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秘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作者:劉靜賢

辨清體質好養生:《黃帝內經》秘藏的體質養生智慧  作者:劉靜賢

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日期:2016-06-14] 來源:  作者:劉靜賢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四章 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擁有平和體質,一方面可以說是上天的厚愛,另一方面也說明後天個人的修為好。這種人不易生病,情緒穩定,生活規律,對於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適應能力也比較強,即使生病了,也很容易治癒。應該說擁有平和體質的人是基礎非常好的「健康人」!

  雖然平和體質者有很多優勢,但也並非一無煩惱,因為人生活在社會中,會受自然、心理、飲食等因素的影響,就像一 艘行駛中的船,會隨著波浪而搖擺。所以,平和體質者體質雖好,但也要注意養生保健。由於平和體質者有自己的優勢,相對於其他體質來說,養生還是更容易一 些,採取「中庸」之法是平和體質者日常養生的重點。

  養心,平和體質者養生的最高境界

  「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

  我認識一位83歲的平和體質者,姓紀。原是京郊門頭溝燕翅鎮某小學的一位教師。認識他時是2005年的春天,當時作為同仁堂「服務到農村」的支村專家,在這次活動中我遇到了擁有平和體質的紀老先生,此後便一直和老人有聯繫。

  紀老先生退休後,就居住在燕翅鎮,平日裡老人就和老伴兩人在永定河畔打打太極,練練拳,拾掇一下在當地承包的一 畝田地,養養花,種種草,生活過得很愜意。本以為兩位老人能夠開開心心地活到天年。可是天有不測風雲,2007年的5月,紀老的大兒子出差不幸車禍身亡, 二老得知此消息後,悲傷過度,雙雙生了場大病。自那以後,老人的精神、身體就大不如以前了。前幾日,老人兒子的忌日快到了,我擔心老人憂慮過度,就特意跑 去燕翅鎮看望兩位老人,結果去了才知道,紀老先生已經臥床不起快一個月了。看著老人日漸衰弱的身體,我很著急,好言寬慰之後,我跟同仁堂的領導商榷制訂了 援助老人的計劃,希望老人能在我們的精心護理下,重新健康快樂起來。

  從紀老的遭遇,我要告訴諸位平和體質者,要注意養心。中醫一直認為,五志七情皆可以致病,並且有不少醫案也證實 了此觀點。比如《三國演義》上的「三氣周瑜」,就是鬱怒傷身致死的一個典型故事。另外,緊張、思慮過度等不良情志也會傷神傷志,傷五臟,比如悲哀傷肺,思 慮傷脾,大怒傷肝,驚恐傷腎,過喜傷心等。不良情志導致身體五臟不和,精氣耗損,就可以使人體質出現偏頗,即使你是平和體質,也可能因為心病而導致身體出 現病症,因此平和體質者平常養生不要忘了養心。

  另外,凡是通曉養生的專家都知道「下士養身,中士養氣,上士養心」的道理。早在《素問·上古天真論》中就強調過 心理調攝對於強身延壽的重要性:「恬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人要保持心情安閒,排除雜念妄想,以使真氣順暢,精神守持 於內,這樣,疾病就無從發生了。所以重視養心是平和體質養生的「上上策」。

  那麼平和體質者到底該如何養心呢?在這裡,我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首先要靜心。情緒乃一身之主,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後、慾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所以要消除不良情緒,就要學 會靜心,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可以採用瑜伽、冥想、靜心音樂等來靜心,只有讓心靜了才能氣順,氣順了人才能強健,人強健了當然就百病不生了,體質也不會 有失偏頗了。

  其次要發洩。現在市面上出現了所謂的 「哭吧」、「發洩吧」等供人發洩的地方。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好的情緒發洩市場。現代人壓抑得太厲害了,當人進入這些「發洩吧」裡,或哭、或揮拳猛擊,把心 中積壓的委屈與不快,全都倒出來,等到揩乾淨眼淚鼻涕、脫掉拳擊手套掉頭而去時,心裡會一下子變得非常輕鬆。這比一聲不響把什麼都悶在心裡獨自忍受要強很 多。所以,我建議如果有需要你就去「發洩吧」吧,或者找個背人處高聲罵幾句,大聲喊兩嗓子,對身體也都是有好處的。雖然有些人覺得這種方法不雅,但卻是實 惠的發洩方式,也是現代人養心的不錯選擇。

  最後要學會包容。如果我們心量狹小,不能容物,遇事斤斤計較,就不可能心平氣和、心思安定。假如心胸像虛空宇宙,就能包容世界萬有。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們要能容納異己的存在,這樣心胸才會寬廣。

  當然,除了上述的這些方法,平和體質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合理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養心方法。把養心落在實處,保證心氣平和,樂觀豁達,自然氣血通暢,體質平衡,百病不生。

  ◇問:一直感覺養心是件很玄的事,劉教授,你能不能推薦幾道養心安神的藥膳?

  ◆答:養心其實重在調情志,修心性,一般藥物和飲食所起的作用不大。不過,既然大家有需要,那麼我也就給大家推薦兩道養心菜,供大家選擇。不過,平和體質者最好不選用。

  山楂燉牛肉:山楂15克,紅花、熟地各6克,紅棗10克,牛肉、胡蘿蔔各200克,紹酒、蔥、姜、鹽各適量。首 先將山楂、紅棗分別洗淨,去核;熟地切片;牛肉汆燙洗淨,切成4厘米塊狀;胡蘿蔔去皮,洗淨切塊;姜去皮,洗淨拍松;蔥切段;把牛肉、紹酒、鹽、蔥姜放入 燉盅內,加入1000克水,用中火燉20分鐘;再加入胡蘿蔔、山楂、紅花、紅棗、熟地,用文火燉50分鐘即可。這道湯補氣血、散瘀,適合氣虛和瘀血體質者 養心食用。

  沉香煲豬心:沉香2克,太子參10克,豬心200克,冬菇30克,西芹100克,紹酒、蔥、醬油、姜、鹽、素 油、雞湯適量。將沉香磨成粉末;冬菇浸透,去蒂,切成兩半;西芹洗淨,切成4厘米長段;蔥洗淨,切段;姜洗淨,切絲;豬心洗淨,切片;先將鍋燒熱,加入素 油,放入豬心略炒;再加入其餘材料,用文火煮至濃稠即可。這道菜,可補氣血、益心氣,對養心安神,防治失眠很有益。

  平和體質者,平衡飲食是關鍵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

  如果我們把人比作是一部車子,那麼擁有平和體質的人即是一部性能非常好的車子。但是要想使車子跑起來,必須還要有燃料來提供能源,否則這部車子再完美無瑕,還是動不了的。

  平和體質者,相對於其他體質的人來說,飲食更容易打理一些,但也需要遵守必要的科學飲食原則,這樣才能保持平和狀態。

  前一段時間到一家外企,給一些白領做體質測試,50多號人,只有1人是平和體質。由於非平和體質者居多,所以先 「撇開」平和體質,給大家講了8種非平和質的養生方法。臨近下課時,該公司的人事部經理何濤,也就是那位平和體質者,突然站了起來,不滿地對我說:「劉教 授,你偏心,他們『不合格』你就給他們講了怎樣吃,怎樣保養?難道我這種優秀的平和體質,就真的不用操心了嗎?我也希望『錦上添花』呀」!他的一席話逗樂 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我告訴他:「其實,你的體質很好,無須特殊的藥膳調養,只要順應體質,平衡膳食就能滿足自己的身體所需。跟你說3個平和體質者應遵循的平衡膳食原則,堅持遵守,對你有好處」。

  1 合理膳食:食物選擇要均衡,尤其要遵循《素問·髒氣法時論》所提倡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個配膳原則 來合理地選擇食物。注意主食與副食相搭配,品種要多樣化,糧食、肉蛋、奶製品、豆製品、蔬菜水果等,都要選擇,合理搭配,以保證機體攝入均衡、充足的營 養。

  2 吃好一日三餐:即「早飯宜好,午飯宜飽,晚飯宜少」,這也是古人的養生格言。這不單適用於平和體質者,應該說屬於任何一種體質的人所應遵守的飲食原則,如果能每天做到這個標準,人的飲食就比較科學了,也不會因為暴飲暴食而導致體質偏頗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導語 第4頁:前言
第5頁:引言 第6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
第7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1) 第8頁:《黃帝內經》中秘藏體質養生智慧(2)
第9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 第10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1)
第11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2) 第12頁:體質是由先天稟賦加後天修養而成(3)
第13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 第14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1)
第15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2) 第16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3)
第17頁:認清自己是什麼體質,把養生養到實處(4) 第18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
第19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1) 第20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2)
第21頁:平和體質:養生要採取「中庸之道」(3) 第22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
第23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1) 第24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2)
第25頁:氣虛體質:養生重在益氣健脾,慎避風邪(3) 第26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
第27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1) 第28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2)
第29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3) 第30頁:濕熱體質:養生重在疏肝利膽、祛濕清熱(4)
第31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 第32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1)
第33頁:陽虛體質:調養重在扶陽固本、防寒保暖(2) 第34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
第35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1) 第36頁:陰虛體質:養生重在滋陰降火,鎮靜安神(2)
第37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 第38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1)
第39頁:痰濕體質:養生重在祛濕痰,暢達氣血(2) 第40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
第41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1) 第42頁:血瘀體質:養生重在活血散瘀(2)
第43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 第44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1)
第45頁:氣鬱體質:養生重在行氣解郁(2) 第46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
第47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1) 第48頁:特稟體質:調養重在益氣固表,養血消風(2)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