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百喻故事廣釋 海濤法師編著

百喻故事廣釋 海濤法師編著

妄殺群牛

[日期:2010-08-0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聖法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37、妄殺群牛

俗語說:「寧願玉碎也不願瓦全。」就是說,自己得不到的東西,也不願被他人所得。這是人類的劣根性,每個人往往都有自己的隱私。當自己的隱私被人揭開而不能隱瞞下去的時候,往往都是惱羞成怒而做出很可怕的事情來,這也是人類劣根性!是誰的過失?該怪揭開的人或是怪自己有隱私?雙方若是任何一方理智一點就不會發生這種事,最好就是人人都有理智或人人都沒有隱私。

從前有一位農夫養了二百五十頭的牛,他每天早起晚睡的照顧牛群,他為照顧這一群牛,有時連飲食、睡覺都忘了。一切精神都放在這群牛上,他如此的刻苦勤勞,最後終於成為本村最富有的農牧家,牛群也生存在這優美的環境上過著舒舒服服的日子。

有一天山上下來一隻猛虎,闖進了這塊優美的天地,攻擊這群養尊處優的牛群,牛身雖大但欠靈活又笨,終於被這隻猛虎撲殺了一條牛,老虎飽餐了一頓,就悄悄地離開了,這位農夫發現了牛被殺時,老虎已經不知去向了。

牛主人不但不設法保護牛群的安全,竟向牛群發牢騷地說:「我的牛是完整的二百五十頭,如今已被虎噬食了一頭,就像玉壺上有了裂痕一樣,還有什麼保存的價值?」心裏很懊悔的自言自語,「當初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資金去買牛呢?為什麼那麼辛苦的去開闢這麼廣大的牧場呢?如今已不能完整了,留它有什麼意義。」

他低頭的沉思了片刻,最後終於作了決定,從其歷年來所飼養的牛驅遂到山岩陡壁,萬丈深谷的邊緣,一隻一隻的推下去墮落山崖深谷,最後二百五十頭都推完死了,自己才揚長而去。

出家人受持二百五十條戒,沒有用心護持,不意的毀犯了一條戒,他不思懺悔,反而想:「既不能完整的守戒,不如多毀幾條戒,或把清淨戒都統統毀犯了,不但不成為一個出家人連一個在家居士都不如,不是和這位農夫把辛辛苦苦養的牛群都推下山崖一樣嗎?

人的智識是高高低低,參差不齊的。人的善惡忠奸也是相差懸殊的,人的行為邪正也是差別很大。人的心更是千變萬化,所以欲認識一個人的好壞很不容易,古人說:「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有的人很有智識,也很有學問,可是做事卻是做那些愚蠢無知的事,有人雖沒有什麼智識學問,可是所做的事情卻是合情合理的。所謂「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是也。

為什麼人心會千變萬化呢?又為什麼上上人會做下下智的事情呢?一般人說是命運使然,有的說是神鬼使它這樣。佛法說,一切都是業力使然,因為我們過去無始以來已積集許多善惡業,其善惡的業力生起現行,遇到什麼環境,即引發什麼業力出來。所以雖是上上智的人也會做出下下的行為來,或一下子善,一下子惡的行為。

是故學佛,須先學正知正見,譬如欲往某某地必須先認識路程一樣,盲目的亂撞,不但不能達成目的,還離目的地越來越遠呢?就做人處世亦要有正知正見,才能避免作惡造業,修行用功更是應修習正定才能開發智慧。否則走入魔道就「一失足成為千古恨」了。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愚人食鹽
第3頁:牛腹蓄乳 第4頁:梨打痢頭
第5頁:愚婦詐死 第6頁:水多不飲
第7頁:貪小便宜 第8頁:勢利世間
第9頁:偷來的享受 第10頁:過與不及
第11頁:空中樓閣 第12頁:搧風止沸
第13頁:聞過即怒 第14頁:殺子求名
第15頁:殺師祭神 第16頁:立即長大
第17頁:蔗汁灌蔗 第18頁:顧小失大
第19頁:樓上磨刀 第20頁:劃水作記
第21頁:割十補百 第22頁:殺子求子
第23頁:沉香燒炭 第24頁:綢包破氈
第25頁:焦芽敗種 第26頁:希望幻滅
第27頁:摹仿國王 第28頁:傚醫鞭傷
第29頁:為婦換鼻 第30頁:貧人燒衣
第31頁:貪小失大 第32頁:驢毀磁器
第33頁:賣棉偷金 第34頁:伐樹取果
第35頁:減程送水 第36頁:寶筐鏡影
第37頁:貪取天眼 第38頁:妄殺群牛
第39頁:源斷流枯 第40頁:枉費稻穀
第41頁:坦誠無欺 第42頁:漁翁得利
第43頁:估客駝屍 第44頁:費重利輕
第45頁:第七個餅 第46頁:囑奴守門
第47頁:隱密暴露 第48頁:當鳴不鳴
第49頁:能忍自安 第50頁:答非所問
第51頁:庸醫治僂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