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門驪珠集 聖嚴法師著

禪門驪珠集 聖嚴法師著

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牛頭法融

[日期:2010-07-19] 來源:法鼓全集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牛頭法融(西元五九四─六五七年)
  
  菩提達摩──慧可禪師──僧璨禪師──雙峯道信──牛頭法融
  
  潤州牛頭山法融禪師,姓韋,延陵人。
  
  年十九,翰林墳典,探索將盡,而姿質都雅,偉秀一期,喟然嘆卅︰「儒道俗文,信同糠粃,般若止觀,實可舟航。」遂入茅山,依炅法師,剃除周羅,服勤請道。炅譽動江海,德誘幾神,妙理真筌,無所遺隱。融縱神挹酌,情有所緣。以為慧發亂縱,定開心府,如不凝想,妄慮難摧。乃凝心宴默於空靜林,二十年中,專精匪懈,遂大入妙門,百八總持,樂說無盡。趣言三一,懸河不窮。
  
  貞觀十七年(西元六四三年),於牛頭山幽栖寺北巖下,別立茅茨禪室,日夕思想,無缺寸陰。數年之中,息心之眾百有餘人。初構禪室,四壁未周,弟子道綦、道憑,於中攝念。夜有一獸如羊而入,騰倚揚聲,脚蹴二人,心見其無擾,出庭宛轉而遊。山有石室,深可十步,融於中坐,忽有神蛇長丈餘,目如星火,舉頭揚威,於室口經宿,見融不動,遂去,因居百日。山素多虎,樵蘇絕人,自融入後,往還無阻。(以上錄自《續高僧傳》卷二六,《大正藏》五○.六○三頁下─六○四頁上)
  
  唐貞觀中,四祖遙觀氣象,知彼(牛頭)山有奇異之人,乃躬自尋訪。(中略)別僧云︰「此去山中十里許,有一懶融,見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祖遂入山見師,端坐自若,曾無所顧。祖問卅︰「在此作什麼?」師卅︰「觀心。」祖卅︰「觀是何人?心是何物?」師無對,便起作禮。師卅︰「大德高棲何所?」祖卅︰「貧道不決所止,或東或西。」師卅︰「還識道信禪師否?」卅︰「何以問他?」師卅︰「嚮德滋久,冀一禮謁。」卅︰「道信禪師貧道是也。」師卅︰「因何降此?」祖卅︰「特來相訪,莫更有宴息之處否?」師指後面云︰「別有小庵。」遂引祖至庵所,繞庵唯見虎狼之類,祖乃舉兩手,作怖勢。師卅︰「猶有這個在?」祖卅︰「適來見什麼?」師無對。少選,祖脚於師宴坐石上,書一「佛」字,師覩之竦然。祖卅︰「猶有這個在?」師未曉,乃稽首請說真要。
  
  祖卅︰「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一切煩惱業障,本來空寂;一切因果,皆如夢幻。無三界可出,無菩提可求。人與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虛曠,絕思絕慮。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無闕少,與佛何殊,更無別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觀行,亦莫澄心,莫起貪瞋,莫懷愁慮,蕩蕩無礙,任意縱橫,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快樂無憂,故名為佛。」
  
  師卅︰「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祖卅︰「非心不問佛,問佛非不心。」師卅︰「既不許作觀行,於境起時,心如何對治?」
  
  祖卅︰「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彊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隨心自在,無復對治,即名常住法身,無有變異。吾受璨大師頓教法門,今付於汝,汝今諦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後當有五人達者,紹汝玄化。」
  
  祖付法訖,遂返雙峯終老。師自爾法席大盛。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四,《大正藏》五一.二二七頁上─中)
  
  附錄:心境問答
  
  博陵王問師卅︰「境緣色發時,不言緣色起,云何得知緣,乃欲息其起?」
  
  師答卅︰「境色初發時,色境二性空;本無知緣者,心量與知同;照本發非發,爾時起自息。抱暗生覺緣,心時緣不逐;至如未生前,色心非養育。從空本無念,想受言念生;起法未曾起,豈用佛教令。」
  
  問卅︰「閉目不見色,境慮乃便多;色既不關心,境從何處發?」
  
  師卅︰「閉目不見色,內心動慮多;幻識假成用,起名終不過。知色不關心,心亦不關人;隨行有相轉,鳥去空中真。」
  
  問卅︰「境發無處所,緣覺了知生;境謝覺還轉,覺乃變為境。若以心曳心,還為覺所覺;從之隨隨去,不離生滅際?」
  
  師卅︰「色心前後中,實無緣起境;一念自凝忘,誰能計動靜?此知自無知,知知緣不會;當自檢本形,何須求域外。前境不變謝,後念不來今;求月執玄影,討跡逐飛禽。欲知心本性,還如視夢裏;譬之六月冰,處處皆相似。避空終不脫,求空復不成;借問鏡中像,心從何處生?」
  
  問卅︰「恰恰用心時,若為安隱好?」
  
  師卅︰「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曲譚名相勞,直說無繁重。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今說無心處,不與有心殊。」
  
  問卅︰「智者引妙言,與心相會當;言與心路別,合則萬倍乖。」
  
  師卅︰「方便說妙言,破病大乘道。非關本性譚,還從空化造。無念為真常,終當絕心路。離念性不動,生滅無乖誤。谷響既有聲,鏡像能迴顧。」
  
  問卅︰「行者體境有,因覺知境亡;前覺及後覺,並境有三心。」
  
  師卅︰「境用非體覺,覺罷不應思。因覺知境亡,覺時境不起。前覺及後覺,並境有三遲。」
  
  問卅︰「住定俱不轉,將為正三昧,諸業不能牽,不知細無明,徐徐躡其後。」
  
  師卅︰「復聞別有人,虛執起心量。三中事不成,不轉還虛妄。心為正授縛,為之淨業障。心塵萬分一,不了說無明。細細習因起,徐徐名相生。風來波浪轉,欲靜水還平。更欲前途說,恐畏後心驚。無念大獸吼,性空下霜雹。星散穢草摧,縱橫飛鳥落。五道定紛綸,四魔不前却。既如猛火燎,還如利劍斫。」
  
  問卅︰「賴覺知萬法,萬法本來然。若假照用心,只得照用心,不應心裏事。」
  
  師卅︰「賴覺知萬法,萬法終無賴。若假照用心,應不在心外。」
  
  問卅︰「隨隨無簡擇,明心不現前;復慮心闇昧,在心用功行,智障復難除。」
  
  師卅︰「有此不可有,尋此不可尋;無簡即真擇,得闇出明心。慮者心冥昧,存心託功行。何論智障難,至佛方為病。」
  
  問卅︰「折中消息間,實亦難安帖,自非用行人,此難終難見。」
  
  師卅︰「折中欲消息,消息非難易。先觀心處心,次推智中智,第三照推者,第四通無記,第五解脫名,第六等真偽,第七知法本,第八慈無為,第九遍空陰,第十雲雨被。最盡彼無覺,無明生本智。鏡像現三業,幻人化四衢。不住空邊盡,當照有中無;不出空有內,未將空有俱。號之名折中,折中非言說。安帖無安處,用行何能決。」
  
  問卅︰「別有一種人,善解空無相。口言定亂一,復道有中無,同證用常寂,知覺寂常用。用心會真理,復言用無用。智慧方便多,言辭與理合,如如理自如,不由心識會。既知心會非,心心復相泯。如是難知法,永劫不能知。同此用心人,法所不能化。」
  
  師卅︰「別有證空者,還如前偈論。行空守寂滅,識見暫時翻。會真是心量,終知未了原。又說息心用,多智疑相似。良由性不明,求空且勞己。永劫住幽識,抱相都不知。放光便動地,於彼欲何為?」
  
  問卅︰「前件看心者,復有羅縠難。」
  
  師卅︰「看心有羅縠,幻心何待看,況無幻心者,從容下口難。」
  
  問卅︰「久有大基業,心路差互間。得覺微細障,即達於真際。自非善巧師,無能決此理。仰惟我大師,當為開要門。引導用心者,不令失正道。」
  
  師卅︰「法性本基業,夢境成差互,實相微細身,色心常不悟。忽逢混沌土,哀怨憫羣生。託疑廣設問,抱理內常明。生死幽徑徹,毀譽心不驚。野老顯分答,法相媿來儀。蒙發羣生藥,還如色性為。」
  
  (以上錄自《景德傳燈錄》卷四,《大正藏》五一.二二七頁中─二二八頁上)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竺道生(西元三五五─四三四年)
第3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僧稠禪師(西元四八○─五六○年) 第4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法聰禪師(西元四六八─五五九年)
第5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法聰禪師(西元四六八─五五九年) 第6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南嶽慧思(西元五一五─五七七年)
第7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天臺智顗(西元五三八─五九七年) 第8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左溪玄朗(西元六七三─七五四年)
第9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曇倫禪師(西元?─六○二─?年) 第10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衡岳善伏(西元?─六二九─六六○年)
第11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清涼澄觀(西元七三八─八三九年) 第12頁:第一篇 禪宗以外的禪師 圭峯宗密(西元七八○─八四一年)
第13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菩提達摩 第14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慧可禪師
第15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雙道信 第16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牛頭法融
第17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牛頭智巖 第18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幽棲智威
第19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牛頭智巖 第20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幽棲智威
第21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鶴林玄素 第22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徑山道欽
第23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鳥窠道林 第24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嵩嶽慧安
第25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嵩嶽慧安 第26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蒙山道明
第27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度門神秀 第28頁:第二篇到曹溪時代的禪師
第29頁:第三篇曹溪及其門下 曹溪惠能 第30頁:第三篇曹溪及其門下 永嘉玄覺
第31頁:第三篇曹溪及其門下 荷澤神會 第32頁:第三篇曹溪及其門下 南嶽懷讓
第33頁:第三篇曹溪及其門下 光宅慧忠 第34頁:第三篇曹溪及其門下 曹溪門下其餘選例三則
第35頁:第四篇馬祖門下 大珠慧海 第36頁:第四篇馬祖門下 百丈懷海
第37頁:第四篇馬祖門下 南泉普願 第38頁:第四篇馬祖門下 龐蘊居士
第39頁:第四篇馬祖門下 馬祖門下其餘選例十二則 第40頁:第五篇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 溈山靈祐
第41頁:第五篇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 黃檗希運 第42頁:第五篇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 百丈門下其餘選例二則
第43頁:第五篇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 趙州從諗 第44頁:第五篇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 仰山慧寂
第45頁:第五篇百丈、南泉及溈山門下 香嚴智閑 第46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石頭希遷
第47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天皇道悟 第48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丹霞天然
第49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藥山惟儼 第50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大顛寶通
第51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龍潭崇信 第52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洞山良价
第53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投子大同 第54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夾山善會
第55頁:第六篇石頭至曹洞的禪師 曹山本寂 第56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德山宣鑒
第57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雪義存 第58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雲門文偃
第59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玄沙師備 第60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布袋契此
第61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鏡清道怤 第62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清涼文益
第63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天臺德韶 第64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永明延壽
第65頁:第七篇德山至天童的禪師 天童宏智正覺 第66頁: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臨濟義玄
第67頁: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風穴延沼 第68頁: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首山省念
第69頁: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汾陽善昭 第70頁: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慈明楚圓
第71頁: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黃龍慧南 第72頁: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黃龍祖心
第73頁:第八篇臨濟至楊岐的禪師 楊岐方會 第74頁: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第75頁: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清遠佛眼 第76頁: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南堂元靜
第77頁: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大慧宗杲 第78頁: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大慧門下選例四則
第79頁: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高峯原妙 第80頁: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鐵牛持定
第81頁:第九篇克勤圜悟至中明本的禪師 中峯明本 第82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雲谷法會
第83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無明慧經 第84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湛然圓澄
第85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無異元來 第86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雲棲袾宏
第87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紫柏真可 第88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憨山德清
第89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玉林通琇 第90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太虛唯心
第91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虛雲德清 第92頁:第十篇 明末以來的禪師 來果妙樹
第93頁:本書依據典籍目錄表 第94頁:本書所集諸師傳承系統表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