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2)

[日期:2016-06-11] 來源:  作者:余浩 鄭黎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旅行提示:為了加深印象,大家可以試著分析一下舒肝健胃丸,借用分析小柴胡湯的思路,來分析這個配方。我會繼續舉一些例子,和大家一同分享古人遣方用藥的奧妙,讓我們站在一個簡單明瞭的視角看待疾病,分析經典方劑。

  讀經方,要讀懂經方的用藥目的,讀透之後,你再開處方,可能與經方用藥完全不一樣,但思路卻是一樣的。到了那一步,你隨手開出的都是經方的思路,都是經方。

  第八個組方:瓜蔞薤白白酒湯

  組方:瓜蔞實、薤白、白酒。

  功能主治:通陽散結,豁痰下氣。用於胸痺,症見胸背疼痛、痰多喘悶、氣短不得臥,苔白膩而滑,脈沉弦者。

  本方治療胸陽不振,氣滯痰阻之胸痺證。結合指南針,我們可以看出,此方主要是針對心肺這兩個點而設立。

  瓜蔞實理氣寬胸,滌痰散結,清理肺中之痰郁,條暢胸中之氣機;薤白溫通滑利,通陽散結,行氣止痛,振奮心陽;白酒既能增強薤白行氣通陽、振奮心陽之功,同時味辛入肺,又能開宣肺氣。藥雖然只有三味,卻能使胸陽得振,肺氣得宣,痰郁得散,胸痺得以消除。

  如果伴有胃氣上逆,痰涎壅盛,胸痛徹背,背痛徹胸,不能安臥者,加半夏降上逆之胃氣,化壅盛之痰涎,這樣就是針對心、肺、胃而設的「瓜蔞薤白半夏湯」了。

  若病邪由胸部向下擴展到胃脘,至兩脅之間,胃氣又逆而上衝,形成胸胃合病,在瓜蔞薤白白酒湯基礎上去白酒加枳實、厚樸增強降氣理氣之功,加桂枝協助薤白振奮心陽,而且桂枝也有平沖降逆之功。這樣就是針對心、肺、胃而設的「枳實薤白桂枝湯」了。

  旅行提示:為什麼枳實薤白桂枝湯不用白酒?白酒對人體有什麼作用?過量飲酒是如何傷身體的?這些問題想明白了,就可以深入思考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療了。

  第九個組方:炙甘草湯

  組方:炙甘草、生薑、桂枝、人參、生地黃、阿膠、麥門冬、麻仁、大棗。

  主治:心脈失養證。症見脈結代,心動悸。

  要明白此方的意義,首先得瞭解心臟在人體的狀態。心臟屬火,體陰而用陽,火的產生需要物質基礎,物質基礎就是心 血,沒有心血這個物質基礎,心火就不旺。我們可以做一個心的模型,點燃一個沾滿油的棉花團,看看棉花團的燃燒,就可以想像到中醫的心臟,如果沒有油,棉花 團就不可能有熊熊大火,如果油燒乾了,火自然會熄滅。

  缺血的心臟,就好比缺油的發動機,時動時止。心血不足,自然出現心律失常,脈結代……

  人體的心血來源於何處?來源於肝,肝藏血,為心臟提供陰血。

  肝所藏之血來源於何方?來源於腎,腎陰是肝血補充的關鍵。

  腎陰來源於何方?來源於胃,食物精微通過脾胃的消化、吸收、轉運……

  看看指南針左輪,就明白心血的來源問題了。

  再看看炙甘草湯配方:

  重用生地,既能養腎陰,又能養心陰。

  人參、麥門冬養心陰,阿膠養心血。

  重用炙甘草,甘草味甘,能培脾胃之土,從根本上解決心血的來源問題。

  反佐桂枝,是因為運用大量的滋陰養血的藥物,為防止補水太過反而滅了不旺的心火,此物不可缺也。

  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協調兩輪。

  麻仁一物的功效,歷代醫家頗有爭議,眾說紛紜,其實麻仁就是潤滑小腸,促進小腸通利,為何用此?心與小腸相表裡,手太陽小腸經絡心,小腸鬱塞,則小腸經不暢,心臟也會受累,此經通暢,心臟經氣也會更加順暢。

  一個炙甘草湯,其實從六個方面來解決心臟陰血不足、經氣不暢的問題:

  1.直接補養心陰(生地、麥冬、阿膠、人參)。

  2.補養腎陰,增加心陰之來源(生地)。

  3.補養脾胃,增加心陰之來源(炙甘草)。

  4.通利小腸經脈,促進心經氣血運行(麻仁)。

  5.反佐溫養心陽的藥物,協同補養心陰的藥物來提供心血(桂枝)。

  6.調和營衛(生薑、大棗)。

  或問:炙甘草湯中麻仁之通利小腸,前人尚未提出,此有根據乎?

  答曰:觀察小腸不通利之病人,其人或便秘或便溏,歷時日久,則腸道鬱塞或生小瘤,凡此類病人常伴有心力不足的表現,脈象顯示左手寸脈浮取虛細若絕,西醫往往查遍心臟無任何異常。小腸治癒,則心氣自足,也是可以驗證的……

  此發前人之所未發,細心揣摩,能明此理,則近三分之一的心臟病可以治癒。

  何也?心臟無過,小腸有罪也。

  旅行提示:這一節,在對炙甘草湯的分析中,提到了「心臟不適」與「小腸病變」有關,此點想通之後,可以深入思考「肺與大腸」、「肝與膽」、「脾與胃」、「腎與膀胱」,他們互為表裡,病變時常常相互影響。

  第十個組方:丹參檳榔飲

  組方:丹參、菖蒲、枇杷葉、檳榔。

  功能主治:補養心血,祛風除濕,降氣化痰,用於風痰濕邪上逆於心,閉塞心竅,胸悶不舒,心臟鼓動無力。

  方中枇杷葉,量大為君,能降十二經脈之逆氣,能化十二經脈之痰涎。檳榔下氣行水,藥走胃與大腸,兩藥相伍,體內風、痰、濕均從大腸排出。

  丹參,既能活血通脈,又能養血養心;菖蒲祛風除濕,芳香開竅;兩藥相伍,補養心血,疏通心脈,同時也能搜心中風濕之邪。

  藥雖四味,立意深遠,從指南針中可以看出,四味藥主要作用於胃、心兩處。臨床中凡胃氣上逆,痰涎壅盛,心血不足,心脈不暢者,均可以選用此方加減,對於風濕性心臟病,已出現器質性病變者,堅持服用此方,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旅行提示:此方為一道人所授,臨證用此,療效頗佳。使用時枇杷葉可根據病情,放膽用之,用量在20~100g,常獲奇效。

  前面主要立足於腎陰、肝、心三個點,分析了十個組方,接下來我們開始從胃這個點來分析一些經典的處方,感受古人的立方之妙處。

  第十一個組方:小半夏湯

  組方:半夏、生薑。

  功用:和胃降逆,消痰蠲飲。主治痰飲內停,心下痞悶,嘔吐不渴,及胃寒嘔吐,痰飲咳嗽。

  結合指南針,很容易看出,此方主要是針對胃這個點而設,半夏降逆化痰止嘔,生薑溫胃散寒,降逆止嘔。兩藥相伍,共奏「和胃降逆,消痰蠲飲」之功。

  此方藥味雖少,但臨床運用卻能常見奇效,方中充分體現了一個「降」字,胃氣以降為和!凡胃氣上逆,胃中有寒痰寒飲者,均可放心使用。

  第十二個組方:半夏瀉心湯

  組方:半夏、黃芩、乾薑、人參、甘草、黃連、大棗。

  功用:寒熱平調,消痞散結。用於寒熱錯雜之痞證。

  臨床表現為: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而膩。

  嘔為胃氣上逆;腸鳴下利為脾臟虛寒,清氣不升反降;氣機升降失常,鬱塞中焦而成痞滿之證。用乾薑,辛溫而散,人 參、大棗益氣健脾,脾寒得除,清陽得升。用半夏散結除痞,降逆和胃,胃之逆氣得以消除。用黃連、黃芩苦寒洩熱,與半夏合為苦降之勢。炙甘草補脾和中,調和 諸藥。通方共呈寒熱平調,辛開苦降之功,對於消化系統諸多疾病均有良效。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走向中醫 第4頁:走向中醫(1)
第5頁:走向中醫(2) 第6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
第7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1) 第8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
第9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1) 第10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2)
第11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 第12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1)
第13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2) 第1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
第15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 第16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2)
第17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3) 第18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4)
第19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5) 第20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6)
第21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7) 第22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8)
第23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9) 第2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0)
第25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 第26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1)
第27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2) 第28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3)
第29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4) 第30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