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 了凡弘法學會譯整

集福消災之道—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 了凡弘法學會譯整

廣勸流通文

[日期:2012-08-15] 來源:轉載  作者:了凡弘法學會譯整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廣勸流通文

勸讀是獲福之本

《感應篇》起初是在《道藏》之中,自從宋朝真宗皇帝賜錢百萬命令工匠刊刻,而後才大行於世,當時的賢人君子極力遵奉;明世宗也曾作序頒行天下;清順治十三年,皇帝諭令刊刻《感應篇》頒賜群臣,並且得以遍及整個貢生讀書的國子監。歷朝對於本篇之奉行,興盛到這種程度。雖然如此,但豈止是人間寶貴此書,上蒼對於《感應篇》更是尊重,例如王巽病遊東嶽府,看見殿上大書金字的《感應篇》,稱為「金章」;石中璞刻印了八千本,儲存在閣樓上,感召每晚都有紅雲層層圍繞;楊道機因病入冥府,冥司吩咐他廣勸世間人修學讀誦;周箎也被冥司告誡說:「你還陽之後要將此書廣布流通,能夠受持的人,不但可以脫離水火、盜賊、病厄的痛苦,求子嗣、求長壽、求福祿、求成仙,都在這本書上。」可見本書對於世人有很大利益。無奈塵世境緣就像苦海,如醉如夢,年輕豪放的人執迷不信,到年老習性已經養成,更難冀望他能改悔,在醉夢中輕易浪費一生。

讀了《感應篇》之後,如醉忽醒,如夢忽覺,不但能夠轉禍為福,實在是起死回生。現在勸勉世人,第一要發信心,第二要發虛心,具備這兩種心,才可以讀誦《感應篇》,每日焚香虔念一遍,念熟之後便有樂趣。更要念一句學一句,念一句改一句,每天空閒時反覆細看。如果能夠心中默念,字字回轉過來反省自己,更加微妙!每天都這樣做,終身都能謹守,一切的祈求,自然能夠感應。前賢曾說:「下根人應該讀,上根人也應該讀,天下沒有人不應該讀。」至於乾乾淨淨地整治這個心,更是第一關。

勸行是獲福之寶

《感應篇》讀了之後,務必做積德累功的事情。推官楊旬讀誦《感應篇》,常行十種利益社會的善行,後來生了一個兒子楊椿,年紀二十歲就考中了狀元。又如明朝江蘇如皋的冒起宗,他增註了《感應篇》,他的朋友夢到一個老翁在朗誦,仔細聆聽,乃是「見他色美,起心私之」二句,整部註解讀完,老翁說「該中」,那一年科第,果然考中進士。這是用筆來行善的例子。成都王雲芝有很好的口才,通源大師教他要積口德,從此之後,凡是利益他人的事情,無論大小,他都極口方便,不肯當面錯過;做了廿年,鄉試會試連傳捷報,兩個兒子也都先後登第。這是用舌頭來行善的例子。

順天曹世美,家境貧窮,卻喜歡行善,以真誠心勸導人幫助人,廣邀他人組成慈善會,布施茶水以解人渴、布施粥食以飽人飢、布施薑湯免人致病、布施棉襖免人受凍等等;別人出錢,自己出力,這樣經過很多年,會裡的人看他可以托付,就推薦他替一位財主賣油,共同分享利益,逐漸獲得五千餘兩金,兒孫都能安享厚福。這是以力行善的例子。

由此可知,楊旬的十善,現在富足的人應該學習;冒起宗的筆、王雲芝的舌、曹世美的力,現在貧窮的人也應該學習。讀誦《感應篇》,不外乎體察上天施行教養眾生之事;至於一舉一動,要常常心存敬畏,來自我修身,這就不論貧窮或富足都一樣要實踐。

勸刻是獲福之廣

太微仙君《功過格》說:「以善書傳給一個人就是十善,傳給十個人就是百善,傳給大豪傑大富貴的人就是千善,廣布無疆、重刻不朽的就是萬善。」何況《感應篇》更是天上人間所並重,是救世的寶訓呢!自古以來刻印這本書的人必定獲得奇報,這是筆墨難以說得完的。例如,瑞安黃鳳刻印此書,命終後獲得放還,又增加壽命;太谷程嘉猷刻印此書,陽壽已盡,菩薩讓他重生;龍山姚文然刻印此書,而瘧疾立即痊癒;錢塘于玉陛的妻子梁氏刻印此書,而三年的危病,一朝霍然痊癒。這些都是延壽去病的靈驗事例。

真大奎刻印此書,因而生了兒子繼承宗嗣;徽州吳大祚刻印此書,而連續生了三個兒子;仙居王竺刻印此書,而死去的兒子再來投生母胎;歸大賓刻印此書,而生了顯貴的兒子。這都是缺乏子嗣而得子的靈驗事蹟。華亭沈業刻印此書而登第,黃巖楊琛刻印此書而考取進士……江西石中璞刻印此書而家道頓興,兩個兒子都很顯貴;休寧方時可刻印此書,而家財漸豐,生了兩個兒子都很顯貴,並且享有高壽。這都是富貴福澤的靈驗事蹟。至於刻印此書而免除水難的,則有徽州許允卿;免除火災的,則有武林楊振之和江干徐天行。夢到關聖帝君命他刻印的,則是寧波李燧升;夢到文昌帝君命他刻印的,則是呂律仲。更有為父祈福、為母祈壽而如願的,則有錢塘孝子汪源。

現在奉勸世人讀誦《感應篇》,務必要在佛菩薩或神前立願刻印布施此書,讓世人都能夠讀得到;或是小卷或是大部,或是獨捐或是向眾人募款。製版之後最好能夠印送上萬本,就差不多可以滿願。可以在公共場所廣為放置以利流通,功德不可限量。

【添足】

布施之事,依佛法論之,重在發心。發心真誠,則一善可抵萬善;心不真誠,雖黃金萬鎰,止於半善而已。學者當隨緣盡分,不著於相,則功德庶乎臻於圓滿。詳情敬請參閱《了凡四訓》淨空法師講記。

勸講是獲福之深

太上老君作《感應篇》,普遍度脫萬世生靈,就像苦海中的慈航、危疾時的良藥,世人講解此書已經很久了。從前遂寧府周箎,每天都看《感應篇》,最喜歡為眾人演說,聽到的人都能向善。有一天忽然暴斃,見到陰官向他說:「你的命本來是在飢餓簿中,因為你常常演講《感應篇》,因此改列在福壽簿中。」又說:「這本書如果一個地方的人都能受持,那麼這個地方就能免除災難;天下人都受持,那麼天下就能豐足太平。」周箎醒來之後,就記錄這些話來勸化世人。現在世間讀誦《感應篇》的善男信女,應當撥空講解這本書,使鄰里的人常常聽到,因而化為仁里,陰德不可思議。

延安府的畢芳茂,沒有能力行善,心想若能勸化世人都做好人行好事,這是最大的好事,所以遇到人就講述善惡的報應,應病與藥,人們大多能夠悔悟。後來他參加鄉試,太守事先夢到神明說:「今年這個考試應當錄取畢芳茂,他的文章雖然不大好,但平日教人行善,功德非常大。」當榜單發佈後,他果然考中第十名。

現在世上的好人,應當發心勸人為善,千萬不要獨善其身。碰到為人子姪的,便該提出孝道來勸勉;看到弟妹之輩,要提出悌道來說明;遇到刻薄吝嗇的人,就拿濟急救危的道理來勸說;對於奢侈浮華的人,便以自奉節儉、救災救貧來對他說明。以此類推,必須委婉開導使他感悟,任勞任怨做去,功德無量無邊。

奉勸世間當老師的人,不論在城鎮或鄉村,最好能在課餘時抽出一點時間,對這一班學生講述做善人的根本道理;四書五經,廣大精微,也要從最切實之處做起。凡是八、九歲到十七歲的學生,都應該講述,並且要勸他們每天早晨讀誦《感應篇》一遍,終身奉行,作為修身立業的助緣,這便是做老師的陰功積德,以後的福報沒有窮盡。

慈谿縣的秦三,家中存有《感應篇》已經歷經好幾代,常常為子孫講解,世代子孫都很有善根,代代也都很昌盛,生活平安快樂。現在做父兄的人,想要子弟賢明,保護身家,得到富貴,應該時常講解《感應篇》、《陰騭文》、《覺世經》,以及其它善書給他們聽,使子子孫孫,個個好善積德,這樣就能造源遠流長的福報。講解的時候,或是同族的人,或是鄰居,來聽的人多了,那麼一發起良善之氣來流通,這樣善的力量就會更為廣大。

《感應篇》自己讀誦之後,更要勸別人讀誦;自己講述後,更要勸別人講述。在講解時,務必詳慎推求,痛痛快快,不厭其詳,至誠懇切,使人聽了踴躍改正品行,以收實際的效果。

【書籍目錄】
第1頁:感應篇彙編白話本緣起 第2頁:勸讀感應篇彙編啟
第3頁:感應篇序 第4頁:太上感應篇
第5頁: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 卷一 第6頁: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 卷二
第7頁: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 卷三 第8頁:感應篇彙編白話精簡本;卷四
第9頁:廣勸流通文 第10頁:附錄:弘護正蒙教育 培植佛門龍象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