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的生活 聖嚴法師著

禪的生活 聖嚴法師著

來與去

[日期:2010-07-1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來與去

  我到美國來,大家說我是回來美國;到台灣去,他們也說我回到台灣,究竟那個地方是來,那個地方是去呢?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回老家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中國人常把人死了說是「回老家去」,或者:「歸天去」。在西洋亦說:「回到天國去」,或說:「回到上帝身邊去」。如此,東西方對人死都稱之為「回去」。究竟是不是回去呢?有沒有回去呢?若說回到老家,那到底有沒有「老家」呢?回到天國,是否人人都有一個「天國」可回呢?又是否真有一個上帝所屬的地方可去呢?  如果說,有一個地方是我們可以回去的,大家想去,並且願意相信,那個地方一定是永遠不變的、可靠的、安全的地方,一定是最後、最高的地方。但是不是真有這樣的地方呢?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人在外面受到委屈和打擊就想回家去。因為回到家可能得到平安,可以得到親人如父母、妻子、丈夫等給他的安慰,因此覺得家是最可靠的地方。可是家中住久了又想往外跑,因為夫妻有時也會吵架,父母子女之間有時也有意見的摩擦,與親人相處久了亦會發生糾紛。想往外跑,即是想離開使他厭倦了的老地方,換個新鮮的、比較好的環境。那麼!究竟換到那裡去呢?是不是有個永遠平安、清淨、愉快、和樂的地方可以住下去呢?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些人,認為這個世界很亂,人心很壞,環境很可怕,沒有一個地方是清淨、安全、安定的地方,所以會想到如何離開這個世界。如何離開呢?若不出家修行,便是自殺了。但是很明顯的,如果你相信三世因果,便知自殺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以上所提這些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問題。因為世界上沒有一個真正可以回去的地方,亦沒有一個是真正安靜、清淨、和平的地方。所以要回去,只是我們心理上、觀念上的回去,事實上沒有地方可以回去,就是天國也不必回去,我們的真正老家也沒有辦法離開我們自己的心。所以任何一個地方,如果你心裡能平安,沒有煩惱,那個地方就是你的老家。可是要想找這種可靠的、安靜的、和平的地方,是找不到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收到一個徒弟的信說:「師父!我在出家以前所想的寺院,是清淨的、沒有煩惱的。沒想到出家不到三個月,我看到的寺院裡面,不但有異見、有煩惱,而且也有是非,我不知該怎麼辦才好?」我的回信說:「這都是因為你自己原先就有煩惱,你把煩惱從外面帶進了寺院。寺院只是房屋的建築,裡面不可能有煩惱,也沒有是非,它是很清淨的。寺院的大眾,各自過他們的生活,就好像冬寒春暖、秋涼夏熱,是自然的現象。因你有身體的反應,就有苦樂的煩惱。所以說因為你來了,寺院才有是非煩惱,你當自行懺悔。」你們相信嗎?如果寺院裡一個人也沒有,怎麼有煩惱,怎會有是非呢?多一個人來,就多一個人的煩惱,多兩個人來就多兩個人的是非。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二、翻出如來佛的掌心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一個《西遊記》裡的故事:說一隻猴子,神通很大,一個觔斗就可翻出十萬八千里遠。有一次他翻到很遠的地方,以為已經到天邊,那裡有五個山峰,他就在山邊撒了一泡尿,然後說:「我現在再翻一個試試看,是否翻到天邊的外面去。」結果,還是在天邊的五個山上。他想:「怎麼還有五座山呢?這個地方很臭,好像曾有那隻小猴子在這裡解過小便。」回頭看見如來佛,發現自己還在如來佛的手掌中,五座山原來是如來佛的五根手指。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這是一個故事,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那樣,希望有一個更高超、更美好、更安全、更清淨的地方可去,但這種地方是不容易找到的。因為,如果我們的心不改變的話,環境是改變不了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一次,我採了一朵鮮花,這朵花應該是很香的,不過我聞一聞卻覺得很臭,心想奇怪,叫別人聞,說是很香。我再聞還是臭,想不出原因。後來我把鼻子擦了一擦,結果發覺我剛進了一次野廁所,自己的鼻子裡留著髒和臭;由於自己的鼻子有臭味,聞到的花味也變成臭的了!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因此,我告訴我那個徒弟說:「煩惱是自己的,你如果感覺到這個環境有煩惱、有問題,你應該檢查你自己,那是你自己有問題,不是他人有問題。雖然看起來是他人有問題,事實上問題是你帶來的。如果你不來,其他的人也不會對你成為問題。因為你進來之後,跟其他人發生了對立、摩擦的關係,所以才有問題。如不換成這樣的角度來看,自己的煩惱便會更重,到任何地方,都無法稱心滿意地過修行的生活了。」最近再接到同一人的來信則說:「師父!最近我煩惱好像沒有了。每一個人都對我很好,所有的人都很好,如不好就是我一個人不好。現在我看起來,大家都很好、很清淨,我也覺得跟這麼多善知識共住,是很有福報的人了。」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三、國王與和尚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每個人都想到另外一個地方去,而且想要去的地方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很安全、很有寄托的地方。事實上,這些都是幻想、憧憬、自己騙自己。不過,至少它能使得凡夫的生活變得有意義、有寄托了。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那是找不到的。因為人的慾望無止境,每一個期望中的地方,都會被想像得很理想;但實際上到了那個地方之後,還是會感覺不理想,還想再往上爬,再向前追;到了上面和前面,仍是感覺不理想。如此,爬了又爬,追了再追,永無止境,永不滿足。俗話說:「站在此山,羨慕彼山高;到了彼山,發覺沒柴燒。」我們站在低的山上,看那邊的山比較高,到了那個山再看別的山,覺得別的山更高,到了最高的山,竟又覺得還是低矮的山可愛了。在理想中的幻影,永遠是可愛的,但也永遠是不實在的,所以應該說:「最高的和最低的是一樣。」這個道理在中國,在各國都是一樣。在古代如果一個人能做到國王,他已經是很滿足了。但他做了國王以後,還想要做更大的國王,能夠征服、統治全世界的國王,他才滿足。可是真正做大國王以後,他是不是滿足了呢?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清朝的順治皇帝,有一次到了寺院,看到出家人的生活,使他羨慕不已。他說:「我做了皇帝,還不及出家人那麼清閒自在,坐在佛前,什麼都不要管。這個我辦不到!假如有機會讓我做半日的和尚也就滿足了。」因此留下了兩句名言:「為君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這是完全絕對相反的兩個方向,一個是享受最好、權力最大、地位最高的皇帝,一個是毫無需求、無權無勢、一無所有的和尚。可見最高與最低,相互對望,彼此相羨,本無高下,平等平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請問諸位:你們要做國王、王后,還是要做僧尼呢?大概你們不想做國王、王后,也不想做僧尼,只想做個普通人。但是在你們心裡面,該有所想像的國王可以做;同樣的,你們心裡也有你們所想像的自在愉快的生活可過。最忙的人就想要得到一個休閒的機會,太閒的人又希望找點事情來使自己忙。窮的人希望發財,發財的人大概不希望窮,一旦窮了便受不了,只有願望富上加富。所以人經常覺得生活不理想、不安全。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四、生從何來?死往何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說我回到美國,回到台灣,卻不知道向何處是回?又向何處是去?應該回到那個地方?又去到那個地方?因為我原來是從那裡來都不知道,豈能知道我該回到那裡去呢?沒有一個地方我可以去,亦沒有一個是我原來的地方。就拿我現在這個身體來說,雖然在地球上的東西兩半球,來來去去,好像在地球上有什麼活動似的,可是從另外一個星球來看我,我的身體只是地球上的一粒微塵,是地球的一小部分。地球在動,我沒有動。我也沒有生、沒有死;因為我生時,地球未增一物,我死後,地球亦未減一物;因我生時,身體非從地球外面來,我死時,身體亦不會到地球外面去。僅從另一個星球來看,地球上的我,是沒有來去的。再把空間擴大至無限來看,不僅我沒有來去,地球也沒有來去,一切行星、恆星,也無來去,也不在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因此,你們向我求的東西沒有,我也沒有東西可以給你們。你們有沒有看過蚯蚓?蚯蚓吃的是泥土,大便解出來的也是泥土。牠是生活在吃泥,把泥排出,再吃泥,再排出的循環狀態中。其實牠沒有吃掉什麼東西,也沒有排出什麼東西,我小時候觀察到這個樣子,覺得很有趣!吃的是泥土。大便出來還是泥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其實人類也是一樣,我們雖然吃的是穀類、果類、菜蔬類、肉類,詳細考察的話,萬物生長自大地,也回歸於大地,我們吃喝和排泄,皆不離開大地,情況正與蚯蚓相同。雖和蚯蚓生活的形式不同,其過程與實質,卻完全一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一次我問我的聽眾說:「這個身體是不是我們自己的?」他們都說:「是。」我說:「不是。」因為這個身體隨時隨地都在變化,你自己看,每天你把飲食吃喝下去,成為身體的營養,同樣的每天也把身體的成分漸漸地丟掉了。比如你的發長起來自然會掉,或者被剪掉,你洗臉、漱口、洗澡、換衣服、解大小便,乃至吐痰、呼氣,隨時都在把你身上的東西丟掉,所以身體時常在變。既然常在變動不已,怎可說我們這個身體是自己的呢?我們的身體隨時隨處都可能丟掉一部分,隨時隨處也都可能增加一部分。因此,試問:我們這個身體究竟那裡來的呢?有人說是媽媽生的,有人說不是媽媽生的,是自然出來的,有人說由飲食而滋養成功的。這都不是正確的答案。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可見這個身體,並沒有一個地方是他老家,也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他原來的出生地。那麼身體自生到死為止是不是能回到老家呢?事實上是隨時隨地從老家來,也隨時隨地到老家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若把時間和空間擴延至無限來看,便不用討論生死、來去;實則也沒有生死、來去這回事。在我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又回什麼地方去以前,我們該怎麼辦呢?在這個無所適從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是請你們來打坐修行。在打坐當中你們可知道從那裡來到那裡去的。我在禪七的時候,問打坐的同修們說:「你從那裡來?」有人說:「坐在蒲團上問這個問題,幾千個答案都有,但每一個都不是那個正確的答案,因為每一個答案都是通過思想、知識的經驗而產生的理由,不能說出思想、知識、經驗以上的真理,結果雖然有幾千個答案,還是等於沒有找到答案。」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五、如來亦如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一次,我在電視台接受訪問,被問起:「什麼是真實(reality)?」我說:「沒有這個東西,你不能找到它和抓住它。」但是我還是勸人到我這裡來聽講些關於真實的話,說不定你能發現那個東西。不過如果你一定要找那個東西,是沒有辦法找到的,最後一定會失望的。但你不去找它,即不知道真實是沒有的;所以雖說是沒有,還是要花一番苦工夫去找找看。所謂下了「踏破鐵鞋無覓處」的工夫之後,才會發覺「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經驗是可貴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所以我說我要回去,沒有地方可以去;我要回來也沒有地方可以來。這只是空間上的一個位子的轉換移動而已。去和來是空間上的問題。不過是否真正有一個空間呢?如果真正有一個空間,為何我們不知道空間是什麼呢?如果你真正知道空間,那就曉得空間是沒有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佛的名字叫「如來」,意思是好像來,亦叫「如去」,意思是好像去。實際上,由佛的立場而言,不去也不來。對大修行者,佛是如來;對未修行者,佛是如去。佛本如如不動,由於眾生的心動,則將有如來如去而視為有來有去。佛既不佔空間位置,也是空間的全部;不能說空,也不能說有,故稱為如。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你們今天來禪中心,等一會又要走了。這是真的有來有去。有的人坐幾個小時的車到這裡,有的人只步行五分鐘或十分鐘就到這裡。這是因為有空間的距離,有距離是對的;如果說沒有距離,也沒有空間那是不對的。不過如果把你的身體當作一個中心來看,雖是一個高不過一公尺多,重不過百十來斤的臭皮囊,它所呼吸的空氣也好,衣服也好,食物、飲料,及日常用品等其他東西也好,凡是維持你生命繼續存在的一切物質,都是來自非常廣大的空間,也經過了非常眾多的人力、智能的處理,和時間的演進與改良。因為,我們的身體雖然渺小,卻是彙集無限空間及無限時間於一點的存在。如果實證到我即空間與時間,那麼空間的來去,自然消失,時間的久暫,也自然不見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六、問答討論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人問:「reality是什麼?」師父答:「這是一個字而已,不過對於很多人是很有用處的。如果沒有這個字也沒有這個觀念,那我們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紛亂。」問:「reality是不是真是我們所想像的那個東西呢?」答:「因為個人的程度不相同,所受的教育,所信的宗教,所處的社會環境,及文化背景不同,所見到的真實(reality)也就不相同。或者由於個人的思想深度不一樣,見到的真實也就不同。如『殺人』,有人認為:殺壞人是使壞人不再做更多壞事,是救好人、是好事;有的認為:凡是殺人都是壞事。中國人講孝道,若遇災難,宜先救父母,孩子可以次之,因為父母死了不能再生。西方人偏重小孩,他們來日方長,前途無限,父母反正年老,離死不遠;比較起來,小孩的價值高於年老的父母。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道德標準,究竟誰對誰錯,就有爭論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八日紐約,蔡果平筆錄)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時空與生命
第3頁:日日是好日 第4頁:禪詩與禪畫
第5頁:矛盾與統一 第6頁:老鼠入牛角
第7頁:自力與他力——禪與淨土 第8頁:宗通與說通——禪與教
第9頁:來與去 第10頁:真與假
第11頁:本與末 第12頁:正與邪
第13頁:指與月 第14頁:知與覺
第15頁:真假禪師 第16頁:事與心
第17頁:鍛煉心 第18頁:無心
第19頁:安心 第20頁:無有恐怖
第21頁:道不在坐 第22頁:放下萬緣
第23頁:世界和平 第24頁: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第25頁:禪與人生 第26頁:附錄 -- 述夢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8-30 14:42:43
https://player.soundon.fm/p/cf8b0ee4-7d73-4849-8abb-b1cdc30f3524
可以在線上聽喔!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2-17 23:46:18
記得在幾拾年前。有幸於農禪寺請回禪的生活錄音帶。受益很深。但已送給好友。現在到法鼓山也請不到了。不知有那位師兄師姐能幫忙。我找得沒方法了。電話0912671670果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