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門修證指要 聖嚴法師著

禪門修證指要 聖嚴法師著

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日期:2010-07-20]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一、觀心銘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觀身非身,鏡像水月。觀心無相,光明皎潔。一念不生,虛靈寂照。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圓同太虛,具含眾妙。不出不入,無狀無貌。百千方便,總歸一竅。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不依形氣,形氣窒礙。莫認妄想,妄想生怪。諦觀此心,空洞無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瞥爾情生,便覺恍惚。急處回光,著力一照。雲散晴空,白日朗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內心不起,外境不生。但凡有相,不是本真。念起即覺,覺即照破。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境來便掃,掃即放過。善惡之境,隨心轉變。凡聖之形,應念而現。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持咒觀心,如磨鏡藥。塵垢若除,此亦不著。廣大神通,自心全具。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淨土天宮,逍遙任意。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熟處若生,生處自熟。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二六時中,頭頭盡妙。觸處不迷,是名心要。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錄自《憨山大師夢遊集》卷三十六)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二、初心修悟要法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一)如何修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若論此段大事因緣,雖是人人本具,各各現成,不欠毫髮。爭奈無始劫來,愛根種子,妄想情慮,習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實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裡作活計,所以流浪生死。佛祖出世,千言萬語,種種方便,說禪說教,無非隨順機宜,破執之具,元無實法與人。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所言修者,只是隨順自心,淨除妄想習氣影子。於此用力,故謂之修。若一念妄想頓歇,徹見自心,本來圓滿光明廣大。清淨本然,了無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別有可修可悟者。以心體如鏡,妄想攀緣影子,乃真心之塵垢耳。故曰想相為塵,識情為垢。若妄念清融,本體自現,譬如磨鏡,垢淨明現,法爾如此。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但吾人積劫習染堅固,我愛根深難拔,今生幸托本具般若,內薰為因,外藉善知識引發為緣,自知本有,發心趣向,志願了脫生死,要把無量劫來,生死根株,一時頓拔,豈是細事。若非大力量人,赤身擔荷,單刀直入者,誠難之難。古人道:「如一人與萬人敵」,非虛語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三)修悟下手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大約未法修行人多,得真實受用者少。費力者多,得力者少。此何以故?蓋因不得直捷下手處,只在從前聞見知解言語上,以識情搏量,遏捺妄想,光影門頭做工夫。先將古人玄言妙語,蘊在胸中,當作實法,把作自己知見。殊不知,此中一點用不著。此正謂依他作解,塞自悟門。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今做工夫,先要剷去知解,的的只在一念上做,諦信自心,本來乾乾淨淨,寸絲不掛;圓圓明明,充滿法界;本無身心世界,亦無妄想情慮。即此一念,本自無生。現前種種境界,都是幻妄不實,唯是真心中所現影子。如此勘破,就於妄念起滅處,一覷覷定,看他起向何處起,滅向何處滅。如此著力一拶,任他何等妄念,一拶粉碎,當下冰消瓦解,切不可隨他流轉,亦不可相續。永嘉謂:「要斷相續心」者此也。蓋虛妄浮心,本無根緒,切不可當作實事,橫在胸中。起時便咄,一咄便消。切不可遏捺,則隨他使作,如水上葫蘆。只要把身心世界,撇向一邊,單單的的,提此一念,如橫空寶劍,任他是佛是魔,一齊斬絕,如斬亂絲。赤力力挨拶將去,所謂「直心正念真如」,正念者,無念也。能觀無念,可謂向佛智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修行最初發心,要諦信唯心法門。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多少佛法,只是解說得此八個字。分明使人人信得及,大段聖凡二途,只是唯自心中,迷悟兩路。一切善惡因果,除此心外,無片事可得,蓋吾人妙性天然,本不屬悟,又何可迷?如今說迷,只是不了自心本無一物,不達身心世界本空,被他障礙,故說為迷。一向專以妄想生滅心,當以為真,故於六塵境緣,種種幻化,認以為實。如今發心趣向,乃返流向上一著,全要將從前知解,盡情脫去,一點知見巧法用不著,只是將自己現前身世界,一眼看透,全是自心中所現浮光幻影。如鏡中像,如水中月。觀一切音聲,如風過樹;觀一切境界,似雲浮空。都是變幻不實的事。不獨從外如此,即自心妄想情慮,一切愛根種子,習氣煩惱,都是虛浮幻化不實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此深觀,凡一念起,決定就要勘他個下落,切不可輕易放過,亦不可被他瞞昧。如此做工夫,稍近真切。除此之外,別扯玄妙知見巧法來逗湊。全沒交涉。就是說做工夫,也是不得已。譬如用兵,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古人說參禪提話頭,都是不得已。公案雖多,唯獨念佛審實的話頭,塵勞中極易得力。雖是易得力,不過如敲門瓦子一般,終是要拋卻,只是少不得用一番。如今用此做工夫,須要信得及,靠得定,咬得住。決不可猶豫,不得今日如此,明日又如彼,又恐不得悟,又嫌不玄妙。者些思算,都是障礙,先要說破,臨時不生疑慮。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至若工夫做得力處,外境不入,唯有心內煩惱,無狀橫起,或慾念橫發,或心生煩悶,或起種種障礙,以致心疲力倦,無可奈何。此乃八識中含藏無量劫來,習氣種子,今日被工夫逼急,都現出來。此處最要分曉,先要識得破,透得過,決不可被他籠罩,決不可隨他調弄,決不可當作實事。但只抖擻精神,奮發勇猛,提起本參話頭,就在此等念頭起處,一直捱追將去。我者裡元無此事,問渠向何處來?畢竟是什??決定要見個下落。如此一拶將去,只教神鬼皆泣,滅跡潛蹤,務要趕盡殺絕,不留寸絲。如此著力,自然得見好消息。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若一念拶得破,則一切妄念,一時脫謝。如空華影落,陽焰波澄,過此一番,便得無量輕安,無量自在,此乃初心得力處。不為玄妙,及乎輕安自在,又不可生歡喜心。若生歡喜心,則歡喜魔附心,又多一種障矣。至若藏識中習氣愛根種子,堅固深潛,話頭用力不得處,觀心照不及處。自己下手不得,須禮佛、誦經、懺悔,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諸密咒,皆佛之金剛心印,吾人用之,如執金剛寶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微塵。從上佛祖,心印秘訣,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來,持此咒心,得成無上正等正覺。」然佛則明言,祖師門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此須日有定課,久久純熟,得力甚多,但不可希求神應耳。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三)解悟與證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凡修行人,有先悟後修者,有先修後悟者。然悟有解證之不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者,解悟也。多落知見,於一切境緣,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觸途成滯,多作障礙。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參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若證悟者,從自已心中樸實做將去,逼拶到山窮水盡處,忽然一念頓歇,徹了自心。如十字街頭見親爺一般,更無可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參實悟,然後即以悟處融會心境,淨除現業、流識、妄想、情慮,皆成一味真心。此證悟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此之證悟,亦有深淺不同,若從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識窠臼,頓翻無明窟穴,一超直入,更無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證者深。其餘漸修,所證者淺。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最怕得少為足,切忌墮在光影門頭。何者?以八識根本未破,縱有作為,皆是識神邊事。若以此為真,大似認賊為子。古人云:「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癡人作本來人。」 於此一關,最要透過。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所言頓悟漸修者,乃先悟已徹,但有習氣,未能頓淨。就於一切境緣上,以所悟之理,起觀照之力,歷境驗心,融得一分境界,證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顯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綿密工夫,於境界上做出,更為得力。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四)修悟六原則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難遺。此中病痛,略舉一二。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第一、不得貪求玄妙:以此事本來,平平貼貼,實實落落,一味平常,更無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還同未悟時,依然只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覆處,更無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實。蓋由吾人知解習氣未淨,內薰般若,般若為習氣所薰,起諸幻化,多生巧見,綿著其心,將謂玄妙,深入不捨。此正識神影明,分別妄見之根,亦名見刺。比前麤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細流注生滅,亦名智障,正是礙正知見者,若人認以為真,則起種種狂見,最在所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第二、不得將心待悟:以吾人妙圓真心,本來絕待,向因妄想凝結,心境根塵,對待角立,故起惑造業。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單單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與不悟,只管唸唸步步做將去,若工夫到處,自然得見本來面目,何須早計?若將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死根株。待至窮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絕待真心,將謂別有故耳。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厭,多成退墮。譬如尋物不見,便起休歇想耳。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第三,不得希求妙果:蓋眾生生死妄心,元是如來果體。今在迷中,將諸佛神通妙用,變作妄想情慮,分別知見;將真淨法身,變作生死業質;將清淨妙土,變作六塵境界。如成做工夫,若一念頓悟自心,則如大治紅壚,陶鎔萬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來果體;即此妄想情慮,元是神通妙用。換名不換體也。永嘉云:「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門,則取捨情忘,欣厭心歇,步步華藏淨土,心心彌勤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礙正知見。轉求轉遠,求之力疲,則生厭倦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第四、不可自生疑慮: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屏絕見聞知覺。脫去故步,望前眇冥,無安身立命處。進無新證,退失故居。若前後籌慮,則生疑心,起無量思算,計較得失,或別生臆見,動發邪思,礙正知見。此須勘破,則決定直入,無復顧慮。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處,更加精釆,則不退屈。不然則墮憂愁魔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第五、不得生恐怖心:謂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頓歇,忽然身心脫空,便見大地無寸土,深至無極,則生大恐怖。於此若不勘破,則不敢向前。或以此豁達空,當作勝妙,若認此空,則起大邪見,撥無因果,此中最險。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第六、決定信自心是佛:然佛無別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猶若虛空,若達妄元虛,則本有法身自現,光明寂照,圓滿周遍,無欠無餘。更莫將心向外馳求,若捨此心別求,則心中變起種種無量夢想境界,此正識神變現,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淨心中,本無一物,更無一念,凡起心動念,即乖法體。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今之做工夫人,總不知自心妄想,元是虛妄,將此妄想,誤為真實,專只與作對頭。如小戲燈影相似,轉戲轉沒交涉,弄久則自生怕怖。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捉了,拋向一邊。此如捕風捉影,終日與之打交涉,費盡力氣,再無一念休歇時。纏綿日久,信心日疲,只說參禪無靈驗,便生譭謗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墮之。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無他,蓋由不達常住真心,不生滅性,只將妄想認作法耳。者裡切須透過,若要透得此關,自有向上一路。只須離心意識參,離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處,不管是善是惡,當下撇過,切莫與之作對。締信自心中本無此事,但將本參話頭,著力提起,如金剛寶劍,魔佛皆揮。此處最要大勇猛力、大精進力、大忍力,決不得思前算後,決不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纏繞。如脫鞴之鷹。二六時中,於一切境緣,自然不干絆,自然得大輕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第一步工夫得力處也。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以上數則,大似畫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語耳。本非究竟,亦非實法。蓋在路途邊,出門一步,恐落差別岐徑,枉費心力,虛喪光陰。必須要真正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所謂「行步平正,其疾如風。」其所行覆,可以日劫相倍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須從者裡透過始得。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錄目《憨山大師夢遊集》卷二,《卍續藏》卷一二七)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聖嚴識 憨山德清(西元一五四六—一六二三年)是明末四位偉大高僧之一,七歲時即起生死去來之疑,十九歲出家受戒,聽《華嚴玄譚》至十玄門海印森羅常住處,悟法界圓融無盡之旨,後閱〈物不遷論〉而悟,作偈曰:「死生晝夜,水流花謝;今日方知,鼻孔向下。」妙峰禪師問其何所見,答曰:「夜來見河中兩泥牛相鬥,入水去,至今絕消息。」又一日粥罷經行,忽立定,光明如大圓鏡,山河大地影見其中,既覺,身心湛然,了不可得,因說偈曰:「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大虛空,萬象森羅徒起滅。」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上面所錄第二篇,原收於《憨山大師夢遊集》卷二,也即是全集的第一篇文章,原作無標題,乃是〈為答鄭昆巖中丞〉的法語。從其內容看乃是一篇開示修悟法門的好文章,故曾被近世禪宗廣泛的重視而收在《禪門日誦》之中,題為〈禪宗法要〉。本書將之加上今題並增列子目,以便閱讀者一目瞭然。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至於憨山大師的傳記,則有〈憨山老人自序年譜實錄〉,今亦被收在《憨山大師夢遊記》卷五三及五四,另有〈憨山大師傳〉,則被收於同書卷五五。他被稱為明末四大師之一,是一位教理及禪觀並重的高僧,教理重於華嚴,禪定重修實悟。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略辨大乘入道四行
第3頁:息心銘 第4頁:心王銘
第5頁:信心銘 第6頁:入道方便
第7頁:心銘 第8頁:〈修心要論〉節錄
第9頁:《六祖壇經》錄要 第10頁:參同契.草庵歌
第11頁:永嘉證道歌.止觀頌 第12頁:顯宗記
第13頁:平常心是道 第14頁:心要
第15頁:五階三宗 第16頁:臨濟宗旨
第17頁:洞山宗旨 第18頁:默照禪
第19頁:省力處 第20頁:坐禪儀
第21頁:《禪關策進》錄要 第22頁:觀心銘.初心修悟法要
第23頁:《博山參禪警語》錄要 第24頁:《禪門鍛煉說》要略
第25頁:參禪法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殊非 发表于 2013-5-20 13:59:20
這一句的”雲”是不是應該是”云”啊?
我查了法鼓全集的光碟版應該是”雲”喔! :)
第 1 楼
殊非\ 发表于 2013-5-20 13:58:52
"雲何能得悟解法相",這一句的”雲”是不是應該是”云”啊?
我查了法鼓全集的光碟版應該是”雲”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