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著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著

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二部份

[日期:2010-08-0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盛噶仁波切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二部份

  (二)

  真的仔細探究一個事物的來龍去脈時,常常會有一些驚人的發現。如同探究到了茶那古老的起源一樣,與茶相關聯的文化和風俗同樣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與茶相關的種種引申也是豐富多彩,就比如那曾在社會上風靡一時,至今仍沿用著的茶話會,原來卻也是茶文化的一種引申。
 
  據說茶話會算得上是近代世界上都很時髦的一種集會。它既不像古代茶宴、茶會那樣隆重和講究,也不像日本「茶道」那樣必須要有一套嚴格的禮儀和規則,茶話會僅是以清茶或茶點(包括水果、糕點等)招待客人,想起來便是一種簡單而清爽的感覺。集會品茶,互相交換意見,交流和溝通成了如今的茶話會最主要的內容。去掉了費時及花費頗多的茶宴,有人說,如今的茶話會更像是一杯香茶吸引下的饒有興味的集會。就連結婚典禮、迎賓送友、學術討論、文藝座談,乃至國家級的慶典活動、招待外賓,如今也盛行以茶會友,看起來既簡單又隆重,輕鬆、高雅又不失禮節,因此茶話會才逐漸成為世界範圍內通用的一種集會形式吧!
 
  同樣地,茶館、茶樓等的興起,似乎只是在以廣而告知的形式宣傳著變相的茶話會,以至於茶樓一度成為老北京城內最火暴、人氣最旺的地方。北京人常把「柴、米、油、鹽、醬、醋、茶」稱做「開門七件事」,這幾件事可以說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雖然「茶」被放在了最末的位置上,可它在老北京人的生活裡卻依然是重要得缺少不了的一項。即使是在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茶樓也沒有像其他的營業場所一樣冷清,多少可以說明茶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而今再加上茶具的不斷更新,茶道的愈加複雜化,似乎都在暗示著茶可以帶來的巨大商機。聽說茶具的變化也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不過在我看來,那些與文人相關的歷史傳聞,總是比事物發展的流程更吸引人。
 
  據說蘇東坡就是個極愛飲茶的人。他原來總用一個很小的紫砂壺喝茶,可是因為壺小,喝了一壺又一壺,他嫌費事,便買了紫砂天青泥,想自己親手做一把大茶壺,可是拍拍捏捏弄了幾個月也沒做成一把像樣的茶壺。一天夜裡,小書僮打著燈籠來請蘇東坡去吃夜宵。蘇東坡看著燈籠計上心來,何不照燈籠的樣子做把燈籠壺呢?於是就照著燈籠的樣子做了一個肚皮大大的燈籠壺。雖然壺是夠大了,可是這壺又光又滑不好拿,蘇東坡想了想,便又搓了條泥巴,在燈籠壺上兩頭一搭,這頭搭那頭,看起來就像房屋上頭的梁。燒製出來後,蘇東坡手提著「梁」,用這個自己燒制的帶梁的燈籠壺喝茶。於是後人就給他做的這個茶壺取名「提梁壺」,也有的把這種提梁式的壺稱為「東坡提梁壺」。
 
  和那些製作精美、選材上等的茶具比起來,這種提梁壺恐怕算不上什麼上好的茶具,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有趣的歷史背景,才讓人覺得茶葉再好,終須茶具來盛,而茶具再好,只要可以盛茶飲用,便可以了。

  喜歡喝茶的人常會有這樣的感悟:茶可會友亦可獨酌,「一杯在手,清香滿室,消除煩慮,使人拋卻是非心、名利心」。當茶的甘味順著舌根、嗓子進入腹中,飲茶者的唇齒間還留著茶香,久久不散之時,可以想見,那小小的一片茶葉可以讓多少人品出造物的神奇!雖然我不喝茶,但也知道茶於那愛茶之人實在可以一葉關情的,而且,古語也常說茶禪一味,只是不知到底有多少人真的可以體會到「從一葉茶看世界」的境界?假如只是為了喝茶而喝茶,或為了那精美的茶具而喝茶,抑或是人云亦云地亦步亦趨,那麼飲茶恐怕就沒有那麼多的意義和讓人遐思的人生況味了,也枉那小小的茶葉在水中翻騰的付出了。是吧?

【書籍目錄】
第1頁:寫在前面 第2頁:信仰有多重要?
第3頁:心態100分 第4頁:佛法非迷信
第5頁:正法與外道 第6頁:宗派可分,心不可分
第7頁:人人皆可成佛 第8頁:佛法如海
第9頁:人成即佛成 第10頁:佛法要在入世中修持
第11頁:讓你的信仰發揮作用 第12頁:有了信仰,就要好好堅持
第13頁:嗔心如水月 第14頁:癡心如鏡花
第15頁:長大了,便有長大的好 第16頁:人生苦難老方知
第17頁: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第18頁:愛情的力量
第19頁:友誼永在 第20頁:在童年,你耕種了什麼?
第21頁:如是因,如是果 第22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一部份
第23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二部份 第24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三部份
第25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四部份 第26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五部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