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述學語錄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述學語錄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名號即法身、觀意十事

[日期:2010-08-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名號即法身

師曰:華嚴明法品云:「常念諸佛,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足徵諸大菩薩皆常念佛。惟其所念者,非一尊佛而已。然文殊普賢,則皆專念彌陀。念佛之法殊多,約而言之,有持名、觀想、觀像、實相四者。而四法中復開多門,如以觀想念阿彌陀佛,則或觀想佛之三十二相,或觀想四十八願,或觀想其他種種功德,皆是觀想念佛。諸法以持佛名號為易為速,故謂之徑中徑又徑。然無論何法,皆須心無暫捨。心無暫捨者,非謂終日念佛不務一業,乃一切事業皆為念佛也。講經聽經,固當為念佛而講而聽,凡為四民百業,亦無不作念佛想,斯謂心無暫捨。了知音聲體性平等者,了知即徹知,音聲即佛號,體性即佛之法身。音聲與體性平等,即是名號與法身平等。了知名號即是法身,則吾人日日所念之彌陀名號,即是彌陀之法身,若不以為然者,即當面錯過也。或問余念佛有以異於人者乎?當於音聲體性平等處悟之。

觀意十事

師曰:華嚴梵行品「觀意十事」一段,聞之有助於念佛。念佛注重一心不亂,心難知,先知其意可耳。意者意識,八識中之第六識也。識為心王,王必有臣,以為所用,謂之

心所,王所相應,方能起用。念佛未能一心,但能一意,自著其功。「觀意十事」者,謂觀意是覺、是觀、是分別、是種種分別、是憶念、是種種憶念、是思惟、是種種思惟、是幻術、是眠夢。如是十事,皆非梵行,皆心所而已。心所五十一種,分為六位,謂遍行、別境、善、根本煩惱、隨煩惱、不定。覺為尋,觀為伺,其與睡眠夢,皆為不定,其餘分別等七者,皆為別境。別境有五:一欲、二勝解、三念、四定、五慧。念者,謂於曾習境明記不忘。知此念已,則知所以念佛。吾人念佛,即是第六識與念心所相應,明記阿彌陀佛,而不起種種分別。通常所謂正念妄念者,實則念無正妄,端視其明記之境而言也。學佛之人明記所修之法,則為正念,明記餘法則為妄念。吾人修念佛法門,明記彌陀洪名即是正念,正念相繼,則得一意不亂,能得一意不亂,則能得一心不亂矣。

【書籍目錄】
第1頁:淨宗簡介 第2頁:念佛斷障
第3頁:預知時至 第4頁:託夢
第5頁:生處轉熟 第6頁:說信
第7頁:真了生死 第8頁:念佛妙法
第9頁:惡知識 第10頁:終日不忘彌陀
第11頁:造境 第12頁:須去險心、因地二力
第13頁:莊嚴世界、清淨世界 第14頁:放下念佛
第15頁:擇法 第16頁:信、願、行
第17頁:萬修萬人去、信能現佛 第18頁:諸佛護念、月光影喻
第19頁:道自道也、禪與淨 第20頁:法界藏身、華嚴與淨土
第21頁:法器、改過 第22頁:二次橫超、諸佛皆同一號
第23頁:名號即法身、觀意十事 第24頁:華嚴講前開示、彌陀經為小華嚴
第25頁:成佛劫數、當願眾生 第26頁:方便伏惑、無盡善根
第27頁:修行之階 第28頁:西方合論修持門選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10-8 17:56:51
是一心不乱往生或十念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