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錄 會性法師講述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錄 會性法師講述

分身集會品第二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會性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分身集會品第二

丁二、分身集會

「分身」,凡有三惡道處,地藏菩薩必分身教化,今世尊於閻浮提忉利天宮為母說法,十方分身的地藏菩薩齊聚忉利天,參與法會,聞佛說法。本品依序居十三品之二,謂「分身集會品第二」。

爾時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所有地獄處,分身地藏菩薩,俱來集在忉利天宮。

 

「爾時」有二義:一、第一品為婆羅門女發願完畢時。二、如來含笑放光,出微妙音,十方諸眾聚集時,地藏菩薩領所化大眾同赴勝會,因文字敘述關係,至此才說明。

百千萬億等數,指恆沙國土,多到無法用心思、口議,或數字表達,雖如是,仍只說個大概而已。

世界既無量,地獄亦無數,化身地藏菩薩更無邊,現皆聚集忉利天。

以如來神力故,各以方面,與諸得解脫從業道出者,亦各有千萬億那由他數,共持香華,來供養佛。

「那由他」,此云億。

恆沙世界分身大士,各領其所化,已解脫六道輪迴的無央數眾生,仗佛威神,手持香華,來供養佛。

彼諸同來等輩,皆因地藏菩薩教化,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無上正等正覺,即究竟佛果。

與分身大士同來者,都是受地藏菩薩教化而得解脫,對無上菩提永不退轉,將來必定成佛。

是諸眾等,久遠劫來,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暫無休息。

同來大眾,久遠劫前,未受大士教化,在生死海中,輪迴受苦,不曾暫止。

以地藏菩薩廣大慈悲,深誓願故,各獲果證。

明得解脫的原因,緣於地藏菩薩廣大慈悲,宏深誓願,始得超脫,修行證果。

既至忉利,心懷踊躍,瞻仰如來,目不暫捨。

既到忉利天宮,見十方雲集,法會殊勝,心喜雀躍,瞻佛金容,莊嚴光明,仰佛妙德,目不暫捨。

此段經文,敘分身地藏菩薩各領所化解脫眾生,至忉利天宮的情形,並說明彼輩曾流浪六道,幸遇菩薩提攜,不退菩提,方能共赴法會,瞻佛妙相,目不忍離。

談到分身,如何分身呢?據華嚴經云:菩薩 初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修六度萬行,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至初地歡喜地,便可分身百界,示現八相成道,度化眾生。二地離垢地分身千界,三地分身萬 界,如是十倍相增,十地即分身千百億,何況等覺!地藏菩薩是等覺菩薩,能力與佛相等,發願以菩薩身度眾,否則早已成佛了。

分身和本身有差別嗎?以眾生接近的情況 言,並無差別,所以不覺有異。另外,分身即是佛菩薩的應、化身,應身如釋迦牟尼佛示降生、出家、修行、成佛、說法、入涅槃,有生有滅,有歷史、國家、種族 等。「無而忽有,有而忽無」是化身,化身多則無數,少則一個。地藏菩薩是應身或化身,經中沒明示,但依下文佛為摩頂、囑咐後,分身又「共復」一身的情形而 言,當屬化身。

文中說所化眾生皆得解脫,永不退轉。「解 脫」照字解,除縛曰「解」,離束縛恢復自由曰「脫」。此作解脫三界輪迴生死講。證阿羅漢,斷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生死已了,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是真解脫。其中或有許多行菩薩道至不退轉位,故言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永不退轉,決定成佛,表非尋常眾。

爾時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萬億不可思、不可議、不可量、不可說無量阿僧祇世界,諸分身地藏菩薩摩訶薩頂。

世尊摩頂、囑咐、慰勞地藏菩薩,也說明世尊往昔在娑婆度眾的景況。

「舒」,伸。分身地藏菩薩及所度脫眾生, 聚集忉利天時,世尊於法座上,伸紫金色臂,遍摩百千萬憶無量阿僧祇世界,分身地藏菩薩頂。摩頂有二義:一、慰勞。大士恆沙劫辛苦度眾,佛摩頂撫慰。菩薩為 佛子,佛如父母,以手摩頂,疼惜有加。閉眼想像一下,佛以一手摩無數菩薩頂,一一摩之,須花多久時間?我想:菩薩無數,佛手亦無量,剎那同時撫摩。無量金 色臂摩百千萬億分身頭頂,何等壯觀殊勝!惜我等未能親見,回去後,依文起觀,自己當製作人,試放這段影片看看!二、囑咐。將未來眾生托彼教化。

而作是言:吾於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眾生,令心調伏,捨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

述娑婆眾生,剛強難化,佛秉悲心,度化不捨,令身心調伏,棄邪向正,十分已度七、八,尚有一二分未度,壞習猶存,我等皆是其中之一。

既十有一二,為何眾生仍如此多?「十分」 指和世尊結緣的眾生,非統指一切眾生。佛願力誓度盡一切眾生,但無緣不能度,現約往昔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時,曾與彼結下法緣的眾生說,例如已到車站等車的 人,法車已載十之七八,還有一二分,不想上車,我們大概屬末班車,吊車尾的,貪戀此界,不願上車,佛將這類眾生交代給地藏菩薩。

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

佛自述度眾情況,和地藏菩薩同,也分身千百億世界,開大方便門接引眾生。

梵網經云:「一華百億國,一國一釋迦」。以千百億應化身佛度眾,故云:「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變化為佛身度眾就千百億,何況其他身,更是無盡。

或有利根,聞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勸成就;或有暗鈍,久化方歸;或有業重,不生敬仰。

所化眾生雖多,不出三種:

一、利根,聞即信受。如舍利弗、目犍連等。二、中根,宿具善根,勤勸成就。如三迦葉,須現種種神通變化才接受。佛世在家、出家等眾,亦包括在內。三、暗鈍,久化方歸。雖鈍,卻有善根,能受教。如佛世六群比丘,雖調皮,終亦成就。

「業重,不生敬仰」,縱教化,不生恭敬,對佛法不仰慕,若以佛世論,這類眾生當屬我輩,即今之十之一二,佛世時因業重,不受教化,今方親近。古德偈云:「佛住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懊惱此身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若與佛同生一世,親炙修學,至少證初果須陀洹。

如是等輩眾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

上所說及未說眾生,根性千差萬別,我也化種種形,隨類度脫。

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

如何分身度化呢?或現人道普通男女身。

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

或現天龍八部、鬼神眾身。

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於人,悉皆度脫。

或現依報山河大地等無情物利生,令咸獲度脫。

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

或現忉利天主、色界大梵天王,或現統領人間的人王。

古印度說有金、銀、銅、鐵四輪王,金輪王統領四天下,銀輪王領三天下,銅輪王統二天下,鐵輪王獨管南贍部洲,如昔之阿育王。

或現居士身。

楞嚴經云:「好談名言,清淨自居」謂居士,非專指在家學佛者。

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

或現一般國王,或輔政大臣,或文武百官及眷屬身。

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

或現四眾弟子身。

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

「乃至」超略詞,略去其他各類身。

「聲聞」,聞四諦法,修學開悟,含初果、二果、三果。

「辟支佛」,譯緣覺或獨覺。見前。

「菩薩」,含五十一階位。「等」,指其他一切身。

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任何身皆現,不限佛身一種。華嚴經云:

或以長者邑中主,或為賈客商人導;

或以國王及大臣,或作良醫療眾病。

或以曠野作大樹,或為良藥眾寶藏;

或作寶珠隨所求,或以正道示眾生。

此八句偈顯佛度生之權巧方便,不論有情、無情,只要利益眾生,悉皆示現,足見佛慈廣大。

汝觀吾累劫勤苦,度脫如是等難化剛強罪苦眾生。

累劫殷勤,度生不倦。

其有未調伏者,隨業報應,若墮惡趣,受大苦時。

十之一二,未調伏者,隨己所造善惡業,受苦樂報,若作惡不幸墮惡道,受大苦時。

汝當憶念吾在忉利天宮慇懃付囑,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已來眾生,悉使解脫,永離諸苦,遇佛授記。

正付囑。見眾生受苦,當憶我今日在忉利天殷殷囑咐,令娑婆世界至彌勒出世以來受苦眾生,悉得解脫,遇佛授記,遇佛:一、遇彌勒佛。二、賢劫千佛。

將世尊滅後到彌勒成佛前的眾生,都付囑給地藏菩薩,令導引正、像、末法眾生學佛,離苦得樂,將來遇彌勒佛授記,最遲於賢劫千佛處得解脫。

現為第九減劫,至第十減劫,人壽八萬歲 時,彌勒菩薩出世,出家、修行,成佛於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會度眾。第一會度九十六億眾至少證阿羅漢果。初會所度,皆釋迦佛滅後,正、像、末法時,修學佛 法,受持三皈五戒,未往生佛國者。第二會度九十四億眾,據經云,於世尊末法時,至少受三皈者。第三會度九十二億眾,末法時未受三皈,但曾親近,一稱南無佛 者。故當發心,使眾生種善根,一稱名、一問訊,皆是得度因緣。猶記三十多年前,和律航法師同行,法師不論行住坐臥,念佛不輟,尤其坐火車,念得更大聲,乘 客皆行注目禮,我因年少,見狀不好意思,拉衣勸彼:「老法師,念小聲點,大家都在看您,不好意思!」彼答:「沒關係!令種善根,阿彌陀佛!」又高念一聲。 若不敢學老法師大聲念,不妨隨分隨力,作眾生得度的因緣。

若聞付囑,便覺心安,認為大有保障,學佛 縱使懈怠,彌勒佛時,須負責讓我得解脫,而現在,地藏菩薩得時時護持,否則,有虧職守,把責任往佛菩薩身上推,存僥倖之心是不對的。學佛當趁此勤精進,求 生佛國,待彌勒菩薩成佛時,我等乘願再來,或助佛教化,或聞法修行,較容易,較保險,欲賴佛度,須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知要輪迴幾千萬次,多辛苦!萬一 落惡道,更糟糕!故當珍惜此身今世,莫蹉跎!讀這段經文,念佛悲心,無不深受感動,莫負佛恩,莫增大士辛勞,地藏菩薩肩挑重擔,漫漫歲月,無稍喘息,期大 眾共勉,慎勿放逸!

爾時,諸世界分身地藏菩薩,共復一形。

世尊摩頂囑咐後,十方恆沙世界分身地藏菩 薩,合成一身。「共復一形」,分身集會,恢復一身。可見分身乃化身,九華垂跡之金地藏屬應身。分身,用時無量,不用成一,甚不思議。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吹 一毛變無數(借喻,菩薩非如是),悟空喻第六意識,心想隨至,故菩薩又名「意生身」。凡夫意皆妄想,菩薩已轉識成智,念念利他,意若起念度眾,身即現之, 謂「意生身」,是意所發出的微妙作用,地藏菩薩分身亦屬之。

大士受佛付囑,共復一形,表尊敬,表感恩,將全力以赴。

涕淚哀戀,白其佛言:我從久遠劫來,蒙佛接引,使獲不可思議神力,具大智慧。

「涕淚哀戀」,哀傷戀慕不捨,有四義:

一、悲六道造業不改,不肯修出世法。

二、悲眾生剛強難化,法船現前,視若無睹。

三、悲如來慧日將沉,故付囑教化。

四、悲天宮付囑事大。非悲眾生難化,而是因眾生不肯發心修行,輪迴受苦。雖如是,仍秉承佛志,誓度一切。

接受重任後,先向佛感恩,禮謝付囑,同時祈佛加被,是一種悲欣交集的心情。並言:久遠劫來,承佛接引(幫助),方具不可思議之大神通、智慧,才能度化無礙。

或疑:釋迦世尊今方成佛,地藏若欲成佛,早就滿願,何以說「蒙佛接引」?其實,世尊成佛於塵點劫前,與娑婆緣深,再來示現。詳見法華經如來壽量品可知。

我所分身,遍滿百千萬億恆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度百千萬億人,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樂。

地藏菩薩自說分身十方,度眾情形。我所分身遍百千萬億恆河沙界,每一世界,又化百千萬億身,每一身,復度百千萬億眾,使皈敬三寶,永超生死苦,至涅槃究竟樂。

度眾,第一令「歸敬三寶」。佛、法、僧為 三寶,以住持三寶論:「佛」指釋迦牟尼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法」,釋迦如來金口演說之三藏教典及一切修行法門。「僧」,有聖賢僧、凡夫僧之別。聖賢僧 又分菩薩僧,如文殊、普賢、觀音、地藏等;聲聞僧如佛世之舍利弗、目犍連等千二百五十人及諸大羅漢。另有住持佛法的凡夫僧,依佛法受比丘、比丘尼戒者。佛 法能夠流傳至今,皆賴住持僧寶,所謂「佛法弘揚本在僧」。皈依三寶是學佛第一步,「茫茫苦海無所依靠,唯有三寶為我所歸」。三寶如大法船,見之趣之曰 「皈」,上船安坐,不再沉淪曰「依」。既皈依當恭敬,見佛寶頂禮,最少合掌問訊,見法寶當生尊重難遭遇想,看經須端坐,如法讀誦,方得益。見聖賢僧如佛無 異,見凡夫僧於當禮處禮,否則,合掌問訊。大士度眾首令皈敬三寶,依法修學,解行並進,才能斷煩惱出三界,至涅槃樂。

「涅槃」,舊譯寂滅,新譯圓寂。惑盡功 圓,徹證不生不滅的真理,故新譯為「圓寂」。約理說涅槃,約智言菩提,世尊成佛於菩提樹下時便證,八十歲入涅槃,應身歸法身,示現世間生滅之理,若論涅槃 境界,早已證得。涅槃含三乘聖果,即二乘之偏真涅槃,及佛「二死永亡、五住究盡」之無住涅槃。度眾先令證偏真涅槃,漸使回小向大,行菩薩道,成等正覺,便 是究竟大般涅槃,這是地藏菩薩度生的根本目標。

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

在三寶門中行善,少如亳毛滴水,微若沙塵,皆蒙度脫,得究竟成佛之大利。少善尚如此,況廣修,當更扶助。

地藏菩薩遵囑,全肩承擔,毫髮之善,亦不捨棄。意思是眾生若不肯親近三寶,髮塵之善也不肯為,便是和佛法沒緣,與三寶沒結緣不能硬拖,只要肯種善根,便有得度因緣,不種,則無從度之。

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

大士答應荷擔度生事業,請佛寬心,莫為未來造業受苦眾生煩憂。稟白三次,表徹底負貴。

三白勸慰,決志不移,故寺多塑地藏菩薩 像,供於往生室或功德堂、納骨堂,少奉置正殿,這些地方,唯地藏菩薩願住,如果是我們,不怕死才怪!有靈骨塔的地方,就有地藏菩薩,顯大士至極悲心,遵佛 付囑,不稍推卸。但得度與否,須視眾生善根而定,否則,神通再廣大,也不能勉強,不願上船,強拉也沒用。佛法只作眾生得度的增上緣,「各人吃飯各人飽,各 人生死各人了」,佛菩薩雖有大願力,願代眾生苦,但眾生業力,代替不了,因此,必定要自己發心修行,方得解脫。

爾時佛讚地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遠劫來,發弘誓願,廣度將畢,即證菩提。

「善哉」,善,好,很好。「哉」,語尾詞。「吾助汝喜」,為你歡喜,也助你度生順利,早日成佛。

佛欣慰,讚歎地藏菩薩之承擔,善知佛心,了佛心願。能如是發心,便能成就久遠劫來,所發「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廣大誓願,願滿,即成佛。

尋常看經,馬虎讀過,未審其義,深思觀 察。所以,佛法還是須要講說,聽聞之後,理明易得益,故聽經真好,聽過再讀,更有一番新境界。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楞嚴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 聞」,有人說:聽一遍,勝自己看三十遍。實際上不止。自己看,往往悟不出道理,聽聞則易體悟,華嚴經云:「佛法無人說,雖慧莫能了」,不聽聞,自己看,如 閉門造車,常背道而馳。四十多年前,我剛學佛,親近斌宗法師,初聞地藏經,故與本經結緣最深,讀誦時,常回味當時法師說法的情景與法語,今日所說,許多出 自昔日所聞。當年聽經,也有很多不思議事,師是閩南人,我是客家人,閩南語除少許日常會話外,並不太懂,卻能聽懂法師所說,不但懂,還會複講。獅山聽眾百 分之九十九是客家人,法師說得面紅耳赤,汗流夾背,聞者或是點頭稱好(打瞌睡),聽不懂閩南語也!以前聽經不像現在,聽完就算,懂不懂沒人管。當時,法師 下午講大座,晚上大家複習,次早,講小座,大眾就企盼我翌日用客語複講,也不曾讓大眾失望。當時為何講得出來?自己也覺奇怪,說不出其原因。法師不會說客 家話,但會聽,坐在佛龕後聽好幾次,怕我講錯。聽了幾次,覺得不錯,還可以教,對我很關心,慈悲教我,希望以後造福客家佛弟子。所以,平常他人請問,難得 答覆,師有二位高足(徒弟),一位跟著作維那,找作侍者,沒聽清楚,彼問,先大聲呵責,我若請教,則耐著心慢慢說,不曾罵,對我特別好。將圓滿時,叮嚀 我:「希望你以後能用客家話弘法。」感謝地藏菩薩冥冥中加被,我才有今天。

地藏經,客家話已講了九次(國、台語除 外),為的是報法師恩,滿老人家心願。不過,我不如老法師,師似滿桶水,我是半弔子,搖來晃去,現值末法,要聽半桶水也不容易,往往連桶底都沒打濕,晃得 更厲害。撫今追昔,仍有諸多未學,不及老人處甚多。故莫輕看佛法,不下一番死工夫,不易得法利。但願傾己所學,與眾結緣,不作斷滅佛種的罪人。

從經文中,可體會大士之悲心,度眾之辛 勤,願我等皆成彼之化身,發心自利利他,減輕菩薩負擔,速成佛道。我等皆凡夫,先發心度己心內眾生,晚課「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之八萬 四千煩惱,即是眾生,須修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尤以斷三毒根本煩惱為急務,己未度欲度他,當然沒辦法,若自己已度,便能跟隨地藏菩薩化導十方。

【書籍目錄】
第1頁:地藏菩薩本願經開題(附大科) 第2頁:壹、前論
第3頁:貳、釋經題 第4頁:參、明譯史
第5頁:肆、正釋經文 第6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第7頁:分身集會品第二 第8頁: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第9頁: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第10頁:地獄名號品第五
第11頁:如來讚歎品第六 第12頁:利益存亡品第七
第13頁: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第14頁:稱佛名號品第九
第15頁:校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第16頁: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第17頁: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第18頁: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