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談古說今 證嚴法師著

談古說今 證嚴法師著

明惠法師

[日期:2010-08-0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證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明惠法師

  具備勇氣和毅力,

  就能盡情發揮生命的良能,為大眾服務。

  古時候,有位明惠法師,品德與道業都非常卓越。在他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三、四歲時母親也往生了,變成孤兒的他,就寄居在伯父家。當他八、九歲時,伯父打算送他到深山古寺修行,但是,從家裡到古寺有一段很長的距離,於是伯父就雇了一位馬伕送他去。

  一路上,不論天氣多熱,他所騎的馬,仍然馬不停蹄地往前走。直到有湖水的地方,才沿著湖邊,邊走邊喝水。看到這麼盡責沿途都不曾休息的馬兒,他深深地體會到:「必須精進不退,才能盡快到達目標。」

  經過多天的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後,終於到達古寺。由於他是一個可愛又聰明伶俐的孩子,思想比一般小孩成熟,因此,寺裡有一位老師父常常講故事給他聽,尤其是佛陀本生的故事,其中有一則是描述佛陀「捨身救虎」,讓他印象特別深刻;內容是說佛陀在過去生中,曾是一位很慈悲的王子。有一天,王子在森林裡,看到一隻母虎帶著七隻虎子,因找不到食物,虎子餓得發出哀嚎聲,王子覺得很不忍心,便毅然地投身飼虎。

  這段故事讓他很感動,便下定決心,以後自己修行的目標也要學習、培養這分捨身救人的慈悲和膽量。

  此後,他常常一個人跑到寺外,在一塊大石上打坐,訓練自己的膽識。在十六歲某天的傍晚,他決定到深山去試試自己的膽量。老師父知道後便阻止他,因為這樣做很危險。但是他從身上拿出一本《佛陀本生經》說:「老師父,您常常講佛陀的本生故事給我聽,也鼓勵我要有毅力和勇氣;人生終有一死,不管是年輕或年老,總是有這麼一天。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面對生死,如何訓練勇猛精進的心念?所以還是讓我去吧!」

  老師父平常確實是這樣教導他,現在他要去嘗試,如何阻擋呢?只好默默地看著他往山林走去。

  在深山裡,有許多熊、狼、虎、豹出沒,他不斷勉勵自己——要鎮定,要鼓起勇氣,就這樣一步步不斷地往前走,直到最荒僻的地方,找了一塊大石頭坐下來。

  此時,太陽已下山,星星、月亮在天空閃閃發光;他靜坐著默默地念佛;由於心念寂靜,不論蟲鳴、鳥獸之聲或山泉的潺流之音都非常動聽、清晰。甚至也有熊、狼等野獸的腳步聲緩緩走近,但是,他學習佛陀「捨身飼虎」大無畏的堅定意志,所以非常冷靜。即使有令人生畏的大黑熊從旁經過,他仍舊安然不動,直到天邊出現曙光。

  遠處樹林的那端,似有人影,他仔細一看,竟然是老師父。老師父走到他的面前,慈祥地說:「你的心願應該達成了吧?」。

  他心想:天剛亮,老師父就來到眼前,可見老師父半夜就趕路到山上來。他深受感動,下定決心要好好精進修習,才不孤負老師父的愛護與教導;後來這位修行者成為大名鼎鼎的禪師——明惠法師。

  這篇故事的涵義,並非鼓勵大家捨身於猛獸之口,而是強調誦經要誦於口、入於心,更要身體力行,才能體會實際付出時所需要的勇氣和毅力,進而盡力發揮自己的生命良能,為社會大眾服務。

【書籍目錄】
第1頁:新版序 第2頁:
第3頁:緣起 第4頁:前言
第5頁:遠古篇 之 靈驗和不靈驗 第6頁:除虎記
第7頁:琉璃太子 第8頁:阿難尊者的感歎
第9頁:修道人與水鬼 第10頁:沒空的哥哥
第11頁:愚人的枴杖 第12頁:佛陀的宿世因緣
第13頁:老婢女 第14頁:佛陀與乞丐
第15頁:境由心生 第16頁:塞井記
第17頁:食人的惡鬼 第18頁:守財奴
第19頁:三種病痛 第20頁:慳貪的苦果
第21頁:貪著口欲之災 第22頁:滿財長者與須摩提
第23頁:窮書生的傳家寶 第24頁:明惠法師
第25頁:源信和尚 第26頁:空也和尚
第27頁:鐵眼和尚 第28頁:榮西和尚
第29頁:最澄和尚 第30頁:鳥獸報恩
第31頁:狐狸的傳聞 第32頁:貪心的小豹
第33頁:真假故鄉 第34頁:大樹
第35頁:葫蘆 第36頁:求救的魚
第37頁:聰明善良的小太郎 第38頁:求法的老人
第39頁:溯今篇 之 沒有煩惱的老公公 第40頁:知足的爸爸與小偷
第41頁:青年與烏龜 第42頁:父子之間
第43頁:嚴冬裡的陽光 第44頁:退一步海闊天空
第45頁:外遇與情鎖 第46頁:為了一碗麵
第47頁:尋寶的老人 第48頁:信仰偏差的太太
第49頁:小女孩的白日夢 第50頁:一個小孩的故事
第51頁:阿嬤學國語 第52頁:萬物之愛
第53頁:奇異的木屐 第54頁:去欲心自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