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8)

[日期:2016-06-11] 來源:  作者:余浩 鄭黎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張某,男,40歲,公務員。

  因腹脹一月餘前來就診,就診時上腹部脹滿如鼓,餐後加重。嚴重時無法下蹲。曾行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HP陽性兩個加號,服用西藥治療半月,腹脹未能緩解,切脈時右關鬱塞。

  木香60g 山楂30g 黨參15g 白朮20g 生甘草8g

  患者服用後,矢氣連連,1劑症狀明顯好轉,3劑臨床治癒。

  長期脾氣鬱結,會化熱化燥,這時用藥,除了理氣,還要注意清熱。

  (三)脾氣鬱滯化火的用藥

  脾氣鬱滯化火,治療時可以選用:黃連、連翹、大黃、石膏、山梔、綠豆等。

  如果出現化火傷陰,導致氣陰兩虛,治療時還得補脾氣、養脾陰。

  補脾氣可以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白朮、扁豆等。

  養脾陰:山藥、黃精、芡實、白芍等。

  如果仍然失治,形成脾積,治療時就複雜些,可以使用枳實、大黃、山楂、神曲、麥芽、鱉甲、牡蠣等。

  旅行提示:在本節中列舉了一個案例,案例中患者既然腹脹難受,為什麼還用上了黨參呢?難道不怕服用黨參補氣之後腹脹加重?你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了嗎?

  十、肺相關疾病的用藥特點

  肺屬金,主氣,司呼吸,主皮毛,主治節,主宣發肅降。開竅於鼻,在液為涕,在聲為哭,在志為悲。這是肺的相關功能和五行屬性,我們從這些入手來看看肺相關疾病的用藥特點。

  (一)肺氣不足的用藥

  肺主氣,如果人體氣不足,頭暈乏力,氣短,就要補氣!

  常用的藥物有人參、黨參、黃芪等。

  (二)肺宣發肅降異常的用藥

  肺主宣發肅降,這一宣一降,是對立的平衡,如果宣發太過,人體就會咳嗽、氣逆,咽喉不適,就得收斂肺氣。常用的收斂肺氣的藥物有苦杏仁、五味子、白果、訶子、烏梅、米殼等。

  如果宣發不足,肅降太過,肺氣失宣,患者會感到呼氣困難,胸悶,心慌,也會咳嗽,通過增強肺的宣發力度,就可以解決問題。常用的宣發肺氣的藥有桔梗、麻黃、牛蒡子、蟬蛻、細辛等。

  (三)肺受外邪所傷的用藥

  肺為嬌髒,意思是說肺臟嬌貴,既不能受熱,也不能受寒,還不能受燥,更不能受濕。受熱則成肺熱;受寒易成肺寒;受燥則肺干;濕邪停肺易成痰飲。

  受熱之後,需要清肺熱,常用:桑葉、黃芩、梔子、桑白皮、地骨皮、生石膏等。

  受寒之後,形成風寒閉肺,需要散肺寒,常用:麻黃、蘇葉、細辛、乾薑等。

  燥邪傷肺,易出現乾咳少痰,咽喉乾燥,需要潤肺燥,常用:沙參、麥冬、天冬、山藥、百合、石斛、花粉、玉竹等。

  痰濕蘊肺,出現咳嗽痰多,需要清肺化痰,常用:川貝、知母、瓜蔞、天竺黃、竹瀝、膽南星、半夏、萊菔子、蘇子、白芥子等。

  在臨床上遇到肺之疾病,多表現為咳嗽。咳嗽之證看似簡單,也最為複雜,因為影響咳嗽的因素有很多,有外感、有內 傷,外感分風、寒、燥、火,內傷「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還有外感與內傷同時出現,如常說的「寒包火」!但萬病不離其本,什麼是本?氣機逆亂是咳嗽之本,肺 主氣,咳嗽皆可理解為氣之逆亂所致,所以治療咳嗽的關鍵是調理氣機,同時糾正導致氣機逆亂的因素,就會事半功倍。

  調理氣機不外乎在宣與降、散與收、寒與熱、潤與燥之間尋求平衡!這四對平衡調節到位了,沒有治不好的咳嗽!學醫能通此理,則習醫已經達到一定境界了。

  看看指南針,人體的氣機通過肺的斂降,通過三焦,下輸膀胱,這樣就完成了一個降的過程。對於三焦的認識,歷代醫家都有爭議,三焦為何物?我個人比較推崇張錫純的觀點。下面我們來看看張錫純是如何論述三焦的,三焦疾病的用藥特點有哪些。

  旅行提示:本節中提到了肺主治節,「治節」是什麼意思?如果想要深入瞭解,可以參閱劉力紅著的《思考中醫》,該書對很多中醫概念都進行了深入的思考,閱讀此書,對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大有裨益。

  十一、三焦相關疾病的用藥特點

  三焦之功能為通調水道,既然有明確之功能存在,必然有明確之物存在,歷代醫家對三焦認識均有爭議,本人認為張錫純對三焦認識較為深刻。

  張氏認為:「人之水飲,由三焦而達膀胱。三焦者,身內脂膜也。曾即物類驗之,其脂膜上皆有微絲血管,狀若紅絨毛,即行水之處。此管熱則膨脹,涼則凝滯,皆能閉塞水道。若便濁兼受涼者,更凝結稠黏杜塞溺管,滴瀝不通。」

  三焦有寒,則水道閉塞不通,水飲內停為患,可以選用椒目、小茴香、威靈仙、肉桂、附子、乾薑。

  張氏認為,椒目之滑而溫,茴香之香而熱,散其凝寒,即以通其竅絡。若佐以靈仙溫竄之力,化三焦之凝滯,以達膀胱,即化膀胱之凝滯,以達溺管也。涼甚者,肉桂、附子、乾薑皆可酌加。

  三焦為通調水道之官,凡人體水液的異常積蓄,均與三焦陽氣不得宣通有關,「上焦陽虛者,水飲停於膈上。中焦陽虛者,水飲停於脾胃。下焦陽虛者,水飲停於膀胱。水飲停蓄既久,遂漸漬於週身,而頭面肢體皆腫,甚或腹如抱甕,而膨脹成矣」。

  臨床中遇見水液停聚的情況很多,最常見的如慢性盆腔炎患者,做B超時,B超結果提示有盆腔積液,患者表現為小腹 脹滿、疼痛,西醫學認為是炎症,建議採取抗生素治療,往往治療十餘天積液消失,但沒過多久,再次復發,就這樣反反覆覆,沒個盡頭。其實我們只要明白了三焦 管理水道,三焦有寒則水道不暢,就明白了盆腔積液的形成原因,也就知道如何遣方用藥了。

  周某,女,40歲。

  小腹脹滿3天。

  患者3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小腹脹滿,解小便後脹滿仍不能緩解,在醫院行B超檢查,報告盆腔少量積液,醫院認為屬 於生理性積液,未作任何處理,三天來病情未緩解,病人脹滿不舒,就診時自述白帶未見異常,舌根白厚,切診時右尺細軟。四診合參,患者當屬腎陽虛衰,三焦脂 膜之下焦部分受寒而收引,水道不暢,水液積蓄為患。散三焦脂膜之寒邪,其積液自然消退,然寒邪非外感,乃自內而生,寒邪散盡後當溫補腎陽,才能確保疾病不 再反覆。於是建議病人採用:

  小茴香30g 花椒5g 煎水分兩次內服

  患者服用一次後,即覺小腹內氣體竄動,矢氣連連,半小時後解小便一次,病情立時緩解,服第二次藥物後,病若失。隨後服用理中丸,三年來未再復發。

  三焦有寒則水液聚集,三焦有熱則小便黃赤,甚至小便帶血。《內經》云:「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關於胞的理 解,歷代醫家都有爭議,其實承接上下文,結合五臟六腑來理解,這裡的胞就是「三焦」,稱之為胞,是因為三焦本為脂膜,人體下焦脂膜與膀胱相依,看似胞狀, 故稱為胞。三焦之水液本彙集於膀胱,若三焦受熱,則熱邪隨水道移熱於膀胱,此乃淺顯之理。

  臨床中有些患者,小便潛血陽性,但腎臟、膀胱檢查,均未見異常。其實很簡單的道理,只要想通了「三焦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治療起來就很好辦了,梔子清瀉三焦之火,炒炭又能止血,只需要將梔子炒至焦黃,煎水內服一段時間,這種不明原因的尿血就可以得到治癒。

  談完三焦,下面我們來看看輪子上的最後一個點:膀胱。

  旅行提示:本節對於三焦的描述來源於《醫學衷中參西錄》,作者張錫純,臨床實戰家,所著之書,實用性極強,對於醫理,多有發揮,欲學中醫,必讀此書。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走向中醫 第4頁:走向中醫(1)
第5頁:走向中醫(2) 第6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
第7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1) 第8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
第9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1) 第10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2)
第11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 第12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1)
第13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2) 第1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
第15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 第16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2)
第17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3) 第18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4)
第19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5) 第20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6)
第21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7) 第22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8)
第23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9) 第2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0)
第25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 第26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1)
第27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2) 第28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3)
第29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4) 第30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