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打開滿足之門 堪忍法師著述

打開滿足之門 堪忍法師著述

九、愛惜其他眾生

[日期:2010-08-1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堪忍法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九、愛惜其他眾生

──人生真正的快樂,始於愛惜其他眾生。

自他相換

菩提心很不可思議。發了菩提心,其他任何事情都變得無聊、無法令人滿意,除了饒益眾生以外,人生沒有真正的樂趣、享受。其他任何事情都空洞、沒有意義。

一旦你開始為其他眾生過活,就會享有真正的快樂和滿足。你為別人而閉關、修行、學習,為別人而辦公、烹飪。當你扭轉心態,做每件事情都是為了別人,要平息他們的苦難,使他們獲得幸福,內心便獲得真正的滿足和安寧。

當你一直愛惜自己,只想到自己─「怎麼樣我才會快樂?如何才不會有麻煩?」─內心不會快樂,只有憂慮和恐懼。你只看到問題,放不下心。但是在下一刻,你把關心的物件,轉換為其他眾生,即使只是另一個眾生,內心頓時放下自我愛惜,好像四肢鬆綁。

在你把關心的物件,從自己轉換為其他眾生的時候,內心便解脫自我愛惜思想的束縛。轉換了愛惜的物件,內心最深處立即獲得安寧。就在你的心從自我愛惜,轉換為愛惜他人的那一刻,便獲得解放、自由,擺脫了自私心緊緊的束縛。

佛教行者體悟到,困境都是未調伏的自心迷信所致,就運用這些情境,摧破自己的迷信。你大可不受自我愛惜思想的擺佈。你可以承擔其他眾生的苦難和麻煩。你不再任情適意地責怪別人,不讓別人嘗受痛苦、損失、不適、不快、艱辛、惡名、責難、處罰等等。你承受這一切困厄,把勝利奉獻他人。這就是很實際的大乘教法,自他相換,捨己愛人。

在此,你把自我愛惜的思想帶給你的一切問題,退還回去。像這樣,利用你的問題,摧毀受苦的根源,亦即自己的煩惱和迷信。就像《上師供養》中說的:

「祈加持,令我體悟,自我愛惜的宿癡,是眾苦之門;並請加持使我徹底譴責自我愛惜的思想,以使摧毀自我愛惜的巨魔。」

自我愛惜是一切不如意的經驗和障礙:疾病,事業、教育或修行挫敗的根源。隨順自我愛惜的思想,只會帶來問題及挫敗。不要怪罪外在因緣,或把自我愛惜帶來的所有傷害放在心上;要利用它們「摧毀自我愛惜的巨魔」。你不但要把一切歸咎自我愛惜的思想,甚至把問題退還給它,把問題當作藥方,治癒自我愛惜、迷信、煩惱的宿癡。

利用困境,摧破自我愛惜

為了獲得究竟安樂,我們必須摧破煩惱。佛法、佛道、佛陀、上師等等,這一切都為了摧破煩惱,損害自我愛惜思想,並調伏自心。

遭受非難、不敬或惡劣的待遇,也會損害你自我愛惜的思想、世俗八法的念頭。這不是壞事,是好事。因此,損害你的自我愛惜思想和俗慮,就是修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認為有人對我們不好是壞事。其實那是好事,正好對治我們的自私心及俗慮。對我們不好的人是在幫我們摧破煩惱、自我愛惜的思想、俗慮和欲望,就像佛法一樣。這個人做了違逆我們願望的事,阻礙我們出於俗慮而追求舒適,所以他或她損害我們的俗慮。這和佛法完全一樣。他們的行為正是對症下藥,足以療愈我們無始以來真正的心病─三毒心的宿疾。

你所遭遇的任何問題或不幸的境遇也是如此,譬如:得了癌症或愛滋病,都一樣,是今生或過去生,隨順自我愛惜思想和三毒心的果報。自我愛惜的思想不想要這些疾病,但它們就像良藥、佛道、佛法一樣。

對那些對你不好的人、或諸如疾病之類的不幸境遇,抱持負面的態度,對你沒有什麼好處,只會傷害自己和別人。要積極地把這種人或遭遇,視同淨除業障。這有助於讓你現在消除惡業,否則你可能要在地獄受苦千百世之久。

凡是損害你的自我愛惜思想和俗慮的東西,都不要負面地看待,應該積極地看待,利用它摧破你的煩惱,達到解脫乃至成就佛果。這樣,不管你的困境有沒有辦法解除,尤其是如果無藥可救,經歷困境時,你仍然可以從中獲益。

正如某一修心的教法中所說:「受苦是淨除惡業和障礙的掃帚。」遭遇困境就是掃帚、除塵器,淨除惡業、困境的肇因。

該教法又說:「疾病也是淨除惡業和障礙的掃帚。」疾病只是所引用的一個例子,還可以應用到其他任何困境。人生的困境可以變成佛陀的教法。如果你積極地觀待困境,就可以利用困境,摧破自我愛惜的思想。

修行斷法時,你會故意製造恐怖的情境,召引可怕的幽靈,以斬除自我意識。修斷法已有成就的高深行者,在這種情境下,很輕易就能認清要破斥的物件─真實存在的我。你能夠愈迅速地辨認真實存在的我,就能愈迅速地體悟究竟實相,我、諸蘊,等等自性空。

其實你不必靠斷法製造情境,才能設法體悟空性。任何厄境─生病、遭受非難或傷害,都一樣。在日常生活中擾亂你的人,如同修斷法時召引幽靈干擾你。不要用這些找麻煩的人,滋長自己的嗔心或嫉妒心,造下惡業,大可透過他們辨認破斥的物件,體悟空性。你可以利用自己經歷的日常情境,體悟空性,修菩提心,也就是破除自我愛惜。

擾亂你的人,摧破你的自我愛惜和其他的煩惱,就像佛法、佛陀和上師所做的一樣,其實他們不是傷害而是幫助你。他們像一面鏡子,照出你的毛病,正中要害地幫助你。他們暴露你的煩惱,幫助你消除之,這樣地摧破你的煩惱和俗慮,正是帶給你究竟的安樂。

成佛的主要障礙正是自我愛惜的思想,這些人藉著摧破你的自我愛惜,帶給你佛果。解脫的主要障礙,是使你繫縛輪迴的欲望。就調伏心識來說,摧破你的俗慮的人,和佛陀這樣的導師一樣偉大、可貴。他們讓你在內心生起佛道,使你得以成佛。這個人和佛陀、佛法一樣寶貴。

這個人這樣可貴、仁慈,不必有稗益你的動機。譬如,使你了悟空性的智慧,幫你止息煩惱,可是了悟空性的智慧,並沒有意思要幫助你。藥物也一樣,貴在治療疾病,可是它根本沒有意思要幫助你。

你不是因為對自己仁慈,才珍惜自己。這不是理由所在。那麼,愛惜其他人,也不涉及他們是否仁慈地對待你。何不像愛惜自己一樣,愛惜他人?為什麼不愛惜助你修行,生起佛道,成就佛果的仇敵?這個人之珍貴,簡直無法置信,就像上師、佛陀和佛法一樣。你有數不盡的理由,必須愛惜這樣的人。

其他眾生,其數無量

你只是一個人,縱使下地獄,就只是一個人,沒有什麼好喪氣。就算你解脫輪迴,也只是一個人,沒有什麼值得興奮。所有無數的眾生──那些所謂的「其他眾生」,就像你一樣,希求安樂,不願意受苦。他們的願望和你完全一樣,而他們有無量之多。每一個眾生都和你自認的一樣重要、寶貴,而且這些其他眾生,多得無法計數,其中每一位都十分重要、寶貴。你只是一個人,完全微不足道。比起這麼寶貴、重要的無數眾生,你太渺小了。你一點也不寶貴、不重要。

如果除了你以外,有兩個人,那兩個人在數量上大於你,所以比較重要。好比一盧比和二盧比的差別:二盧比比一盧比有價值。而一百盧比比一盧比更有價值;一千盧比遠比一盧比有價值。在一盧比或二盧比,任選其一,你會選二盧比。如果是從一盧比和一百盧比兩者選擇,你當然會拿一百盧比。假使你有權選擇,而選了一盧比,是很愚蠢的,你自然會選較大的金額。同樣,和一百、一千、一百萬人或無數的眾生相較之下,你一點也不可貴,微不足道。

比起無數的其他一切眾生,你很渺小,毫不重要。再者,天、阿修羅、畜生、餓鬼和地獄道,其中每一道都包含無數的眾生。單是螞蟻的數目就無可計數。在你和他們之間,他們更重要。在一間暗室,甚至在一個角落,就有好多蚊子,他們更珍貴、更重要。仔細想一想每一道,每一種生物。單是在畜生道就有許許多多眾生:蝴蝶、蟲、蒼蠅。如果你仔細地想,簡直不可思議。光是這個地球,即使是一個國家,就有非常多眾生。

這一切眾生就像你一樣,希求安樂,不願受苦。你的一生中沒有比饒益眾生更重要的事情:平息他們的苦難,帶給他們安樂。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除了為其他眾生而過你的生活之外,其他任何事情都空洞、無意義。

我們所謂的「我」,和無數的人、無數的畜生和無數的其他眾生相較之下,完全微不足道。每次我們發菩提心,想到「為了一切眾生,我要成佛。」這包括所有那些眾生,所有的蚊子和螞蟻。想一想在一座山上有多少受苦的畜生,諸如蟲類和蒼蠅;我們發的菩提心,涵蓋他們的全部。這包括所有的魚類,以及啖食魚類的所有動物。這包括水中無數大大小小互相吞食的一一生物。每次我們發菩提心,願其他眾生獲得安樂的利他心,即毫無分別地涵蓋所有不同的人種,以及水中、地上、空中的每一種生物;無分別地含攝每一個生靈。

為了一切眾生要成佛,這種利他思想,是不可思議的心態。發了菩提心,你的意念中所要利益的物件,包含每一位眾生。無論他們有什麼麻煩,無論他們在何方─東方、西方、中東、其他世界,每一位都包含在內,沒有一個眾生被遺漏。

我們必須具備一切種智

每一位眾生都有程度不一的心量和不同的特質,你必須準確地知道適合每一位眾生的善巧方便。你必須能夠對千百萬人同時說一句話,而投合每一個人的需要。每一個人都依他們程度不一的心量,不同的業,聽到不同的東西。同時,他們依不同的業所聽到的東西,必須都能夠引導他們走上解脫、成佛的正道。

然而,我們目前連一個眾生的心量和他的業都無法知悉,為了能夠完美無瑕地引導一切眾生,並廣泛地利益他們,我們必須通曉有關每一個眾生心量和特質的一切細節。

再者,就是要引導一位眾生逐步成佛,我們也必須打好基礎,瞭解整個菩提道。我們不能只傳授一個法門,單用一個法門不能夠適合每一位眾生;必須依眾生的心量,施設種種不同的法門。譬如,本師釋迦牟尼佛告訴殺死父母的阿甲塔夏促說:「父母是應該被殺的物件。」使他放心。在阿甲塔夏促沮喪、焦慮的時候,聽到這句話,非常受用。實際上這使他了悟五蘊無我和人無我這兩種無我,並了解要破除的兩種無明。這些話促使阿甲塔夏促證悟空性。他並沒有拘泥在字面的意思;他曉得這些話是指,把『我』和『諸蘊』當做真實存在,是必須破除的兩種無明。

把一切法說成真實存在,投合某些人的心。聽到這樣的話,幫助他們修行更進步,引導他們獲得安樂。雖然一切法根本沒有絲毫真實存在性,但是針對特定,心量還無法理解沒有一法真實存在的人,不妨教他,佛陀說有真實存在的法。因為這種教法是漸進的方便,足以引導那位眾生解脫、成佛。

要引導眾生逐步得到安樂、證悟成佛,必須通曉每一個眾生的一一業,一一心量和特質,以及適合他們每一位的種種不同的法門。這只有靠一切種智了。就是具有無限神通的阿羅漢,也無法知悉一一業。阿羅漢雖然沒有煩惱障,但是還沒有去除微細的一切種智障,所以無法知道微細的業或者諸佛的密行。即使阿羅漢本身超脫了輪迴,也無法圓滿地引導眾生。

因此,要圓滿地饒益一切眾生,必須達到一切種智的境界,不管要花多少劫或多麼艱巨;別無他法。在成就一切種智之前,一個人內心的證悟,還不夠徹底,無法帶給眾生所需要的無上、永恒的安樂。為了自利利他,一個人所能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就是成就佛果。

我們要對一切眾生負責

你可以從日常的事例,瞭解無上安樂的觀念。如果有所選擇,連畜生都會選最好吃的食物,留下其他不討好的食物。就是狗也會這麼做。人們在買東西或做生意的時候,會買品質最好的,最耐用的物品,設法做最有利的交易。縱使他們或許毫不知悉自己可以成佛這回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希望獲得最好的。除非實在太窮了,每個人都會想辦法,什麼都要最好的,蓋最好、最堅牢的房子。即使對成佛可能一無所知,也有無上安樂的觀念。只因為欠缺佛法的慧眼,人們沒有覺察到,他們的生命中所缺少的東西,主要是證悟成佛,而這正是他們必須達到的成就。

其他每一個眾生就像你一樣,總是設法獲得最高極致的安樂。每個眾生所需要的,其實是圓滿佛果的無上安樂,亦即解脫一切無明障,圓滿一切成就的境界。

獲得了暇滿人身,遇到善知識引導我們解脫、成佛的正道,以及接觸佛法,尤其在大乘教法,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解除所有眾生的一切無明障和苦難,引導他們成就佛果。我們有這樣的機會幫助眾生,是因為我們已經具足因緣,得以開展心性,生起菩提道次第,乃至成就一切種智,以大悲心對待所有眾生,具有能力引導他們。所以我們有責任解除所有眾生的一切苦及苦因─無明障,並引導他們成就佛果。

我經常引用這個譬喻:假使你看到一個盲人走向懸崖,在他們掉落懸崖之前,你就會趕快抓住他們,無論他們是否向你求援。只要你具足一切因緣─眼睛看得見,有四肢可以抓人,喊得出聲音,就有能力幫助那個盲人。單是具備這些條件,就有責任解救有掉落懸崖之虞的盲人。

假如有能力幫忙的人見到這種情況,卻不伸出援手,那真是非常殘忍、可恥。簡直不配擁有眼睛和四肢。這種事情果真發生,從即將掉落懸崖的盲人這方面來看,那是多麼令人痛惜!另方面,具足一切因緣助人,卻袖手不管的人,真是太不應該了!

假如我們現在具足了一切因緣,卻不修習菩提心,亦即佛陀的教法,尤其是大乘教法的心要;假如我們不發揮這個究竟的善心,不開發引導眾生的能力,不證取佛果以圓滿地饒益眾生,卻老是抱著自我愛惜的思想過活,光想到自己的安樂,那真是十分殘忍、有害;實在太自私、冷酷了!實際上,我們絕對有責任引導所有眾生成佛。

犧牲自己

關心其他眾生,自然會希望帶給他們安樂,不傷害他們。你不致於引導他們受苦。回想一下菩薩船長的故事,船長殺了那個打算殺死五百位商人的人,全然犧牲他自己。為了解救那個人不造惡業,菩薩船長自甘墮地獄。但是他的殺業,不但沒有形成惡業及轉生惡道的因,反而使他在輪迴的時間縮短了十萬劫。菩薩船長發菩提心,珍惜這一個眾生,自他交換,因而累積了不可思議的功德,使自己更趨近佛果。

另外還有一個有關無著的故事。無著花了十二年,想在禪修中證見彌勒佛。可是那麼多年來,始終無法見到彌勒佛。有一天無著要回他的洞穴,途中看見一隻受傷而長滿了蛆的狗,油然生起忍無可忍的大悲心。首先,他從自己的腳割下肉,鋪在地上,以便把狗身上的蛆放在上面。然後,為恐在用手指搬移這些蛆的時候,會弄死它們,他彎下來想用舌尖把蛆舔起來。當他向前要這麼做的時候,眼睛閉著,卻發現夠不到那只狗。無著張開眼睛,見到彌勒佛出現在眼前,而不是狗。為了眼中的傷狗而犧牲自己,成為強力的淨障,唯有如此,無著才見到彌勒佛。

其他還有很多像這樣的故事。即使僅僅為了保護一個眾生免於受苦,並引導他們獲得安樂,因而犧牲自己,即是強力的消障法。這不僅消除好多劫的惡業,而且累積了大量功德,使你更趨近佛果。單是為了一個眾生而犧牲自己,你就能夠迅速成佛,這個事實是支援愛惜他人的理由之一。

愛惜自己是心性發展,證悟菩提道的一大障礙。假如你愛惜自己,就成佛無望;反之,即使你僅僅愛惜一個眾生,就能夠成佛。甚至只是愛惜一位眾生,就能夠成就佛果。

所以,這中間有重大差異。抱著自我愛惜的思想,成佛無望;反之,愛惜一個眾生,足以淨除障礙並累積許多功德,引導你成佛。從這些故事和理由,結論是,即使僅是一個眾生,都遠比你更寶貴。縱然不考慮眾生數量眾多,所以非常寶貴,你也可以理解,單一眾生之可貴,也令人難以置信。這個眾生的價值,你能夠從這一個眾生獲得的一切利益,是解說不盡的。

所謂的「我」,是應該永遠要捨棄的物件;所謂的「其他眾生」─即使僅僅一個眾生,是必須恒常愛惜的物件。這是何以為其他眾生過活,亦即把你的生命奉獻給甚至僅是一位眾生,會帶來最大的享樂以及富饒趣味的人生。人生真正的快樂,始於愛惜其他眾生。為其他眾生過一生,懷著慈愛和悲心愛惜他們,這就是安樂之門,成佛之門。

【書籍目錄】
第1頁:序言 第2頁:一、轉化心識
第3頁:二、修行之道 第4頁:三、捨棄今生
第5頁:四、轉惡為善 第6頁:五、斷除欲望
第7頁:六、調伏內心 第8頁:七、憶念無常與死亡
第9頁:八、「我」不足愛惜 第10頁:九、愛惜其他眾生
第11頁:十、唯有修行一途? 第12頁:十一、回向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