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地藏經略說 聖一老和尚講述

地藏經略說 聖一老和尚講述

前言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聖一老和尚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地藏經略說

前言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善知識:

今日地藏經法會,是香港同學會所請,此經乃佛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曾經有七佛如來成佛,說法度眾生,七佛者;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

現在是釋迦牟尼佛,前一佛是迦葉佛,當來還有彌勒佛。

這個世界很有福氣,還有九百九十五尊佛出現世間,每一佛說法,度有緣的眾生入三賢位,何謂三賢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是謂三賢位,所以稱為賢劫,娑婆世界,賢劫中有千佛出世。

人的根機各各不同,如來對機說法,所以有 三藏十二部經,三藏中分大小二乘,有權有實,所謂權實教典、大小二乘、五篇三聚、解脫本叉;十二部經,是如來一代時教,若無如來說法,我們會永遠受苦,永 遠是凡夫,永遠受輪迴,若有幸聞法,依如來所說的法修行,我們有機會轉凡入聖,離生死苦,得涅槃樂,乃至修因証果,究竟成佛,與佛看齊。

佛教是平等的,佛成佛,亦想一切人成佛;佛又說無我,不說我乃高高在上,佛認為一切眾生,都是未來之佛,未來佛與現在佛平等。法華經中,常不輕菩薩說:我不敢輕於爾等,爾等皆當作佛。常不輕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

你看,地藏菩薩,度一切眾生成佛,然後自己才成佛。佛教是不是偉大呢?是不是平等、無我、慈悲呢?又看佛教的無緣大慈──有緣無緣都度;同體大悲──你的苦即是我的苦,你離苦即我離苦。

所以佛教是和平的宗教、平等的宗教,在這個地球上,起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對如來的教要認識,要整個明白,千萬不要支離破碎。

大乘經典是佛所說,小乘經典,也是佛所 說,假如我們認為大乘對,小乘不對,那小乘是不是佛說的?若說小乘不對,便是謗法,小乘人故然依小乘修行,但切莫說大乘不對,若說大乘不對,便是毀謗大乘 法,謗法的罪,很大很大,會墮地獄,所以我們對如來所說的法,要整個明白,整個明白如來說法的緣起──從何而起說法?

今日有緣,與各位研究,把我本人的微見,貢獻給大眾,同餐法味。

釋迦牟尼佛覺得世間是苦,認為救世人之苦,非佛道不可,因此十九歲出家,五年參學。六年苦行,三十歲悟道。

道是什麼?不是神通,不是怪力,道能救世,一切眾生本來有,是故如來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不能自証。」

大菩薩証到如來智慧德相,是故世尊教他們從性起修,修一乘六度萬行之法,因中修萬行,果中証萬德,所以佛於三七日中,不離本座,上升諸天,講華嚴經,由諸大菩薩親說修因的法門: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世尊為其作証明。

菩薩悟到了如來智慧德相,修因証果,因圓果滿,究竟成佛,是在華藏世界,娑婆的人間又有沒有分?

華嚴經最後一品,名入法界品,講的就是由娑婆的人間証入華藏世界。世尊又說三藏十二部經,不外都是度娑婆世界眾生的妄想執著,妄想空、見如來德相,離執著、得如來智慧,一剎那間,証入華藏世界,成為華藏世界的菩薩。

世尊欲令娑婆的眾生,於一剎那間証入華藏世界,是故在娑婆世界,說了一部妙法蓮華經,妙法蓮華經的宗旨是開佛知見。

眾生只有眾生知見,都是是非人我、諂曲嫉忌、貪名貪利。眾生人世間的知見可以關閉,眾生本來有如來的知見,是故可以開如來的知見,若眾生開佛知見,便見佛境界,見佛境界,就是華嚴經,開佛知見,就是法華經。

欲想開佛知見,應受持圓教妙法蓮華經,開佛知見後,又見個什麼東西?佛知見開,即見佛境界,佛境界就是華嚴經,兩部經,都是一個法門,無兩個。

佛的境界是華嚴經,是故法華經只講開佛知見,不談佛的境界。法華經中,世尊如何令我們薄地凡夫能夠開佛知見呢?

如來有巧妙智慧;開權顯實,授記作佛;開跡顯本,增道損生。

什麼叫開權呢?眾生有生死,生死不是實有,眾生認為生死是實有,所以世尊惟有從實施權──從一乘之實,施三乘之權,度眾生離生死,生死滅,見涅槃。

但是離了生死後,又著涅槃,生死既是空,那裡還有生死空的涅槃呢?是故涅槃亦是權。

二乘人不知著了涅槃,是以世尊再開權顯實──令離生死、涅槃之權,見諸法的實,是為見諸法的實相,那時便是開佛知見,見佛境界,亦即是華嚴經。

開佛知見,見到了佛的境界後,是故法華會上,世尊便為他們授記作佛。

只要你能夠開佛知見,見諸法的實相,如來即為你授記作佛。

法華經前半部講開權顯實,後半部講開跡顯本── 釋迦佛到此世界度眾生,是跡,不要著了跡,要因跡而見本,本,就是我們的法身,見到自己的法身後,無明分分斷,法身分分証,名為增道損生,即增菩提之道,損無明之生,那時,我們可以從本垂跡,處處現身,說法度眾生。

從實施權,度眾生離生死,開權顯實,度眾生授記作佛。從本垂跡,處處現身說法,開跡顯本,分分破無明,分分証法身,這是妙法蓮華經的宗旨。

法華經明自了,楞嚴經亦要清楚,楞嚴經會四科、融七大、歸如來藏,如來藏,就是眾生的智慧德相,被妄想執著所迷,妄想就是五陰:

色──也是妄想所成,個個色不同,夢有夢的色,人有人的色,鬼有鬼的色,都是妄想所成。

受──也是妄想,有些受苦,有些受樂,有些受不苦不樂,有些受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所有苦,都是妄想所成。

想──貪瞋痴諂曲嫉忌的煩惱,人我是非的煩惱,都是妄想。

行──行善作惡,非善非惡,種種作業,都是打妄想。

識──分別,也是妄想。

楞嚴經會四科,(五陰、六入、十二處、十 八界)、融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四科是眾生,七大也是眾生,眾生即是妄想,無妄想即無眾生,度眾生就是度妄想。五陰空,見如來藏,六入空,見如來 藏,十二處、十八界空,亦見如來藏,七大空,亦是見如來藏,所以謂會四科、融七大、歸如來藏。

如來藏又分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三如來藏現前,就是如來智慧德相,証到如來藏,從如來藏起修,有五十五位菩提路,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此是楞嚴經的宗旨。

楞嚴經明白了,般若經也要明白,現在這個 世界,最好是般若,現在的人太執著,般若破執;現在的人太著相,著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能見佛性,欲想見佛性,一定要離四相,般若蕩相。現在 的人太住著,般若無住,一切法不住,即住般若,若有一法可住,便不見般若。所以我們要留意般若,般若的經典很多,世尊二十二年談般若,眾多般若經典中,以 金剛經最風行。

整部金剛經不離三事:破執、蕩相、無住。

對於比丘修行來說,世尊有一部四十二章經,講得很好,出家眾修行,最好看四十二章經。在家居士未必想了生死,那麼請多多看十善業道經,可得人天的福。

釋迦佛還有講阿彌陀經,這部經妙到了不得,有些人認為在這世上,世尊已滅度,不能見佛,又認為這世界太苦,不易修行,容易退轉,是故釋迦佛講出了異方便,是為阿彌陀經。

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見不到釋迦佛,可以見阿彌陀佛。

又云:「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極樂世界,純樂無苦,見佛聞法,修一生成佛之樂,是故眾生生到極樂國土,都是不退轉菩薩。

但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一定要念佛至一心不亂,還要臨命終時,心不顛倒,然後才可得生極樂國土。

維摩經教薄地凡夫,一超直入,講的是不二法門。無生無滅就是不二,有生才有滅,無生何來有滅,所謂不生不滅,直見本性,不垢不淨,就是佛性,一切眾生成佛,佛性不增,一切眾生不成佛,佛性亦不減。

所以我們對佛所說的經,要整個來明白,乃至地藏經,世尊是在人天成佛,所以地藏菩薩發願,把三惡道的眾生,度到人天路上,使他們能見佛聞法,修行成佛。

今天我所講的,就是地藏經。

【書籍目錄】
第1頁:序言 第2頁:前言
第3頁: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4頁: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第5頁:忉利天宮神通品第一 第6頁:分身集會品第二
第7頁:觀眾生業緣品第三 第8頁: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第9頁:地獄名號品第五 第10頁:如來讚歎品第六
第11頁:利益存亡品第七 第12頁: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第13頁:稱佛名號品第九 第14頁:較量布施功德緣品第十
第15頁: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第16頁: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第17頁: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