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世界盡頭的光明—聖嚴法師與維德.戴維斯博士的對話

學習不傷害的「進步」

[日期:2010-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學習不傷害的「進步」
  
  維德·戴維斯:到底什麼才是「進步」呢?這次亞洲巡迴之行,許多媒體記者都聽過我談論對於文化的觀點,最終總是回歸到「進步」的焦點上。有誰不想進步呢?但是我想問的是:究竟你對「進步」的定義是什麼?是以經濟體制來妥協環保生活嗎?是把一切奉獻給物質享受的人生嗎?
  
  我想,此刻法鼓山所致力的,就是使佛法人間化,讓全世界知道,學佛修行並不是與人間脫節的,而修行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承諾,那就是讓人們體認:我們必須學習不去傷害。不傷害乃是佛法的主軸,其中也包括不傷害地球。
  
  當然,相較於四十年前,人們對環保的認知只是不從車窗丟出垃圾,卻無人談起「生物圈」(Biosphere)或「生物多樣 性」(Biodiversity)等名詞,但是現在,這些已是一般學童習以為常的語言了。從這點來看,我們當然值得驕傲與自信。這當中的關鍵點,就是一九 六八年神奇的聖誕之夜,當美國「阿波羅號」太空人首次登陸幽黯的月球表面,在那裡,既沒有日出,也不見月升,卻是人類史上首度見識地球的升起。這也是第一 次讓人們感受彼此間的緊密相繫,不是因為同處一個無垠的宇宙,而是為了同屬無垠宇宙裡,一個漂流的星球而動容。漂浮在太空裡的一只藍色孤星,這個景象喚醒 了對地球的夢想。可是在佛教來講,這是一向既有的認知。也因此,人們把佛陀稱為「大醫王」,比喻佛法是藥方,而把修行視為療癒之路。
  
  陳文茜:戴維斯博士曾經到海地,調查當地民間製造殭屍的方法,這段經歷促使他寫下《黑暗之路》(Passage of Darkness)和《穿越陰陽路》(The Serpent and the Rainbow)兩本聞名的暢銷書。而他個人除了是人類學家,也是探險家、領有執照的河川導遊,以及在加拿大著名的藝術工作機構擔任監事;他的演說經歷, 包括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 Museum of Nature History)、史密森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加州科學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等。
  
  我想在座很多人都很關心一個問題,也是戴維斯博士這一系列影片的主題之一:關於格陵蘭冰原氣候變遷的問題。先請教聖嚴法師,您剛剛講了一句很重要的 話,現在談論全球氣候變遷最多的人和國家,可能也是造成氣候劇烈變遷的最主要來源。這個問題,其實從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去年拍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 相》(An Inconvenient Truth)在全世界播出後,引發了熱烈的討論,他也變成像是傳道家一樣到處去演講。請教聖嚴法師您的看法。
  
  聖嚴法師:這個問題我是關心的,但是沒有研究。從一個佛教徒和宗教師的立場,我首先能夠做的就是祈禱。其次,是透過各種管道去呼籲那些有權、有勢、有資源者,能夠對大自然「手下留情」。
  
  其實,地球的暖化、溫室效應這類問題,人類已討論了二、三十年,但是問題並沒有改善,反而破壞得更嚴重;過去的破壞是人工的,而現代則是機械的,所以破壞的速度更快,而且情況更劇烈。此外,不論水底或者陸地的生態,也都面臨物種大量消失的嚴重問題。
  
  造成這些破壞的主因,不是未開發的貧窮國家,而是已開發的富饒之邦。另一方面,提出地球生態危機的議論者,也是那些已開發文明國家的專家、學者和政治 人物。只是他們嘴上這麼講,可是實際上做了什麼呢?有的人很關切自己國內的環保問題,但是對於其他國家環境的破壞,卻無動於衷。這些都是只考量商業利益, 以及自己國家、族群的利益,而使地球環境的惡化更加嚴重。
  
  我所能夠做的,就是透過各種管道來呼籲,提醒大眾一起來重視環境保護的問題。我想戴維斯博士現在做的也是相同的工作。其實,不只是對待自然環境,在人 與人、族群與族群、文化與文化之間也是如此,在維護自己的權益之時,也應尊重他人擁有相同的權利。可惜就如戴維斯博士所言,現在地球上存在的六千種語言, 每兩個星期就有一種消失;而戴維斯博士呼籲以後,語言卻還是照樣地消失。
【書籍目錄】
第1頁:編前序 第2頁:世界盡頭的光明-心靈的體會
第3頁:知足常樂 第4頁:面對死亡的智慧
第5頁:學習不傷害的「進步」 第6頁:留給子孫美好家園
第7頁:現場問答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