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5)

[日期:2016-06-11] 來源:  作者:余浩 鄭黎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舉個例子,很多小兒停食之後,反覆發熱,服用退燒藥後當時可以緩解。第二天照常發熱,針對這種情況,將二丑炒香 後研成細粉,拌紅糖後給小孩吃,每次3g左右,3歲以下的小孩可以適當減量,3歲以上的可以適當加量,一般服用3小時左右會出現腹瀉。患兒將停滯在胃腸道 的積食瀉出來後,病就好了!

  胃病的情況還有一些,比如氣滯血瘀、痰濕阻滯等,但以前面幾種情況多見。瞭解了上述幾種情況的用藥特點,就知道了大部分胃病的用藥思路,就可以舉一反三了。

  旅行提示:學習這一節,最關鍵的是要理解一句話,「胃以降為和」,理解了這句話,就抓住了治療胃病的核心,你明白了嗎?

  六、膽相關疾病的用藥特點

  膽氣下降依附於胃氣下降,胃液為酸性,膽汁為鹼性,酸鹼在小腸內中和。食糜進入小腸,由小腸受盛化物,分清泌濁。

  這一點用陰陽理論來理解,膽汁為火之精,為火所化生,為陽;胃酸為胃之液,為陰。兩者入小腸,則陰陽相合而化生萬物。

  如果胃氣上逆,則胃之液--胃酸上逆,而膽汁下行無胃酸中和,鹼性膽汁將損傷小腸;如果胃氣上逆,帶動膽氣也上逆,則膽汁反流入胃,即「膽火犯胃」,也就是西醫學所說的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氣下行如果無胃氣下降的支持,胃氣上逆之力又不足以使膽氣上逆,膽氣不上不下,膽汁鬱積在膽囊之中,六腑以通為用,不通則病。久之膽囊壁自然毛糙,形成慢性膽囊炎,嚴重者還容易形成膽結石。

  所以針對膽囊的疾患,採取的辦法很簡單,也需要降胃氣。

  因此我們治療膽的相關疾病時,一定別忘了胃氣是膽氣下降的力量源泉,但只考慮胃還是不夠的,看看「指南針」,左邊這個輪子胃氣下降,肝氣上升,一升一降,輪子運轉才有力量,所以降胃氣的同時疏理肝氣、升發肝氣非常必要。

  結合上面所談論的,我們再看看指南針(圖見實體書),就很容易知道該如何用藥了。

  (一)膽氣鬱結的用藥

  膽氣鬱結的治療思路就是降膽氣,降膽氣時要考慮降胃氣、升肝氣,這樣才能促進膽汁分泌與排泄,常用的藥物有:柴胡、郁金、金錢草、梔子、茵陳、竹茹、枳實、大黃、枇杷葉等。

  (二)膽郁化火的用藥

  膽氣鬱結,沒有及時治療,鬱結化火,治療必須瀉膽火。可選用龍膽草、黃芩、川楝、梔子、黃連、虎杖、蒲公英等。

  需要說明的是蒲公英,此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歸肝、膽、胃經,世人多知其清熱解毒功效,療瘡常用,但很少知其歸肝膽經,能清肝火而明目,清膽火而解膽郁,只是治療時劑量要大,我通常用30~50g,不用擔心安全性的問題,春天蒲公英的嫩苗是可以當菜吃的。

  膽火過重容易形成膽火擾心,患者出現心煩失眠,脾氣急躁的症候,歷代醫家採用黃連溫膽湯治療,效果頗佳。

  (三)膽囊炎的用藥

  膽汁鬱積,囊壁毛糙,治療時除了降膽氣、清膽火,還需要解決已經出現的囊壁毛糙問題,可以選用:郁金、生牡蠣、玄參、綠豆、穿心蓮、生內金、水蛭、白殭蠶等。

  別小看雞內金這味藥,對於慢性膽囊炎的治療少不了它,它能使毛糙的內壁慢慢變得光滑。除了膽囊壁毛糙,對於慢性膀胱炎膀胱壁毛糙、腸道有疳積、動脈血管內壁粥樣斑塊等都可以使用……其神奇療效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凡有形之邪久服常服均可以化之!

  在慢性膽囊炎膽囊壁毛糙的治療中,生雞內金配水蛭、白殭蠶療效較好!

  (四)膽結石的用藥

  膽汁鬱積日久,化為砂石,疏肝利膽、清瀉膽火的同時,要採用養陰散結、溶石化石的藥物。常用藥物有:玄參、牡蠣、鱉甲、雞內金、海金沙、金錢草、虎杖、硝石等。

  對於膽囊息肉、膽管癌等,則要考慮膽熱鬱積日久,痰瘀互結之病機形成,除了上述用藥思路外,還得選用鱉甲、白芥子、三稜、莪術等。

  膽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為用,用藥盡量避免黏滯,但應注意疏肝理氣之品久服易傷正氣,應該酌加益氣之品;行氣理氣藥物多偏溫燥,久用要防止傷及陰分。

  旅行提示:對於膽囊用藥的理解,在乎兩點,即一疏一降,疏者疏理肝氣,降者降胃氣,明白此理,則膽病可治療過半。

  七、小腸相關疾病的用藥特點

  小腸的功能是「受盛化物」,受盛化物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受盛,一個是化物。

  「受盛」就是「接受,以器盛物」之意,也就是小腸受納、盛裝由胃轉輸過來的食糜,這裡小腸的功能就相當於一個容器,一個裝食糜的容器。

  「化物」就是「化生食物精微」的意思,說的是小腸具有消化、吸收的功能,能將食糜中的營養物質慢慢地消化吸收, 產生食物精微。食物精微被吸收後轉輸給脾臟,由脾來運化,輸送到其他地方。食糜中的殘渣,最終轉輸給大腸,轉為糞便。由食糜到糞便的過程,也就是「變化出 焉」。

  胃的功能是「腐熟水谷」,脾的功能是「主運化」,小腸就好像連接胃與脾的一座橋樑,我們再看看指南針。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形象地概括小腸功能,那就是「承上啟下」。

  小腸屬陽,從指南針中可以看出,在上依附於心、胃,在下依附於脾、腎。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走向中醫 第4頁:走向中醫(1)
第5頁:走向中醫(2) 第6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
第7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1) 第8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
第9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1) 第10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2)
第11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 第12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1)
第13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2) 第1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
第15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 第16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2)
第17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3) 第18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4)
第19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5) 第20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6)
第21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7) 第22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8)
第23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9) 第2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0)
第25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 第26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1)
第27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2) 第28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3)
第29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4) 第30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