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命與信仰的探索—聖嚴法師與龍應台的對話

生命與信仰的探索—聖嚴法師與龍應台的對話

生命這堂課

[日期:2010-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生命這堂課
  
  時間: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地點:農禪寺會客室
  
  與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創辦人)
  
  龍應台女士(知名社會文化評論家、前台北市文化局長)
  
  每個人都要上的一堂課
  
  龍應台(以下簡稱龍):感謝法師在那段期間(編按:指龍應台父親往生時)的關懷和照顧,使得這一切都很圓滿。這可能是您平常給予無數人關懷、祝福之中的一件小事,但是對我而言,卻是一件很重大的事。
  
  聖嚴法師(以下簡稱師):其實我什麼也沒有做,那些關懷和照顧,都是我的弟子們做的,我只是提出理念而已。
  
  面對親人往生,不要說是在家人,就是像我這樣的出家人,也會傷心。你的感傷是很正常的,但最好能將這股傷痛,轉化成一股更大的力量來奉獻。要奉獻給誰呢?奉獻給你的理想。譬如,每次你的新書發表,都引起相當大的迴響,這是不容易的,而這就是奉獻。
  
  從現在開始,你就可以一邊寫文章,一邊開始學佛。
  
  龍:父親身體尚可的時候,我的工作雖忙,還每個人都要上的一堂課︱
  
  是每個月帶父母上台北一趟,陪老人家看戲。後來父親走不動了,我便抽空回桃園陪他散步。剛開始,我口中數著「一、二,一、二」,可是父親跨出一步後, 就走不動了。後來想起父親從小教我讀古文、唐詩,於是告訴父親:「我們試試看『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他真的又動了!
  
  但是在最後階段,就連唐詩也使不上力。我心裡有點慌,感覺到父親對死亡的恐懼。由於我們彼此都是沒有信仰的人,因此當我希望給父親一點力量與安慰時,卻找不到安慰的語言。我著急打電話給朋友,他們都曾送過自己的親人。我問他們,該用什麼語言送他走?
  
  朋友寄書給我,我急切地去看那些書。從出生那一刻起,死亡就在角落等著我們,可是我一直到五十歲才臨時惡補,卻也來不及了。
  
  父親臨終時,我發現自己能跟他講的,還是古文。我講了他熟悉的《莊子》,我告訴他:「回到大化去吧!不要恐懼,就如野馬、塵埃般地回去吧!」我用那樣的語言送他。
  
  在父親最後的時間,法鼓山的兄弟姊妹們幫了很大的忙,這些幫助究竟能給他多大安慰我不知道,但至少給了我很大的慰藉。您要我開始學佛,我想我會的,雖然一時來不及惡補,總要繼續補習吧!總之,早該上的課而我沒上,就是這樣的感覺。
  
  師:你的父親給你上了一課。
  
  龍:對!最近總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受。譬如孔子的東西,研讀過「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可是從不曾以這方面的角度去思考——事關生死的知天 命。直到父親過世,才驚覺自己太晚熟。這件事對我的震動,超過一般心理早有準備的人。父親確實為我上了一課,從父親過世到現在,我一直在上這堂課。
  
  師:生死這堂課,是每個人都要上的。有人用自己的生命上課,有人從親人身上學習,這些都是深刻的經驗。當然也有人從書本找教材,但是體會不容易深刻。
  
  龍:那麼,法師您呢?您的這一課是從何時開始?
  
  師:從我有記憶開始,我很小就有死亡的經驗,一次是從樹上摔下,一次是跌落河裡,立刻就沒氣息了;還有我的一生,經歷過幾次大災難,曾眼見屍橫遍野,那時就想到,死亡總有一天臨到我吧!
  
  龍:死亡這堂課,可能一次學成,或者永遠學不完呢?
  
  師:永遠學不完的。死亡是人生的必然,我們可以做的,就是隨時準備死亡的到來。
  
  龍:但還是會恐懼吧?
  
  師:我沒有恐懼。如果死亡降臨到我身上,害怕也沒有用。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生命這堂課
第3頁:面對死亡的兩種層次 第4頁:宗教,並非為了理性而存在
第5頁:永恆的關懷-佛教對永恆生命的信仰 第6頁:相信,才能深入信仰內涵
第7頁:信仰,無法用做學問的態度探索 第8頁:人生的踏實感來自信仰
第9頁:信仰必須從實踐開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