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中有眼悟方知,悟處還同病著錐;一箇機關無兩用,鳥窠拈起布毛吹。
--于湖
文字般若藏在文句裡,你如果有慧眼,才能了解到本真;否則不能體會它的真義,落入文字障,不但是沒有得到益處,反而是障礙。
白雲守端禪師跟楊岐方會禪師學道,多年不得開悟,楊岐方會問他:「你師父當年是如何開悟的呢?」「我師父茶陵郁禪師一次在橋上摔了一跤,因而大悟!」「你怎麼知道?」「因為師父摔跤大悟後,寫下一偈:『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如今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楊岐方會禪師聽了以後,露出怪異的表情,哼哼地笑著離開了,白雲守端不知道這種冷笑的原因是什麼?心裡一直七上八下,一連數日,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最後忍不住去問楊岐方會禪師為何發笑?楊岐方會說:「你連我們寺院門口玩猴把戲的都不如。玩猴把戲的人,為了博君一笑,不惜做種種表演,賣弄辛苦的動作。我現在只不過一笑,你就飯也不吃不下,覺也不睡不著,實在一點功夫也沒有!」白雲守端終於言下大悟!
是呀!為什麼別人一笑,自己就不自在了呢?為別人的一句話,就痛苦難過呢?為了一件事看不慣,就計較厭惡?「悟處還同病著錐」,你覺悟的關鍵,還須在你的病症上,下針服藥呢。當初鳥窠禪師有徒弟,在他座下十幾年了,都沒有開悟,一天向鳥窠禪師告假下山,鳥窠禪師問:「為什麼?」「我要去參禪聽佛法。」「我這裡不是也有佛法嗎?」「老師都不曾教導我,怎會有佛法?」鳥窠禪師順手抓起身上的布毛一吹,說:「這不就是佛法嗎?」這位弟子當下開悟了。
開悟的關鍵不在布毛,重要的是十幾年歲月的修持,機緣一會,功道自然熟成,否則,就算你拿起整件衣服來甩,也不能開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