魚,如果教會了別人捕魚,自己能捕到的魚就會少了。

而實際上,布施佛法,和教人捕魚之類世俗法,是不同的兩回事。布施佛法,是讓人回歸到自心本就具足的圓滿快樂之中,形象點比喻,就是教人發現其自己本就擁有的一萬億美元,你讓人發現對方本就擁有的一萬億美元,不但自己一分錢不會少,相反還很可能能得到對方的感謝,送你一億美元。

比如《首楞嚴經》如何流傳到中國來的故事:《首楞嚴經》當時在印度是屬於國寶,嚴禁外傳,帶出者屢被邊關查獲,後來般剌密諦法師用蠅頭小字將經抄在極柔精薄的白氈上,用蠟封妥,割臂藏於皮內,待創口平復,再攜抵中國。在這個故事中,那位印度的國王既然視《首楞嚴經》為國寶,當然是信佛的,卻抑制《首楞嚴經》的傳播,嚴禁其外傳,就是犯了這種愚癡的毛病。實際上,這位國王如果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把《首楞嚴經》藏起來,看似尊重,卻毫無功德可言,反而犯下抑制佛教傳播的重罪,相反若是傳播《首楞嚴經》,卻有極大功德。

單純的把經書藏起來,不給他人看,只是不作為,倒還談不上抑佛重罪,但別人要傳佛法,卻制定禁律阻止,是一種主動的行為,就要承擔抑佛的重罪業了。抑制佛教傳播的行為實質上就是毀佛滅佛的行為,是要遭大惡報的極重罪。所以,如果以前在尚不自覺中,有這樣或那樣的抑佛行為,就要趕緊懺悔,並轉而積極傳播佛教才能消業。

其次,以世俗法造福他人,是否會導致自己福報的損失,也很難說。因為世間的福報本質上源於眾生的識心,它是無限的,不是一個有限的「魚塘」。比如修淨土就是「千萬人成就,千萬人往生」,並不會因為修的人多,成就的人多,往生淨土就變得難了;也不會因為淨土中的人多,每個人得到的「資源」就少了,因此得到的享樂就少了。比如我們可以在經中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想要吃什麼,動動念就有了,想要什麼金銀財寶,也動動念就有了,那這「有」從哪兒來?從識心中化現而來。為什麼能從識心中化現出來?因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人的功德大,就有如此福報。

現實世界也是如此。如果人人都修福積德,樂善好施,利益他人,那麼整個世界就是一片繁榮,大家都生活在巨大的幸福快樂之中;相反若是人人行惡,那麼整個世界就是一片悲慘,人人都如生活在地獄中般。前者就如佛經中所預言的未來彌勒佛下降的時代,人人都無憂無慮,幸福快樂,人壽長達84000歲,每個人的福報都比我們現在任何一個人都大得多;後者就如《起世經》中所言的起「刀兵劫」的時代,人人相恨相殺,最終歸於毀滅,因為在生多惡少善,死後還要下地獄受罪。

所以我們不要有任何吝法的心理。信佛,就要弘揚佛法。只要弘揚佛法、利益他人,就必定能得福報。千萬人修福,則千萬人得福報。決不會因為自己造福的人多了,有福的人多了,自己的福反而少了。個人的利益只可能通過利益他人而得,而決不可能通過損害他人而得。

欲求富貴亦可修佛法,從更深遠的層次增加個人的福報。參看後面介紹的觀世音菩薩法門和地藏王菩薩的法門。

如何健康長壽

有了富貴還要健康、長壽,這樣才能更好的享受人生的樂趣,稱得上人間的大福報。

欲求健康長壽,首先是要持「不殺生戒」。殺業是最影響人健康和壽命的。當年諸葛亮52 歲即亡,自言就是在南征過程中屢次大敗南兵,殺傷過重,致有短命之報。哪怕只是隨喜殺,也就是自己並沒動手,只是看見別人殺人自己很高興,讚歎這種殺人行為,都會遭惡報。比如《生命多世》一書中就講了一位西方婦女,在36歲時因患脊髓灰質炎而癱瘓,以至不能行走,只能靠輪椅代步。她在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都不成功後,找到凱西做前世解讀。解讀後得知,她今生癱瘓的起因是她在古羅馬時期造的孽。西元37-68年,羅馬暴君尼祿瘋狂迫害基督徒時,她是王室成員。她當時在競技場中對那些被傷殘者不但沒有一絲同情心,反而大聲嘲笑。今世的癱瘓就是當年嘲笑的代價。

所以欲求長壽,一定要慈心不殺。已造很多殺業的要趕緊消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生。放生能導人健康長壽。放生的方式詳見上一章「不殺生戒」一節。

其次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持本書的不飲酒戒,禁煙、酒、毒品等,最好還要持不邪淫戒,性方面有所節制。

這兒我想到一個笑話故事:「有位百歲老翁在他的療養院裏舉行盛大的生日酒會。一位記者問他的長壽秘訣,老翁道:「我從不喝酒,從不抽煙,從不碰亂七八糟的女人,所以長壽。」

正在此時,大廳裏傳來一陣尖叫。記者轉過身,看到一位年輕護士從身旁跑過,後面跟著一位動作敏捷的老人,他看起來顯然比百歲老翁更年長。他左手夾著冒煙的雪茄,右手舉著酒杯,杯子還時不時往外濺出幾滴威士卡。經過人群的時候,他停了一會兒,看著大家,「嚎嚎」地叫了幾聲,然後繼續他的追逐。

記者問:這,這是怎麼回事?

老翁道:真對不起,我父親就是這個樣子。」

這個笑話故事當然也有可能,但如果因此而說良好生活習慣沒用就大錯特錯了。現實世界非常複雜,各人有各人的因緣,有的人生活習慣不健康,但還是比較長壽,這也是有可能的,但從總體來看,肯定是持良好生活習慣的人更長壽。有時稍微喝點酒人也可能長壽,但抽煙的人長壽我就很少聽說了,至於縱欲的人還要想長壽在當今時代就是幾乎不可能了。

再次就是要保持愉快祥和的心情,不要有太多的貪心、瞋恨心、嫉妒心,這些負面的心情會影響身體,導致健康問題;

最後就是要修佛,比如佛教裏面的禪定打坐,就很有利於人體經脈、內臟器官,並消惡業,是對健康長壽非常有利的。人衰老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骨骼發硬,如果人一直能雙盤打坐,亦即一直保持骨骼柔軟,筋脈疏通,也就意味。

每個人都可以修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的法門,消業治病,得健康長壽。

如何生活美滿

這兒的生活美滿,主要是指家庭好,比如夫妻恩愛,子女孝順,眷屬和睦,或者未結婚的愛情美滿等。有的人雖然有錢,但如果家庭關係不好,也蠻痛苦的,就生活的快樂程度看可能還不如經濟狀況一般,但家庭和睦的人家好;或者有的人雖然地位高,但愛情不順,不會愛人也沒人愛他,也談不上美滿(當然本身修佛或修其他梵行的除外)。

家庭美滿,婚姻愛情幸福,主要也在於自身往世積累的福報。就現世來說,主要要注意口業。《地藏經》中有云:地藏菩薩「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家庭的很多不和睦,都往往是因為口業引起的。

其次呢,對自家人也不要過貪,想要從親人那兒得到過多,不管是物質還是感情。要做到「於親不貪,於仇不瞋」,這樣心態就好了,與家人相處也很容易和睦。

欲求婚姻美滿,最好要守「不邪淫戒」,忠誠於配偶,這樣婚姻也比較幸福。

佛教一般不鼓勵人過於沉湎於婚姻家庭,因為那於佛教的最終目的,即教人修行成佛毫無幫助。但菩薩的特點是恒順眾生,對於並不修行佛道的人,欲求正常的美滿婚姻,亦可祈求菩薩幫助,比如求觀世音菩薩。

愛情則更多涉及到宿世的情愛因緣,也就是說,那種強烈的愛情,往往是很多宿世情愛的結果,因此就現世來看,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欲求一般的美滿婚姻還可以,但若欲求強烈的愛情,恐怕就不必在佛道中求了。我這兒提的建議,欲求強烈的、真摯的愛情,主要還是在於要自己真心愛對方,因為強烈的愛情還是根植於深層的靈性因素,人的靈性歸根到底是全知一切的,你真心愛對方,對方畢竟知道,必定會有愛的回報。

有的人愛情婚姻美滿,但缺少子女,也是個遺憾。欲求子女第一可以求觀世音菩薩,《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有云:「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其次缺子女往往是殺業過重的報應,可以放生回向以求子女。

生了子女後,七日之內每天早上給孩子念一遍《地藏經》,並念「南無地藏王菩薩」一萬遍,以後「是新生子,或男或女,宿有殃報,便得解脫,安樂易養,壽命增長。若是承福生者,轉增安樂,及與壽命。」

欲求人天福報的修行法門

除了以上富貴、健康長壽、生活美滿以外,各種所欲所求均可由修佛法門而得。下面介紹觀世音菩薩法門和地藏王菩薩法門。

觀世音菩薩法門:

修觀世音菩薩的法門求世俗福報,應先讀《妙法蓮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以得到理論方面的瞭解。然後,最簡單的修法,就是專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

修行時最好面對觀世音菩薩像。念之前應焚香頂禮,至心敬重,並且最好上些供品(比如香花、水果、珍寶等)。然後念香讚,接著念淨口業真言、淨身業真言、淨意業真言各一遍。如果沒有菩薩像,也未焚香,那就不必念香讚了,淨三業真言都要念。

香讚:「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淨口業真言:「嗡,修唎,修唎,摩訶修唎,修修唎,薩婆訶。」

淨身業真言:「嗡,修哆唎,修哆唎,修摩唎,修摩唎,薩婆訶。」

淨意業真言:「嗡,[口*縛]曰囉怛訶賀斛。」

然後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每次念半小時,念時要專心,越專心越好,可專心聽自己念的聲音,或者觀想觀世音菩薩形象。

此法每天修一遍。

念完後要回向,表明希望實現自己的某某願。功德最大的回向是回向給所有眾生成就佛道,自己也成就佛道。

有的人念佛菩薩名號的時候,喜歡數自己念了多少遍了,我不太推薦這種方式,因為這會造成分心。念佛菩薩名號修行又不是為了向某個人報功,知道自己念了多少遍有什麼用呢?念佛菩薩名號關鍵是要念到一心不亂,與佛菩薩心心相應,所以專心念即可,一般不用管念了多少遍。至於有遍數要求的可以大致估計一下,比如測算一下一分種能念多少遍「南無觀世音菩薩」,然後自然多少時間之內大致念了多少遍。

除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外,亦可以念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唄咪吽」。亦每次念半小時。

也可以念「大悲咒」,全稱「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這個修法就比較複雜了。

除了同上面的焚香頂禮,念香讚、淨三業真言外,還要念稱頌文和誓願文:「

稽首觀音大悲主  願力洪深相好身

千臂莊嚴普護持  千眼光明遍觀照

真實語中宣密語  無為心內起悲心

速令滿足諸希求  永使滅除諸罪業

龍天眾聖同慈護  百千三昧頓熏修

受持身是光明幢  受持心是神通藏

洗滌塵勞願濟海  超證菩提方便門

我今稱誦誓歸依  所願從心悉圓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乘般若船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得越苦海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得戒定道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登涅槃山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速會無為捨

南無大悲觀世音  願我早同法性身

我若向刀山  刀山自摧折

我若向火湯  火湯自枯竭

我若向地獄  地獄自消滅

我若向餓鬼  餓鬼自飽滿

我若向修羅  惡心自調伏

我若向畜生  自得大智慧」

念畢至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和「南無阿彌陀佛」各三聲。

然後念「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接著念咒語全文(咒語全文附在書後)。一次至少念五遍。推薦念21遍(念熟了大概1.5分鐘一遍)。念時應專心聽聲音或觀想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形象。全部念完後再念十聲「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然後回向。

此法每天修一遍。

念大悲咒的功效非常大。念咒時還有42種手印可持,分別為求財富、仕官、消病、驅鬼、離難、智慧、成佛等等。具體可參見《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華佛典寶庫http://www.fodian.net/中有)。

觀世音菩薩亦在西方極樂世界中,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欲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並修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亦可導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地藏王菩薩法門

修地藏王菩薩的法門以求世俗福報,應先讀《地藏菩薩本願經》作為理論指導。

修行時最好有地藏王菩薩像,然後同樣應焚香頂禮,至心敬重,以及上些供品(比如香花、水果、珍寶等)。然後念香讚,淨三業真言,另外,還要念安土地真言。

安土地真言:「南無三滿哆,母馱喃,嗡,度嚕度嚕,地尾薩婆呵。」

然後,念《地藏經》一遍。

或者也可念「南無地藏王菩薩」名號。一次念半小時。念時聽念的聲音,或觀想地藏王菩薩。

此法每天修一遍。

念完後再念回向文,表明希望實現自己的某某願。

也可念地藏王菩薩的滅定業真言:「嗡,缽喇末鄰陀嚀,娑婆呵」。

地藏王菩薩從願力角度來講比觀世音菩薩更大,也與地球上的眾生緣分甚深,至心修地藏法門欲求百千萬種願皆可實現。尤其當今時代眾生罪業都很重,特別需要消業並求免三惡道苦,故應多念《地藏經》和修地藏法門。

第二節  欲求往生淨土的佛道修行

修淨土,大家可能都知道,那就是專心念「南無阿彌陀佛」。有的人不識字,基本不懂佛理,就知道念「南無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也能成就。

最好當然也是按上面的修行方法,在阿彌陀佛佛像面前,焚香頂禮,至心敬重,念香讚、淨三業真言。然後專心念「南無阿彌陀佛」。每天念或者半小時。如是退休清閒的人,應每天念1-2小時,或更多。如果是老病衰弱之人,則最好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念佛,這樣念滿七天,一心不亂,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阿彌陀佛的佛像應放在居室的西面,如果沒佛像,人也要面向西方念,觀想阿彌陀佛形象。念多的話,可採取金剛念法,即口型動,但不出聲。上面念咒當然是出聲效果好,但出聲念傷氣,時間長了可能對身體不利。而若是不動口單純心意默念則又傷神,時間長了也不太好。動口而不出聲的默念法則適合長時間念。

前面已經提到,修淨土的結果接近或等於成就大阿羅漢果。第一兩者感受的快樂是不相上下的;第二兩者感受快樂的時間也可以是無比長的,是否離開再入三界似乎僅取決於自身的願望;第三人在淨土中因無憂無慮,並且可以時刻聽聞阿彌陀佛講法,能很容易成就阿羅漢果。

末法時代眾生業障都比較重,修禪定證聖果比之以前也較困難一些,而修淨土因為外有阿彌陀佛的願力可倚靠,所以要比自己修成阿羅漢容易很多。這種情況下,先求往生淨土,然後到淨土再修,則成為比較好的選擇。

人在西方極樂世界中,最高可以修到「一生補處菩薩」的果位,也就是說,離開西方極樂世界下一生就可以成佛了。但在這當中,人也可能因為自己的願望而去其他世界。在極樂世界中可能功德做起來比較慢,大概因為那地方人人行善,人人都很滿足,我們現在這個娑婆世界則不一樣,正是五濁惡世加末法時代,有善有惡,所以若人在現在這個世界持戒一日,就相當於在西方極樂世界做一百年功德。但在極樂世界中修的好處是那個地方有樂無苦,環境美妙,人都具足神通,生活也很精彩,就算修得再慢,呆的時間再長,也沒什麼壞處。

關於修淨土的基本知識、西方極樂世界的介紹和如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讀者應該去看相關佛經,主要是「淨土五經」,即《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和《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圓通章」。這兒討論修淨土的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是散心念佛是否也能往生淨土。這方面問題我比較認同的元音老人在《消業往生和帶業往生》、《淨土修證心要》中的論述。簡而言之,散心念佛不可取。要念到一心不亂,至少不亂到一定程度,臨終才可能往生。這也是《阿彌陀經》裏的說法,釋迦牟尼佛說要「一心不亂」,雖然並未明示的排除散心念佛而成就的可能性,但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這種可能性。至少一心不亂是非常重要的。

一心不亂到何種程度呢?當然不一定要念到成就大勢至菩薩那樣的「念佛三昧」,那是證果的層次了。但總之要心投入到一定程度才行。單純散心念佛估計肯定不夠,只要可能就要認真、精進的念。

所以這兒強調的修法是每天抽出一定時間專門念,如果是老年人的話,每天花個二、三小時,專門念佛,而不要邊做其他事情邊念佛。不然其他事情做不好,念佛也念不好。當然走路等簡單事情時也可以念。

單純的散心念佛也有功德。這兒我給大家講個看來的故事:

有個賊去偷個神廟裏的一個天神塑像的頭,因為那頭是含金的挺值錢。那天神也有能量,發出光來讓賊害怕了不敢偷,賊害怕之餘順口念了句「南無佛」,結果照得天神閉上了眼睛,賊就順利的把這天神塑像的頭給偷了。

這並不是說佛去幫賊偷東西。而是不管誰念佛,本身就有靈性的能量出來。就像世人一樣,不管誰如果突然說起當時一位偉大帝王的名字,別人也會肅然起敬,佛就是我們這個宇宙間威神最大的生靈。

主張散心念佛也能往生的人,可能是根據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中,只要念他名號,就能往生,而認為只要念佛就能往生。但關鍵問題在於,佛的願力雖然無量無邊,可眾生的業力也是無量無邊的。你若念佛念不到一心不亂,業力不消到一定程度,臨終時疾病纏身,痛苦不堪,神識散亂,就算阿彌陀佛現身前來,你也看不見。

第二是關於帶業是否可能往生淨土的問題。我的判斷是可能的。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分析。瞭解很多佛教故事的人根本就不該提這個問題。因為大家可以看看釋迦牟尼佛,他成佛了,也曾和他的五百弟子一起遭受三個月「馬麥之報」。原因是他前世曾為梵志(一種外道),當時有毗婆尸佛,為一個生病的比丘帶回一份飯菜,經過此梵志所居山林,這位梵志也修行頗高,隔老遠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就生嫉妒心說:「禿頭沙門應食馬麥,何必供與甘飯?」隨從五百童子亦跟著這樣附和。結果就現在自己成佛了,也和五百弟子一起受三個月馬麥之報。當然只要是阿羅漢吃任何東西就都是美味了,所以佛和他的弟子吃三個月馬麥基本是無所謂的。只是至少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業報的事情人都逃不掉,關鍵是要把業消到很少很少,佛道修到很高很高。

往生淨土呢,帶業是能往生,只是不可能帶重業往生,必須要消業消到一定程度。如何消業?第一,至心懺悔過去罪業;第二,不犯新的罪業;第三,念佛,或者做其他功德消業。

第三,欲往生淨土,除了專心念佛,並消業、做功德以外,是否需要心清淨,戒淫心?

我判斷是的。

因為西方極樂淨土是單性的,沒有性欲可言,如果一個人淫心不斷,那麼去西方極樂世界,從本質上講,是滿足不了你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你修行很高,業障很輕,功德很大,口頭上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去不了。若不平時把淫心降到一定程度,乃至基本消除,到臨終時淫心不斷,貪淫的意志體現出來,而極樂淨土是斷淫的,阿彌陀佛也無法來接你。所謂「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欲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還是得斷淫。當然,如果你自信不會早死,可以年輕時有所節制,到了老年再徹底斷淫念佛,這樣也比較容易做到一點。

縱上所述,欲往生淨土,第一要盡可能的多念佛,並且儘量一心不亂的念佛;第二要盡可能的消業,並且不犯新的罪業;第三性方面要有所節制,最終要斷淫心。

第三節  為了自覺覺他,最終成佛而修行

一切眾生本具澄淨圓滿、全知一切、自在無礙的佛性,但被無始以來的「貪瞋癡慢疑」五毒所纏繞,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蒙蔽,而在三界內輪迴流轉,受樂受苦,修佛就是消除這些虛妄客塵,從而回歸到本自具足的佛性中,獲得永恆的快樂和自由。

修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消除自身的障礙。也即提升自己的心性,降低自身世俗的欲望,消除「貪瞋癡慢疑」五毒,以及修深度的禪定,破盡「色受想行識」五蘊,不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轉,明心見性,證悟佛道。第二,消除外界的障礙。主要就是做功德,消除無始以來在六道輪迴中尚未償還的業力,以及覺悟眾生。

這兩方面的修行,即佛陀教導人行大菩薩道、最終成佛的「六度萬行」。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種修行,這六度修行圓滿,即可最終覺悟成佛。萬行,即六度總攝的各種行為。

布施

布施,從自身角度講,是消除貪,從外界角度講,是消彌欠他人的業債,提升自己的福德。

布施主要可分財施、法施、無畏施、事施四種。因為前面已經詳細講了財施,這兒就不再多講了。

法施,即為他人講法,這個法,尤其以佛法布施功德最大,功德是遠超於財施的。其次是一般的良法布施,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人良法一般也高於單純給人錢財的。

無畏施即在人恐怖、畏懼的時候授人以勇氣,使其戰勝艱難險阻。

事施就是幫人做事。拿現在市場經濟眼光看等於把做事原本應得的工資用於布施。

布施要以清淨心、慈悲心、平等心、快樂心布施為最佳。

持戒

上一章講了居士五戒,可以說,當今的佛道修行人能完全持好居士五戒,已經算很不錯了。佛教對於出家的修行人,還有沙彌、沙彌尼十戒,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等,另外還有在家出家都可受的大乘菩薩戒,這些戒都非常嚴格。

根據佛制,受低層戒的人不可知道上一層戒的內容,比如沙彌不可知道比丘戒的內容。因為戒律歸根到底是一種修行人的自律,所以別人也是沒必要知道。

小乘戒律主要是戒行為,大乘菩薩戒則不但要戒行為,還要戒心。因為成佛歸根到底是要修心的。並且這個戒心,不但自己一絲惡念都不能起,還要自己一絲善心也不退轉。比如,哪怕只是看見一個頑劣之人非常難度,就退失度他的心,也算犯菩薩戒的。所以若是受了這個菩薩戒,實際上意味著不但不能做惡,還必須要行善,只要看到有善而不行就算破菩薩戒,可以說實在是非常難守的。要真正發起大菩薩心的人才好守。

忍辱

忍辱,主要是從自身角度消除傲慢心、瞋恨心,並且在遭受外惡的時候自己不起瞋心,從而大量提升功德。

所以修忍辱,主要是要自降其心,對人有恭敬心,謙卑心。我的主張是一個人只要未成佛,就要持恭敬心,謙卑心,因為上面還有十方無量諸佛這樣無數比自己更高的生命在,自己再怎麼修行高,也及不上佛,沒有理由驕傲;而如果成佛了呢,因為已經到頂了,倒是可以驕傲了,但顯然也沒必要。釋佛成佛後,亦是以慈悲心、平等心對待眾生。因為眾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區別只是迷妄程度不同而已。

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故幾於道」,懷著謙卑心才能不斷得到,不斷提升,不斷進步。懷著大我慢之心,對己難以進步,並且易入魔道;對人,則易遭人嫉妒、瞋恨,導致不利。

有的菩薩針對眾生根器,為傳法故,有時故意示現大我慢的形象,只要自心實在不我慢,亦是可以的。

另外一個修忍辱的方法就比較慘,也就是要在別人的攻擊中不起瞋恨心。《佛遺教經》中佛陀對比丘們言道,即使有人來「節節肢解」,也不要生瞋恨心。這樣功德就非常大。耶酥基督也曾對別人說:「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讓他打吧」。打人失德,受打則得德,但若一生瞋恨之火,又把這德燒掉了。

但這種修法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比較困難。第一它還需要人「配合」,不是平時就能修的;第二它本身困難,要在大痛苦之下忍受而不起瞋恨是極不容易的。所以我這兒主張如果受到攻擊,還是要正當訪衛,至於瞋恨心,從智慧的角度講也確實是不必要的。要以慈悲心、公正心對待你的敵人。

一般的受到別人的損害,比如對方踩了你一腳,或者搶了你的錢,或者對方前世殺過你,本來按照因果規律他該還,但若今世你持戒,忍辱,你原諒對方,你不報復,那這個果,就變成了你得功德,對方沒事,也就是一種自利利人的結果了。

所謂「忍辱功德,持戒不及」,在提升功德方面忍辱往往是比持戒更有效的。

精進

精進,即在修善斷惡、去染轉淨的修行過程中,不懈怠地努力上進。前面的持戒、忍辱主要是自己不作惡,精進就是要不但不做惡,還要積極的做功德。

在個人方面,不但要不做惡行,連一絲惡念都要不起;在社會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

什麼是高的道德品行呢?大家可以看《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願品」、「普賢菩薩淨行品」,那是行大菩薩道者應有的道德行為標準。一個人德行高,得福也大,所以修德是自利利人的智慧選擇。所謂「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已墮;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賢不可悔,禍必滅己。」(《佛說四十二章經》)有德之人,自有大福報,即使別人來害,有德之人也不需要報復,害人者自將遭受冥冥之中的因果報應。

在個人的佛道修行中,要勇猛精進,或者多讀經,或者多念佛,或者勤修禪定,不可貪圖五欲安逸。

禪定

禪定,就是一種深度的精神修行。

很多人聽說修佛,就會想到老和尚打坐、修禪定,所以禪定當然是修佛的一個核心。但如果上面四度修得不夠,世俗的欲望、煩惱太多,業障重重之下,很難修得好定;即使偶爾修得入定,也很容易誤入歧途,為貪欲、魔障所轉;或者即使不為貪欲、魔障所轉,若是佛理知識不夠,對境界認識不清,也難有效進步。所以修禪定的同時也要修心、修德,並精研佛理。

這自身的修行和外在的修行是相輔相成,合為一體的。比如人若心地善良慈悲,那麼念「大悲咒」容易得到感應,而多念了「大悲咒」,人也會變得越來越慈悲。

修禪定也是有消業的意義的。比如禪定時的雙盤打坐,一般人到了一定年紀腿就比較硬了,剛開始煉雙盤打坐腿會覺得很酸,那忍受這個酸就可以說是一種消業的過程。打坐入靜本身也可以說是一種消業的過程。《道德經》中有云「濁以靜之徐清」,這個「濁」,就是一種「黑業」。人打坐入靜,身體放鬆,經脈暢通,那這個濁氣就往下降,濁氣消除,等於人自心清淨了。

所以有的修行者不出來做很多功德,光打坐,也能消業,消到一定程度,也能入禪定,開智慧。之所以要持戒,是別一邊消業,一邊再繼續造惡業,或者別一邊提升精氣神,一邊又漏精氣神。

讀者看到這兒,有可能會聯想到兩個禪宗的著名偈語,即神秀的「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和六祖慧能的「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前者是講漸修,後者是講頓悟。我這兒的論述看上去是講漸修,但實際上,頓悟也是基於長時間的修行的。禪宗,無論南頓北漸,都要修禪定,都要修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悟。六祖的頓悟,是基於前世無數修行的。所以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實質區別。就兩個偈語本身來說,前者執著於過程,而後者則講清了本質,過程本身不是目的,達到本質才是目的,當然是後者高明多了啦。若是光修,不積極設法開悟,總還是不行。所以我還是偏向南宗的風格。

光修,不求開悟,當然不行,但若是光參話頭、打機鋒,卻不實修,那更是不行。這相當於一個人吃西餐。參話頭開悟,是吃最後一片麵包,覺得飽了。但人不可能之前不吃,光想著吃「最後一片麵包」,就讓自己飽了。那純粹是自欺欺人,無有是處。

關於禪定的具體修法,很多佛道修行者有專門的著述,我這本書因為偏重於佛教思想體系基本框架結構的建設,和講述佛教的一些基本教義教規,所以深度修行的方法就不多講了。網上有一篇名為《定慧之路》的文章,講禪定講得很精細,可多參照,網址是:http://www.4ui.com/cart/dinghui.htm

另外,南懷瑾先生的《如何修證佛法》、《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等也可作為修佛禪定的指導。

具體講禪定的佛教經典,主要是在三藏十二部的「阿含部」中,上面的《定慧之路》主要是基於《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等小乘「阿含部」經典。依據這個,最終可能修到阿羅漢果。再往上要修成佛道,就要讀大乘經典,修「六度萬行」了。

所以我的主張是以《妙法蓮華經》、《楞嚴經》、《華嚴經》、《金剛經》、《心經》等大乘經典作理論指導,依《長阿含經》、《中阿含經》、《雜阿含經》等小乘經典做禪定實修,是比較好的修行方法。

《楞嚴經》中則也有講修法的,主要推薦了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末法時代人耳根最靈,所以修定時以專注耳根,聽呼吸聲音為入定方法是適合最多人的。

修定最好一定要雙盤。首先雙盤容易入定,就算入不了定,也能消業、打通經脈、提升能量。若是散盤,首先是不容易入定,而若是散盤入不了定,就有浪費時間的嫌疑。單盤則介於雙盤和散盤之間,實在不能雙盤的則一定要單盤,絕大多數人都至少能單盤,單盤煉時間長了慢慢也就能雙盤了。若是單盤也做不到,可一腿盤,一腿向上屈膝盤,兩腿成直角,累了再換另一隻腿,大家可以看到有些觀世音菩薩的像就是這麼坐的。但總之不可伸直著腿。

前面兩節的修法,念佛念咒念經等,也最好雙盤打坐念。

般若

般若,這詞是由梵語音譯而來的,基本的意思是「智慧」,但這種智慧是基於前面五種修行而得的一種超世俗的大神通智慧,一種明見一切事物及道理的高深智慧。

心經開頭一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波羅密」也是梵語,就是「到彼岸」,「圓滿完成」的意思。

現代人進行般若的修行,我以為具體來講主要就是以追求開智慧為目的,以《心經》、《金剛經》、《楞嚴經》等大乘佛法作指導的深度禪定修行,以及日常生活中對自心的時刻觀照。

智慧和功德圓滿,即能最終覺悟成佛。

成佛之後

成了佛以後,就要大轉法輪,廣傳佛法,將無始以來傳承的無上佛道繼續源源不斷的傳下去。

據傳釋迦牟尼成佛後,就覺得這個成佛之路實在太艱難了,自己極其稀有的證到,應該趕快入涅槃,幸好有天人在旁邊勸他要再轉法輪,才有佛法出興於世。所以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大家修佛時要多發自覺覺他的願,這樣成佛後就容易記住還要傳佛法,未成佛時就要記住看到佛就要請轉法輪、佛想要涅槃時就要請佛住世。

成佛之前人一直是欠佛菩薩的,跟佛菩薩學、得佛菩薩幫助、加持、護佑,那怎麼還呢?還在後面的眾生身上。也就是將佛道源源不斷的傳下去。就像現代的父子一樣,子女一般是欠父母的,在世時也往往還不了,只能還在自己的子女身上。

最根本的當然還是要按照佛的教導修行,直至成佛。

最後,預祝讀者佛道修行一帆風順,早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書籍目錄】
第1頁:《佛教起信與入門》內容簡介 第2頁:第一章 什麼是科學理論
第3頁: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模型 第4頁:第三章 佛教的生命模型
第5頁:第四章 外星文明的狀況 第6頁:第五章 關於人類未來的預言
第7頁:第六章 信佛的開始:如何皈依佛教 第8頁:第七章 佛教的基本教規:居士五戒詳談
第9頁:第八章 佛教的修行 第10頁:附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覺醒者 发表于 2014-4-30 11:10:25
宇宙33重天之內是如來法身之內的世界也稱波動現象宇宙,有生有滅,佛教最深入只知道此境界,宇宙再深入還有:宇宙外37重天是如來本尊含如來藏本尊的真實世界,是本來存在'不生不滅'也是人類未知的世界,在宇宙37重天之外更有無邊'無際,無十法界眾生的宇宙稱如來心體宇宙,是本來存在'不生不滅人類未知的世界,也是整體宇宙真正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