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金剛經講義 達理法師編著

金剛經講義 達理法師編著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達理法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參、流通分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一、結示流通布施法勝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阿僧祇,此云無數,無量阿僧祇,即無量之 無數,以充滿無量無數世界之七寶持用布施,其福德之勝可知,然若發心行菩薩道之人,(發菩薩心,流通本作菩提心,古本及宋藏皆是發菩薩心者,菩薩心以己雖 未能度,而先欲度人也,經勸流通,用發菩薩心為是也。)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如法受持,則能悟入無生,施不住相,其福便已勝彼,而此經開章即說度無邊 眾生入無餘涅槃,且更為人演說,以行不住相之法施,豈不令聞而悟解入無餘涅槃乎!故其福勝彼財施者,何待言哉!又此經以破相為宗,了空為義,能識四句涅槃 之門,演說法身如如不動,觀有為法,同於夢幻,若持此見教化眾生,所謂七寶有竭,四句無窮,悟達本心,了無所得,其福德豈不勝前七寶布施乎!

二、示直指本性結觀法緣生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為人演說,即文字般若;不取於相,即觀照 般若;如如不動,即實相般若;而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兩句,是全經結語;如曰諸法如義,無實無虛,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法平等、等句,皆是如如義,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則是不動義;又此兩句,亦是全經發明語,全經所說,雖皆此義,然是散見,若學人未能融貫,不免望洋興歎,不知從何入手?今發明之曰:全經要旨: 不外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而已;此兩句亦說修功,亦說成效,何以故?蓋必能不取,方能不動;然亦必能觀不動,乃能不取,所謂互為因果也。總之;一面向不動處 攝心覺照,以成就其不取,復一面於遇緣時,堅持不取,以圓滿其不動,庶於如如性體,得有入處,概括言之,如如不動,即不生之義;不取於相,即無住之義;先 須覺照本不生,乃能無住,至於一無所住,便證無生,交互用功,是為要門。昔佛鑑和尚示眾:「舉僧問法眼,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何不取於相,見於不動去! 法眼曰:日出東方夜落西!其僧有省,佛鑑曰:千說萬說,不如親見一面,縱不說亦自分明,要須返己自參,切不可騎牛覓牛也!」何以故者,即問不取於相,如如 不動之所以然,蓋何以能不取?即應於一切有為法,作如夢、幻、泡、影、露、電、觀,知其當體即空,不生貪著,乃能不取也;又當知如如不動是真實性,亦即所 謂不生不滅之無為法,今不令觀無為法,如如不動之真性,而令觀有為法,緣生無實之幻相,何也?此約有二義:(一)凡夫之所以為凡夫,終日向外馳求,分別取 捨,貪著幻相,誤認一切有為法為真實耳。今則須先令其深觀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莫非虛假,一切皆空,到底萬般將不去,唯有業 隨身而已;果能如是作觀,洞明萬法皆空,庶幾不再貪求而不取。(二)令觀諸法緣生,不必強息妄念,但當於有造作,有對待之一切有為法上,觀察其變化無常, 如同夢、幻、泡、影、露、電一般,使此心洞明一切諸法,不過緣會時現有生起之幻相耳;實則生而無生,便能契入諸法空相,相空,則諸法一如;諸法一如,即是 性光顯現,無明已明,如是觀諸法緣生,無異觀諸法空相;觀諸法空相,無異觀如如不動也。換言之:觀生滅之有為法,如夢如幻,便不知不覺引入不生不滅之無為 法矣;功德何有思議!又修有為法而不著,便是無為,觀法緣生如夢幻,了其畢竟皆空,所以無住,不廢有為,不礙無為,契入如如不動,寂照同時矣。又生滅者, 生滅心也,聖人無心,生滅焉起,然非無心,但無心心耳。又非不應,但不應應耳。而一切凡夫,所最執著以為實有者,識心、世界,及其自身也,今一一破其惑 曰:識心如幻,業緣變現,世界如泡,此身是影,身心世界,尚且虛妄非實,其餘一切有為法相可知矣。而又警策之曰:如露如電,露則日出而晞,電則旋生旋滅, 生命在呼吸間,務當加緊用功,如救頭然,萬勿因循怠忽自誤,一失人身,萬劫難復,古德偈云:「歷劫相隨心作身,幾回出沒幾因循,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 度此身!」願共勉旃!

三、正結流通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此經已,謂甚深經典,說已究竟,義無 不彰也;長老為當機眾故列首,次列四眾者,皆佛門弟子也,比丘、比丘尼,為出家二眾,尚有未受具足戒之沙彌,沙彌尼亦攝在內,優婆塞優婆夷,此云清信士清 信女,亦云近事男近事女,謂清淨三業,堪以親近三寶,承事供養也;是為在家二眾,惟須受三皈五戒,方可稱優婆塞夷,倘只三皈,祇名三寶弟子,不可稱優婆塞 夷也,若尚未正式三皈,只稱信士信女,連佛弟子或三寶弟子都不能稱也。又佛說法時,十方無量無數世界菩薩、及天、人、阿修羅,天人修羅,統攝天龍八部眾 也。聞佛所說,心開意解,皆大歡喜,且知信受奉行,當得菩提,又荷擔如來,成佛有望,豈不皆大歡喜也;信者、即信心不逆,受者、即深解義趣,奉者、遵奉, 謂依經中義趣,行字、兼自利利他言,謂自己既遵奉而行,復廣布此經,為人演說,令一切眾生,無不獲大利益,故皆大歡喜也。

昔夢東禪師有頌本經云:「剛道即非又是名,等閒一舉便超情,有求有得全封見,無說無聞總隔程,如是降伏如是住,若為色相若為聲,分明一段劫前鏡,八百餘家畫不成!」謹附以作本講義之終篇,願深味之!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終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引言
第3頁:釋經題 第4頁:釋人題
第5頁:釋經文 第6頁:法會因由分第一
第7頁:善現啟請分第二 第8頁:大乘正宗分第三
第9頁:妙行無住分第四 第10頁:如理實見分第五
第11頁:正信希有分第六 第12頁:無得無說分第七
第13頁:依法出生分第八 第14頁:一相無相分第九
第15頁:莊嚴淨土分第十 第16頁: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第17頁: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第18頁: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第19頁: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第20頁: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第21頁: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第22頁: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第23頁: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第24頁: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第25頁: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第26頁: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第27頁: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第28頁: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第29頁:福德無比分第二十四 第30頁: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第31頁: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第32頁: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第33頁: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第34頁: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第35頁: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第36頁: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第37頁: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第38頁:重再版剩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