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鼓家風 聖嚴法師著

法鼓家風 聖嚴法師著

法鼓校風之一

[日期:2010-07-19] 來源:法鼓全集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法鼓校風之一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首先,我要在這裡代表法鼓山的法師及居士們,歡迎各位僧伽大學的新生,來到法鼓山接受出家生活的訓練。關於我們學校,有些人可能已有某種程度的瞭解,如果還有人不是很清楚,那也無妨,入學以後還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慢慢地認識,所以關於這方面,我不擬在此向各位多做說明。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法鼓山的三大教育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法鼓山這個團體,可以說是十分優秀的團體,不論是僧團或是信徒們,都很優秀。「教育」是法鼓山的一大使命,除了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以及漢藏交流班之外,對於信眾、社會,也一直在做教育方面的工作。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們所推動的教育是整體性的,內容可分成三大部分:第一是「大學院教育」,包括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以及未來的法鼓大學等;僧團則負責其餘的兩大部分——「大普化教育」及「大關懷教育」。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法鼓山的成員包含了僧俗四眾,即出家的男、女二眾及在家的男、女二眾,這四眾都是擔任普化教育及關懷教育工作的人,我們法鼓山稱他們為「鼓手」,因為他們在做傳播佛法的工作。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傳播佛法,並不僅是用嘴巴講佛學名詞、佛教經論,而是要把佛法的精神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表現出來,在社會之中發揚光大,這才是傳播佛法的真正涵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果從學術方面來看,佛法可分成不同的面向與層次,不同的領域各有其研究對象,也都各有其成果、價值,但研究與實踐最好是並行的。法鼓山的弘化事業裡,屬於實踐方面的,就是我剛才所講的「大普化教育」、「大關懷教育」。出家人的修行和在家人的修行,都是屬於大普化教育及大關懷教育的範疇。是用佛法來提升我們自己和社會的品質,提升整個人間的精神領域,就是推行「大普化教育」與「大關懷教育」的宗旨所在。至於施設「大學院教育」的目的,則是為了深化「大普化教育」及「大關懷教育」的落實。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現在法鼓山的「大學院教育」約略可分成兩個系統,其一是培育人文社會工作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另一則是培養宗教師的人才。前者是由中華佛學研究所及將來的法鼓大學來進行,至於後者則是由僧伽大學來負責。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宗教師的胸襟與悲願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過去我們很少思考什麼是佛教的宗教師,大抵出家了、剃頭了,就是佛教的比丘或比丘尼了。但是那樣只能算是出家人,還不算是真正的宗教師。所謂宗教師,必須懂得修行的觀念、修行的方法,除了自己依教奉行之外,還能引導其他的人、帶動其他的人來接受佛法的智慧,用佛法來幫助自己、幫助別人。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其實宗教師的觀念在西方宗教已行之多年,因此西方的宗教才得以傳佈於世界各地。譬如我在台灣山地的原住民部落,就看到許多天主教的修士、修女、神父,以及基督教的牧師,他們深入原住民的部落,學習他們的語言、過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於日常生活之中得到便利、得到安全。因此,山地部落的原住民多半信仰了天主教或基督教。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他們的精神十分值得我們佩服,他們毫不留戀西方社會優渥舒適的生活,不辭辛勞地遠渡重洋來到台灣的窮鄉僻壤,過著艱苦的日子。這就像是被流放到不毛之地一樣,一般人是不會願意去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而我們佛教徒,有些人一出家就希望能好好修行、能多懂幾部經論,或是要學打坐、要解脫、要成佛。結果這些人反而因為愚癡,所以沒有辦法通經論;因為很自私,所以也不可能得解脫。他們不但沒有辦法成就自己,也沒有辦法成就他人,終究一輩子只能這麼混、混、混,這種人可說是佛教的寄生蟲、社會的敗類,並不是宗教師。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真正的宗教師,必須有奉獻的精神,奉獻生命、奉獻一切來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和弘揚佛法。一個宗教師就應該要有這樣的胸襟和悲願。如果出家的目的,只是希望過一個安靜的生活或是逃避現實,抱這種心態出家以後,保證是一個自私的煩惱鬼,不可能得解脫,而且因為沒有正確的發心,煩惱只會愈來愈重、愈來愈多。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正確的發心,就是剛才我所說的「修學佛法,護持佛法,弘揚佛法」,這三者之間有連屬的關係。當我們修學佛法稍微有基礎之後,便要去護持佛法,也就是用我們的時間、體力去參與所有和佛法有關的事,在護持佛法的同時,就已經達到了弘揚佛法的效果。而且因為教學相長,所以在弘揚佛法的同時,又修學到了佛法。弘揚佛法,隨時隨地都能做,不一定要到我這個年紀才可以做,而且也不盡然要用說的,用行動、用威儀、用觀念都可以。總之,弘化的方法有千百種,不要封閉、萎縮或矮化自己。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這次漢藏班有九位喇嘛來報到。你們從西藏、尼泊爾、印度乃至錫金遠道而來,到這裡交流學習,這份弘傳佛法的悲願心,實足以做為僧大同學的榜樣、模範,因此,你們的到來,可說是藏傳佛教送我們的禮物。但是藏傳佛教的禮儀、習慣、觀念,有一部分和漢傳佛教不相同,我們向你們學習,你們也要來看看我們漢傳佛教在做些什麼;不好的地方、不合法的地方,請向我們明講,不要只是回去跟你們藏傳佛教的人說:「漢傳佛教很糟呀!很壞呀!很不像樣呀!」同樣的,如果我們這邊有好的部分,也請你們留心學習。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悲智和敬的行事原則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年的時間很短暫、很寶貴,你們除了學習語言、電腦這些工具,也應該試著去瞭解我們漢傳佛法的基本觀念和修學方法,而你們也可以向我們介紹藏傳佛教的觀念及方法,因為這是交流班,所以強調的是交流,互動良好的交流對彼此都有好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最後,我想用僧伽大學的校訓——「悲、智、和、敬」勉勵諸位,請大家朝著校訓所指示的方向努力:「悲」,以慈悲心對待一切眾生;「智」,以智慧心處理一切事物;「和」,以和合心做為僧團運作的基準、原則;「敬」,以恭敬心尊重每一個人的立場、觀點、職務和身份。如能遵守校訓的四個原則,那麼諸位就算畢業了,因為能做到這個程度,那已是非常合格的宗教師。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最後祝福大家要有恆常心。僧大同學們的法名都是我親自取的,每個人都有一個「常」字,「常」是持續下去、持久下去的意思。所謂「菩薩發大心、魚子、庵羅華,三事因時多,成果時甚少」,為什麼這三者的因多果少呢?原因就是缺少個「常」字。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初發心很容易,但恆常心不容易,僧伽大學的學習期間有四年,漢藏班只有一年,希望你們在學習過程中不要打退堂鼓,要堅持「常」,不要「斷」。但願我們這裡沒有魚子、庵羅華,希望諸位菩薩發心之後,都是非常堅固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講於二00一年九月十二日僧伽大學新生講習始業式)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法鼓山的風格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法鼓山的風格是什麼?做為一個漢傳佛教的修行人,有兩個基礎條件:第一、要有奉獻的心;第二、要有學習的心。「學習」和「奉獻」是互動的,是一體的兩面。所謂奉獻,就如我們中華佛學研究所所訓中說的「實用為先,利他為重」;而學習則是所訓的前兩句「立足中華,放眼世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句中的「中華」是指漢傳佛教,這也是我們佛研所取名「中華」的意義所在,而「放眼世界」則說明了法鼓山的未來是朝著世界性的方向走去。所以諸位在此學習,即使不是讀研究所,也一樣要「立足中華,放眼世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雖然「學習」是以中華(漢傳)佛教為主,但也要放眼世界,不要抱殘守缺,不能老是說「我們漢傳佛教是最好的」、「唯有漢傳佛教才值得弘揚」這類的話。只是因為我們是漢人,而漢傳佛教也是佛教的一環,所以我們會選擇站在漢傳佛教的立場來辦教育。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以漢傳佛教為立足點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往未來看,我們僧伽大學是以大學為目標,而且僧大所設定的方向也不局限在漢傳佛教,我們未來也規劃了藏傳的、南傳的系所,也可能有另外的系所,所以僧大的未來是朝向多元性的方向去努力。但是無論如何,我們的立足點還是漢傳佛教,以漢傳佛教為基礎,然後來研究、接受、消化其他系統的佛教。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學問,而是為了奉獻,也就是「實用為先,利他為重」的意思。我曾經和所長、副所長討論過好幾次,希望佛研所造就的人才和研究的主題一定要實用,而且要與時代、環境結合,如此才能利益社會,否則,那僅僅是關在象牙塔裡研究的學問。當然那種學問也不是沒有用,只是我們希望研究古典是為了「古為今用」,朝實用的方向去思考。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另一方面,我們研究藏傳、南傳佛教,主要是為了為漢傳佛教所用,並不是研究藏傳、南傳佛教之後,漢傳佛教就全部不要了,全部變成藏傳、南傳佛教。這個請大家要瞭解。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比方說:泰國法身寺現在有兩位法師在這裡學習,他們本身是南傳佛教系統,但他們知道南傳佛教是整體佛教的內容之一,也感覺到南傳佛教有它的不足之處,而大乘漢傳佛教的某些東西可以補充他們的不足,因此他們來到這裡學習,並不是要把自己變成漢傳佛教。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 版權所有㊣
  在法鼓山學習的藏傳佛教喇嘛們也是如此,他們來這裡學習的目的,是為了看漢傳佛教對藏傳佛教有什麼幫助。像這樣,漸漸地,也許一百年、兩百年以後,世界的佛教雖然還是有漢傳、南傳、藏傳的系統之分,可是因為瞭解彼此的長處,就不會再互相批評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這有點像我們漢傳佛教,雖然有淨土宗、禪宗、天台宗,也有重視思考的唯識學派,以及華嚴學派等各種不同的學派,但是全部都屬於漢傳佛教。同樣的,雖然有南傳、漢傳、藏傳不同系統的佛教,但全部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彼此之間是可以互通的,也可以獨立存在,因此應互相尊重。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法鼓山的學風,就是希望往這樣的方向去走。我們自己本身的風格以及要發揮的風格是漢傳的,如果我們自己一下子搖身一變,變成藏傳的,那麼藏傳佛教的人為什麼還要到這裡來學習?如果我們已經變成南傳了,那麼南傳的人到這裡來又有什麼好學習的呢?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們漢傳佛教之中有一位學習藏傳佛教的先趨大德——法尊法師,他雖然學的是藏傳佛教,可是他有很深厚的漢傳佛教基礎,所以他從藏文翻譯成漢文的作品、經典、論典,都非常典雅,而且是用漢傳容易接受的表達方式。但是,如果沒有深厚的漢傳佛教或漢學基礎,要把藏文翻成漢文的時候,味道不容易翻譯出來,作品的感覺也不容易出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互相學習,各取所長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所以,我要勉勵諸位同學們,這裡是一個非常好的環境,大家可以彼此互相觀摩、學習,各取所長。而我們是漢傳佛教的一個系統,所以還是請大家重視漢傳佛教。我們研究所的同學到二年級之後就選組研究,當然可以研究藏傳佛教或是其他的傳承,可是不要忘本,你的根本是漢人、是漢傳佛教,應該要立足中華放眼世界,不要數典忘祖。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接下來我想要勉勵諸位。一般人都會有人生的大夢,可能在懂事以後就漸漸開始作夢。記得有一位教授的小孩七、八歲的時候,問他長大後要做什麼?他說要當警衛,因為他看到學校校門口的警衛,服裝很挺、很神氣,見到人都喊:「敬禮!」看起來好像很帥的樣子。後來長大了一點,再問他:「長大想要做什麼?」他說:「我想要做教授。」因為他看到學校的警衛看到他爸爸時都恭敬地喊:「教授!」他覺得當教授好像更神氣,所以將來想當教授。再長大了些,快二十歲了,再問他:「你要做什麼?」他反而回答:「不知道。」環境、因緣是不停變化的,未來是未知數,雖然常有人說「生涯規劃」,但這多半是夢,夢畢竟是不可靠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目標就是為了奉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前天我上一個電視節目,叫做「不一樣的聲音」,節目裡邀請了兩位貴賓,是父子倆,他們是企業家專業經理人。兒子在十九歲的時候就當上了一間大企業的總經理,還寫了一本暢銷書——《十九歲的總經理》,就是在記述這件事。他從沒有想要當總經理,只是從很小開始就想獨立,不想和爸爸走同樣的路。到了十八歲進大學那一年,剛好有個機會可以創業,於是他向爸爸要一筆錢做為資金。他爸爸說:「你從小就想要獨立,那麼就讓你去吧!我現在把要給你讀大學和研究所的錢一並交給你,從此以後,你生意成功是你有福氣,生意做不好也不要找我,但是你書還是要讀。」結果這個年輕人就去創業,從事網絡,很快就賺了不少錢。現在他二十一歲,我問他:「你現在有什麼一定的規劃沒有?」他說:「沒有。我只要有機會就做。」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後來節目主持人葉樹姍小姐就問我:「師父,您從小有沒有作過夢?」我說:「基本上我沒作過什麼人生大夢,我也從不為自己的未來作規劃。」她又問:「師父您沒有規劃,不會覺得沒有將來性嗎?」我說:「我就是不斷地學習,為了「奉獻」不斷地學習。我十三歲出家懂得一點佛法之後,就想把佛法奉獻給人。知道多少就給多少,不會就去學。我只有這麼一個目標,沒有我將來要做什麼、什麼的目標。」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雖然說我不太作人生大夢,不過有兩個例外。當我在上海佛學院做學生的時候,因為聽說四川重慶有個漢藏教育院,是太虛大師開辦的,而當時的負責人是法尊法師,就夢想自己畢業後,能去那裡讀書。可是,這個夢到最後是幻滅的。佛學院畢業後,我進入佛學院的研究班,本來是想讀完研究班,能夠寫出一篇比較像樣的研究論文了,再到四川重慶。但是沒想到,之後中國大陸就解放了,這個夢也就破滅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另外一個夢,就是出家。這個夢雖然如願了,但我一路行來,從來沒有想過一定要做什麼。例如我到山上閉關六年就不是原先計劃好的,後來去日本留學六年,也是因為閉關出來後,眼前好像無路可走,於是順著因緣走,才到日本去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做一個有悲願、實修的宗教師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後來去美國也是一樣,當時我在日本讀完博士學位回到台灣,台灣沒有人要我,而美國卻爭著要我去,所以我就去了。到了美國之後,本來想台灣大概沒有人要我了,結果有人請我當台北中國文化學院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的所長。我本來也沒有要接中華佛教文化館,但是東初老人圓寂了以後,因緣如此,就接了文化館。後來因為文化大學的因緣變化,所以我們就自己在文化館辦了研究所。之後,又因為文化館地方太小,才有現在這個法鼓山。這些都不是我事先規劃好的,我並沒有作夢說要當法鼓山的負責人!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上個星期,我們在台中舉辦了「心靈環保博覽會」,其中有一個座談會,安排三位貴賓與我對談。其中一位就是目前在台灣有六家連鎖飯店的亞都麗致大飯店總裁嚴長壽先生,他只有高中畢業,在三十多歲時,就當到了美國運通公司的總經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他跟我說,那個時候高中畢業要找到好職業十分不容易,只能夠做小弟或雜工,就是專門替人家倒垃圾、倒茶,收發文件。但即使是做小弟,他都在想如何能讓自己更有用。可是因為他只是個小弟,即使有電腦,也不准他碰,怕他一碰就壞了。於是他發了一個願:「凡是沒有人要做的事,我來做。人家不願意做的事,我來做。人家不願意值的班,我來值。」
㊣七葉佛教書社0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0版權所有㊣
  由於美國運通是跨國公司,台灣這兒是晚上,其他地方可能是白天;這兒是週末、週日,其他地方可能還在上班。因為有許多公司希望能立即得到答案,所以有些時候必須要值夜、留守。可是到了假日時,大家都希望能休息,於是他說:「沒有關係,我來替你留守。要發的信件,我來替你發;要做的事情,我來替你做。」人家說:「可是你不會。」他說:「那你可以教我,教了就會了。」
㊣七葉佛教書社1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1版權所有㊣
  因此有一些職員,甚至包括一些主管,為了要休息,就答應教他,結果好多主管的工作他都會做了。他就在人家下班、休息的時間替人家做事,而且做得非常好,結果他這家公司的業績最好。美國總公司就發現,台灣分公司的效率為什麼特別好?品質做得這麼好,要獎勵什麼人呢?台灣的負責人說:「要獎勵的大概是那個小弟了。」後來就一路把他升為經理,結果原來的上司變成他的下屬,大家都很羨慕。但羨慕也沒有用,這是他努力出來的。當然他在學習過程之中滿辛苦的,不僅英文,還有電腦的操作,但他都盡量地學習。他付出最多,學習到最多,而獲得也是最多的,成長也是最快的。但他當初並沒有做什麼生涯規劃,而是自然而然發展成現在這種狀況。
㊣七葉佛教書社2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2版權所有㊣
  由於嚴長壽先生把跨國的美國運通公司經營得很好,所以亞都麗致大飯店開辦的時候就請他去管理。他以累積的工作經驗來管理亞都飯店,完全以服務品質第一為要求。我們現在看到亞都飯店,雖然門面上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裡面的設備也不覺得豪華,可是住過亞都飯店的人,下一次到台灣、到台北,還是喜歡住他們那裡。因為它的服務讓你感覺到很溫馨、安全、親切和方便,這就是亞都飯店成功的地方。嚴先生告訴員工要用這種態度來做事,後來他在亞都飯店也培養出好多經理人。以這種精神來經營,它的品質自然而然就會提升。  要有大方向、大原則
㊣七葉佛教書社3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3版權所有㊣
  這一段話是要勉勵諸位同學,你不需要有多少夢,只要有一個大方向、大原則,那就是準備成為宗教師。而我們這個環境就是要培養一個有悲願而且有實修的宗教師,所以宗教的氣氛相當濃厚。
㊣七葉佛教書社4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4版權所有㊣
  當然宗教師不一定要出家人。昨天晚上有一個女孩子來見我,這個女孩子是清華大學英語系畢業的。十多年前,她大學還沒有畢業,抱著一身的病,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她跟我說:「像我這樣有病的人,大概只有出家,其他都不能做了。」她的意思,好像是說出家人都有病,而有病的人也只有出家,其他的事都做不成。
㊣七葉佛教書社5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5版權所有㊣
  那時我勉勵她,你真想要出家,只要發願,將來一定可以出家的,但是你先把大學讀完,你的身體會好的。結果大學讀完了,我沒有再看到她。
㊣七葉佛教書社6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6版權所有㊣
  過了十多年,她昨天來見我,告訴我:「師父,十年前我想出家,但沒有如願,十年後,我雖然沒有剃度,也沒換裝,但是現在已經在做弘揚佛法的事,是個宗教師。」這個女孩子並沒有結婚,而以在家身份做宗教師的事業。我問她:「你現在覺得自己全部清淨嗎?」她說:「也沒有,只是常常提醒自己身清淨、語清淨、心清淨。修行能夠使得心清淨;而講話用佛法,就是語清淨;做的全部是佛法的工作,那就是身清淨。」所以,在家人也不是不能夠成為宗教師。
㊣七葉佛教書社7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7版權所有㊣
  「道心」就是菩提心
㊣七葉佛教書社8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8版權所有㊣
  往未來的世界看,無論是出家人或在家身份的專業宗教人員,都很需要。我們研究所常常勉勵諸位同學:「道心第一,健康第二,學問第三。」我在日本留學期間,曾經沒有生活費、付不出學費,也沒有信徒可以幫忙,台灣的人包括我的師父,都不相信我。那時沒辦法,就去跟我的指導教授說準備回台灣,他勉勵我:「道心中有衣食,衣食中無道心。」
㊣七葉佛教書社9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9版權所有㊣
  追本溯源,這句話是日本一位古大德講的。所謂「道心」,就是菩提心,包括智慧和慈悲。為度眾生得解脫也為自己得解脫,自利利人的心就是大菩提心,也叫大道心。菩薩,就是菩提薩埵,摩訶菩提薩埵就是有大道心的眾生;也就是對自己要用智慧來生活,對眾生則要用慈悲來利益;讓眾生和自己均能離苦得樂,自利利他就是大道心菩薩。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因此做宗教師的人,不應為自己的衣食營求,而是要為道心,也就是菩提心。如果你沒有菩提心,光是找一口飯吃或是找生活費,為了住得好、生活得好,那叫做「衣食中無道心」。如果你有道心、有菩提心,就不用擔心沒有房子住、沒有飯吃。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現在也許你們看到我聖嚴好像滿不簡單的,到每一個道場,每一個道場都把我當成貴賓,拿好的東西給我吃、拿好的椅子給我坐,如果我要在哪一個地方過夜,他們一定把打掃得最乾淨的房間給我住,把被子、枕頭放得好好的,讓我休息。你們或許會說:「做一個像師父這樣子的一個人,真值得啊!」但是你們要知道,我從來沒有想到要做這樣的一個人,我到任何一個地方,以及住在任何一個環境裡,心裡想到的都是對那裡的環境、那裡的人有什麼幫助、有什麼好處。如果我對那環境的人沒有好處、沒有用處,我是不會去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昨天有一位很有錢的企業家的母親過世,有人跟我說:「師父,那個人很有錢,您一定要去!」我說:「阿彌陀佛!我如果有這樣的心,那就絕對不能去!我應該關心的是,我現在去,對他們有什麼好處?」後來,我問那位企業家的朋友,也是我們的護法信眾之一,我問他:「我去對這個家族有沒有用?」他說:「師父,有用!這家人問題很多,您去可以說法給他們聽。」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不知道他們家裡面有什麼問題,去了之後,我就對著亡者說「無常法」,並告訴她要放下。我說:「老太太,你要放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帶不走的,現在你要走了,非放下不可。財產、兒子、孫子,這邊的是是非非全部都要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佛國淨土!」我簡單地講完以後就回來了,那位陪我去的護法居士也跟我一起回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回程中他跟我說:「師父,您今天講的很有用,自從老先生過世以後,兄弟姊妹為了遺產已經爭了好多年。現在老太太也過世了,爭遺產的問題一定更嚴重。但師父您講「人生真無常」,這些兒女都是六、七十歲的人,相信他們聽了以後也會放下,至少爭的時候會少爭一些。」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真正的奉獻是不求回報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果真能這樣,我覺得去這一趟是值得的。如果我只是想著:他們會不會給我捐獻,那就是煩惱了。我去一趟,花了時間,結果還為自己惹來了煩惱,那多划不來。我只是奉獻,奉獻就是沒有希望得到回報。
㊣七葉佛教書社A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A版權所有㊣
  所以,做事不要老是考量著:做這件事對他有好處,那對我有什麼好處?你如果經常這樣想,那就沒有道心,起的是貪慾心。如果貪不到,你失望了,接下來就會產生瞋恨心、怨憤心。貪、瞋不是菩提心,也不是道心,而是煩惱心。
㊣七葉佛教書社B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B版權所有㊣
  諸位同學,我勉勵你們做宗教師,不是教你們吃虧、痛苦。如果有宗教師的心懷,你們經常是很快樂的。有機會就奉獻,對他有益處時,就讓他佔便宜,這是有道心。但假如期末要寫研究報告,有同學請你慈悲慈悲、做做好事,替他寫報告,這樣是道心嗎?如果那位同學畢業以後,什麼也沒有學到,那你就害他了,你幫他忙結果害了他,這是愚癡心。
㊣七葉佛教書社C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C版權所有㊣
  另外我要強調的是,不管你是在家眾還是出家眾,住在山上就要遵守山上清淨的規矩,我希望你們可以守八戒——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香花鬘塗身、不故往觀聽。如果有時侯有同樂晚會,雖可以唱歌,但是不能唱靡靡之音。跳舞則可以跳西藏金剛舞之類的舞蹈,但是不可以跳沒有威儀的舞。在我們山上,一定要遵守宗教師的生活,要遵守宗教師的道德,男女之間的關係一定要清淨。這是我們希望的,否則,道心就不見了!
㊣七葉佛教書社D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D版權所有㊣
  (講於二00二年九月十八日僧伽大學「創辦人時間」)
㊣七葉佛教書社E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E版權所有㊣
  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創校精神
㊣七葉佛教書社F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F版權所有㊣
  「精神」的意思非常抽像,沒有辦法用一句話表達清楚,舉個例子來說,一般我們提到達賴喇嘛,就會想到達賴喇嘛是西藏的精神領袖,也是整體佛教的代表。他的影響力,或者說他所表現出來的形象,就是不使用暴力,而且要讓世界上每個人都知道佛法。不使用暴力,即是說明佛教是非暴力的宗教;至於弘傳佛法方面,達賴喇嘛常講慈悲、智慧,這就是佛教的根本精神。
㊣七葉佛教書社G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G版權所有㊣
  菩提心與出離心
㊣七葉佛教書社H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H版權所有㊣
  佛教的精神,可以說就是「菩提心」與「出離心」。「菩提心」就是「覺」,「覺」是自覺與覺他,所以,菩提心是包含悲願與智慧的。如果智慧之中沒有蘊涵度眾生的悲願,那麼這樣的菩提心不完整;如果菩提心和出離心不相應,那麼就不得解脫。所謂「出離心」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迴的心,通常一般人講出離,往往只談到出離五欲,但出離五欲還是在欲界,必須更進一步出離三界;舉例來說,不僅是五欲的樂,連定境的樂都要出離。
㊣七葉佛教書社I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I版權所有㊣
  菩提心、出離心是非常可貴的,我們平常向在家眾說明菩提心時,不外就是要佈施、護持三寶、協助出家眾救度眾生、發願使眾生得利益等。講出離心時,也總是鼓勵的成分多些,要他們心不隨境轉,不要被世間種種外緣所影響,不要隨著魔鬼的音符而起舞;然而,真正的出離心,是要對三界中的一切都出離的。
㊣七葉佛教書社J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J版權所有㊣
  在家人要做到完全出離,並不容易,要成就阿羅漢果,還是要出家的;另外,《觀無量壽經》裡也提到,想要往生西方淨土得「上品上生」,就必須要出家。如果有人說:「我身不出家,但心出家。」說這話的人,除非他是初地以上的大菩薩,否則就是吹牛,因為初地以上的大菩薩六根清淨,不受生死困擾,才有資格說是心出家而身現在家相。
㊣七葉佛教書社K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K版權所有㊣
  所以,諸位能來出家是好事,但出家並不等於就是「上品上生」的保證,不是一出家就是向西方極樂世界買了保險一般,將來一定可以到極樂世界去。實際上,要真能上品上生,出家是其中一個條件,另一個主要的條件是要專心精進念佛,而且要修三種淨業,即:(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淨業中的菩提心,即是大乘佛法的重心,也就是說,如果離開了菩提心,大乘佛法就沒有著力點。
㊣七葉佛教書社L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L版權所有㊣
  另外,一般人一講出離心,往往就忘掉了菩提心。常常聽到有人嘴巴說著:「我要度眾生。」若問他:「什麼時候度呢?」回答可能是:「那要等我自己修好了、解脫了以後再度。」其實,出離心、菩提心必須是同時並行的,不是說完成了其中一項,另一項才開始著手出發。
㊣七葉佛教書社M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M版權所有㊣
  所以,大乘菩薩心就是為眾生的心,為眾生,所以我們要修行,而自己修行的同時也是為了利益眾生,兩者是同時進行的。不是說一定要自己先成就了以後,才來弘法利益眾生。而能傳承佛法的,多半是凡夫僧,因為聖僧畢竟不多,因此,在凡夫階段,就應該要有慈悲心、出離心。
㊣七葉佛教書社N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N版權所有㊣
  放眼全世界,處處為佛教
㊣七葉佛教書社O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O版權所有㊣
  曾經有一位日本的天台宗祖師講過,如果看了蕅益大師的《靈峰宗論》而不流淚的話,那人一定沒有菩提心。我們從傳記裡看到,蕅益大師的一生就是為了佛法、為了眾生而做努力。他窮畢生之力深入經藏、廣注經論典籍,其目的不為其他,純粹就是為了度化眾生。譬如他註解《梵網經》,是為了讓眾生懂得《梵網經》;他研究《法華經》,也是為了讓眾生懂得《法華經》;又為了在家居士能好好持戒,所以他就編了一部《在家律學》;為了使出家人能持戒,就寫了幾套有關戒律的書。
㊣七葉佛教書社P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P版權所有㊣
  蕅益大師的精神令我很感動,受到他的影響,我也本著要把佛法與人分享的心,所以書一本一本地寫出。這不是為了表示我很有學問,也不是為了學術上的地位,我真正為學術而寫的書只有兩本:一本是我的博士論文,一本是我的碩士論文,我寫書的目的,是為了要讓現代人接受佛法,瞭解佛法的好處。
㊣七葉佛教書社Q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Q版權所有㊣
  例如我寫《戒律學綱要》,目的就是要讓人知道如何持戒、如何真正地實踐戒律,並且瞭解戒律的精神,而不是持戒持得像蕅益大師所說的「裝模作樣」,到處自稱「我持戒」、「我是一個律師」,標榜自己持戒嚴謹,實際上卻漠視戒律的精神。我所強調的是戒律的精神,是要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實踐的,而不只是戒律的軀殼。
㊣七葉佛教書社R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R版權所有㊣
  所以,即使我現在非常忙,還是不忘要寫書。不過,寫書不能信口開河或空空洞洞、天馬行空、不著邊際地寫,而是要搜集資料,有根據地寫。
㊣七葉佛教書社S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S版權所有㊣
  另外,太虛大師對我的影響也很大,但他被當時很多守舊派的人士稱為「魔」,認為他離經叛道,因為他會參加各種會議,和很多有名望的人來往,甚至他也看外道的書、有關革命的書,而於文章中表現他個人強烈的主張與看法。雖然如此,太虛大師卻從不計較、氣餒,還是把所有佛教的道場、信徒都當作是自己的道場、信徒來照顧,而不管那個人是否與他對立,就如同他的法號般,心量廣大如虛空,無論受到什麼樣的批判誤解,他心心唸唸就是為整個佛教、為所有眾生。
㊣七葉佛教書社T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T版權所有㊣
  我沒有像太虛大師那麼大的心量,但我以他為榜樣,學習他的精神。所以,我思考問題乃至傳遞給弟子的訊息,都是從「整體佛教」、「全部佛法」來著眼。而我這一生的立足點雖是漢傳佛教,但在我心裡,對任何一個系統下的正統佛教都尊重、讚歎,因為佛法是一味的,就如同海水是一味的一般,雖因區域的不同,而分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但終究都是海水,味道都一樣是鹹味。此外,我們也應該放眼全世界,要有世界觀,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台灣佛教」或「中國佛教」的地域化思考中。
㊣七葉佛教書社U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U版權所有㊣
  這也就是法鼓山的精神,除了要學習踏實、謙虛、尊重的精神外,還要心胸廣大,不要只為個人設想;當然,我們要維護自己的團體,但更應該為整個佛教設想,因為佛教是全世界的佛教,所以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是我們自己人。
㊣七葉佛教書社V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V版權所有㊣
  我們的未來,一定要有前瞻性,要往遠處看、往大處看。大處,就是世界佛教;遠處,就是未來的佛教。如果只想到現在,那是短視、沒有前途的;如果往大處想、往遠處想,不只是想到自己,而能處處為佛教,想著要利益眾生,你存這個心,出家修行就不會有問題。
㊣七葉佛教書社W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W版權所有㊣
  就像我先前講的太虛大師,他十幾歲就思考到全中國的佛教;我自己也一樣,十多歲接觸到佛法,就想到該如何讓更多人瞭解佛法、得到佛法的利益。我學任何東西,都是為了讓眾生得到佛法的利益,基於這一點,我雖然比不上太虛大師,但我是以他為榜樣的。我們僧伽大學的精神也應該是這樣,凡事往廣處、大處去思考。
㊣七葉佛教書社X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X版權所有㊣
  過去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他和我見面時所談的都不是他個人的事,而是談二十年以後的中國佛教會怎樣、一百年以後的世界佛教會怎樣、如果我們努力朝哪個方向去做的話,佛教會怎麼樣……之類的話題。
㊣七葉佛教書社Y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Y版權所有㊣
  有一次,我們在東京見面時又談到這問題,當時我連下個月的房租都不曉得在哪裡,接下來的生活可能都過不下去了,但兩個窮鬼卻在討論二十年、三十年以後的佛教會如何。當時,在座有人就認為我們太不切實際了,但現在看起來,當初說我們不切實際的那些人,到現在好像沒有什麼路可走了,但我們這兩個窮鬼,現在能走的路還真是不少呢!我說這話的意思,是要大家不要擔心個人前途的問題,佛教有前途,我們就一定有前途。
㊣七葉佛教書社Z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Z版權所有㊣
  實踐創校的精神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所學校的發展,和創校理念與校長的治校精神有很大的關係。我們僧伽大學現在是創校的初階段,我這個創辦人沒有辦法和你們每天生活在一起,我只能給你們精神,希望你們能把握這精神,誠懇謙虛、努力踏實、心胸寬大,不單為自己個人著想。尤其你們是僧伽大學的第一代學僧,更要把握住創校的精神,好好經營下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你們不要只會埋頭讀書、拚成績,認為學業成績分數比較高的人,就比較優秀。究竟誰是真正的人才,大概要在僧大第四年才約略看得出來。所謂「品學兼優」,對於一個出家人而言,品、學這兩者之中,「品優於學」要比「學優於品」來得重要,而「品」,就是自己的行誼人格。與人相處、為團體奉獻服務、為大眾解決困難,這方面不一定有分數,也很難打分數,但卻非常重要。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一個出家人不一定要會背多少經、多少論,但一定要有慈悲心,能為人解決困難;有出離心,自己少欲知足、少煩少惱;有菩提心,為大眾奉獻、服務。這些都要比課業的分數來得重要,但並不是說,你們上課的時候可以不用出席了,每天就在那邊掃落葉、清廁所、招呼信徒。我的意思是,你們不要把全部時間都放在課業上,不要只以書本為重。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個人是為了眾生而讀書的,這是我的精神,如果你們不是這樣,那就不是法鼓山的精神。請諸位把精神掌握好,要為眾生讀書、利益眾生,當然這當中也包含了為自己少煩少惱而讀書。
㊣七葉佛教書社_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_版權所有㊣
  如果沒有辦法降伏煩惱,怎麼辦?你們現在和外界接觸的機會不多,在僧團裡又無聊,時間一久,有時候頭腦裡就會出現古怪的念頭,譬如你們的頭髮理得很短,一開始還不覺得怎樣,但一陣子後,或許會想,頭髮若是能留長一點,應該會比較好看。你或許不覺得這是煩惱,但那就是煩惱!所以,平常自己的心上要有工夫,當狀況出現時,平日用功的工夫就要拿出來。譬如念佛的人,心中就要有佛號;參禪的人,心中隨時都要提話頭;默照的人,就用默照的方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如果上述這些方法都用不上,可以拜佛懺悔。但拜佛時不要身體在拜,心裡卻在那邊又怨、又恨、又罵,嘀咕著,拜了這麼久也沒用、菩薩又不靈,結果愈拜愈煩惱……。拜佛,要留心身體的動作、心裡的感受,這是與四念處——身、受、心、法,有關的基礎修學法。心不能調伏時就觀身,身比較調伏了以後再試著觀心,用這樣的方法來拜佛、懺悔就有用了。
㊣七葉佛教書社a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a版權所有㊣
  我曾經教一個徒弟拜佛,但他拜了幾拜,人就跑掉了。我問他:「為什麼不拜了?」他說:「本來對佛像的感覺還好,但愈拜心裡就愈怨恨,恨那佛像為什麼不幫我?」要知道,拜佛的用意不是在求佛像幫你忙,塑像能幫你什麼忙呢?安心要自己求,佛像不能幫你安心。
㊣七葉佛教書社b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b版權所有㊣
  你們對於「精神」二字懂了嗎?現在諸位出去與人相處互動時,大家一看很容易就知道你們是法鼓山的人。這不是依你所穿的行者服等外相來辨識,而是從氣質得知,這種無形中流露出的氣質,就是法鼓山的精神。我們法鼓山僧伽大學的學僧,應遵循我們的校訓「悲、智、和、敬」,但這不只是法鼓山僧伽大學的精神,也是做為一個出家人所應具備的條件。
㊣七葉佛教書社c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c版權所有㊣
  今天的精神講話很重要,諸位的心胸要廣大,要努力、踏實,「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句話就是最好的說明,但這句話如果僅是用嘴巴念是沒有用的,它的重點其實就在於不要老是為自己設想。至於這樣的精神是否發揮得出來,則有賴平日有用心的方法、修行的工夫。
㊣七葉佛教書社d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d版權所有㊣
  (講於二00一年十月十二日僧伽大學「創辦人時間」)
㊣七葉佛教書社e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e版權所有㊣
  現聲聞相,行菩薩行
㊣七葉佛教書社f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f版權所有㊣
  今天要和大家談的是,為什麼以「悲、智、和、敬」做為我們僧伽大學的校訓。
㊣七葉佛教書社g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g版權所有㊣
  首先談「和、敬」兩個字。「和」是我與人和,不是要求人跟我和;「敬」是我敬人,不是要求人家來敬我。和敬,是僧團的準則,也就是「六和敬」。
㊣七葉佛教書社h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h版權所有㊣
  僧團一定是要和、要敬,才能夠大家彼此助道,否則就失去僧團的意義。一個出家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不能尊敬人,老是想到自己,伸展自己的想法、需求、理想,特別是伸展自己的私慾,那很糟糕!
㊣七葉佛教書社i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i版權所有㊣
  尊重他人,以和敬為先
㊣七葉佛教書社j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j版權所有㊣
  記得我小時候,有一次我哥哥從上海帶了一串香蕉回家。因為路途遙遠,香蕉皮已經發黑,但因我年紀最小,所以分到完整的一根,我吃了一口覺得真好吃,又甜又香,從來沒有吃過這麼美味的東西!
㊣七葉佛教書社k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k版權所有㊣
  那時我心裡想:學校裡的同學一定也沒有吃過,於是我就把它帶到學校獻寶,也讓同學們高興,嘗一嘗這麼好的味道。可是因為同學多,所以就不准他們咬,只准他們每人舔一口。舔著、舔著,舔到最後,有一個同學卻一口把它吃掉了,結果其他的人都很生氣,大家追著要揍他。
㊣七葉佛教書社l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l版權所有㊣
  這則故事是說,當自己有東西和大家分享的時候,大家都很和樂、很快樂,可是只要有人私心一起,想一個人獨吞,就會引起大家的不滿。
㊣七葉佛教書社m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m版權所有㊣
  我把香蕉分給同學,在六和敬中稱為「利和同均」,類似俗話說的「有福同享」。此外,我們難免會有和他人見解、想法不同的時候,如果你說你有理、他說他有理,那就會爭持不下。
㊣七葉佛教書社n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n版權所有㊣
  從佛法來說,眾生有種種性、有種種結,我們要和敬待人,尊重他人。尊敬、尊重他人的想法,並不是說,就不要有自己的想法,而是當自己有別的想法時,還是可以提出來,只是當其他人不贊成時,那就要妥協,尊重他人的想法。
㊣七葉佛教書社o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o版權所有㊣
  不過,有些人會反過來說:「那你為什麼不尊重我?」如果這樣堅持自己的想法,不尊重他人的想法,就不是和敬!我們應該拿和敬來要求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人,為了「和」,就要尊重他人的想法。
㊣七葉佛教書社p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p版權所有㊣
  現在的人都很有主見,很有自己的想法,這並不是壞事。譬如我常和我們的執事法師們一起開會討論,通常是我聽了大家的想法之後,再提出我的想法和意見。但是,有時候大家會說:「師父,你的想法是錯的,我們的是對的,我們大家都希望這樣。」
㊣七葉佛教書社q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q版權所有㊣
  那我就只有妥協,因為少數服從多數,我只有一個人,我就順從大家的想法。但如果確定我的看法比大家的好,我也一定會說出個道理來,讓大家能夠心悅誠服,願意接受,如此就變成大家共同的意見了,我絕不會用高壓的手段。
㊣七葉佛教書社r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r版權所有㊣
  因此,有好的意見,還是可以表達,說了之後如果能讓他人接受,那就變成大家的共同意見。如果你說出來之後,大家還是不能接受,那就只好放棄。這就是「六和敬」中的「見和同解」。
㊣七葉佛教書社s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s版權所有㊣
  再者,校訓中的「悲、智」,就是菩薩的精神,行菩薩道就是要有智慧、有慈悲。「慈悲」是利樂眾生;「智慧」是斷除煩惱,自己少煩少惱,也讓眾生少煩少惱;自己不被煩惱所困是智慧,讓眾生不被煩惱所困是慈悲。
㊣七葉佛教書社t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t版權所有㊣
  利人利己,以悲智為根
㊣七葉佛教書社u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u版權所有㊣
  煩惱是從身心環境所產生的,我們不受身心環境所影響是「智慧」,幫助眾生不受身心環境所影響而起煩惱是「慈悲」,這是菩薩行、是菩薩道。
㊣七葉佛教書社v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v版權所有㊣
  「悲」、「智」、「和」、「敬」加起來,就是「菩薩僧」。以法鼓山為例,我們是大乘僧團,是菩薩的僧團,我們所現的出家形相是聲聞相,但是我們修的是菩薩行。
㊣七葉佛教書社w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w版權所有㊣
  大乘經典裡,就有許多現聲聞相、修菩薩行的大阿羅漢的例子。因此,我們講的校訓——「悲、智、和、敬」就是大乘的出家菩薩行,其中「和、敬」代表著出家的僧團,「悲、智」是代表菩薩行。
㊣七葉佛教書社x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x版權所有㊣
  其實,「悲、智、和、敬」這四個字,是所有出家菩薩都應該遵從的。而把它特別標明出來做為校訓,是我們僧伽大學的特色,也是我們僧團的特色——要把我們自己培養成「出家菩薩」,現聲聞相、修菩薩行。
㊣七葉佛教書社y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y版權所有㊣
  現聲聞相應該要「和敬」,修菩薩行應該要用「悲智」。要培養成為一個標準的出家菩薩,就必須用這四個字,這是我們的特徵與特色。
㊣七葉佛教書社z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z版權所有㊣
  (講於二00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僧伽大學「高僧行誼」課程)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僧大校風的建立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校風這名詞非常含糊。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學校的風氣、風格。它主要是由第一屆的全體師生,彼此在摸索之中共同培養出默契,然後再一屆、一屆地延續下去。所以,第一屆非常重要,因為第二屆會觀摩第一屆,第一屆的校風不好,往後就很難更正。我們第一屆的同學都很開朗、很積極,彼此之間都很和諧,對上對下都能夠敬愛,這就是我們的校風。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出家心態的建立非一蹴可成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建立好校風的目的,主要是讓諸位能安心地做一個出家人。想安心做一個出家人並不容易,有次我當面請教印順長老:「出家不容易,出了家以後還會質疑自己這樣就是個出家人了嗎?」他說:「的確如此。」因為沒出家前是在家的身份,有在家人的觀念、在家人的生活環境;出家後,穿上僧服,也剃光了頭髮,雖然頭腦裡有佛法,但觀念裡還是充滿世俗法。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剛開始要進入僧團時,什麼都可以不要,愛情放下了、錢財放下了、名利放下了,什麼都放下了。但進了僧團之後,頭腦裡經常會出現一些世俗的想法和情緒反應,完全還是在家人的樣子。有時夜裡作夢,夢到自己是個在家人,這也是常有的情形;這說明即使出了家,潛意識裡覺得自己還是在家人,觀念想法、舉止行為,往往還是個在家人。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自己的親身經驗也是這樣。當我做小和尚時,常夢到自己是個普通小孩;當兵時,又夢見自己是和尚;更奇怪的是,我三十歲二度出家後,卻又常常夢見自己是個軍人,很長一段時間,夢裡的自己都還是在家人。不過現在不會了,現在不管什麼時候,自己都是出家人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有一次,達賴喇嘛被記者問起出家的時間,他說他是四歲的時候出家的,所以從四歲開始,幾乎是從有記憶開始就是喇嘛了。後來記者又問他:「難道您對女人一點興趣都沒有?」達賴喇嘛說:「我也是人,不過如果我夢見美人,我會知道自己是喇嘛、是個和尚,對女人應該要怎麼樣處理。」換言之,如果作夢的時候自己是個在家人,可能就不會拒絕了。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說這些例子的目的,是要告訴你們,你們進入僧大的時候根本不清楚出家的意義,只知道我不想結婚、不想做在家人,要修行、要出家,或者有什麼願心,希望出家以後如何如何。我小時候對出家也有許多的夢,甚至還沒上山以前,就想像著武俠、神怪小說裡的仙山,老和尚是個老仙人,而我自己是個仙童,老和尚在松樹下打坐,我就在一旁搧扇子、倒茶,陪著老和尚,老和尚在山上走的時候,我這個小和尚就跟在後面悠哉悠哉地,就像在仙境裡一樣。我夢想中的出家生活就是這樣,因為戲裡就是這樣演的。
㊣七葉佛教書社ƒ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ƒ版權所有㊣
  之後我去佛學院讀書,心中又夢想自己讀完佛學院以後,能進漢藏教理院讀書。漢藏教理院是太虛大師在重慶辦的,可謂當時佛教界的最高學府,例如法尊法師、法舫法師都是漢藏教理院的老師,因此進入漢藏教理院,是我最高的希望。但是我後來去當兵了,所以並沒有機會進去。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當兵以後,在這十年之間,我老是夢見自己是個和尚,夢到自己回到小時候出家的道場,可見我想要回到自己出家的道場,想要再出家。當我重新出家以後,這種「我將來要怎麼……」的夢就沒有了,心裡想的就只是如何把和尚做好。我知道過去的夢,統統都是幻境,是不可能實現的。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那麼,要如何把和尚做好呢?第一、不貪權勢;第二、不貪名利;第三、不碰女(男)色。至於該如何奉獻自己呢?我在讀佛學院的時候,甚至更早,就有把所知道的佛法告訴別人的觀念。凡是聽到的、看到的、體會到的,都算是知道,知道多少就分享多少,不強求,一切盡力而為、量力而為。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還有,知道了佛法,自己要照著去做,這比記得多少還重要。我從小記憶力就不好,雖然拜觀世音菩薩以後,有增長一些記憶力,但我並不特別重視記憶背誦,我重視的是從實踐之中體驗佛法。從實踐之中體驗的佛法,是和生命相結合的;否則,即使看再多的書也沒有用,因為和生命沒關係,說佛法靠的只是一張嘴巴,對自己沒有用,也不能感動人。所以,我重視的是實踐,以聽到的、看到的佛法為實踐的根據。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志 第2頁:法鼓校風之一
第3頁:法鼓校風之二 第4頁:出家心行之一
第5頁:出家心行之二 第6頁:長者行誼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