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創巴仁波切著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 創巴仁波切著

持戒

[日期:2010-08-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創巴仁波切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持戒

  如果我們繼續看下去,看看六度中的持戒,我們會發現通用於佈施的那些原則,對持戒也同樣通用。這就是說,持戒不是把自己綁在一套固定的規律或模式上。原因是,如果菩薩是完全無我、完全敞開的人,那麼他便會按照敞開的原則行事,而不必遵循定規;他將只是隨方就圓。菩薩不可能傷害他人,因為他是超然佈施的化身。他已完全敞開自己,故不分別「彼」、「此」。他只是根據實相去做。從旁人的觀點來看如果有人觀察菩薩的話——菩薩看來總是做得對,總是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假若我們試圖模仿,結果一定是辦不到,因為菩薩之所以從不出錯,乃是由於她的心正確無誤。他決不會碰到意外困難,決不會製造有害的混亂,他只是隨遇而安。遇到混亂的生活狀況,他也隨順參與,結果狀況總是會自行整頓,恢復秩序。我們可以說,菩薩能渡過河去,而不墮其激流之中。

  如果我們根本不監視自己,而完全敞開來,如實地與情況溝通的話,我們的行為便會是清淨、絕對、殊勝的。不過,我們若想努力成就淨行,我們的行為便會是笨拙的了。不管努力成就的行為是多麼清淨,其中還是含有笨拙和僵硬。菩薩的情形是,他所有的行為都是流暢的,一點也不僵硬,一切都恰到好處,好像是經過了多年的策劃。其實,菩薩並不是先想後做,他只是單純地溝通。他從敞開的佈施開始,隨方就圓地進入情況。常用的比喻是,菩薩的行為有如大象走路。大象不慌不忙,它們只是慢而穩地走過叢林,一步接著一步;它們毫無顧忌地高視闊步,向前邁進;它們從不跌倒,也不犯錯;它們步步穩重、踏實。

【書籍目錄】
第1頁:引言 第2頁:修道上的唯物
第3頁:放下 第4頁:上師
第5頁:灌頂 第6頁:自欺
第7頁:難行之道 第8頁:敞開之道
第9頁:幽默感 第10頁:「我」的發展
第11頁:六道 第12頁:四諦
第13頁:菩薩道 第14頁:布施
第15頁:持戒 第16頁:忍辱
第17頁:精進 第18頁:禪定
第19頁:般若 第20頁:空性
第21頁:般若與慈悲 第22頁:密續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