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德育古鑑 史潔珵居士輯

德育古鑑 史潔珵居士輯

附錄:三破.七辯

[日期:2010-08-13] 來源:轉載  作者:史潔珵居士輯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附錄一

三破.七辯

明.顏茂猷(光衷) 

一破安不善者之習心習見

讀李登案(見性行門):課士以十年,其概也,科甲成否之大較也。使登不聞神言,則少年鄉舉,驕淫橫佚,自以為福分止此耳。而旁觀者亦莫窺其微,遂疑天道。不知有根器的人,高才絕智,實天付之以救濟斯民也。其人能用之善,自然大富貴、大壽考;一造惡業,所減便多。世尚見其些小福澤,善者不如,便謂無報;豈識其生前帶來分數實饒乎?薄福者之勉強為善亦然。如本應凍餒,而報以溫飽;本應乏嗣,而報以單丁。夫溫飽單丁,豈覺受報;詎知其生前帶來分數實薄乎?惟大力量、大功德,則自有轉旋手段,不落尋常格式中矣!

讀喻婦案(見孝順門):課眾以三十年,其概也,人生禍福之大限也。而前業今受,隨受隨脫,變幻不可知如此,何怪世人之難悟乎!況人生大善惡,必自十五歲以上始造之;如是又三十年,則四十五矣。世徒見四十五年內之人,善未必福,惡未必禍,已嘖嘖不信果報,及其天之既定,則或不及見也。即及見之,其尋常順逆,既謂尋常事不之察。其大迪吉、大逆凶,真聳動人者,是可信矣;又援他事不盡碶者以自眩自疑,猶豫不反。就使閱歷既久,覺悟或生,而其人已老,習已成矣!少年後起者,豪氣正熾,又復不信。此世所以多迷途也!

讀冥責案:近世病危者亦談冥報,夢魂中或受神譴,且以誡其至親,聞之眾人;而眾習不解,何也?曰:此自有說。蓋其過絕浩大,報絕驚心者,既不肯言;即父子兄弟聞之,亦不忍洩。間有一二人備知其詳,轉傳數人,即有詰之者曰:「汝自聽見否?」便把這話頭搪塞。鳴呼!冥報安得人人而顯之哉?就其信者,新猶儆省;數日之後,精神稍懈,物誘復濃,且漸放下矣!譬如士人畏考黜、愛科第,當要時如何憤發,久且忘之。又如淫婦招刑、偷盜被責、色風中病,豈不千辛萬苦,羞慚刻責;數時之後,猶不禁也。故往往有顯報,習久而忘之,畏談而置之,瞞心而姑犯之,此地獄所以無虛,而濟惡所以不悟也。

一破阻善者之習心習見

讀公善獎善案:善何大乎?與人同最大。今世修善之士,有見一事,則攘臂爭先者。然或用人而成,或用我而敗,彼不解也。有逢一緣,則喋喋恐後者。然或共誘而勸,或私說而疑,彼不察也,有見人喜名,則求其忘名;見人修福,則求其忘福。而不知鼓舞之根,或隨之而塞。有自入世,則厭出世法;自出世,則厭入世法。而不知接引之機,或乘之外隘。又有自家所不屑做的事,便嗤人做。彼實鄙其小也,不知見大見小隨人分量,但有纖毫善根,祇可引,不可沮。又有自家所不能為的事,便破人做。不知人做我做,同歸一善,我若歡欣贊歎,便是助彼為善,不關財用事也。又有善從我倡者即樂,從人倡者即不樂。此益大錯!總之起於有我;有我之善,不能成大善矣!如此者,皆知為之為,而不知不為之為也。

讀救濟案:有泄泄為善,而駕其詞曰:「善在心而已,奚論事?」不知憫人之死而不救,與救之者,孰是?若使如天好生,不以仁政,能平治乎?人有一妻一妾者,夫偕妻眠。妻恨之曰:「子身雖在此,心卻在彼。」夫曰:「然則吾身在妾邊,心來汝處,如何?」此可為心善不用施濟者作一笑柄!又有謂「小惠未遍,焉得人人濟之。」者夫限我以不得為,既謝不為矣!乃若財分得為,損我錙銖,救人當厄者,尚可曰:「吾不能遍及也,姑已之乎?」又曰:「後來值此,將難繼也。」夫我之衣食奢淫等項,據現設施,不盡慮前顧後;至於救濟,直計較久遠,以不能繼為解,是終無行善時也。又有謂「善在無心無意,偶觸為之,纔作意,便不是」者,此又大錯!孟子嘗云:「孳孳為善矣!」武王嘗言:「吉人為善,惟日不足矣!」夫子嘗言:「善不積,不足以成名矣!」今使有餓者於此,一人偶爾施之,過念即忘;一人用意照顧,日夕不倦。二者孰得?此最現前易曉者也。如是者,借口不為之為,而不知為之為也。

讀口業是非案:有一等人,遇善輒沮。見人放生,則曰「人為重」;見人助喪,則曰「生者要食為重」;見人施濟,則曰「窮親戚賑之為重」。果爾,則親親、仁民、愛物,必一件完,而後可做一事耶?亦無時可做矣!夫施或因其當厄,時或就其易舉,心或觸其偏到,隨在可行,隨行可滿。必以此難人者,其人必非實心周急可知也。又一等人,遇善事,輒求全;見做一事,必更援一事以難之曰:「這件事既做,那件事如何不做?」夫古稱堯舜,不云猶病耶?又遇善人,必求疵。或做某事,必舉其不足者比擬之曰:「莫那事便佳,何必爾爾?」夫人非聖人,豈能盡善?其美者自美、惡者自惡,瑕瑜各不相掩,而必以是沮其上進乎?然則必無過而後可以行善耶?又有一等人,專謂世人薄惡,不可以善化他。遇人為善,不曰:「姑息柔軟,養成人惡。」則曰:「是齋公一流語。」否則又曰:「忠厚是無用表德。」彼將神聖好生處都抹過,刑殺處即取來藉口,而不知其心之已化為嗜殺也。若此者,已不為而又禁人之為者也。

一破飾善、小善、善惡兩掛、善惡雙遺者習心習見

有一等人,明知善之當為,自家亦儘去做;及論果報,則恐人以禍福目之,抵死不肯認。此等人為名根所護,知自利而不知利他。有一等人,專習持齋施經、造像度人,而於自家德行、本來心術,殊不照管。此等人為福德所動,知利他而不知自利。又一等人,以天地為大戲場,視人世無真面目,遇方與方,遇圓與圓,徇眾所趨,甘言泉湧,以自託於宛轉靈妙。此等人善惡雖無定向,然總之成就一個惡德。又有一等人,張設自是,旁若無人;救人救到底,殺人殺見血,酒色財氣,明翻無理之案;是非毀譽,時騁一偏之辯。此等人,名為物小我大,左袒惡業。又有等人,居高位而施乞丐,作姦宄而活蟲魚;己自煦煦,而假手殺人者不悟;善亦累累,而末流種毒者不知。此之謂顧指失頭,殺牛放蟻。又有等人,懈忽超蕩,專談名理;以有為為跡,以德行為粗,以不思善惡為奇;恐慈悲之縛我,則戒行精進,不甚著力;覺玩好之親人,則喜怒遊戲,駕言自在。此之謂菩薩口、波旬心,夢遊清都極樂,而自卻在廁池上打盹也。

七辯(迪吉錄節錄)

或曰:「業報足信乎?恐皆偶然耳。孰為記憶?孰為分疏之者?」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人不可掩,而況鬼神乎!舉心即覺,而況見之行事乎!響應聲,影隨形,惟人自召,何煩記憶?何煩分疏?且行善必自慊,造惡必不安,亦自為記憶,自為分疏。語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秫之不為黍也,稗之不為稻也。此必然,非偶然也。」

或曰:吾見世人淑慝自分,而死生不異;修士或多坎坷,凶頑或終考命。是有不報之善惡,而且有差報之善惡矣!曰:世無數百年之人,而造物有未即結之案。純善純惡之人既少,而可善可惡之機最圓。故有種善未熟而死者矣,有積惡未稔而斃者矣;有陰德陰過,獨甚獨真,冥司覈之,世人不解者矣。其善惡也,非人耳目前之善惡也,則以為不報也;其報也,非人耳目前之報也,則又以為不報也。欒黶之報德在書,欒盈之報汰在黶。顛之倒之,其變多矣,則以為不報也。前生後生,猶之一人;人誅鬼誅,同是一痛。而世不之知也,則又以為不報也。

或曰:王者彰善癉惡,豈貴因循;天道亦爾,曷為不即施行,使人警懼乎?曰:王者不忍,必與矜全。天心至仁,每容悔禍。若情真理當,必不相寬。譬如貸券於人,責償在後,其所限之歲月有異焉耳,報遲則息必倍焉。且以人視之久遠。天視之旦暮耳!

或曰:子罕言利;茲之談報,近於利矣!曰:報必有施,是由本而生,非從貪而得也。且不求利而求害,必非人情矣。蓋甘窮餓以沒世者,君子闇修之素心;降福祿而寖昌者,上天因材之至理。人生所享,自有分際,不能為謀。所堪自種自收者,獨此方寸地耳。捨而不芸,而空言不耕穫、不菑畬,寧不同鹵莽滅裂之報哉?

或曰:報誠有之,然積德而至於動天,如導引而至於長生,皆非常人所能。曰:長生不死,非常也;若百歲內之壽,則常矣!大德受命,非常也;若履順迪吉,富貴福澤,則常矣!大聖賢、大豪傑可以致非常,實修實踐,獨不可收庶常乎?今夫大富貴之家,其所從出,多販傭側陋,隱德不耀,而子孫忽食其報。非必盡聖賢也,胥靡登高,劍俠凌璧,神各有所極;當其極時,即聖人且多讓焉。患心之不堅,無患報也。

或曰:然則無為而善,與有為而善,孰佳?曰:無為者佳矣!雖然;恐借言無為,而行善反不力,空言甚高,而實行不至,君子懼焉!且引人為善,不妨示以所獲,勉強學問,則德日進。夫所惡於有意者,為其覬報也。覬報而不至,怠將及焉。若時時刻刻主善為師,退託不生,倦勤不作,則與行法俟命者豈異?何惡於意哉?

【書籍目錄】
第1頁:原序 第2頁:舊序
第3頁:重印序 第4頁:孝順類
第5頁:和睦類 第6頁:慈教類
第7頁:寬下類 第8頁:勸化類
第9頁:救濟類上 第10頁:救濟類下
第11頁:交財類 第12頁:奢儉類
第13頁:性行類 第14頁:敬聖類
第15頁:存心類 第16頁:附錄:三破.七辯
第17頁:附錄:立命說 第18頁:附錄:淨意說
第19頁:附錄:功過格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