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禪師 著
周和君 譯
推薦序 -- 讓覺知的陽光遍照
陳琴富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七葉佛教書社版權所有㊣
我們每天總是過得如此忙碌,從早到晚沒有一刻停息,直到夜深了躺在床上,才舒緩一口氣:我們一生也是忙得如此無厘頭,從年少忙到年老,直到躺下了,才驚覺這一生過得如此匆忙而不值。
這樣的日子,感覺上是活著,實際上卻是作夢,為什麼呢?想想昨夜的夢和昨日的工作,夢好像是假,但夢境中被壞人追殺得滿頭大汗,嚇醒後心臟仍噗噗地急跳個不停,這是假的嗎?昨天的日子雖然過得很充實,和朋友喝了一盞下午茶,如今想來卻是如夢如幻了不可得,這是真的嗎?
莊周夢蝶,不知蝶是莊周抑莊周是蝶。夢和現實要怎麼分辨呢?如果沒有帶著覺性過日子,生活就是白日夢,如果帶著覺性作夢,夢也是真。你是一個清醒的人還是夢中人,其差別就在於日常生活中是否時時保有覺性。
禪修的要領就是培養唸唸分明,在每一個當下提起覺性。唐朝大珠慧海和尚在當學僧時,經常自言自語:「主人公,你在嗎?在,在!」不知者以為他瘋癲,知者瞭解那是一種深刻的禪修功夫,用意在喚醒自己的覺性,片刻都不離開當下。
誠如一行禪師所說,思緒、情感如水流,靜坐時想要沒有妄念,就像是抽刀斷水一般徒然,我們既無法阻止念頭奔流,比較好的方法是隨順它。其要領就是保持覺知,覺察內心生起的念頭和情緒,看著它生住壞滅,不起憎愛、不起執著。
禪宗五祖付法的著名公案,神秀做了一偈:「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五祖弘忍的評語是:只要照這個境界老實修行,可以不墮入三惡道。惠能做的一偈則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在神秀的漸修法門中,總是要慢慢地把貪瞋等習氣拂拭, 擦得雪亮之後,還原清淨本性。在惠能的頓修法門中,自性本自清淨,毋須拂拭,如陽光普照一般,烏雲自烏雲,它蒙不上陽光。覺性就是自性的陽光,只要讓覺性遍照,我們就是覺者、就是佛。
一行禪師曾於一九九五年來台弘法,他教導大眾觀呼吸、 四念處,如何將呼吸和念處結合,在每個當下清楚明白。用了這個方法之後,覺性慢慢增長,自然能領會禪修法要,再進一層則能體解祖師西來意旨。
在《觀照的奇跡》一書中,一行禪師引用當代物理學的理論和《華嚴經》相即相依的道理,闡釋無我義和慈悲義。經過長期禪修的行者,覺性逐漸增強之後,自然能體會佛陀所揭示的空性義理,瞭解「人無我」和」法無我」的精義,對於諸法不起執著,而能自在過生活。
當前台灣社會對立氣氛嚴重,我們經常會不自覺地被捲入紛爭的情緒中,感到憤怒、沮喪。一行禪師很透徹地分析,只有透過禪修,我們才能瞭解紛爭的雙方都是因為我執,也並看自我的憤怒情緒也是源於我執,只有以超越的慈悲心才能化解怒氣,才能清楚看到敵人對你的修行所帶來的利益,並進而協助對方,使這個社會更臻和諧。
要學會照顧自己的憤怒情緒,就必須禪修,透過深觀憤怒的情緒,瞭解貪瞋無明習氣的本質和根源。在克服了自我的習氣後,我們也會了知世間所有生命互相依存的本質,就好像粒子一樣,沒有一法具有獨立的自性,對於一切有情無情眾生自然生起大悲心。
印度聖哲寂天菩薩說過,我們總是期盼這個社會美好,每個人都快樂過活,就像是在地球上鋪上一層羊皮一般,讓眾生都能自在地行走於上。但是我們一時之間找不到那麼多的羊,也沒有能力一塊一塊地把地球鋪滿羊皮,唯一能做的,就是為自己做一雙羊皮鞋,穿在自己的腳上。
在當前台灣社會宗教亂象叢生的時刻,一行禪師也警示我們,要找到一位開悟的老師並非易事,這種人極為罕見,大多數人只能碰到一知半解的人,如果你無法跟隨證悟的老師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仰賴你內心的那位老師。就讓覺知的陽光遍照,只有當我們的覺性圓滿,我們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時時帶著覺性唸唸分明地過簡樸生活,你便擁有一切,你就是一切!
(作者現任《中時晚報》執行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