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心六倫

心六倫

自然倫理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自然倫理
  
  觀念
  
  自然,是指地球的整體大環境,原來不在傳統的倫理之中。中國古代儒家提倡的五倫,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互動的人際關係,這是儒家的人文思想,以人為主體 考量。可是,從佛教的觀點來看,萬法唯心,無論是人的精神層面,或者人為的各種活動,乃至於自然宇宙之中的一切萬物,都與人的心相關,因此,人與人的互動 是「法」,人與自然的相處也是「法」,況且,人與自然應是更密切的關係。宇宙一切萬物,都需要依賴自然來滋養,人類也是如此,不管是過群體生活或者單獨的 居住,都不能離開自然。
  
  自然倫理的關懷主體是自然生態,包括生物與非生物的資源和環境。非生物的資源,例如金屬、石油、煤等礦藏,雖不是生命,但與生態有關。因此,這裡所說 的自然倫理關懷,除了直接保護有機生態之外,還包括間接保持各種資源之間的平衡與永續,凡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塊石頭,都跟人類的生存有關,人類使用它 們,就應該珍惜它們、保護它們。
  
  ·自然是人類共有的大身體
  
  許多人都知道地球正在暖化的現象,但是真正重視、探討改善之道的人並不多。如果人類依然我行我素,對地球的破壞無動於衷,地球還能有多久的未來?過去人類寫下了五千多年悠久的歷史,往後人類還有另一個五千年嗎?
  
  我們呼吸一口空氣,喝一滴水,吃進一口食物,都是大自然供給;我們醒著的時候,睡覺的時候,移動的時候,安居的時候,也都與自然息息相關。自然就等於 是人類共有的一個大身體,而人類居於此身之中,就應該善盡保護之責,使得這個大身體健康、長壽綿綿,讓未來的子子孫孫也能夠在地球的大環境之中,享有與我 們此刻相同的生活環境和生存資源。
  
  可是,事實恰恰相反。人類非常聰明,尤其是二十世紀下半葉進入高科技時代以後,人類想盡辦法以各種高科技的機械、技術,前進大自然、征服大自然,美其 名是「開發資源」、「繁榮經濟」,實際上,大多數的開發,不管是海洋、高山、林地、礦區等,每一種都對大自然造成嚴重的破壞。這種作法,不僅無法使得地球 更健康長壽,人們也無法承諾留給下一代美好的自然環境,究其原因,就在於我們對自然的無動於衷,對大地的不負責任。
  
  許多報導都指出,受到溫室效應的影響,地球上有許多地方的生態,均出現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急遽變化。譬如原來終年積雪的高海拔山區,冰層已漸漸融化,降 雪的速度遠不及融雪;有些滑雪勝地,原來夏天也可以滑雪,現在只有在冬天才有足夠的積雪厚度,春夏滑雪的光景恐已成歷史;在某些地區,冰山正在消失之中。 數年前的冬天,我到瑞士指導禪修,在白雪皚皚的山頂上,不遠處可見一條冰川,當地人告訴我,這幾年冰川融化的速度非常快,不到十年的時間,冰川已後退兩百 公尺,而且每年消退的速度愈來愈快,讓人非常憂急。
  
  ·珍惜唯一的地球
  
  現在大家都有共識,地球只有一個,地球不能毀滅。也許有人以為砍倒一棵樹、剷平一座山丘、捕捉幾隻保育類動物,地球尚不致因此而毀滅,然而這是井底之 見。因為人類的家園就在自然之中,人類生存所賴以維生的條件,都是從自然所供給的。因此,當有任何一個人破壞、消耗自然資源,就等於浪費了全體人類的資 源,即是把後代子孫的資源一併糟蹋了,更有甚者,當地球環境惡化之後,人類的健康將受其影響,而人類生命的保障,也會愈來愈脆弱。
  
  雖然自然不會說話,但是我們日常所用的物品、資源,不管是自己買的或者別人送的,都不應該浪費。關心自然倫理,不破壞、不浪費地球資源,要從每一個人 做起,進而去保護、改善地球環境,使地球更具有未來,使人類的生存空間更有安全感。這種對自然資源及自然環境的關心和付出,就是我們所提倡的「自然倫 理」。而我們提倡自然倫理,是希望大家重視自然環境改變的事實,更要時常想到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
  
  實踐
  
  ·少砍樹,多種樹
  
  我主張少砍樹,多種樹。在法鼓山園區建設過程中,我們為了保護原生的樹種,特別進行移樹工程,前後歷時兩年有餘。移樹工程就是把工程預定地原生的樹種,暫時移至專有的移樹區,待工程完成以後,再移回原地種植。
  
  中國大陸在毛澤東的時代,主張大量砍樹轉作農耕用地,即使山林地也不放過。現在他們已經修正了,重新開始種樹,在大陸的東北、西北地區,漸漸都在復 育,雖然因為雨量少,生長速度慢,但至少是好的開始。台灣則聽說已有相關的林務單位,分別在不同林區負責砍樹和種樹的工作。
  
  可能有人知道,加拿大生產的原生紙漿很有名,但是大家不一定知道他們每年的種樹量也相當可觀。在歐洲地區,凡是砍樹的地方,就會有種樹的配套計畫,在 一批樹木砍伐之前,一定是先種下另一批新樹苗,待其成長,務必做到最基本的環境平衡。台灣也應該見賢思齊,在砍樹之前,先有種樹的計畫。
  
  ·美化環境
  
  此外,法鼓山園區中許多原本蕪雜的荒地,經過整理和整體的景觀規畫,現在已是一處處井然有序、令人賞心悅目的公園、步道,植物花卉四季盎然。這是我們 對自然的一份用心,使自然環境更整潔、更美化,而讓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感受到自然的一份境教,在每個腳步之間,生起與自然對話的感動。
  
  有一次,我在美國的道場主持禪修,當中安排了出坡的勞務時間,有人負責去除草。禪修結束之後,有位學員特別來問我:「師父說地球上的萬事萬物,都各有 角色與任務,這些雜草也是生命,也有一份任務,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拔除它們呢?」他這麼說也沒錯,但問題在於道場不是荒野,功能不同,而我們是以整理、美 化的方式來愛惜大地。拔雜草是為了環境的整潔、美化,使同一區裡的高級植物,如樹木等能順利成長,也達到綠化、清淨空氣的功能。居家可在陽台種植盆栽,或 者有較大花園的家庭,則可多種樹。
  
  所以,人和自然的相處,不僅要避免破壞,也要進一步培養、美化自然,這是積極的自然倫理。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珍惜各種自然資源。事實上,自然資源是不可能永續使用的,因此當更加珍惜。
  
  ·保護水資源
  
  我剛到台灣的時候,在南部鄉下經常看到人們在地上打一個小洞,就有地下泉水湧出,對農地的灌溉相當好用。但是現在,地下水已愈來愈少,主要是因長期過 度使用,水源已經枯竭。現在政府正實施地下水源的保護政策,一方面限制、減少水井的開挖,另一方面,封井的數量也逐漸增加。
  
  水資源是台灣非常珍貴的資源,可是很少人意識到這一點。台灣的水資源,除了地下水之外,其餘可用的水,一種是海水,另一種是雨水。海水需要淡化,雨水 則需要水庫的儲存,才能運用。然而受地形限制,台灣能夠建築水壩和水庫的地點並不多。現在台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口,將來可能更多一些,相形之下,水資源就更 不足了。反觀夏威夷也是一個海島,同樣也有水資源限制的問題,當地政府因此以限制人口的居住,來達成水資源的有效管控。台灣如果再不珍惜水資源,用水毫無 節制,說不定將來也要採取限制人口措施,或者人口必須外移,才能解決用水的問題了。
  
  ·重視水土保持
  
  台灣的地形多起伏,秀美的山林之地已不多見。過去政府鼓勵農民種植高冷蔬菜、水果,藉此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此用意雖好,但是多年後發現,高冷蔬果固 然鮮美,然而高山山坡地遭開墾破壞,林木被大量砍伐,導致水土保持功能喪失,一遇豪雨,經常演變成災難。此外,農民耕種使用的肥料,也造成土壤的污染,經 雨水沖刷而下,對下游居民的民生用水,也是一大問題。
  
  像這種情況是非常嚴重的,一定要設法改善,否則等到水土保持出了問題,山形結構漸漸改變,災害的發生也就無從避免了。過去台灣很少出現土石流,現在一 到豪雨季節,山區民眾就擔心爆發土石流。原因是什麼?因為山林地被過度開發,致使地質鬆動,一遇暴雨即無法負荷,也就爆發了土石流。有人說這是大地的反 撲,在我認為,這是人類破壞大自然的結果。大地如慈母,只是承受再承受,而人類對大自然予取予求,開發、破壞、污染等,極盡能事,等到大地承受不起、發生 了災變,卻說是自然的反撲,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說法。
  
  此外,有些不法商人盜採河川砂石,造成河川地形改變,影響河川的穩定性,也是極自私的行為。
  
  ·以身作則,帶動他人
  
  因此我要呼籲,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不是少數幾個學者去關心、研究就罷了。學者的研究是提醒我們,人人都要本著良知來保護自然,自然和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
  
  有人問我:「升斗小民如何保護自然?」一般人既沒有能力去開發自然,更不可能破壞海洋、空氣、森林、土地等資源,頂多是浪費幾張紙、一點汽油,多製造些日常垃圾而已,可是再怎麼浪費,也比不上那些靠權力、財力、政治力的人,用大型器械開發山林、破壞河川、污染自然。
  
  但是我認為,保護自然,重要的是從自己做起。那些大財閥、大國家所進行的生態大破壞,一般老百姓也許無法阻止,可是大家不要氣餒,至少我們可以不去響應。至於個人如何保護環境?就從不浪費資源開始。
  
  自然倫理,是從自己做起,除了不浪費、不破壞自然環境,更要愛護、珍惜有限的自然資源,同時,透過一己的影響之力,也讓身邊的人認識自然環保的重要,共同對我們所寄住的自然大身體,盡一份保護、照顧之責。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倫理須有道德的配合
第3頁:從「心」出發 第4頁:「心六倫」的觀念與實踐
第5頁:家庭倫理 第6頁:生活倫理
第7頁:校園倫理 第8頁:自然倫理
第9頁:職場倫理 第10頁:族群倫理
第11頁:結語 以「心六倫」建設人間淨土 第12頁:「心六倫」發願文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