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錄 會性法師講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錄 會性法師講述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閻浮」具稱閻浮提,前已說過,略之。「眾生業感」即此界六道眾生,造業感報的情形如何,為本品之要旨,依序列為第四。科判屬:

丁四、示業感差別分三

開示眾生造業所感得的果報差別,「業感」 包含因、緣、果,缺一不可。古德判三、四、五品為「明所化機」,說明地藏菩薩教化的對象根機,約業緣、業感、業報分三品,實際上,三品互兼互融,科判約偏 重說,無法細分。「示業感差別」分三段:戊一、地藏重述付囑,地藏菩薩重述世尊付囑。戊二、自在問因發何願,定自在王菩薩請教佛:地藏菩薩因地發何願?今 方成就如是功德。佛答大士因地修行的兩種功德。戊三、正示業感差別,正開示業感差別。科判雖標「示業感差別」,正說卻在第三段,四天王請問,佛才答覆業感 差別的道理。先說第一段:

戊一、地藏重述付囑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

「爾時」第三品說圓滿時。地藏菩薩稟白佛說:「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我仗佛威德神通之力的緣故,才能周「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即第二品說的無量分身,「救拔一切業報眾生」,救度拔濟一切造惡業受苦報的眾生。

「佛如來」,如來是佛十種通號之一,意思也是佛,凡修行圓成佛果,都可稱作如來,有人不知,以為如來是佛名,寫成「如來佛」,是錯誤的,用「佛如來」,表尊敬故。

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

感謝佛恩,功歸於佛,假使不是佛的大慈大悲,威德神通之力加被,就不能分身無量,救度眾生。

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

「阿逸多」此云無能勝,為彌勒菩薩名。彌勒是姓,譯慈氏。除佛外,彼之慈悲最為殊勝,發願於刀兵劫時度脫眾生,故名「慈氏無能勝」。

「我」地藏菩薩自稱。我現在又承蒙佛付囑,凡於釋迦牟尼佛正、像、末法結緣的眾生,到彌勒菩薩成佛,三會度眾時,皆得度脫。此即「重述付囑」。

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唯然:允諾。謹遵師命,請佛寬心。

此文當承接在第二品,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之後,但因摩耶失人請教業緣問題,先答彼疑,才述己意。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世尊重說眾生剛強難化的情形。佛告地藏菩 薩:一切尚未解脫的眾生「性識無定」,多生歷劫輪迴六道,已成習慣性。「性」,習性。「識」,識神。八識中,以第六識最糟,專打妄想,又稱「妄識」,妄識 隨宿生習氣,善惡不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明不定之因。惡習結集心中,因既造成必受惡果,這句是「說因攝果」。惡習,指煩惱種子起現行。結業,業因 成,必受報。文句中沒明示果報。「善習結果」,說果攝因,偶逢善緣,善種也會起現行為善,但不懂佛法,所作多屬有漏善法,如綱常五戒,是世間善,人天善果 而已,若修四禪八定,生四空天,福盡還墮。這兩句說明因果義理,相互映顯。

「為善為惡,逐境而生」,正說不定之因。做善或做惡,受外境影響,如見佛生歡喜恭敬,見貧困起悲愍,交惡友則造惡業,根塵相對,心隨境轉,若能轉境,即同如來。

「輪轉五道,暫無休息」,輪轉,喻六道受 生如車輪旋轉,善則生天做人,惡則墮地獄、餓鬼、畜生。「五道」,將阿修羅歸於天、人、餓鬼中。有天福無天德,雖不居天,福同天人,屬天道。人中則熱心布 施,但好強鬥勝。鬼道阿修羅,生活近乎鬼,好嫉也好施。阿修羅有胎、卵、濕、化,詳見楞嚴經。無始以來,流浪三界,不曾休息。「動經塵劫」,妄心造業,受 苦微塵劫。世界成、住、壞、空一次算一大劫,經微塵數劫仍不得解脫。明輪迴時間之久。「迷惑障難」,輪迴之因。迷於妄心,起惑、造業、受苦,惑、業、苦不 息,三障不消。修行目的在消煩惱障、業障、報障,障盡慧明,故回向文謂「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難」,含八難,累劫奔波,不遇佛法,不生信 心,皆因八難障礙,八難即:

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北俱 盧洲:佛經說四大部洲之一。福如天人,壽千年,福大故不信佛。曾聽榮宗法師說:北俱盧洲人無我所心,彼國河水淺,不須舟筏,過河,衣留此岸,裸涉,至彼 岸,見衣便穿,舉國如是。韋馱菩薩發心,欲度北洲人,不諳風俗,頂戴衣物渡河,北洲人怪之,因而不受佛法。故韋馱菩薩僅感應三洲。學佛不求生天或北俱盧 洲,因世福障道。餘三洲皆有苦,南贍部洲尤勝,較易學佛。五、長壽天:即無想天。外道修無想定所生,壽五百大劫,不聞佛法。六、盲聾瘖啞:盲、聾、啞,三 種具足方成難,不能見聞讀誦故。七、世智辯聰:知識之輩,聰明無智。古德云:「智慧聰明兩路差,聰明枝葉慧根芽。」智慧是根本,純善。聰明參雜善惡,所謂 「聰明反被聰明誤」,做壞事多是聰明人。雖有學問,佛法不入,謂「世智辯聰」。昔獅山勸化堂,有一劉姓老儒,學問不錯,常講孔孟,卻不懂佛法,見大眾念金 剛經,隨手翻翻說:「什麼金剛經,像兩桶水,倒來倒去,忽有忽空。」不懂又發謬論,便屬此類。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甚至盜佛法為己學說,反謗佛法,這種人, 見多識廣,能言善道,惜法水不入,終不得益。八、佛前佛後:釋迦佛滅後,彌勒菩薩成佛前,無佛可見,學佛不易。但能聞法信受,猶具善根福德。若無善根,與 佛同世,也是枉然。大莊嚴論載:迦毗羅城有一老嫗,人稱「城東老母」。七十餘歲,不信佛,原因是自以為和佛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彼是佛我也是,故不見不 聞。眾弟子常勸佛度之,佛答「無緣不能度」。弟子再三強求,佛許之。城東老母遙見佛來,緊閉門窗,佛用神通進入,令屋通明,內外能見。佛隨老嫗所轉方向而 現身,四方上下,無一不佛,嫗以雙掌矇眼,十指皆佛,開眼閉眼悉見佛身。弟子們從旁勸導,則怨聲迭起,大家始信無緣不能度。這比佛前佛後更嚴重。我等幸得 親近三寶,當自慶珍惜。

眾生由妄心鼓動,習性助瀾,起惑造業,隨境而轉,致微塵數劫輪迴生死,生八難之處,暫無休息。

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喻輪迴生死,如魚游網中,誤為大海,偶因漁夫失手或網破,得以逃脫,不久又落網被捕。眾生所以浪跡三界,皆因煩惱業障羅網故。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像這類眾生,是我(佛)所憂愁掛念的。

眾生不離苦,我佛終宵有淚痕(順凡情語)。

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累劫重誓:無始劫來,一再重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大願。「累劫重誓」的重有二義:一、重複、重重,一次又一次。二、重誓,深重大願。

你地藏既然歷劫重發深重大願,願廣度一切罪苦眾生,我何須再憂慮呢!

法擔承繼有人,佛感欣慰。

戊二、自在問因發何願分二

定自在王菩薩請問佛:地藏菩薩因地發何願?得蒙佛付囑讚歎。經文分二:己一、自在王問,己二、如來答釋,先說:

己一、自在王問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

「說是語時」佛說「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時,會中有一位大菩薩,名定自在王,起座請法。

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慇懃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定自在王菩薩請問佛:世尊!地藏菩薩累劫至今,發了多少大願?值得佛一再讚歎,並且托付度生大業,彼既累劫重誓,乞佛再為我等大眾,略說大士因行一、二,啟發大眾信心。

己二、如來答釋分三

世尊答釋分三段:庚一、誡聽許說,庚二、正示行願,庚三、結顯神力。

庚一、誡聽許說

佛允許開示,誡大眾諦聽。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注意。耳 根發耳識,聽得清清楚楚,了了明白,謹記在心,同時須知言外之意,謂之諦聽,也就是洗耳恭聽,莫如耳邊風;屬聞慧。「善思念之」善思,聽後思惟,徹底明了 其義理,屬思慧,思惟法義所得的智慧。「念之」是修慧。思而不修,不是真智慧,依教奉行,念茲在茲,因修發慧,方能斷惑。佛法重實行,說而不行,如畫餅充 飢,說食數寶。這兩句是佛開示弟子須聞、思、修三慧具足,才能得到佛法實益。

庚二、正示行願分二

正開示地藏菩薩因地所發大願、所修大行,分兩段:辛一、為小國王時發願,辛二、為光目女時發願。

辛一、為小國王時發願

初發心時,曾作小國國王,發度生大願。

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

往昔阿僧祇(無數)那由他(億),即過去 無量無數億不可說劫前(和前為長者子時發願的數字同),有一佛出現世間,名一切智成就。「一切智」,平素講三智,謂: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詳分則 「一切智」,知諸法空相總義,是二乘人的智慧。「道種智」,知諸法別相,又名道相智,屬菩薩智慧。一切智、道種智圓足,謂「一切種智」,佛之智慧。現單說 「一切智」,表佛智圓滿無缺,根本、後得,權實二智統統具足。此佛以開發智慧,圓成佛智而立名。如來、應供等,是佛的十種通號。凡成佛,都十號具足。「世 尊」是總號,具上十號,為九界中最尊,稱世尊。此約大智度論說。成實論則將無上士、調御丈夫合為一號,世尊為第十號。古德的兩種說法,道理差不多,我則認 為大智度論所說較圓滿,也較好解釋。

一、如來:如,不變義;來,隨緣義。真如 自性之本體,本來如是,亙古常新,曰如。親證諸法理體,來十方世界,示現八相成道,隨緣化他,曰來。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如如不動,教化眾生,名如來。又 彷同先德號,後佛如先佛之再來,證理相同,說法無異。如來之義甚多,有法身、報身、應化身等,從略。

二、應供:堪為福田號。圓成佛果,堪受九界供養。未出三界,道業未成,受供養謂「缺應供」或「負債受供」。

三、正遍知:遍知法界號。三智圓明,無法不知,最為正確。

四、明行足:果顯因德號。約修因證果顯勝 德而立。「明」,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全屬智慧境界,故稱明。佛三惑盡除,是漏盡明。知過去、未來如現前事,是宿命明。五眼圓明,徹見一切,是 天眼明。「行」指萬行。「足」,圓滿義。福慧雙足,功德圓滿,故成佛曰「兩足尊」。

五、善逝:妙住菩提號。善修一切法,達究竟佛果。「逝」去也。證涅槃果德,欲去則去,自在無礙,名善逝。既善逝也善來,眾生有緣則來,緣盡則去,來去自由,心無罣礙。

六、世間解:「世」時間;「間」空間。時空相合名世間。有三種:一、有情世間——六道眾生之正報。二、器世間——山河大地等,眾生之依報。三、智正覺世間——出世聖人,佛、菩薩、聲聞、緣覺,正覺出三界了生死。成佛對三種世間,無不了達。稱達偽通真號。

七、無上士:士,人也。佛果至高無上,九界眾生無與倫比。

八、調御丈夫:「調御」,調和降伏。佛善巧度眾,柔和者,慈悲攝受;剛強者,以苦切語或現神通折伏,令趣善道而後已。佛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巍巍丈夫相,巧調御事,故名。「無上士、調御丈夫」成實論合稱攝化從道號。

九、天人師:應機說法號。佛為人天導師,實際是九界師,因三乘已出三界,不須費心,三惡道正受苦,不易度化,唯天上人間,堪受教誨,故以度人天為要。以佛為師,學佛所行,得大利益。

十、佛:梵語佛陀耶,國人好簡,稱佛。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大覺者。謂:三覺圓具號。

具上十種勝德,世出世間最尊最貴名為「世尊」。成實論謂三界獨尊號。

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大劫,可能出於清淨佛國。由果說因,先說果(一切智成就如來),後說因,這尊佛關係地藏菩薩因地發心,所以先作介紹。

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

「未出家時」,指初發心時。一切智成就如來,久遠劫前,初發心還沒出家時。不是佛未出家前,是個小國王,不可能今生出家,今生成佛,這種情形很少。經文簡略,義不明顯。初發心未出家時,曾作小國王,與鄰國國王為友,行十善,以十善法治國,百姓生活富足安樂。

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

「鄰國」或許是兩國之外的國家。因二王既行十善,人民當少惡。此鄰國不屬自己的管轄範圍,無從方便教化,才開會計劃。

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

一王發願,先成佛再度造惡眾生,使皆得解脫,無有遺餘。

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一王發願,先度眾生離苦得究竟安樂,再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

結會古今。佛告定自在王菩薩:發願早日成佛再度眾生的是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永度罪苦眾生的,是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和一切智成就如來在久遠劫前,曾為好友,同時發願。地藏菩薩經無量劫,仍以度生為重,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是本經敘述大士因地的第三因緣。

辛二、為光目女時發願

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

又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包括第一品,為長者子時發願的久遠劫前。有一尊佛出現世間,名清淨蓮華目如來,「清淨蓮華目」,印度有青蓮花,天然妙美,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故言清淨蓮華。約佛應身莊嚴,尤其眼睛如妙蓮華而立名。其佛住世四十大劫。

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

「羅漢」即阿羅漢。譯殺賊、應供、無生。

四十劫後,佛入滅,過了正法進入像法時期,眾生漸造惡業,國土漸濁,有一阿羅漢,「福度眾生」,學習菩薩道,到處托缽,令眾生種福田。

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

依次托缽教化,遇一女名光目,備諸飲食,恭敬供養。

羅漢問之,欲願何等?

羅漢受食已,為報供養恩,問彼有何心願?

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

供養目的,為度母。

光目女答:我母親過世有段日子了,其間曾修福資助,至今,不知母親生在何處?是否出苦?

羅漢愍之,為入定觀。

羅漢因女孝心而生憐愍,入定觀察彼母生處。

佛則不須入定,便了了分明,羅漢須入定,以他心通觀察方知,若不入定,與凡夫無異,這就是佛與二乘人的不同處。

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

慧眼觀見光目之母,墮地獄受大苦。

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

出定復問光目女:你母生前作何惡業?今在地獄,受大痛苦。

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鱉之屬,所食魚鱉,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鱉」甲魚。生前好殺生,尤其愛吃水族類,且喜食魚鱉之子,肉軟又小,一餐吃很多,或炒或煮,烹調方法百出,任己之情,貪口腹之欲。敬請尊者慈悲憐愍,有何辦法,可以救拔?

羅漢愍之,為作方便。

尊者為光目女設方便救母之法。

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示超度方法。勸以至誠心念佛,若環境允許,可兼塑、畫佛像供養。以此功德回向,存亡皆得殊勝果報。可見念佛法門勝諸法門。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

光目女思母受苦,隨即依教,捨己愛,尋畫莊嚴聖像供養。又以恭敬心,瞻仰禮拜,求佛加被,因念母親受地獄苦而悲泣不已。

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

沒標示瞻禮多久,或許有一段時間。白天晚上,除後夜休息外都念佛,忽然於後夜睡夢中見清淨蓮華目如來,身如妙高山,毫光燦爛,放大光明。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

佛夢中開示:不久你母當生你家,才知飢寒便會說話。一般小孩須周歲左右才牙牙學語。

光目女聞佛開示後,仍如法念佛。文略。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

豪富之家,故有奴婢。家中婢女生一子,不足三日,不但能說且會禮拜。

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頂禮泣告光目女:輪迴六道,造業因,受果 報,皆自作自受。我是你母親,死後,墮大地獄,在幽暗中受苦,已有一段時間,承你念佛修福的功德回向,才能離地獄苦,轉生人道,作婢子,地位下賤,又短 命,歲僅十三。你有何法,使我十三歲後,免再墮落!話中含我造業,自作自受,無話可說。慈航法師遺囑云:「自作還是自受,誰也替你不了」。

時間長短,由眾生業感,正受苦時,長夜漫漫,所謂一日三秋。地獄眾生,一日之間,萬死萬生,感覺「累墮大地獄」,時間長久。

未滿三日,即能言說,知前生事,仗佛力使然,為啟光目女發心,否則,既造地獄業,那有此大神通。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

光目女聽了,確知是母親轉生無疑。

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

「硬咽悲啼」,哭到聲塞氣結,勉強說之。雖是婢子,乃母轉生,仍須尊敬,故稟白婢子:你既然是我母親轉生,「合知本罪」應知自己前生,作何惡行、惡業,致墮惡趣。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

婢子答:墮惡趣原因有二:一、殺生多。二、對三寶沒信心,又毀謗辱罵三寶。

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若非蒙你修福救度,以是重業,正在受苦,不得解脫。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

光目問:地獄受苦的情形如何?可以說些嗎?

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婢子答:苦不可言,不堪回首。且苦之情形,口不能言其萬分之一,縱要說,百千歲也講不完,非能力所及。「卒」畢也,苦說不盡。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

光目女聽了,嚎啕大哭,急欲令母出苦,不遑至寺,即向虛空,對周遍十方虛空的三寶發願:願我母親永離地獄苦,十三歲終,除重罪業,不再經歷惡趣。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

「聽」准許。「誓」,依願起行,直到滿願為止,非達目的不可。祈十方諸佛,慈悲哀愍,准許我為度母出苦,所發的廣大誓願。請佛准許發願有二義:一、令母永得解脫,不再墮落三塗。二、發願後,求佛加被,願累劫度生,滿我心願。

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光目女的發願文。本經共敘述四段地藏菩薩因地發願,四番文中,唯此願文,最為詳盡。

「三塗」,火塗(地獄);血塗(餓鬼),茹毛飲血,吃不淨食;刀塗(畜生),受刀宰之苦。

願母一、超三惡道。二、生人中尊貴家,莫作女人,具丈夫相,修學佛法。

光目女恭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發願:若我母親得離三塗、卑賤、女身,能親近三寶,永脫苦海,自今以後,百千萬億劫中,誓願救拔十方世界地獄及惡道諸罪苦眾生,使遇善緣,修行成佛後,我才成等正覺。正所謂:「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大願也。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佛讚慰之語。

「具聞」完全聽到。發願畢,聞佛讚慰:光目!你具大慈悲心,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

「梵志」,出家婆羅門。佛言:我觀察你母親將因你之發願而轉業,捨婢子身後,生婆羅門家,有清淨志向,發心修行,壽命百歲。

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

因修行功德,捨梵志身後,必生清淨無憂佛國,壽命無量。

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恆河沙。

將來往生佛國,續修成佛,廣度眾生,數如恆河沙。

上乃佛在虛空中為光目女所說話。光目女為救母發弘誓願,母仗彼願力得大解脫,是出世究竟大孝之表率。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結會古今。佛告定自在王菩薩:當時福度光 目女的就是現在的無盡意菩薩。無盡意菩薩為法華經普門品之當機。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由光目女發願及仗佛力轉業,修行成就。華嚴經裡曾作當機,亦常出現他 經,可見地藏菩薩因地之六親眷屬,於釋迦世尊法中,皆已圓熟,輔佛教化。光目女即今之地藏菩薩。

庚三、結顯神力

總結顯示地藏菩薩發大誓願,累劫修行,成就威德神通之力,眾生依教奉行,必得大利益。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恆河沙願,廣度眾生。

總結上文,生起下文。過去久遠劫憐愍眾生,所發願數超過恆河沙,念念度群生,可見願力之廣大。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婬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

明地藏菩薩度眾方法。先說造惡眾生,依業當墮惡道。

釋迦佛滅後,若有男女,不信因果,造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等種種惡業。「乃至」,超略詞。惡業之多,無法詳舉。甚至毀謗自利利他的大乘佛法,壞眾生慧命,罪極重,必墮惡趣。

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正顯地藏大士神力。如是惡業眾生,幸逢深信地藏法門的善知識,勸彼依法修行,或持名或讀誦等,發心在彈指剎那間,歸投依靠大士,便得解脫三惡道苦。

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

這類作惡眾生,若能一心皈敬,瞻仰禮拜聖 像,讚歎地藏大士勝德,用香、花、衣服(幢幡、布幔等布類莊嚴具。古印度人衣不裁剪,用整塊布纏裹,國人不了解,誤以己之新衣供養,或作衣服給菩薩 穿。)、飲料、食品、種種珍貴寶物供養,以是功德,百千萬億劫中,常生諸天,受諸天樂。

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

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百千劫作人王,具宿命通,識因果之本末。明修此法門,得利廣大。第六第七兩品亦論及。

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

佛告定自在王,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的威德神通,廣大利益一切眾生。

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佛囑咐諸菩薩,當謹記本經義理,廣為宣揚,使流傳十方,幫助地藏菩薩化導眾生,出離三界火宅。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定自在王菩薩遵佛付囑,稟白佛說:願世尊寬心莫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當秉佛意,承佛威神,廣說本經,流布十方,尤其於娑婆世界,更加弘傳,令眾生依法修行,出離苦海。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當機禮退,謝佛開示。

戊三、正示業感差別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

定自在王菩薩禮歸本位時,居須彌山腰四方的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都從座起,至佛前,合掌恭敬稟白佛說:

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常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願大、威神大,為何至今,眾生尚未度盡,菩薩之願未圓,卻仍然不斷的發願,原因何在?請佛為我四天王及未來眾生,明示其因。

 

四天王是異口同音請問或一人代表?無從了知。以人道立場言,沒神通,且在禮貌上,不可能四人並陳。但四天王具神通力,音出同時,整齊畫一,並不困難。這個問題無關緊要,不須費神探究。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佛讚善問許說。佛對四天王說:「善哉!善哉!」緣於四天王請問,得以說明閻浮眾生的業感差別,介紹地藏菩薩如何慈哀救拔閻浮提內生死流轉的眾生,運何種善巧方便,度脫罪苦眾生等事,使當時與會大眾及未來世眾生,廣得殊勝利益,因此,佛讚「善哉!」。

見經文,似乎答非所問,沒把「為何眾生度不盡」的原因說出來。其實不必說,若「菩薩能度盡,不須勞駕十方聖賢,且各有因緣,有緣眾生,依次度化,豈能度盡?也不可能短期度脫,所以,只說明地藏菩薩之權巧,眾生剛強難化,不易速圓其願的原因。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當機深知佛意,歡喜願聞,如大旱之望雲霓,求之不得。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先明大士久劫發願,眾生猶未度盡的原因。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直到今 天,度脫眾生,猶未滿願,悲愍這些罪苦眾生,所以一再發願。又觀察眾生無始以來,惡習不止,輪迴不停,不求解脫,惑、業、苦,生生不息,如藤蔓攀纏,交錯 牽絆,欲理還亂。「藤」,節節有鬚有葉,喻眾生造業,錯綜複雜,牽連甚廣,阻礙善根增長。心之起念,下種子於八識田中,尤勝藤蔓。佛世,一比丘尼證阿羅漢 果,觀宿因,曾於往昔作演員,扮演比丘尼,為求逼真,削髮搭衣,學出家威儀。攬鏡自照,儼如僧相,莊嚴異常,心生歡喜,願將來有緣,能夠出家。終於在釋迦 佛世,善因成熟,出家證果。由此可見「念」之重要,一念一種子,輕忽不得。

學佛旨在觀心,令心存善念。捫心自問,我 等一日動念,何止千萬!比之藤蔓,過無不及,況無量劫來,起心動念,不可算數,生死種子之多,不堪想像。地藏菩薩縱有大誓願力,但眾生不肯回頭,菩薩不能 強逼修善。「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佛菩薩度眾,只能作眾生的增上緣,無法代之。眾生業重,不受勸導,或一時受化,暫又不信,怎得解脫!因此 之故,地藏菩薩累劫發願,不辭辛勞,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用百千萬億方便,說法教化,令眾生知因識果,斷惡修善。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明大士如何方便度眾。正示業感差別,舉較嚴重的二十三種為例,以作警惕。

「宿殃」生生世世多災殃。「宿」,本作過去解。過去多殺生,今生受災殃,在此,「宿」包括現在生,今生不改,來生更遭殃。殺生,減眾生壽命,故感短命、多病報。

業感因果,有事有理,事相上「種瓜得瓜, 種豆得豆」自作自受,果報恰如其分,不增不減。世間法律,或有漏網之魚,逍遙法外,因果則絲毫不爽。約理則一切唯心造。「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萬法 唯心,因果不謬。因果須論過去、現在、未來,不論三世則無法徹知。世人不了解「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來果,今生作者是」的道理,見人作善得苦 報,便謗無因果。其實,今生所受苦報是果。若今生所作是因,才種因,果未熟,或許來生,或多生後,遇緣方受報。凡情不知,只能仰信佛之「聖言量」,深信因 果,安心受報,逢苦不憂,逢樂不喜,決不怨天尤人。學佛是否得力,從順逆境中可知,不被環境影響,是真正學佛者。

地藏菩薩勸好殺生者戒殺,否則,得宿殃短命報。華嚴經云:造十惡業,必落三惡道。今生多災、多病、短命是「華報」(如開花),果報在地獄。惡道苦盡,轉生人間,又感宿殃短命,謂之「餘報」,剩餘之果報。現約華報說。

世間戰爭不息,亦由殺生所致。古德云: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現用電宰,不聞夜半聲,更嚴重,將來苦更多。殺生多,暴戾之氣盛,現在社會亂象叢生,犯罪率日增,殺人、搶劫層出不 窮,也屬殺業所感,因此,佛經處處勸人戒殺,長養慈悲心,惜生愛物。這裡僅明華、餘二報,因凡夫常能見聞,較易警惕反省,果報總結於後段經文,因為墮落三 途,非肉眼能察,故不明表。

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

「竊」私自。不予而取是偷,強佔己有曰捨,搶劫為偷盜之至極。地藏菩薩對竊盜者,說衣食不足,諸事不遂等,種種貧窮困窘痛苦的果報。

若遇邪婬者,說雀鴿鴛鴦報。

「邪婬」在家除正當夫妻外,行男女不淨 行,即今之所謂「外遇」。「雀」孔雀,最早產自印度,屬婬鳥之一,四季產子。「鴿」平均兩個月生產一次。「鴛鴦」鴛,雄鳥;鴦,雌鳥,生死相隨,交頸而 眠。因好婬,順其習氣,墮畜生道作婬禽。華嚴經云:「邪婬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妻不貞良,二者,不得隨意眷屬。」

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諍報。

若以粗鄙惡言傷人,感生生世世六親不和,糾紛不斷的罪報。

前三條屬身業,此屬口業。

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

惡心壞他名聲,誣以不實之罪曰「毀謗」。「無舌」,啞巴。或墮畜生,雖有舌不起作用。「瘡口」,如口臭、牙病、喉疾等口腔毛病。

以毀謗攝妄語、綺語(優婆塞戒經譯作無義語)、兩舌。若遇毀謗者,為說無舌瘡口報。

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

屬意業。貪、瞋、癡是眾生的根本煩惱。中 國字很有意思,目、真成「瞋」,生氣時,橫眉豎目,雙眼凶突。另「瞋」,義同。瞋起,口不擇言,胡亂罵詈。「恚」,心鬱悶,如兩堆土壓在心上,很不舒服。 字表形聲,唯中國字能如此。瞋是眾生通病,只是輕重不同而已。瞋時,面目猙獰,面紅耳赤,故華、餘二報感醜陋癃殘,果報在地獄。

「癃」駝背。「殘」殘廢,六根不具。歷史 上,醜陋者不少。大約四十年前,聽斌宗法師講經,提到蘇小妹,東坡詩云:「天高地闊路三千,遙望雲峰霄漢間;倘若想思垂下淚,一年流不到腮邊。」形容蘇小 妹長相之醜。額頭高凸如岩,看不到頭髮,眼睛深凹,鼻扁,顴突頰陷,下巴長,縱有淚,也彎曲受阻,流不到腮邊。當時,獅山聽眾十分之九是客家人,聽不懂閩 南語,見法師哈哈笑,大家也跟著笑。醜陋難看,不必待來生,今生好瞋,人不喜見。學佛當學柔和忍辱,常常瞻仰彌勒菩薩,用笑臉迎人,對治瞋恚,自然相貌莊 嚴。

若遇慳吝者,說所求違願報。

「慳吝」,有而不施。守財奴,拔一毛利天下,不為也。也是眾生通病。菩薩為說凡有所求,皆不稱心滿願報。

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

飲食沒節量,則受飢餓之苦,暴飲暴食,易引起消化系統的毛病,咽喉、食道等器官容易致病。

飲食乃日常所需,當知量知足,尤其修行 人,太飽、太餓,都會影響功課。八分飽就可。叢林禪堂有小參(吃點心),飽不能打坐,餓也沒法專心。飲食多寡關係前生福業。昔有「一掌米」和尚,幼年出 家,中年偶遇相命者,告知僅剩斗米之福而已。師憂大事未明,乞常住賜米一斗,入山苦修。日僅一食,以濕手掌粘米,不管多少,嚼食度日。米盡,不但未死,反 更康健,相師大奇。後大開大悟,傳佛法燈,人稱「一掌米」和尚。人的福報有限,當惜福!今人講求消費,促進生產,須視情況而論。倘飲食無度,身心皆苦。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

屬殺生範圍。

放任心意打獵,殺害野生動物,令眾生驚狂喪命,因此,也感精神失常、喪命果報。

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

悖,忤也。若不孝順父母,感受天地間,水、火、風、震等自然災害所殺。

少時常聞雷打不孝子,現科學昌明,好像雷也打不準,甚奇!

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

放火燒山,密林深處,微小生命多,傷生也多,濃煙一起,眾生生驚狂心,故感顛狂、迷失方向,或落火坑、溺水、墜谷等喪命果報。因此,務農或造林者,切莫焚燒雜草。

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

「前後父母」即繼父繼母。

「返生」反過來。

若為人繼父繼母,虐待鞭打前後人兒女,反過來,自己今生也會遭受鞭撻的苦報。

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雛」幼鳥。捕捉幼鳥,使彼骨肉生離,自己亦感六親分離報。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啞報。

此是餘報,果在地獄。

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

若輕慢正法,甚至褻瀆,破壞眾生慧眼,永處惡道,難遇聖教。

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

若惡意毀損或濫用佛寺物,侵公益私,億劫常在地獄受苦。

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若污人梵行,誣蔑僧寶,永墮畜生道。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

屬殺業。若用沸湯、火烤、刀斬、斧斫等法,傷殺眾生,感輪迴互噉,一報還一報的苦果,俗云:「吃半斤還八兩」,絲毫不差。

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

「齋」齊也。中午後不再受食,即過午不食。

發心受戒又犯戒,發心不非時食又不持,將來墮畜生道,做禽鳥惡獸之流,常受飢餓苦報。

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

物不盡其用,不惜器具,如夫妻吵架摔東西洩恨等,必感欠缺、斷絕報。

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

做人須謙虛,謙方受益,否則,貢高我慢,不但法水不入,來生作下賤之人,聽人驅使。

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兩舌:新譯「離間語」。挑撥是非,重則害命,輕則傷感情。

百舌:百舌鳥。非鳥有百舌,喻其啼聲不止,至舌出血而死。

若好說是非,挑撥離間,得無舌百舌報。

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邪見者」,邪見,指不信因果,撥無因果,或非因計因,非果計果。詳分有六十二見,從略。

「邊地」無佛法處,沒有文化的地方。

不信正法,以惡見為是,感邊地受生,不遇佛法之報。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

總結上文。「如是」,指上面所說二十三種業感差別。「等」其餘未說者,以等字概括。

閻浮提眾生,三業所造諸罪,惡業習氣所感之果,論其報應有百千種,無法一一詳細說明,只能略說。

上說二十三種因果道理,只是原則,因果法 則,大概如此,因為人不只造一種業,一生所作「因蔓不斷」,牽扯不清,無窮無盡,所以,果報複雜,這裡說的是大體,造如是業,可能須受如是報,若遇其他業 力干擾,也會產生重大變數,若得善業資助,重罪也可能轉輕,視各人業感情況而定。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此界眾生業感千差萬別,地藏菩薩以百千善巧方便,說法教化。

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

上述種種造諸惡業眾生,先受千差萬別的華報,然後墮地獄受苦,至少一大劫,求出不易。轉生人間,又受如上餘報,梁皇懺常說:「此是華報,果在地獄」。

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因此之故,你等四大天王及一切天眾,當發心護人護國,莫使眾惡迷惑眾生,令再造業。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嘆,合掌而退。

四天王聽了,悲嘆眾生造業受苦,感謝佛慈悲開示,恭敬合掌退回本位。

上卷竟。

關於業感差別,文淺易懂,旨在警策眾生知因識果,謹慎三業,否則,後悔莫及!明因果律,能啟發道心,精進修行,增善除惡,現生福慧並進,將來究竟解脫。

【書籍目錄】
第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開題(附大科) 第2頁:壹、前論
第3頁:貳、釋經題 第4頁:參、明譯史
第5頁:肆、正釋經文 第6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第7頁:分身集會品第二 第8頁: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第9頁: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第10頁:地獄名號品第五
第11頁:如來讚歎品第六 第12頁:利益存亡品第七
第13頁: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第14頁:稱佛名號品第九
第15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第16頁: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第17頁: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第18頁: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