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著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著

人生苦難老方知

[日期:2010-08-0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盛噶仁波切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人生苦難老方知

  我們在生活中所有的快樂和痛苦,都是我們自己種下的「因」得到的「果」。當我們反思自己的人生時,所得到的感悟就是將「因」與「果」的關係進行梳理的過程。很多人說老年人睿智,能看透人生,就是這個道理。
 
  大凡到了老年的時候,很多人才會認真地回憶、反思自己的一生。這些回憶中,有年少時的理想,有青年時的輕狂和拚搏,有中年時的磨難、痛苦,當然,還有足以欣慰一生的事業成就……到了老年的時候,這些東西彷彿突然復活了似的,連成了一條線,讓每個人都有很多感悟、心得。在這種心得中,是老人的經驗、教訓。 
 
  很多老年人常常說:「如果當初不那樣……」或者說:「如果那個機會把握住了……」可是,有多少當事人能在當初就做出那樣的決定呢?我們甚至每天都在面臨選擇,選擇的路似乎也有好多種,每一種看來似乎都有很好的前景,於是,更多的時候,更多的人,所做的選擇都像是下賭注似的,這裡不是理性不理性的問題,而是我們即使很理性,也看不到所選擇的有什麼不對。
 
  世事就是這樣,很多當初的最「理性」的選擇,到了後來一回憶,卻是不理性的了,卻讓人後悔了。而很多「撞大運」似的選擇,走來走去,還真就成就了一個人。所謂「世事無常」,大概就是這麼簡單的情況。
 
  如果我們真的把人生的每一步都當成「賭博」,那麼我們也就沒必要認真地生活了,到了選擇的時候,我們「押寶」就是了;我們也沒必要後悔什麼了,畢竟,我們都知道賭博是有輸有贏的,贏了算是偏得,輸了也沒有什麼可沮喪的。
 
  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方才後悔,方才埋怨當初的選擇呢?就在於我們每一個人在選擇的時候,都不是隨意的,都是思前想後了一番的,都覺得以後會更好的。當我們的預期想法沒達到的時候,我們的時光和精力已經付出了太多了,又捨不得放棄選擇,所以煩惱的事情越積越多,到了老年,不必再去拚搏的時候,後悔也就在所難免了。
 
  所以,很多老年人說,「人生苦難老方知」,好像年輕的時候,所有的苦難都在拚搏、自信和勇氣中被掩蓋了,到了老的時候,它們卻集中發作起來。可是,老人又沒什麼精力、雄心和事業勇氣了,要一下子集中起來承受這些痛苦,也真是人生的一個苦難了。
 
  而且,現在的年輕人也有很多類似的想法了,說什麼「老的時候要遭罪呀」之類的話,進而,連事業心也沒有了,意志消沉、相信迷信,形成了一種宿命論的人生觀。
 
  事實上,所謂「世事無常」,也是一種「因果」。只不過,如果我們終日在宿命的人生觀中生活,我們就看不到這種「因果」,我們就會認為命運對自己不公。
 
  我們在生活中所有的快樂和痛苦,都是我們自己種下的「因」得到的「果」。這個「因」,淺顯地說,就是我們的選擇。當我們為自己的選擇奮鬥了一生後,我們在閒暇的時候反思自己的人生時,所得到的感悟就是將「因」與「果」的關係梳理的過程。很多人說老年人睿智,能看透人生,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我們的選擇又是怎麼種下了「因」呢?比如一個同樣的例子,一個人選擇了物質生活,要掙很多的錢。這是表面上的選擇,我想現實世界裡也還存在大量的這樣的選擇。但是,在行為上,有的人以誠信為本,靠勞動和自己的知識掙錢;有的人呢,則靠「撈偏門」,靠違反法律和道德的行為做事。我想這種「因」所造成的「果」,我們是好理解的,在佛家裡說,這是「現世報」,很多人在活著的時候就能得到「報應」。另一種,是在心理上的,比如,有的人掙錢是為了家庭、親人或者幫助更多的人;有些人卻有了點私心,掙錢的目的不那麼純粹,是要報復、要揮霍,或者,是要用掙到的錢做另外的惡事。表面上,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都誠實勞動,都遵紀守法,但是,內心的動機卻是不一樣的,也就是「因」是不一樣的,所得的「果」也就不一樣。假設來說,掙錢為了孝順老人的,雖然掙得少,卻心安理得,當他的老人離世後,他是快樂的,因為他用自己的努力為老人送了終。而對於那些目的本來就不純的人來說,掙了很多的錢,卻為的是一個邪惡的念頭,這個念頭會讓人形成很大的心理壓力,甚至是「鬱鬱不得志」,又哪來的快樂和解脫?到了老年的時候,苦難的「果」也是正常的了。
 
  剛才說的是一個同樣的例子。我們還可以講不同樣的例子。比如一對同學,在同樣面臨就業選擇的時候,一個人的選擇比較自私,過著一種和普通人一樣的,但是為了自己的平凡生活;另一個人的選擇比較高尚,從一開始就是為了大眾的,或者是胸懷遠大的理想的,所做的,也都是「我為人人」的事業。到了老年時,他們的「果」也是不一樣的。前者,雖然生活無憂,卻處處可以碰到矛盾、委屈和痛苦;而後者呢,雖然不一定有富足的生活,但是心底無私、寬闊,他的快樂是建立在解脫的基礎上的。
 
  所以我們說,選擇即是「因」。正像我前面所說的,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往往是無意識的,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兩種選擇方向都差不多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選擇哪一個更好,於是就「蒙」一個算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分析利弊的時候,又何嘗沒有私心?這就是「因」。
 
  「人生苦難老方知」,這個「知」,是與我們年輕時種的「因」有關的。

【書籍目錄】
第1頁:寫在前面 第2頁:信仰有多重要?
第3頁:心態100分 第4頁:佛法非迷信
第5頁:正法與外道 第6頁:宗派可分,心不可分
第7頁:人人皆可成佛 第8頁:佛法如海
第9頁:人成即佛成 第10頁:佛法要在入世中修持
第11頁:讓你的信仰發揮作用 第12頁:有了信仰,就要好好堅持
第13頁:嗔心如水月 第14頁:癡心如鏡花
第15頁:長大了,便有長大的好 第16頁:人生苦難老方知
第17頁: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第18頁:愛情的力量
第19頁:友誼永在 第20頁:在童年,你耕種了什麼?
第21頁:如是因,如是果 第22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一部份
第23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二部份 第24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三部份
第25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四部份 第26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五部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